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霸佔了洛陽,和歷史軌跡一樣,一開始循規蹈矩,做的一切都符合人臣的作風,沒有絲毫僭越。熱書閣
張銘已經正式離京,董卓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借劉協之手,頒發一系列關於大漢學術的改革:
首先成立大漢書局,名字很陌生,但用途卻是一目瞭然。這個機構沒有別的用途,就是吸收洛陽周邊的寒士,當然也在其他地方吸收一些讀書人專職或者兼職抄書。抄寫完畢的書籍,以市場價十分之一的價格出售。
此舉自然是虧本的買賣,還好朝廷宣佈書局虧損將由國庫墊付,這才讓擔任書局主管的官員不至於抓狂。
可不得不說降價了的書籍,極大地流傳到了司州、雍州和涼州三地,使這些地方的寒門子弟有了更多讀書的機會。
而負責抄寫書本的工作人員,通過在書局兼職,也可以在讀書之餘存到足夠買書和過日子的銀子。
其次,在太學原有的基礎上,將太學擴建為大漢大學。儒家學派依然是主修項目,但並不排擠其他學派的入駐,並且向大漢各地各學派剩餘學者發出邀請,希望其能入駐大漢大學進行教學。同時,宣佈每一個大學生,必須選修兩個副科,否則取消學籍。
地方上,宣佈每一個州要有一個州學,每一個縣要有一個縣學,每一個鄉必須有一個鄉學。同時發下指標,要求三州必須在十五年後,地方兒童啟蒙率達到100%,縣學、州學必須每年招收足額的學子入學,否則將影響地方官員的陞遷。
最後,取消孝廉制度,延緩五年執行。五年後,每年進行一次公務員考試,地方或者太學院學生可以主動報名參加,通過考試之後,根據成績分配到鄉、縣、州郡、朝堂等地方任職。
這些政策出現之後,引來了大漢士子們的爭議。寒士們看到了可以脫離世家控制的希望,而世家彷彿看到了催命符,避而不及。
第二天便有一個朝臣,在朝上彈劾董卓,說他離經叛道,廢除祖宗法律,此舉置大漢列祖列宗於何處?
最後還痛心疾首地大呼:董卓今天能夠無視祖宗法律,那麼明天豈非無視皇權威嚴。而且賤民得到了讀書的機會,豈不給他們胡思亂想的條件?陳勝吳廣,黃巾之亂可是歷歷在目啊!大漢風雨飄搖,經不起折騰了啊!
或許是觸及到了董卓的底線,結果董卓再次爆發,不聽李儒的勸告,將這個可憐的替罪羊押了下去砍了。然後拿著他的頭顱,對殿中的朝臣大叫:「學術改革,不為董某個人,乃為大漢之千秋萬世,若有妖言惑眾,假借大漢先祖,為自己家族謀取利益者,就如此人!」
就這樣,董卓徹底將全大漢的世家得罪了。原因很簡單,世家為自己家族牟利那是必然的,對家族沒有利益誰還願意當官?孔老二可是說得很清楚了,『修身齊家平天下』,這家沒有搞定如何幫你大漢治理國家?這不本末倒置了嗎?
說穿了,董卓搞錯了一個問題。不是應該提倡讓天下世家學習比聖人還要聖人的神人,為了祖國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而是應該,將天下世家的利益,同國家的利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一榮共榮,一損共損的最高境界。到時候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世家就會自發地監督其他世家,從而減少以權謀私的情況發生。
只是說得容易,五千多年來華夏大地上就沒有真正做到過這一點。董卓,也沒辦法,更別說他如今走的,完全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不過攝於董卓的兵馬和刀刃,朝臣們沉默了,與董卓的戰鬥也開始從表面,轉移到了地下。於是董卓驀然發現,自己舉步維艱了。
首先,董卓驀然發現國庫空了,查了好幾次帳,結果都沒有問題,只能說是漢靈帝時期開銷太大,而且各地天災**不斷,所以本來就沒有多少錢,加上董卓幾個措施無不是要用很多錢財才能堆積出效果的,所以轉眼還沒有開始,這啟動款就沒了。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問題,就是當書局需要在蘭台和東觀拿書前去給學子抄寫的時候,無奈發現兩地已經成了老鼠養殖基地,裡面除了老鼠就是蟑螂,那珍藏不知道多久的書本,書是一本都沒有了。
董卓自然是大發雷霆,而劉協的臉色也好不到哪裡。畢竟蘭台東觀可是皇家存書,如今裡面的書本一個不剩全部不見了,這簡直就是給皇家丟臉啊!這次幾乎不用董卓提議,劉協都下令徹查此事了。
可查來查去只查到書本是在洛陽動亂時期不見的,去向卻是毫無頭緒,哪怕董卓在之後砍了幾個負責的官員,第二批調查人員的結果依然如此。無奈下,書局自然是不了了之。而董卓也只能再次下令,借閱三州世家存書,待抄寫一遍後送還。
只是一處錯處處錯,學術改革變得越來越艱難,而董卓也因為本性而變得原來越暴戾,結果走的路線也變得越來越偏離正軌。
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曾經反問自己:自己的記憶是錯的嗎?記憶裡面那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不是繁榮富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嗎?為什麼?在大漢之中,最基本的知識普及都不成功?
如果張銘在這裡,估計會告訴他:老大,你難道不知道要普及知識,首先要搞定領民的溫飽問題,然後還要鼓勵工商促進領地繁華之後,才有本錢實行的嗎?
只是董卓不明白,蓋因他接受的記憶僅僅是政治和古文學,對經濟完全就是一竅不通。再加上記憶並不完整,所以導致他完全忽視的經濟建設。
董卓開始迷失了,為了將心中不岔發洩出來,他第一次在醉酒之後進入了皇宮之中,臨幸了一個宮女,結果因為過度粗暴,將宮女虐待而死。
於是第二天,他就受到了n多大臣的彈劾,更有不怕死的,當然不排除是收了大世家好處的笨蛋,再次將董卓那些『離經叛道』的學術改革問題提了出來,直指董卓不學無術,禍害蒼生。
董卓完全暴走了,將這些官員全部斬殺,而且,還是在大殿之上,拔刀斬殺。要不是李儒拚死阻攔,董卓即將把殿上的袁紹給砍了。
如果他真的做了,那麼他最後一點遮羞布,也就徹底完了。李儒就是知道這點,所以就算是冒死,也要阻止董卓做傻事。
只是董卓意圖殺害袁紹,這件事已經成為了事實。結果從當晚開始,董卓行在就出現了三撥不知道哪個世家豢養的死士,雖然結果是有驚無險,但董卓也因此過上了擔心受怕的日子。
最後李儒無奈建議:「行在已經不安全,還望主公入宮居住!」
「可之前的事,已經讓朝臣討厭某了,如果再入住皇宮,豈不是讓董某走向不歸之路?」董卓也知道只有皇宮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只是心中還有最後的障礙。
「主公須知生命乃革命的本錢,若主公未完成革命事業先一步捐軀,要置我等於何地?只要主公能夠平安,區區名望算什麼?在世家的眼裡,尤其是在袁氏眼裡,主公不管對他們多好,也是將他們應得東西搶走之人,怎能讓其不記恨主公?」為了董卓的安全,李儒已經決定豁出去了。
兩人爭執不休,最後董卓在李儒和其他臣子的共同要求下,無奈妥協,正式夜寐皇宮。而劉協,正巴不得董卓將自己的名聲徹底敗光,所以沒什麼意見。當然,就算他有意見,只怕也不敢和董卓提就是了。
而董卓進入皇宮之後,有了上次的行為,結果一個控制不好,又臨幸了兩個巡邏的宮女,結果再次向著不歸之路邁出了一步。
可以說,從那天起,董卓除了日常的鍛煉、日常和朝臣們的鬥嘴皮子、兢兢業業處理三州事務之外,在天黑之後就會在後宮之中『淫』戲宮女,最後更是在某天和大將們喝酒完畢之後,摸入靈帝遺下嬪妃的寢宮之中。
董卓墮落了,他也明白這點,所以他打算做一件驚天駭俗之事,那就是將袁氏徹底屠戮一空。
他知道,洛陽能夠和他一拼的就只剩下袁氏一家。只需要滅了袁氏,哪怕自己就這樣稀里糊塗過一輩子,至少也可以安安樂樂了。此時此刻的董卓,已經從一個有著現代知識的古代人,變回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古代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少年了,自己都沒有一個子嗣。如此奔波勞累大半輩子,自己的事業和成就,究竟能夠誰來繼承?
人生苦短,自己已經差不多五十歲了,放在鄉下庶民那裡,不少人三四十歲就掛掉了,自己年紀也不算年輕了。前路茫茫,既然如此,還不如及時行樂,至於大漢,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打定主意,不管李儒的勸阻,董卓開始調動兵馬,即將強攻袁府,擊殺袁氏一族。
而另一方面,在董卓動兵的瞬間,已經有情報人員向袁府告了密。
「什麼?董卓意圖將在洛陽的袁氏一族屠戮一空?!」袁逢直接跳了起來,他怎麼也不相信,董卓居然能夠如此瘋狂。
「叔父,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董卓因為改革的失敗,加上對前路的迷茫,已經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加上**宮中,已經讓他徹底墮落成一個只圖享受的廢物。只是這廢物也有幾分想法,明白想要真正享樂,除去你我是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他的名聲,也到了完全可以無視天下人謾罵的情況下,將我等誅殺的程度,所以屠戮袁氏,只怕他真的做得出來!」對於董卓,袁紹雖然算不上瞭解,但至少他相信自己的眼光與分析能力。
「既然如此,本初,今晚你就通過密道,帶領三萬私兵立刻離開洛陽!」袁逢計較了一下,對袁紹下了命令。
「喏!」袁紹明白,只要自己還活著,董卓才能有所顧忌,不會殺害在洛陽的袁氏一族。
於是,在呂布帶領士兵衝入袁府的時候,袁紹已經帶著一干士兵,朝著翼州方向逃了過去。如今的翼州刺史韓馥乃是他袁氏的門生,給他一個地方建立根據地估計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呂布也在發現袁紹以及三萬私兵不見蹤影的情況下,立刻匯報給了董卓。
「什麼?!袁紹跑了?是誰?是誰洩的密?!」他已經知道,袁紹能夠那麼快跑,軍中只怕有內奸。
「主公,此刻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李儒見到董卓又要發飆,立刻從旁勸阻。「主公,如今袁紹既然已經離京,就算殺了留在洛陽袁氏族人,也沒有任何用處。為了將事態的負面影響壓到最低,最好快點放了袁氏族人,並且給袁紹一點官職,以安其心啊!」
「這……唉……」董卓也已經意識到,袁紹的離京,對自己有多大的影響了。
南陽袁術,董卓從不放在眼裡。就他那失敗的人生,只要袁氏一滅,他定當怒火中燒派兵前來攻打洛陽。到時候自己以逸待勞,要滅掉他並不困難。只是這個袁紹離開了,不太好對付啊……
無奈下,董卓只能依從李儒的勸說,不僅放了袁氏一族,還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然而,或許是袁紹離開的關係,董卓開始覺得自己的背後有一股力量在逼迫自己努力一般。雖然依然荒『淫』,但政事處理得更加賣力,而李儒看在眼裡,不由得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主公,今生若是沒辦法讓革命開花結果,至少讓我們,將革命的種子,深深埋入在大漢這片土壤之中吧!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com|-就能看發佈的章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