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可是我們應該怎麼拿下印度呢?」皇太子朱國雄看著父親,心裡想,想拿下印度就必須擊敗英國海軍,沒有捷徑可走!而大明的海軍終究是比不上英國海軍的,至少目前如此。
「陛下,」守在一旁的海軍部尚書王德虎道,「只要新的15000噸級鐵甲艦竣工,咱們就有把握打敗英國皇家海軍了。」
「可英國人也會造大船的,他們的技術和我們差不多,造船能力也相差無幾。」皇太子皺眉道。
四艘新式戰艦的模型已經放在了溫泉宮內的弘武殿內,這裡佈置成了一個作戰指揮中心,是朱濟世指揮戰爭的地方。
這一次英國人退縮了,但是接下去肯定要進行造艦競賽了。朱濟世心想,就像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前發生的事情一樣,15000噸級的主力艦至少需要10條,甚至還要開始研發更大的戰列艦。另外,肯定還要造更多的快速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雖然會給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但是這個投資肯定是值得的。
「海軍部把方案送過來,」朱濟世吩咐王德虎,「朕要親自研究一下。另外,讓海軍部軍械總監風成到溫泉宮來一次,由他為朕講解。」
「臣遵旨。」王德虎躬身行禮。
朱濟世又回頭看著皇太子,「雄兒,未來我們的主戰場有兩個,一是北美;二是印度。北美戰場只能由胡安負責,馬蒂爾德寵著他,而且他和幾個小波拿巴臭味相投。都是野心勃勃的好戰分子。而印度戰場的主帥朕想讓你來當。因為印度是戰場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而且這三分軍事還是在海上,陸地上面就全是政治沒有多少軍事了。」
「父皇想讓兒臣去招攬印度群雄為大明所用?」
「印度群雄?」朱濟世淡淡一笑,「印度要真有這樣的人物就不會給英國人壓迫到現在了,三億多馴服的奴隸……要是他們能鬧出點亂子,英國人的世界帝國可就顯得不穩當了。」
「這恐怕也不容易吧?」海軍大臣王德虎微微皺眉,「現在印度的土邦王公對英人似乎並無太大不滿。」
「會有不滿的。」朱濟世一笑,「過去20年印度顯得比較穩定無非就是英國人剝削的比較合理,也沒有太多的觸犯土邦王公的利益。所以才能相安無事。不過接下去英國人要擴軍備戰,馬蒂爾德又在大搞貿易保護,美國人又想賴賬不還,英國人不去印度狠狠搜刮怎麼能行?而且過去的20年裡,還有不少印度的土邦王公子弟在咱們這裡留學呢。皇兒,你和他們有沒有聯絡?」
由於前任印度總度羅伯特.丘吉爾的故意壓制,現在印度的西式教育發展的遠遠不如歷史同期,孟買大學和加爾各答大學等大學也沒有開辦起來。印度所能提供的最高等教育就是中學。所以印度青年想要接受高等教育不是去歐洲就是到中國,而留學中國的費用較低,因而比較受印度學生的歡迎。
不過。從中國的大學裡面畢業的印度學生是不可能在英屬印度當局那裡當上公務人員的,英國人這點警惕性還是有的。實際上現在印度帝國公務員的隊伍非常小。根本沒有多少職位可以提供。因為羅伯特.丘吉爾總督認為印度帝國就是大英帝國的錢袋子,而且「英國在印度的統治肯定不會永遠維持下去」——從這個觀點就不難看出這個胖子的頭腦非常清楚——因此,英國沒有必要在印度投入太多,她有限的力量應該用在北美洲,美利堅帝國和加拿大聯邦才是大英帝國的根本。而壓搾印度就是為了建設北美……
於是這些印度精英中的一些人就乾脆留在了中國,大部分從商,少部分從事科學研究,也有一小撮在從政,當然不是當中國的官兒,而是在搞所謂印度邦聯大會黨,幻想著依靠大明帝國的支持讓印度擺脫英國的統治。不過這些印度「政治家」並不是真正的行動派,大多就是耍個嘴皮子,讓他們去演說寫章都是好手,可是真刀真槍的造反是不行的。所以大明支持他們那麼多年,他們也沒有在印度鬧出過什麼大事兒。當然,大明支持他們的力度也不是太大。
「父皇,兒臣和他們沒有什麼聯絡,不過大哥和亨弟倒是同他們有些交往的。」皇太子道。
印度邦聯大會黨的總部設在香港,那裡是在華印度人的聚居地。朱國傑自然認識其中的一些人。至於朱亨嘛,他是最會拉關係的,朋友圈子大得很,其中就有不少印度富二代。
「哦,老大暫時離不開夏威夷,那你就和亨兒去一趟香港。」朱濟世道,「先探探這些人的底牌。」
大明的印度政策就是分而治之,是絕對不支持印度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最理想的狀況就是由一堆主權國家組成一個邦聯,然後由大明皇帝兼任印度邦聯的元首同時擁有加爾各答這個印度邦聯的首都。不過眼下朱皇帝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只要有印度阿三肯跟著鬧事,他都是要支持一把的。
就在朱濟世向兒子再次重複大明印度政策和印度威脅論的時候,門外突然響起了腳步聲,然後就看見御書房大臣翁同龢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手上拿著一張紅色的抄報紙。
「皇上,君士坦丁堡和維也納急電,俄國人和奧地利人同時向希臘、塞爾維亞下達最後通牒了!」
俄國人和奧地利人終於動手了!朱濟世父子互相看了對方一眼。皇太子問:「父皇,會打起來嗎?」
「不會。」朱濟世非常肯定,「胡安是這麼說的,錯不了。」他沉吟了一下,又對翁同龢道,「叔平,用朕的名義給法國人發電報,就說如果法國準備戰鬥,大明帝國將會與之同進退!」
翁同龢轉身離去,皇太子又低聲問:「父皇,法國人肯戰鬥嗎?」
「多半不肯,」朱濟世道,「不過也不能放過任何一次機會,只要他們肯參戰,我們就能贏了。」
/>
……
馬蒂爾德這個時候正在凡爾賽宮的書房內,旁邊有約瑟夫.波拿巴和法國皇太后歐仁妮。三人正愁眉苦臉地在勸說一心想要打仗的拿破侖四世。「陛下,剛剛收到中國陛下的電報。」侍衛長亞歷山大.瓦萊夫斯基推門道。
「噢,是支持我們打仗的電報吧?」馬蒂爾德皺著眉頭猜到了電報的內容,「只要我們和英國人打起來,他就能稱霸世界了。」
「可這次的敵人是奧地利和俄羅斯。」小拿破侖剛剛在西班牙過了一次征服者的癮,應該說是很不過癮。
因為西班牙人根本沒有抵抗,畢竟法國人這一次不是侵略者,而是幫助西班牙的合法君主復辟。雖然伊莎貝拉二世是公認的昏君,但是西班牙人在她倒台之後卻發現好像沒有什麼明君願意到西班牙這個爛透了的老大帝國來當君主……在法國的壓力下,沒有任何一個歐洲王室對西班牙王位表示過興趣!
而要實行共和,西班牙國內的君主派勢力又太大,一大幫子貴族都希望有個國王,否則他們給誰去當貴族?另外,西班牙國內強大的宗教勢力也是擁護君主制的。因為歐洲革命的經驗告訴西班牙的主教大人們,共和派往往會一腳踢開教會,同時還要剝奪教會的土地和財富。
所以西班牙人想來想去,居然覺得讓伊莎貝拉二世回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她肯頒布一部法國式的憲法。而馬蒂爾德則順水推舟將法蘭西和羅馬帝國的憲法改動了一下,翻譯成西班牙然後和伊莎貝拉二世一起送去了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