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墨家學說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墨家學說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重視化傳承(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
一、成員來之於社會下層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鉅子腹朜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二、維護公理與道義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1、特色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楊朱學派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三表:墨子提出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三表即﹕
「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即以歷史記載的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為依據。「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即以眾人的感覺經驗為依據。「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依據。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命題。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後期墨家分化成二支﹕
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
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三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承繼
墨子塑像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但是根據考古發現最後一代在晚清出現,抗夷而全部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v百家爭鳴v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學派。《墨子》一書是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後整理而成的。字質樸無華,缺乏學性,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代議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創立者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尚賢」,與儒家觀點尖銳對立。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想大大改變周的制度。
3、歷史價值
墨子畫像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總有一群身著簡樸衣裳的墨者,為了天下安寧,萬民福祉,冒著諸侯國的通緝和大軍的兵鋒,勞作、奔走在華夏大地之上。
墨家思想是中國古完整版的辨證唯物主義及辨證唯物論。中華化的特質是一種人倫化,熱愛自然科學、關心物質運動的人被劃入「勞力者」階層,這種近乎本能地看輕自然科學的意識是中華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國歷史上,自然科學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麼多發明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奇跡。無論是循規蹈矩的儒生,還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
不過是求得一己的安寧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夠真正擺脫各種社會勢力的糾纏和引誘,從力學、光學、幾何學、邏輯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本來的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從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實踐、自勵自強的可貴的品格。
4、極限理論
﹙1﹚《墨經》
春秋時,有個叫屍佼的人這樣定義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來曰宙。」幾百年後,墨子這位雄心勃勃的科學啟蒙者,企圖用更系統更嚴密的語言來描述他所觀察的宇宙,於是一部奇異的著作《墨經》流傳於世。
《墨經》分《經上》、《經下》、《經上說》、《經下說》四篇。《經上》大都是原理、定義、界說;《經下》則建立論題並論證;《經說》則是對《經》的解釋與闡述。
﹙2﹚著名的悖論
希臘人芝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悖論: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阿基裡斯是《荷馬史詩》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裡斯永遠也無法超過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烏龜。因為他必須首先到達烏龜的出發點,而當他到達那一點時,烏龜又向前爬了一段。中國先秦也有類似的悖論,如莊子為了證明他的虛無主義,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墨子化解了這一千古疑難。他設想有一條線ab,從a端向b端前進,進到全長一半c,則斫去,剩餘cb是全長的一半。再如前法取cb一半,剩為全長四分之一。如此取至無窮多次,最後必將到達線的最前端b。這正是數學上的極限逼近原理。直到一六五五年英國的瓦裡斯出版《無窮算術》,才有「極限」概念的正確解釋。
﹙3﹚力是動因
眾所周知,墨子首先是位機械師,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學與機械設計原理。
他在《經上》中明確提出,力是物體加速運動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奮也」。更進一步,他在《經上說》中指出,力與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謂」。糾正了流傳已久的謬誤:把重力與重量混淆。他這種論斷與近兩千年後伽俐略、牛頓的理論極為接近。
﹙4﹚樸素時空
在《墨經》中,空間是一個與時間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認為「宇」即「域徙」,即物體運動的區域。兩千多年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這一直覺的樸素時空觀添上了完美的註腳。
﹙5﹚小孔成像
在光學方面,墨子還詳盡地說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線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樣,即光是直線傳播的,從物體高處射入的光線到達壁的下方,從物體低處射入的光線到達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著下光,故足的影成於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著上光,故首的影成於壁的下方。
﹙6﹚幾何學說
《墨經》成書的年代比古希臘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還要早,但其涵蓋的內容卻要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