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魯肅從周瑜府上出來,一將諸葛亮送回館驛,就急匆匆趕回吳侯府上回報進展。
「子敬,今日公瑾和大都督談的怎麼樣。」孫權為了結盟之事在府裡其實已經躲了幾天,魯肅一回來,孫權就急切問道。
「哎~」魯肅不禁搖頭一歎道:「二人只是聊了些音律上的話題,不過一番交談便相互引為知己,大都督雖隻字未提結盟之事,不過估計不說彼此也以心照不宣。」
孫權眉頭一蹙驚道:「這諸葛亮好高明的手段。」
「此人深謀遠慮,只怕確實是張遼前所未有的勁敵呢,主公,依我看火候也差不多了,張昭等人在諸葛亮面前吃癟,大都督哪裡也對結盟持支持意見,您也該挑個時候和諸葛亮見見面了,有些條件必須坐下來談談了……」
孫權點了點頭,張昭他們之前已經被諸葛亮堵得無話可說,而周瑜在武將中威望極高,他的意思也代表了武將集團的態度,只要自己再開口同意孫劉結盟,那麼支持聯盟的力量就佔了一大半。
看來談判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呢。
想到這,孫權面容一肅道:「那好吧,明天一早,召諸葛亮來見。」
經歷了幾番波折,諸葛亮終於和孫權見上了面,二人都是聰明人,之前彼此的試探已經知道結盟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一番場面話之後,雙方就開始關於結盟細節的談判,只是孫權一開口就要割取長沙、桂陽、江夏三郡作為結盟的條件,讓諸葛亮頗有些不滿。
荊襄,總共就南陽、江夏、南郡、桂陽、長沙、零陵、武陵七郡,不久後的一戰,劉備必然會放棄江北,將人口兵力收縮至江南,這樣除了南陽、江夏之外,荊州就只剩下五個郡的地盤,這個時候孫權居然獅子大開口索要三郡,分明是趁著機會張遼討伐荊州的時候趁火打劫。
江夏還好說一些,畢竟那是地處江北,易攻難守,留下來派兵駐守並不划算,可是長沙和桂陽可不一樣,此地毗鄰南郡、緊鄰荊州核心之地襄陽,又和江東地盤相連,孫權得到之後必定實力大增,而劉備即便擊退了張遼的進犯也只剩下三郡之地,和孫權相比要弱小不少,很有可能從此淪為孫權附庸了。
這樣的要求,別說是劉備,諸葛亮這一關都過不了,對於孫權的要求,諸葛亮想都沒想就一口拒絕,任憑張昭等人不斷施壓,周瑜和魯肅在一旁打圓場,諸葛亮就是油鹽不進,說到最後甚至甩手離開了吳侯府上。
其實相對於孫權提出的要求,諸葛亮許諾的好處更加虛妄,什麼日後以三川為界,共分天下的,一點實際的好處都看不到,至多也只是同意把江夏割讓。
江夏對劉備來說是雞肋一樣的存在,對孫權何嘗不是一樣,兩家打的都是同樣的算盤,只是想把張遼阻擋在江北,對於過江甚至打到更遠的地方,壓根就沒敢想,因為張遼的實力實在太強。
就這麼丁點的好處,孫權也不上當,他不相信劉備這個時候除了依靠他孫權,還能找到誰來一同抵抗張遼,所以諸葛亮起身離席,孫權也不在乎,索性也把此事暫時放一放,正好借此擺一擺姿態安撫一下有些惱怒的張昭。
不過雖然表面上僵持,兩人暗地裡對結盟之事其實還是相當急切的,談生意不還得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嗎,孫權也知道一口氣吞下荊州三郡,如果他是劉備他也會受不了,而諸葛亮也知道說割讓江夏根本就和沒說一樣,以孫權的實力,也別想在晉軍的壓力下守住江北的一寸地方,兩人的第一次談判,不過同樣是一場試探罷了。
所以兩人在時候都悄悄的找魯肅這個中間人透露消息,孫權覺得得不到三郡,能得到兩個郡也好,至少這樣才能說服手下反對結盟的勢力妥協退讓,而諸葛亮也認為應該多給孫權一個郡,畢竟東吳要和強大的張遼撕破臉敵對,所要付出的代價可不小。
有魯肅從中穿針引線,在表面僵持了兩天之後雙方才回到談判桌上,不過清楚了彼此的底線,這一次談判順利的不少,很快就達成了一致,事後諸葛亮直接動身離開的江東匆匆返回襄陽。
至於談判達成的盟約內容究竟如何,由於孫權封鎖了所有的消息,參與的人很少,只有孫權、諸葛亮、周瑜、魯肅和張昭,只有在場的五人知道,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諸葛亮經過這次江東之行,孫劉兩家的聯盟正式結成了。
…………
壽chun城。
在降服了曹昂之後,不知不覺,文遠已經在壽chun呆上快一個月了。
政事不比軍事,並不是說攻佔了一個地方,這裡立即就能成為你的地盤和後方,官員的任命、民心的安撫、降卒的整編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讓文遠這一段日子忙的不可開交,而且非常不巧的是,這一年天氣特別熱,三月不雨,中原很多地區都遭了旱災,壽chun恰巧就是災區之一,雖說南征是大事,可淮南數十萬百姓的死活顯然更加重要,為了賑濟災民,抗旱保苗,這一個月的時間,文遠幾乎天天都帶著大批的輔兵呆在田埂灌渠上。
古時候的百姓,雖然也知道打井挖渠緩解旱情,可是在那個朝不保夕的戰亂年代,打井挖渠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老百姓想都不敢想,所以一遇災荒,官府百姓基本上就是無可奈何,糧食能收多少收多少,甚至顆粒無收都是正常現象。
壽chun的狀況就是這樣,旱寨實際上並不算很嚴重,可是官府卻無力抵抗,這裡的水利設施嚴重匱乏,比起河北已經相對成熟的灌溉體系,差了不知道多少,即便是淮南一帶河道不少,文遠又親自下令抽調十幾萬輔兵開挖灌渠,打井救場,可一場旱災下來,預計入秋後淮南的糧食產量至少也要減損四成以上。
糧食減產,就意味著可能會出現饑荒,文遠只能從軍糧中抽調出一部分支援地方,雖然軍糧方面出現了些許侷促,不過短短一月,文遠已經徹底將壽chun百姓的民心攥在手上。
直到這個時候,接收淮南、汝南二郡之後的繁瑣政事和賑災才算處理的七七八八,可以讓文遠放到一邊關心軍隊的進展情況。
六月十三,隨著汝南方面曹真在平輿城率領最後一支曹兵向文遠投降,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淮南、汝南二郡就全部落入文遠手上。
而連同這支曹兵,此次南征降服的曹兵已經達到五萬人以上,文遠從中抽出萬餘精銳編入到各軍團中,其餘眾人要麼編入軍屯,要麼按其自願解甲還鄉。
征服二郡的同時,進攻南陽的戰略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著,文遠自領二十萬兵馬坐鎮壽chun,而經過近一個月的調動,先頭的幾個軍團也已經機動到攻擊陣位上。
汝南與南陽的交界,是文遠的主攻方向,文遠在此地集結了驍騎、中軍、冀州三個軍團二十餘萬戰輔兵,許昌一線,於禁的豫州軍團也已經完成了休整直指南陽方向,此外趙雲的司隸軍團、徐晃的關中軍團也已經基本到位,只有水軍需要在此繞路從長江口溯江而上,高順的兗州軍團和臧霸的徐州軍團也因為路途較遠還在半路上。
不過僅僅是這些已經進入攻擊陣位的軍團,兵員數量也已經達到驚人的三十萬以上,只要文遠一聲令下,這些先頭軍團就能從四個方向浩浩蕩蕩碾壓向南陽。
值得一提的是,水軍這兩次繞道讓文遠有些無奈,這個時候還沒有京杭運河這條連通幾條東西走向水系的重要水道,先前從河北道淮南要沿海岸繞道,如今進入長江也要這樣,文遠已經打算等徹底平定了天下,就依著京杭運河的線路挖通一條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的黃金水道,到那時不僅軍隊調動順暢無阻,發達的漕運將徹底的將華夏大地凝聚在一個整體上。
或許一提到京杭運河,就會想到隋朝的末代之君隋煬帝楊廣,很多人都會認為隋朝的滅亡就在這大運河的開挖之上,不過文遠讀過一些隋朝的史料,知道事實則不然,雖然楊廣當年曾耗費五六年時間動用數以百萬計的役夫開挖大運河,可是楊廣在位期間手上的大動作並非僅此一項。
可以說楊廣的老子隋文帝楊堅在位時給他留下來的底子還是相當不錯的,開皇之治,也算是五千年華夏著名的盛世,只可惜楊廣太過於好大喜功,除了開挖大運河之外,他還先後營建東都,數次南巡,軍事上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幾年時間花光了他老子給他留下來的家底,這才搞得天怒人怨,好好一個王朝土崩瓦解,若果楊廣量力而行,稍稍體恤一下百姓,或許歷史的走向都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