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朝之夢

正文 第243章 稱王建制第二更求 文 / 大羅羅

    「明公,您急招我來有何事?」

    左宗棠急匆匆地走進朱濟世的營帳,微微有點喘氣。他這幾日忙得要死,先是當了幾天代理九龍鎮鎮長,同一票中外商人往還商量,以期維持九龍的市面,可不能讓這個新興的貿易中心就這麼垮下去。將來的大明可有花錢如流水的時候,多一條財路都是好的。還好劉鵬這個後勤大總管精通商務,又和十三行的許多管事相熟,九龍口岸的事務很快便由他接過了。不過左宗棠也清閒不了,緊接著就當了寶安縣代理縣長,忙著綏靖地方。

    朱濟世現在要草創一國,各種規矩制度都是怎麼高效怎麼來,並不是盲目恢復前明那一套。比如地方政權就是簡簡單單的省—府—縣—鎮(鄉)四級,沒有大明朝的衛所制度,而且是軍政分離,司法**。

    一省之長就稱巡撫,但是只管民政不涉軍務也不管司法訴訟,一府之首稱知府,一縣之長就稱知縣,一鎮之長就是簡單明瞭的鎮長了——當然朱濟世現在的地盤還小,沒有任命巡撫、知府的條件。不過縣城已經打下了兩個。和歷史上的太平天國不同,朱濟世奉行的是占一地守一地的原則,這也是老朱家的傳統。

    而且朱濟世還要求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寧願少佔地盤,發展的慢一些,也要把打下的地盤消化好了。絕不允許在自家地盤上有效忠滿清的團練存在!而要禁絕忠滿清的團練,自然就要控制好地方士紳。而控制地方士紳的法子就是兩個,一是土地;二是功名。

    相對太平天國所實行的體制,朱濟世搞得「中學為本、西學為用」顯然是比較能讓廣東地區的開明士紳所接受的。而廣東素來是天地會最為活躍的省份,「反清復明」的思想是有一定市場的。廣東的紳民又長期同洋人接觸,比較瞭解世界,對有些西化的明軍也還能接受。而且滿清自鴉片戰爭結束後,便對廣東地方課以重稅,使民眾苦不堪言,效忠滿清的市場並不大。最近綠營117位漢官集體投明的消息也時廣東沿海地方人心浮動,這些都是有利於朱濟世建立鞏固地方政權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濟世軍的強大武力根本不是廣東這裡的地方團練可以抵抗的!所以在東莞、寶安兩縣建立地方政權的工作大體上還算順利。

    見到左宗棠進來,朱濟世忙問道:「寶安縣的地方,綏靖得怎麼樣了?」

    「大體還算順利,不過愚忠之輩總歸是有的,梧桐山、大鵬城、南澳鎮等地都有人反對大明,其餘地方的士紳跑了大約三成,閉門抗拒的也有三成,剩下的都歸附大明了。」

    聽到頂多只有四成士紳附明,朱濟世還是不免有些失望。這滿清到底有什麼好的?為什麼漢族士大夫回有那麼人甘心為奴為僕呢?

    「也不錯了,比想像中要好。」左宗棠將一份手寫的名單遞給朱濟世,笑道,「收了一百十三個秀才的效忠信,另有三百多家田主遣子隨軍。寶安縣地方上的天地會、小刀會的堂口大佬全部歸附,有四十一個堂口大佬才德尚可,都算是有功之臣給了些微末官職將來再分配些土地培養他們成為鄉紳吧。另外,天地會、小刀會弟子從軍者有一千五百一十三人,皆是精壯之士。」

    「地方上的治安還行吧?」

    左宗棠笑道:「治安良好,大軍北伐之前大明山已經給各地的天地會、小刀會堂口打了招呼,令其約束子弟,必要時接管地方。」

    此時的江湖幫會和後世的黑社會並不完全一樣,他們並不是單純的犯罪分子,而是一種民間秩序。這種江湖秩序得以存在的基礎,其實是法制的極不健全朝廷統治力度不夠所致。

    如西婆羅洲的華人,根本沒有正式的政府和法律,就靠著江湖上的規則在維持地方執行和社會運轉。

    而在中國國內,江湖大佬們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同士紳和朝廷對立,不過這種對立並不是絕對的。江湖大佬反士紳反朝廷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而是要成為士紳成為朝廷大員。

    事實上,由江湖大佬而成朝廷命官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現在投靠到朱濟世旗下的蘇玉娘、羅亞旺(羅大綱)、張嘉祥(張國梁)、馮子材,歷史上都是由江湖而入朝堂,只是效忠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

    至於讓江湖大佬替代士紳去掌控鄉間,更是極為順暢之事。因為不少江湖大佬在身家豐厚之後,也會捐個官買些田地,由江湖而入士紳的。江湖人物和士紳是完全可以相互轉換的。而且士紳對鄉民的壓迫盤剝也是極重的,換成江湖大佬也不過如此——這個時代中國的貧農根本就在餓死的邊緣掙扎,要不然朱濟世在廣東的事業也不會如此順利。

    而讓農民困苦如此的,除了滿清政權的貪婪和低效率,大概就是遍佈中國的士紳階級了!

    「豁免永歷201年度田賦、雜派的告示貼出去了嗎?」

    朱濟世既然要反清復明當然不能再用滿清的道光年號,他繼承的是南明永歷皇帝的法統,所以便恢復永歷年號,今年正式永歷201年。

    「已經貼出去了。」左宗棠微微點頭道,「免征一年田賦、雜派,當可為我朝爭取到不少民心,不過真的要讓小民得長遠之利,還須加快建立咱們的地方吏治。滿清治四萬萬之民人,一年才得四千餘萬之稅,卻使天下為之疲敝,問題並不是稅重,而是吏治敗壞。地方官吏勾結劣紳,在正項之外加派無算,讓升斗之民疲於應付。」

    「嗯,今天請你過來正為了這事兒,你看看這些。」朱濟世點點頭,就將一疊書信交給左宗棠。

    左宗棠接過一看,都是明軍將校寫來的「勸進信」,就是勸朱濟世稱王稱帝的信。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個向野心家賣好的機會,而且又不用付出什麼。

    「勸進?」左宗棠看了眼朱濟世,沒有看出什麼喜怒,便試探著道,「現在只有兩縣之地,稱王是不是太早了?」

    「我也覺得太早了些,不過下面的人提出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朱濟世皺眉道,「我現在的明公是蘭芳君主的稱號,蘭芳還是英吉利的屬國,再用這個稱號是不大妥當的。而且所謂的『緩稱王』無非是不想搞得目標太大,引起強敵注意。這個在我來說根本無所謂,反清復明的旗號早就天下皆知,沒有退路了。不如早點稱王開府,這樣也能有個頒布號令的名號。」

    這就是想早點過大王癮?左宗棠想了想,也點了點頭,「也行啊,那就在東莞稱明王吧。不過這儀式……」

    「儀式從簡,就是一個行政的名號罷了。」朱濟世擺了擺手,「拜祭天地的一套,到了廣州再補也行。不過王府要提前建起來,這樣各項制度也能正式建立。比如新的《大明科舉制度》、《大明文官制》、《大明軍官制》、《大明曆法》都要正式頒行……還有大明科舉所要考核的項目,涉及的書籍都要提前公開,好讓大家有個準備的時間,明年也就是永歷202年6月底之前,一定要舉行廣東省的第一次全省縣試,選出一批可用的秀才來。」

    左宗棠想了想道:「科舉這倒是正事兒,否則一省上百個縣,近兩千個鎮,沒有上萬官吏根本顧不過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