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性愛聖經——關於性與愛的健康百科

第十一卷 性文化雜談 第122章 性學大師 文 / 立聞達

    第122章性學大師

    沙德

    十八世紀法國學者狄·沙德是一位有名的性虐待者,而沙德也因「性虐待」罪名入獄,真是「身體力行」。現在性學研究裡所說的「虐待狂」名詞,就是為紀念沙德。

    由於具沙德具有性虐待者的傾向,當時的科學家、醫生和淑女看了,沙德的著作裡鉅細靡遺地描寫各種他想得到的性變態行為的細節,都不免臉紅,紛紛指責他。但沙德也勇敢回擊,猶如另一位勇敢的作家盧騷梭。因為他忠於自己的本性,所以只求誠實而不求成為一家之言。

    由家族安排,沙德曾經與一位中產階級家庭的女子結為夫妻,但同時也爆發多樁性醜聞。他被有些妓女指控,在交易時從事沒有經協商的性虐待行為,為此沙德入獄數周。更大的醜聞還在後頭,沙德在二十六歲時,被有些妓女指控他,逼迫她們吃一種西班牙蒼蠅(含有劇毒的春藥);另一位妓女宣稱沙德用一把小刀割她,鞭打她,並且用熱蠟灌入傷口。當時庭宣判其死刑,但在此同時沙德和一名共犯一起逃亡,直到1776年才返回法國,但他狂歡的惡性依然如故,1777年沙德再次入獄,入獄後他被關了20年之久,在獄中,也就是1782年他寫出驚世駭俗的《教士和垂死者的對話》。因此他被轉到惡名昭彰的巴斯底獄,1785年他又寫了名著《索多瑪一百二十日》,由於獄方不供應他紙張,這本書是寫在一卷長達39尺的紙捲上。在巴黎革命爆發前幾天,沙德對著獄窗大喊:「他們在屠殺犯人,趕快來救我們。」不堪其擾的獄方趕緊將他送進精神病院,雖然沙德逃過了巴斯底獄大災難,但是據說他的後半生是在病院裡度過的一直到去逝。

    沙契馬叟區

    「虐待狂」這幾個符號成為了沙德的代名詞。而性學大師艾來夫特艾賓則把沙契馬叟區的名字引用,成為「被虐狂」的代名詞,「虐待狂」和「被虐狂」在邏輯上恰好相反,因此,人們把他們稱為理想的性伴侶。

    沙契馬叟區出生在奧匈帝國,當初為何會有被侮辱和需要痛苦的性慾呢?但一般人都認為和他當警官的父親有關係。

    據沙契馬叟區的第二任妻子回憶,沙契馬叟區有喜歡被處罰和戀皮草成癖的習性,這可能和他童年時愛戀姑媽蓮諾琵雅的情緒有關係。據說沙契馬叟區常躲在姑媽滿是皮草的衣櫥裡,偷看姑媽和男朋友**,這就帶給他很大的性滿足感。他的成年性生活,就像是和一堆願意虐待他的女人發生的關係,他要求這些女人演他童年的性幻想,綁住他,侮辱他,他要求她們和別的男人**,好讓他躲起來觀察,鞭打他會特別能興奮。

    閱讀了沙契馬叟區著作的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書都是關於揮舞皮鞭,穿著皮革的女人的性幻想的稱讚,但人們不得不承認他確有文學天份。1886年他出版了自傳體小說《皮衣裡的維納斯》,由此沙契馬叟區受法國贈勳,他聲望達到顛峰。幾乎同一年,在艾來夫特艾賓出版《性變態心理》一書中,首次把「被虐待狂」和「虐待狂」視為同一個現象的兩極,常會存在同一個人身上。這個主張對沙契馬叟區而言不算什麼新鮮事,就在《皮衣裡的維納斯》一書中的高潮處,主角史維林就由被虐狂轉變成虐待狂。

    沙契馬叟區是如何避開牢獄之災的呢?可能是因為,當時沙契馬叟區的作品較不驚世駭俗,他同時避免在小說裡寫入太多身體的細節,並且他在小說結尾時,提供了一個「被虐狂」道德上的理由:「女人無論先天或後天,都是他的敵人。她只能是他的奴隸或暴君,但絕不會是他的同伴,除非她擁有和他一樣的權利,同樣受教育和工作。」

    佛洛依德

    1856年佛洛依德生於現今捷克地方,四歲時隨父母遷往維也納;在父親的堅持下,他選擇研究醫學。他先是研讀精神病學,興趣慢慢地集中在「歇斯底里症」上來,當時「催眠」還是新興的技術,用來讓歇斯底里症患者吐露真情。但是,佛洛依德不太相信「催眠」的效應,因此他發明出一套「談話技術」來替代「催眠」。那張出名的「躺椅」就是這時出現的:佛洛依德會讓當事人放鬆心情躺在「精神分析的躺椅」下來。而他因為害羞,不想整天被人注視著,所以他坐在病人背後。直到1896年這套「談話技術」才由佛洛依德正式命名為「精神分析」,他同時也大量採用「自由聯想」法瞭解病人。

    佛洛依德發展出的人格有「原我」、「自我」和「超我」三型的架構,是從「自由聯想」搜集到的資料裡,發現病人往往都從他們記得的夢境開始聯想到。但這個架構等到1923年,也就是30年後,佛洛依德才正式提出這個理論。同時佛洛依德還發現,所有的歇斯底里症案例,都找得到「性」方面的原因。每個女病人都說她們在兒時曾被大人驚嚇過,或調戲、引誘。但是正當佛洛依德要接受一個革命性的想法「那些女人也有過性慾感覺」時,他才又發現,很多女病人都說了謊。

    當時,佛洛依德反而重新檢驗由他提出的理論,想瞭解為什麼所有的女病人都會提到兒時的性經驗創痛,並不為此放棄研究工作。1886年,他與瑪莎·柏奈絲為妻,這段婚姻雖給佛洛依德造成了許多痛苦,但他因此有機會從自己孩子身上,研究所謂的「兒童性誘惑」。這同時,那時他也學著從自己身上找答案,因為當時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他真話。他回想自己小時候偶而看到母親換衣服時,內心的性激奮。他確信那些女病人記得童年性誘惑是「幻想」並非「謊言」,由此獲得「兒童也有性慾感覺」的驚人結論,這個結論徹底推翻「兒童是天真無邪的」這種人人共鳴的說法,可想而知,當時佛洛依德受到社會人們多大的攻擊。其實一開始,佛洛依德也很抗拒這個結論,但他一旦接受了自己的理論,就再也不顧社會壓力繼續研究下去。

    佛洛依德還指出,人類所做的事如果不是為了「保護自己」,就是為了「享樂」,而這些追求享樂的活動,廣義來說,都跟性慾有關。佛洛依德把這種性慾的原動力稱為「力比多」,他指出如果性慾動力受社會世俗限制,無法直接表達,就會尋找其他途徑發洩,幸運的話這股動力會轉到有創造性的活動上「昇華」;要不然,就會侵擾心理和生理,出現種種身心症狀。

    佛洛依德強調「性」對人格的重要性,當時成為心理研究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從此臨床治療和精神分析多少都脫離不了這個範疇。雖然西方社會曾被佛洛依德坦率的研究驚嚇到,但即使最反對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認,佛洛依德為後世開啟了一扇觀心的法門。

    哈沃洛克·艾裡斯

    哈沃洛克·艾裡斯在1896年至1928八年間出版的七冊《性心理研究》,應該是他讓後最為世津津樂道的。

    在艾裡斯的生長背景下,他能以性學留名後世,可算是物極必反。因為當時正於英國正處於十九世紀中葉維多利亞時代,嚴峻的家庭教育讓艾裡斯在各種性的禁忌和迷思裡成長。

    艾裡斯也和佛洛依德一樣,先從學醫起後來才轉入理論研究,因為,當時的醫界前輩只有在研究某些婦女疾病時,才會提到一些性的物理過程。所以他曾經寫道:「當我研讀醫學時,性的心理層面從未被提起過。」

    艾裡斯於1891年,和艾的斯·李茲結為夫妻,通過婚後的這段經驗,他在三年後寫下了《男與女》,他通過這本書試圖在異性戀與同性戀間維持一個平衡的觀點。正值奧斯卡·王爾德審判事件後兩年,他的《性心理研究》第一冊《性倒轉》出版時,當時,美國某些文化圈子裡已開始流出讚美聲,但是英國民眾一時間無法接受這樣的書。

    對七冊《性心理研究》的內容,我在此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這套書主要是描述性功能的生理層面,包括求愛和擇偶過程裡,嗅覺、視覺、觸覺和聽覺的重要性。艾裡斯認為個人操弄的「性」不應只是為了自慰,還應包括做夢在內。艾裡斯也可說是新名詞的發明者,因為他在從臨床的角度談到性變態的成因時,也提出了「暴露狂」和「戀物狂」之類的新名詞。現在已相當通行的和「自戀症」「自動性慾」,都是由他創出來的。

    他深信愛是一種藝術,女性的性冷淡就是男性不諳愛的藝術而造成的。

    艾裡斯在現實生活裡,也是自己信念的實踐者。當他和妻子艾的斯發現彼此都有婚外情時(艾的斯是女同性戀者),協議停止性行為。當他60多歲時妻子死後,他與比他小30歲的法蘭西絲·狄莉賽相愛了,他自稱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對性感到滿足,此後,他們雖沒有結婚,但是一直都滿足地生活在一起。

    艾來夫特艾賓

    艾來夫特·艾賓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增訂、改寫他的著作《性的心理變態》。1902年在他逝世前,總共改寫了十二版。1886六年他在德國出版這本書時,他大量採用拉丁文,描述書裡個案的性行為細節,因為原意只是想供醫師閱讀。沒想到書出版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成為暢銷書。

    艾來夫特艾賓是一位法庭精神醫師,他所搜集而來的個案歷史,都得自罪犯身上。艾來夫特艾賓譴責,甚至幾乎反對所有的性行為。那麼他怎麼能在性學歷史裡佔一個位置呢?完全是因為他的科學研究態度:讓《性精神異常》也成為一門受尊重的學科。《性的心理戀態》書裡豐富的個案研究,至今仍沒有人勝於他,佛洛依德甚至在他的《性理論的三個歸因》裡,大量使用艾賓的個案。

    他利用馬叟區和沙德的名字,製造了「被虐狂」和「虐待狂」,讓性文學裡多了兩個可供談興的字眼。也是艾賓另一個成就。

    赫區菲德

    赫區菲德是德國精神醫師,1899年創辦第一本性的病理學期刊。這本期刊後來刊登了許多性學史上的重要發現和討論。他和佛洛依德差不多屬於同一時期,是當時幾個少數能夠同情並專門研究同性戀的專家之一。

    同時赫區菲德也發明了不少新名詞,如,他把一個人不須透過任何性幻想就可直接自慰獲得滿足用「ipsation」來形容;用「zutomonosexualism」來形容某些過度自戀的人,只有他們自己的身體才能引起性滿足感。

    巴蒲洛夫

    曾獲1904年諾貝爾醫學獎的俄國實驗心理學家巴蒲洛夫,曾以狗做為研究對象。因為後世性學研究者經常引用他的理論,所以他被列為「性學大師」

    當食物伴隨鈴聲出現時,實驗室裡的狗會流口水,等到重複多次建立制約關係後,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巴蒲洛夫把此研究理論稱為「制約反應」。他主張人類行為模式裡,「制約反應」也是個重要的關鍵。

    巴蒲洛夫一輩子都以狗做實驗,他可能想不到卻造福許多有疾的後世子孫。

    馬斯特和瓊森夫婦(但他們已在九二年協議離婚)曾應用巴蒲洛夫的理論,發展出各種性治療方法,像早洩、性冷淡、性無能等問題的治療。巴蒲洛夫以後的學者更是廣泛應用、擴充他的理論,「嫌惡治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可以用來「重新制約」一些人的性偏好(「嫌惡治療」認為當你不喜歡的刺激,如被電擊,伴隨鈴聲出現時,以後你只要聽見鈴聲時就會害怕)。

    瑪格莉特·聖格

    瑪格莉特·聖格為美國生育控制運動掌舵,人們稱她為「美國墮胎運動之母」。瑪格莉特一輩子都在為貧窮家庭和未婚媽媽的權益奮鬥。「生育控制」這個名詞就是由瑪格莉特提出的,這項運動最近還在美國總統大選問形成舉足輕重的議題。

    瑪格莉特·聖格出生於紐約,她原姓希金絲,1900年她與建築師威廉結婚後改姓。雖然後來離婚,再於22年後嫁給別人,她仍一直保留這個姓氏。

    瑪格莉特前往曼哈頓東區較貧窮低下的地帶擔任婦產科護士,她已是倆個孩子的母親了,就在曼哈頓她親眼目睹產婦死亡率和居高不下的嬰兒,和驚人的心理壓力,都是因為沒有施行生育控制的後果。當一名年輕婦女因流產遭感染而死在她的懷中時,瑪格莉特就發誓要讓婦女擁有墮胎的權利。

    瑪格莉特於1914年創辦「叛逆婦女」雜誌,後來改名為「生育控制」,她還發行了一本小冊子《家庭限制》鼓吹避孕,這項舉動觸犯1873年頒布的康斯托克法令。瑪格莉特不僅經常被法律問題騷擾,1928年她開辦美國第一所生育控制診所時,還為此入獄三天。但是一直沒有為此而改變她的毅志。

    直的慶幸的是,瑪格莉特在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原來反對、騷擾她的民眾轉向支持她。

    1921年她創辦美國生育控制聯盟,協助她的友人中就包括當時赫赫有名的性學大師哈沃洛克·父裡斯。1927年她在瑞士日內瓦促成首次「世界人口會議」,1953年還當選「國際計劃親子關係聯盟」首任總裁。但是這些勝利的滋味,都比不上1936年康斯托克法令修改,准許由醫師給病人避孕處方。這條法令當初讓瑪格莉特身繫囹圄,如今卻依照她的觀點修正。

    瑪莉·史托普

    瑪莉·史托普是英國第一位女性運動者,她突破當時英國性學領域完全由男人控制的狀況。

    瑪莉·史托普是位成功的科學家,曾在倫敦大學學院裡演講植物化石學,她的學術成就證明,即使遭到男性強烈敵視,每位女性仍有權利和能力追求事業生涯。

    瑪莉·史托普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婚姻對她的情感和性生活都是不愉快的經驗,1928年離婚時,她已開始關心已婚婦女個人和性生活滿足的問題。第二任丈夫維農·洛依也鼓勵她進行這方面的探討,1918年瑪莉寫成《已婚的愛》和《聰明的父母》兩本書,後者專門探討避孕。

    如何讓女性享有生子和婚姻的快樂,更能達到自我實現和滿足感呢?瑪莉·史托普認為,只有女性能夠自由控制生育。她往後幾本著作,如果不理會天主教團體的抗議,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瑪莉於1921年在倫敦北區創辦英國第一所生育控制診所,第三年又成立了「建設性生育控制學會」,她更是特別關心未受教育和貧窮婦女的生育權利。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將保險套那道防止精子進入子宮頸的橫膜,就稱為「史托普的帽子」。

    威汗姆·芮伊奇

    在性學歷史記載裡,或許波蘭的威汗姆·芮伊奇是最一廂情願的信仰性在人類生命裡的中心位置的一個人。

    威汗姆·芮伊奇於1897年出生在加裡西亞一個富裕的農家裡。14歲時,他發現母親和家庭教師的姦情,並向父親告密,至使母親『自殺』,事後他將母親的死歸咎在自己身上,他的父親因肺結核也在3年後去逝。因此他的童年也著結束,後來威汗姆本想當個物理學家,不幸的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便加入奧**隊。大戰結束後,威汗姆便前往維也納求職,進入精神醫學這一行。

    前10年威汗姆在精神醫學方面似乎都跟隨著維也納派的精神分析主流,1927年他被該派祖師佛洛依德以「威汗姆長期以來的異端邪說」為理由,否定精神分析師資格。而實際上,威汗姆一直是個活躍的馬克思信徒,他曾經想將他的研究建立在政治的架構裡:例如,他主張佛洛依德提出的「死亡本能」,其實是資本主義體系所造成的。這可能也是佛洛依德會取消他精神分析師資格的真正原因。1930年,威汗姆移居柏林,並且成立一個「德國無產階級性政治協會」,其組織是為性課題尋求法律的改革。

    威汗姆本想在馬克思學說和佛洛依德間扮演一個調解員,消除兩者間的矛盾,結果弄的是兩邊都不討好。1933年他被趕出『共產』黨,隔年精神分析學會也不要他。從此威汗姆·芮伊奇就一直沒有再加入任何組織。

    在某一方面,其實,威汗姆可以說是佛洛依德的怪異知己。例如:當佛洛依德的弟子阿德勒、容格批評佛洛依德過度重視「性」的重要性時,威汗姆卻反其道認為佛洛依德還沒有突顯夠「性」的重要性。因為,在威汗姆的骨子裡,性是幾乎所有文明病態的解方。

    你如何做才能完成「真正的性」的呢?威汗姆在他的著作《高潮的功能》裡多次提到,「真正的性」是一個複雜而限制極多的活動,並且只有異性戀者才能擁有,高潮也不是只要從事性行為就會有,還要計算時間和亢奮的程度。

    威汗姆·芮伊奇還提出過一個「生命力」的概念,他主張這種能源充塞宇宙,而且能夠用人工方式捕捉。他也發明、促銷一種「organebox」,稱只要有人走進箱子裡就能吸收能量,結果有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會的人員也來湊熱鬧,發現這只是場騙局。因此,1956年,威汗姆被以詐欺罪和觸犯《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規》判刑兩年,隔年死在牢裡。

    金賽

    精神分析祖師佛洛依德的「性本能」學說得自他的訪談資料和自我觀察,而完成於亞佛瑞·查理·金賽的手中,因此至今金賽的名子已成為性學研究的代名詞。他搜集、分析了數千名的正常男女性行為的統計資料,由於他的貢獻,性知識才會快速累積,性學這門學科也才在這時開宗立位,讓馬斯特和瓊森等後繼者,開設性治療診所。

    金賽生長在傳統禮教的美國新澤西州家庭,他的性觀念也是相當傳統的,大學時有位朋友向他坦陳受自慰之苦,金賽還要這位朋友與他一同祈禱,祈求上天賜與停止自慰的力量。1920年自哈佛大學取得動物學博士學位後,金賽花了17年功夫,在印第安那大學研究黃蜂,這方面也大有名氣,但要不是發生下列的事件,金賽絕不可能留名青史。

    1937年,印第安那大學準備開設婚姻方面的課程,並交由金賽籌劃;金賽才發現當時的理論和學說,都缺乏可信的性行為和反應的統計資料,但這門課程卻交到他手中,他決定自己搜集資料。

    金賽開始小組約談自願的當事人,應用他的動物學研究方法,然後慢慢修正訪談技術和問題。訪談過程裡,金賽發現這些當事人和學生都會問一些迫切需要的問題——婚前性行為會不會破壞日後婚姻的幸福?他們是否必須克服同性戀**,如果是要怎麼做?金賽將他的黃蜂標本全部捐給自然歷史博物館,他剩下的生命都用來搜集資料,回答上述的問題。

    1942年,校方支持金賽在學校裡成立「性研究機構」,前後有克萊德·馬丁、華德爾·波馬洛依、保羅·傑巴德博士等人加入研究行列,他們1948年合作寫成「男性性行為」,6年後又再出版「女性性行為」。

    這兩本報告書共訪問超過五千名白人男性和五千名白人女性的個案歷史,一舉粉碎了許多錯誤的性神話。例如,報告裡提到,96%的男性和85%的女性曾經自慰,只有4%的美國男性完全沒有過同性戀念頭,37%至少有過一次同性戀高潮經驗。45歲的婦女群裡,28%曾有過同性戀經驗。

    金賽博士的報告書引起的最大爭議,卻在於他提出「女性的多次高潮」論,愛德蒙,柏格勒博士和威廉·克勞格還寫了一本「金賽的女性性反應的迷思」,認為「多次高潮」只是「那些女性自願者告訴金賽的幻想」。但金賽的報告也對879名婦女做過詳細的婦科檢驗,主張幾乎所有女性的**內部都沒有什麼感覺,而是陰核和**才能引起亢奮和高潮,隨後麥斯符和瓊森夫婦也證實這個觀點。這兩本報告書甚至建議,如果女性透過自慰練習,可以學會享受高潮。金賽報告書也提到,11月大的嬰孩在38分鐘內可以有14次高潮。這在1953年算是很勇敢了。

    直到今日,指責金賽報告書的聲音仍未間斷,最近還有報導直指金賽是騙子,有些人認為金賽的受試者取樣可能有偏差,然而,金賽時代以後的其他研究,都無法推翻金賽及其同事的發現。這主要是因為他和佛洛依德採用訪談資料的方法不同,金賽始終相信,採行客觀的科學研究,即使最合作的受訪者也無法藉著經驗回答某些問題。金賽曾經寫道:「性亢奮是個涉及一系列物理、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物質現象,這個現象可以由客觀、精細的儀器測量,如果科學足夠客觀、民眾對科學研究的敬意可以准許這種實驗觀察的話。」

    馬斯特和瓊森

    當金賽博士病逝於1956年時,馬斯特博士和他的助理維琴尼亞·瓊森正在密蘇里州的華盛頓大學展開研究工作。兩者間恰好呈現傳承的意義,日後結為夫婦的馬斯特和瓊森以金賽報告書為內容,繼續從事實驗室研究,不僅證實報告書的許多發現,也增加了我們對性經驗時身體變化的瞭解。

    馬斯特於1915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克裡夫蘭,1943年他已是個卓越的醫生,那時他決定研究人類的性生理學,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在某些較不受爭議的學科方面有點成就後,才能被別人接受。隨後,馬斯特發表過幾篇有關後更年期婦女的荷爾蒙替換治療法的論文。1954年他開始追隨金賽博士揭櫫的精神從事性學研究,那個精神原則就是:利用客觀的觀察支持主觀的個案歷史。馬斯特先在華盛頓大學的醫學院工作,直到1964年,私人基金幫助他成立「再制生物學研究基金會」為止。

    早先馬斯特從事研究時,是以妓女妓男為對象,但他立刻就知道這些人並非「典型」的美國人,他決定僱用一位女性幫忙訪談、篩選、從自願的受訪者裡找到較「典型」的樣本。他找來的這位女性就是瓊森,瓊森那時才剛離婚,正急著要找一份工作養育她的兩個小孩,她注意到馬斯特刊登的廣告,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研究夥伴就這樣湊在一起了,將近20年後他們才正式結婚,但又在1992年離婚。

    經過篩濾,1273名自願者裡只錄取694名,在隨後的11年裡,這些人參與馬斯特實驗室的性活動觀察研究,其中有276對夫妻,106位單身女性和36位單身男性。年齡男性則由21歲至89歲,女性由18歲至78歲。有趣的是,由女性試圖達到高潮(有的沒有伴侶都算)的7500次實驗裡,只有118次宣告失敗,而男性的失敗率則高達6倍。

    1966年馬斯特和瓊森出版《人類性反應》一書,不僅給金賽報告書更多客觀證據,更寫出3項爆炸性的事實:一、男性的性反應和他的**大小無關;二、無論女性的**如何被挑弄,都不會有高潮;三、女性可以有多次高潮,而且不用像男人那樣在高潮後必休息一陣才能重來。

    1959年,馬斯特和瓊森應用他的觀察解決人們的性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性治療」,他們集中研究夫妻的性冷淡和性無能,開始時都要先瞭解這對夫妻的性歷史和互動關係。性治療診所創辦10年後,他們宣佈早洩的治癒率是97.8%,女性性冷淡是80.7%,男性性無能是73.8%(有過某些性經驗的)和59.4%(從未有過性經驗的)。早年馬斯特研究妓女妓男時學到的技術,他都直接用做治療,而且效果都還不錯。這些治療心得在1970年出版了「人類性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