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第一卷 我的地盤我做主 第二百二十二章官場斗 文 / 讓你窩心

    蔡京和蔡攸父子之間的矛盾早在多年前埋下,當年蔡京入朝為相羅列親信,任用門人,提拔了大批的人,給他們安排了紅得發紫、富得流油的官職,而對自己的兩個大兒子蔡攸、蔡翛,一個是從八品的秘書郎,一個是從七品的親衛郎,蔡京卻不聞不問,壓根不提晉陞二字——/——/皇上想提拔蔡攸,蔡京不但不幫忙,反而一再上表辭謝,說大兒子才疏學淺不能勝任清要之職,皇上不准辭謝,蔡京又把他調去協助修改《神宗正史》。

    誰願從事絞盡腦汁的苦差事,這當然引起了兩個兒子的不滿,當下去找老爹理論,質問蔡京你以身作則也得有個限度啊,內舉不避親嘛,幹嗎對最可靠的兒子這樣刻薄?蔡攸要求父親給他安排個有權有勢、能招財進寶的職位;蔡翛也很不樂意,親衛官雖與皇上親近,但上朝時站在殿上兩旁像個木頭人,外出時隨駕侍衛前後奔走,像個打雜的下人,這有啥前途?也要求換個地方。

    蔡京沒有答應兩個兒子,反而將他哥倆教訓一頓,說什麼老夫對皇上寵信的人,有功績的人,大力保舉,顯得秉公無私。如果我憑著權力安排自己的兒子,言官就會彈劾,民眾就會議論,皇上也會起疑心,那才是因小失大,愚不可及!前幾年曾布主政,首先擢用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又準備提拔自己的親家,受到大臣們的抨擊。結果被罷去相職。因小而失大。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提拔你們,而是老夫的權力需要鞏固,要想保住權力,最根本的是要取得皇上的信賴,而皇上對我並不完全放心,派你們在皇上身邊那就是臥底,等以後爹站穩了腳跟,再提拔你們不遲,那時想當什麼官不行啊!

    蔡攸和兩個蔡翛兒子聽後,大徹大悟。大讚父親英明,便安心赴職,等待機會,可這一等就是十多年啊。蔡攸等不及了靠自己的努力。拍馬送女人做丑角贏得皇帝歡心與皇上成了鐵哥們,升到太尉。可他的終極目標是晉陞為宰執,而此事年已七十的老爹蔡京卻並無退讓之意,竟然想提攜偏愛小兒子蔡絛成為相業的接班人,自己送他一程後再光榮退休。

    權力之爭絕對不是溫和謙讓,常常會兵刃相見,六親不認識。蔡攸苦熬這麼多年,自己都快五十歲了,卻等來了這麼個結果,當然是氣沖斗牛。憋著勁兒要整垮蔡京,搞掉那倒霉的弟弟,機會當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了

    自古強盜合夥搶劫,分贓火拚。童貫上了『平燕策』之後,經過兩年艱苦談判和準備終於有了結果,當年蔡京和童貫是盟友,肯定是不予餘力的支持,甚至聯手搞掉了知樞密院鄧洵武,但是在爭奪主持伐遼大權的時候。兩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甚至不惜相互揭短,自報家醜。

    蔡京雖在京中,卻對童貫相當瞭解,把他在西北所為一一揭露。攻擊他濫用軍權、虛報冒功、敗壞軍紀、損傷軍威、結黨營私、連高永年之死這些事情都抖落出來,這些事情當然他也脫不了干係。童貫是他舉薦的,支持童貫統兵西北的也是他,也只能向皇上請罪,其實主要還是蔡京到童貫如今位居三公,與自己同列,而產生怨恨和妒忌。

    兩人相爭的結果就是導致皇上對童貫的不信任和對伐遼主帥的人選重新考慮,接著就是趙檉在皇上暗地的支持下主政河東,以監視和分童貫的兵權,大力提拔王黼、李邦彥等親信人,以牽制蔡京在朝中的勢力,兩人可謂兩敗俱傷。朝中兩股勢力在皇上的扶植下迅速崛起,一是西北的趙檉,他幾仗下來在河東軍中已贏得了極大的威望,手中掌握的勢力足以和童貫抗衡;另一個便是王黼,現在他已經開始主持朝政。蔡京雖然還是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但是話語權大不如前了,可虎老雄風在,他在那位置上坐著,那王黼等人就放不開手腳。

    蔡京和皇上的內部談話很快被童貫知曉,這是往死了整自己啊,童貫也著了急,立刻聯絡自己布下的一顆棋子,他就是蔡攸。這兩人算是至親好友了,童貫雖然是太監卻娶了好幾房媳婦,其中大夫人徐惜惜還是蔡京給做的媒,可卻紅杏出牆和蔡攸睡在了一起。世上的事情就這麼怪,蔡攸把自己的老婆送給了皇上享用,卻去睡別人的老婆。

    童貫對此不會不知,卻不叫破反而暗地裡縱容兩人,於是靠夫人外交,兩人結成了親密戰友,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利益。他們兩人私下商定,由蔡攸出面說服蔡京,支持童貫擔任伐遼主帥,事成之後,童貫投桃報李舉薦蔡攸為次帥,可事情進展很不順利,蔡攸是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蔡京對此表示沉默。

    此時的蔡攸也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而是皇上的近臣,身邊有了王黼等幾個大權在握的朋友,他請王黼幫忙促成此事。王黼正不爽呢,當然是一拍即合,他認為現在皇上對蔡京不喜,正是動手的好時機,而且一旦動手就要往死裡整,將蔡京趕下台,那時他獨攬朝政,有事情還不好辦啊,於是便發生了蔡攸闖進蔡京府中,當著眾人的面為他老爹號脈的趣事。

    畢竟是自己的爹,蔡攸也不想做的太絕,先禮後兵,開始動員蔡京早點上表請辭,致仕退休,將崗位讓給年輕人,可蔡京卻不識趣,堅決不肯離開領導崗位,還想為國家為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動員老爹退休是沒指望了,和幾個哥們兒一商量,大家認為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咱們幾個人都是當朝宰執,還都不過一個老不死的,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蘀他把退休的事兒給辦了得了。

    於是乎,皇上的案頭出現了蔡太師請求致仕的申請,可按規矩重臣請辭,皇上要三留的,顯得皇上注重國體,給面子,於是辭表被退回,幾個小子再次上表,而蔡太師還不知道自己被退休了,真是玩兒了一輩子鷹,最後還是被自己養了半輩子的鷹把眼給啄了

    但是事情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童貫和蔡攸這邊剛計劃好,他也借助河東軍穩住了局勢,準備與西夏議和,皇上派出了以蔡攸為首的談判使團,可是西北的局勢突然發生了變化。皇上馬上反悔了,壓住蔡京致仕的進表,雖然沒有召回使團,卻把他們丟在了太原等待下一步指示,將這些人分成了三路。

    趙佶處理國政經常不拘常規,就像他寫字畫畫,提筆一揮,瀟灑飄逸。在進行重大的決策時,他常憑心血來潮,心志不專,反覆無常,翻臉不認帳,可他也有底線,就是不能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否則蔡京也不會有之前的三起三落,這也從側面說明國家大權一直就在他的手裡。

    將相和那是理想,每個君王都知道一旦將相和自己的日子就難過了,必然是導致皇權旁落,朝臣左右朝政,所以歷來是讓他們相鬥,皇上從中斡旋,那是左右逢源,兩派都需要皇上的支持,那就都得老老實實的聽話。

    趙佶從趙檉的信中得知童貫這傢伙居然想將眼前的大好局勢放棄,一心想回朝伐遼,不惜至兒子於險地,又聯想到自己提拔王黼、蔡攸等人就是想牽制蔡京的勢力,可蔡京一旦致仕,幾個新貴上位,會不會重蹈覆轍呢?而蔡攸之流和童貫勾結在一起可不是什麼好事,這個苗頭一定要掐掉。

    所以趙佶一力支持兒子建功立業,使趙檉的地位在軍中更為穩固,讓童貫感到軍中不是無人,自己的兒子也是戰神,你不是不可蘀代;同時又讓童貫覺得這幫新貴們做事不靠譜,不得不向自己靠攏。暫且留著蔡京也使新貴們時時感到威脅,不敢異動,成功借兒子的大勝將朝中的各勢力重新分化

    七月底,趙檉領軍直下宥州、鹽州,延長城驛路向西逼近靈州,這一路可謂十分辛苦,驛路貫穿瀚海,雖然遍佈湖泊,但都是鹽湖,水苦澀人不能飲,而,土地鹽鹼化嚴重,不適於耕種,定居人口稀少,西夏赤壁清野後更是難見人煙。這裡是唐代河曲地域著名的鹽池,烏池、白池、細頸池和瓦窯池等都分佈於此,在向西二州之間呈現一派緩坡丘陵地貌,土地遼闊,一道橫亙南北的山梁形成一道分水嶺

    當夜大軍夜宿白池城,趙檉派出斥候打探道路,尋找嚮導,他吃了點東西便召集眾將商討明天的行動,此時陝西軍兩路分別被阻擋在鳴沙成和蒲樂城,短時間內難以攻克,兩軍會攻靈州的計劃落空,他們要單獨面對靈州夏軍。此時正是秋收時節,為了即將收穫的糧食,夏軍也必然會拚死一戰,而忠勇軍只攜帶了二十日的糧草,補給要靠三百里外的夏州,這將十分困難,爭奪秋糧便成了他們的不二選擇(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