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朝之夢

第1卷 第1388章 替海軍打出一個主動權 文 / 大羅羅

    英帕爾既然入手,朱濟世也就依照約定將西南方面軍升格為了南方軍,司令官由皇太子朱國雄元帥出任,這下朱國雄總算和自己的弟弟朱胡安一樣,成了坐鎮一方的統帥。

    而一路猛打猛衝打下英帕爾的功臣朱國衛也得到了應有的獎賞,以21歲的年齡出任了印度方面軍總司令——當然,這位大理王可以得到這樣的任命,並不都是因為軍功,部分原因也是他的身份,大理王國的一國之君!因為這個印度方面軍之下還不止朱國衛一個君王,還有一位暹羅國王和一位丹納沙林大公。大明軍中,又有誰能去指揮三位君王?

    所以皇太子朱國雄三思之下,就推薦了自己的弟弟朱國衛來當這個三十多萬人的方面軍統帥,同時讓剛剛晉陞上將的吳長慶和劉永福擔任副司令官和參謀長。又讓自己的哥哥香港公爵朱國傑去大理阿瓦擔任攝政處理一大堆讓人頭疼的政務。

    剛剛處理完了這一大堆的軍政事務,同樣才掛牌沒有幾日的印度方面軍就把一個大膽加冒險的作戰計劃用電報發到了香港的南方軍司令部——三十多萬人的軍隊兵分兩路,分別從英府(英帕爾)和阿拉干向孟加拉出擊。捧著參謀們送來的厚厚一疊作戰計劃,皇太子朱國雄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逐字逐句的而等候他下決心的參謀們都會聚在作戰室裡。圍著地圖議論紛紛。

    「印度軍的人數最多就70萬,而且還要負責印度西北方向的防禦和全印度的治安,能夠集中運用於印度東北的兵力無論如何都不會超過40萬。其實和我軍不相上下。用32萬人打敗40萬印度軍毫無問題!至於後勤補給的問題也不大,東孟加拉人口密集,田地遍佈,當地的王公又支持我們,籌集軍糧根本不是問題。彈藥的話,攜帶10到15個基數已經足夠了。印度軍不可能在我軍的攻擊下堅持一個星期以上。」

    聽到這個作戰參謀的話,不少人都點頭附和。和印度軍的幾場交戰下來。明軍上下對於他們的戰鬥力已經大致有數——就是一群弱兵而已。戰術呆板,訓練不足。鬥志幾乎為零,在白人軍官的督促下還能勉強戰鬥。一旦處於混亂就會迅速崩潰。逃跑的時候毫無秩序,經常會把武器彈藥和糧食丟得到處都是……如果說這些印度阿三有什麼優點,那就是跑得很快。真的很快!

    南方軍參謀長石鎮吉卻站在地圖前面,目光盯在東孟加拉一帶,那位作戰參謀的話他也聽見了。說的不錯,奔襲印度一戰的勝算很大!哪怕沒有可靠的後勤,哪怕大軍攜帶的彈藥不多,哪怕英屬印度軍的人數要比大明的印度方面軍多一倍!可問題是,英屬印度軍的總司令可是威爾.海明啊!如果領兵入侵印度的是朱胡安,那倒是不用擔心,僅憑擊破美軍180萬的威名。也能嚇倒印度軍上下了,但是朱國衛……實在讓人不放心啊!

    作戰室的門一下被推開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門口。皇太子朱國雄正站在那裡。打量著這個滿是吸煙和咖啡味道的地方。他的手上正捏著朱國衛等人制定的作戰方案,臉上的神色沒有想像中的凝重,倒是有些輕鬆的樣子。石鎮吉在心裡一笑,倒是有些大將風度了。

    朱國雄大步走了進來:「鎮吉將軍,我批准印度方面軍的計劃了,上報總參謀部吧!附帶說明一下南方軍支持該方案的理由……英屬印度軍的實力有限。有生力量不過70萬,此戰我印度方面軍即便失利。也當能給英屬印度軍造成極大殺傷!而英屬印度的動員能力遠遠不及我大明,一旦蒙受數十萬人的損失,將會極大方便我南方軍進一步攻略印度及南洋諸島!」

    皇太子的話就是一個意思,大明帝國輸得起!而英屬印度卻連一場慘勝也難以承受!

    ……

    孟加拉,梅克納河西岸。

    西雨已經濛濛的下來了,還伴隨著從印度洋刮來的海風。一片風雨當中,不計其數赤著上身的印度人正揮汗如雨的勞作——依托河堤在構築防禦工事。

    這裡是通往達卡的要衝,孟加拉的第二大都市就在梅克納河下游。不過那裡的河道寬闊,東方艦隊派來的炮艦可以在河道上來去自如,想要強渡的困難很大。因而最佳的攻擊路線就是在梅克納河上游的派羅布巴扎爾一帶渡河,然後沿河直下達卡。準備在西孟加拉和華軍決戰的威爾.海明,便將防禦達卡的第一道防線設在了這裡。

    朱皇帝的這位老朋友,現在就在視察梅克納河的防線工程進度,同印度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官沃爾斯利中將一起在雨中漫步。渾身都濕透了,卻都沒有在意。看著河岸邊上壯觀的施工場面,兩人的眉頭卻都沒有解開。

    「威爾,我們最終還是會失去印度的,是嗎?哪怕我們打贏了即將開始的會戰,最終還是會輸!」

    「為什麼會輸?」

    「這不是明擺著的?中*隊的戰鬥力遠在印度軍之上,至少有三倍的優勢,而他們的陸軍數量卻十倍於印度軍!這樣的硬實力差距不是靠我們這些軍事指揮官的才能可以彌補的。而且他們也不缺乏優秀的軍事家,如果這一次來的是胡安……」

    威爾.海明淡淡一笑:「這次來的不是胡安,下一次也不會是他……因為不會有下一次了。他們不會接二連三犯同一個錯誤。大理王兵敗後,中國人一定會用穩紮穩打的辦法謀求印度。首先是修建鐵路,同時還要恢復大理國和東輝國的秩序以及農業生產,然後再是囤積彈藥和糧食。沒有三年的準備是不會再來印度的,到時候……」

    「到時候大英帝國已經戰敗了!北美戰場就是個流血的窟窿,堪薩斯城已經被圍困成了個鐵桶,美利堅聯盟國又陷於分裂……德克薩斯州已經屈服選舉馬蒂爾德當了大公,路易斯安納州和佛羅里達州則投入到了法國的懷抱當中!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還有喬治亞州也在動搖。」沃爾斯利中將的臉色鐵青,顯然是被北美洲傳來的消息氣壞了。

    在馬蒂爾德的運動下,已經有六個美利

    利堅聯盟國的州退出或準備退出戰爭了!這六個州的土地上至少生活著700萬白人。他們的退出,意味著大不列顛——美利堅帝國一下子減少了70萬大軍!而亨利.布什那個讓東華流進鮮血的計劃,在密蘇里河——堪薩斯城大會戰敗北之後已經完全成了個笑話。即便他能夠整合美利堅聯盟國剩下的州,「統一」的美國也頂多只擁有3000萬人口,根本不可能用600萬人去和東華打消耗戰。

    而且這幾個月來,北美戰場上並沒有大戰發生,而每個月都會有15萬以上的全副武裝的中國人抵達北美。估計朱胡安手中掌握的兵力現在已經超過了200萬!只等堪薩斯城投降,他就會發動新的攻勢,到時候大不列顛——美利堅帝國大概就要輸掉戰爭了……

    看到沃爾斯利中將難看的臉色,威爾.海明伸手按著他的肩膀,微笑道:「中將,沒有那麼絕望,大英帝國還有機會,海上的決戰還沒有開始呢!只要上能取得勝利,我們至少可以取得一個體面的和平。」

    「海上的勝利?」沃爾斯利中將搖搖頭,「可主動權並不在我們啊……」

    威爾.海明一笑,「那我們就用陸上的戰爭替海軍打出一個主動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