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是用意念能量寫成的字。上面寫著同屬崑崙神族的印度神族和國津、天津神族的來歷。原來崑崙神族分為不周山系和喜馬拉山系。崑崙最高神十二守護神來自不周山系,而喜馬拉山系則為長老。梵天梵天:印度教神話中三大最高神之一。世界的創造者。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創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話中的身份是祈禱神,而在印度教神話中正式得名梵天,並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聯繫起來,一般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來自於梵天,而毀滅時又重新歸於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體現。濕婆濕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又叫「西哇」。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是象徵「昌盛」和「吉兆」的神。同時又像征「毀滅」,是起死回生之神。一般被視為「破壞神」。同時他也是生殖之神,濕婆為五面,三眼(當濕婆感到憤怒時從前額上的第三隻眼就會噴出紅蓮之火燒盡一切),四臂,青喉(傳說是因為眾神攪拌乳海的最後大蛇那迦吐出的可以毀滅世界的毒液被濕婆吞下才會變成青色,眉心有新月標記,坐騎是青牛南迪(它是所有四足動物的保護者),在佛教中被稱為大自在天。毗濕奴毗濕奴:三大主神之一,與前兩者並稱為三聯神。稱謂極多,有一千種以上,常見的為「那羅衍」,「世界之主」等。毗濕奴(vishnu)在吠陀神話中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著稱,並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祇,而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卻大大提高,被認為是擁有和梵天對等的地位,甚至很多毗濕奴教派的信徒認為毗濕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濕婆之上,認為只有毗濕奴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濕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等等。在創造世界之神話的一個版本中提到:在創世之初,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毗濕奴神躺在大蛇那伽的身上,從他的肚臍中張出了一株蓮花,蓮花綻放時發出了數千倍於太陽的光華,其中誕生了梵天,然後梵天再創造了世界——深受印度教影響的佛教經典《大正藏》上記載:「……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復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指的就是這件事——所以也有人認為毗濕奴是創造神梵天的創造者,因此理應擁有比其更高的地位。毗濕奴以各種各樣的化身而聞名,有些神話說毗濕奴擁有一千種化身,還有的神話說他擁有無限種化身(目瞪口呆中),不過一般認為毗濕奴擁有十種化身:魚(馬特斯亞)、龜(庫爾馬)、侏儒(瓦摩那)、野豬(瓦哈那)、人獅(那羅辛哈)、執斧羅摩(帕囉囌羅摩)、羅摩旃陀羅(羅摩)、克裡希納、佛陀以及伽爾基(白馬),其中第六,第七和第八化身衍生出了無數的神話,第八化身克裡希那是毗濕奴最著名和最受推崇的化身,甚至會從毗濕奴的化身中脫離出來成為被單獨崇拜;最後的第十化身伽爾基是唯一沒有降臨於世的化身,傳說只有到了世界的道德淪喪到了最低點的時候第十化身伽爾基才會降世,毗濕奴會騎著白馬伽爾基用手中的寶劍毀滅一切(騎著自己的化身)。三女神組合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的配偶相應地也被稱為三女神組合。梵天的妻子薩拉斯瓦蒂是詩歌和藝術,集美貌和智慧與一身的女神,傳說她是由梵天創造出來的,後來和梵天相愛並且結合,而這就犯下了**之過,為此梵天付出了代價失去了一個頭不過梵天和薩拉斯瓦蒂的婚姻似乎並沒有那麼幸福,薩拉斯瓦蒂對梵天總是不夠尊敬以至梵天曾經一氣之下有重新娶妻的打算——不過也恰好因為如此,在印度的另外一個宗教耆那教中,薩拉斯瓦蒂卻很受推崇。毗濕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在佛教中被稱為吉祥天女,一說她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的妹妹,不過一般都認為她是眾神攪乳海時坐在蓮花上出現的,是幸運、財富和愛的女神。毗濕奴和拉克希米的感情很好,幾乎每次毗濕奴化身降臨拯救世界時她都會陪伴而行,當她被單獨崇拜時被認為是具有最高女性潛力的「世界之母」。濕婆的妻子一般被認為是大女神黛維,但是和濕婆一樣,這位女神具有多種分身,被認為是所有女神中最強大和最複雜的。黛維、佩爾巴蒂、迦梨、黑地母、杜爾迦、難近母……都是她的稱號,當她以可怕的地母形態出現時,其恐怖相甚至超過了濕婆,她經常會被派去消滅一些強大的魔鬼,而杜爾迦這個名字就是在她消滅了同名的魔鬼之後得到的。在印度神話中,眾神經常會將自己的法寶和武器借給她,在這些神物的幫助下,這位女神便更是如虎添翼——不過在《世界·印度篇》中百里還是讓她主要以佩爾巴蒂的形象登場(其實是因為有受到《3x3eyes》的影響),「佩爾巴蒂」的意思就是「來自雪山」,她是雪山女神,是喜馬拉山山神喜馬萬的女兒。八大世界守護神世界守護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羅為首的八位主神,他們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話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話相比他們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經常由於抵擋不了強大魔鬼的進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夠菜的)。因陀羅:雷電之神,眾神之首,後成為天王。被佛教吸收後又叫「帝釋天」,為善見城城主在被吸收進了佛教以後得名帝釋天,為善見城(sudarsana)之主。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別是:死神閻摩、海洋之神伐樓那、風神伐由、酒神蘇摩、太陽神蘇裡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財富之神俱比羅。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閻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後變成了閻摩羅王,而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又衍生出了十殿閻王(閻羅王其實是十殿閻王其中之一,只不過名氣最大)。而風神伐由的兒子就是飛將軍神猴哈奴曼,因為隨著羅摩(毗濕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奮勇作戰而聞名。財富之神俱比羅是個有趣的傢伙,傳說他在成為天神前是一個竊賊,因為在濕婆的神廟中行竊碰上奇遇就稀里糊塗地成為了天神,他其實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不過兩者的形象可相差甚遠——據說俱比羅身材矮小佝僂,渾身珠光寶氣,顯得俗陋委瑣,而北方多聞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還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多聞天王也被稱為施財天,也就是中國人過年時人氣狂高的財神爺。當年崑崙神族不周山系遭到攻擊時,喜馬拉山系也遭到外來利安神族的進攻,在戰鬥中喜馬拉山系節節敗退,直到佛族誕生,雙方進入僵持階段,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融合成一個新的神族吠陀神族,因陀羅、死神閻摩、海洋之神伐樓那、風神伐由、酒神蘇摩、太陽神蘇
蘇裡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財富之神俱比羅等都是利安神族的神靈。而日本神族:天地形成之初,高天原上誕生了三尊天神:天之御中主神、高御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天之御中主神」是天上界的最高主宰,代表著宇宙的根本,其名字的意義就是支配天庭中心,表示世界神聖的中心在天上。「高御產巢日神」則掌管萬物生育,而「神產巢日神」負責掌管幽冥界,與高御產巢日神共同代表宇宙的生成力,此兩神相對即為陰陽兩儀。當其時,下界的大地尚未成熟凝固,一片汪洋之上漂浮著一片幼稚的國土。這個國土沒有根,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脂,只能像水母那樣在海面上漂浮不定。浮游中,國土逐漸萌生了一個像葦芽一樣的東西,它生命力極強,生長迅速,最後化成神,叫做「美芽彥知神」(意為由蘆葦芽生的俊美之神),代表著大地和海洋尚未分離時的生命中心。之後又誕生了一尊神,叫做「天之常立神」(意思是永遠的天庭之神),其職責是以強力永久支撐著天界。以上五尊神合稱為「五別天神」,是日本神話體系中的最高神,也是第一代神。這五位神明皆為獨身,無性別,而且隱形不現。他們的出現,代表著世界的就此創造。五尊特別天神誕生後不久,又誕生了第二代的十二尊天神:「國之常立神」:「常立」之意是永恆、永久。天之常立神與國之常立神雖皆為高天原之神,但卻是天上與人間社會相對應的概念。國之常立神祇負責掌管國土,是地上之神。「豐雲野神」:表示天與地、地與海還無法區別時出現的神。「宇比地邇神」與妹妹「巢土神」:宇比地邇神是泥土之神,巢土神則是沙土之神。「角棧神」與妹妹「生野神」:角棧神和生野神是樹木之神,表示植物的根莖開始萌發嫩芽。「大殿兒神」與妹妹「大殿部神」:大殿兒神代表男性、大殿部神代表女性。「御面足神」與妹妹「敬畏神」:御面足神代表面貌俊美,敬畏神則象徵思想意識的產生。「伊邪那岐命」與妹妹「伊邪那美命」:神話時代最重要的神祇,一起創造了日本國土,掌管下界萬物生育的根本之神。以上十二尊神,除了國之常立神與豐雲野神是獨身而且隱形不現外,其餘十神都是兄妹成對的雙神,共五對。最前面的二尊獨身神各位一代,以後成雙的五對各位一代,並稱「神氏七代」。從黃泉國回來後,為了除去冥界的污穢,伊邪那岐命來到了阿波岐原,在這裡舉行襏襫儀式。阿波岐原位於河水入海口處,岸邊柳青樹茂、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優美。伊邪那岐命把身上所佩戴的東西全部脫掉,杖、腰帶、裙裳、頭冠、左右手玉鐲等均化為各種不同的神,共十二位。接著,他在河的中段認真地洗濯全身,洗左眼時,左眼突然閃耀光輝而化成了「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時生成了「月讀命」;洗鼻子時又生成了「須佐之男命」。這三神合稱為「三貴子」。從身上洗掉的其他污垢也都化為「八十禍津日神」、「大禍津日神」等十一神。得到「三貴子」,伊邪那岐命非常高興。於是取下脖子上戴的玉串,搖動得琮琮作響,賜給天照大御神,並對她說:「你去治理天界的高天原!」這串玉串,取名「御倉板舉之神」,代表了統治高天原的無上權威。它發出的悅耳響聲,叫做「玉響」。天照大御神由此成為美麗高貴的太陽女神。隨後,伊邪那岐命又讓月讀命去治理夜之國,成為月神;讓須佐之男命去治理海洋,成為風暴與地震之神。天津神日本神話傳說之一,眾神居住的天上世界。那裡日神的天照大御神居於統治地位,其他所有的神都具有各自的職務並為日神服務。這正像大和國的貴族豪紳們率領眾多的氏族和部落侍奉日神之子(天子)一樣,他們也被稱為天津神(高天原神)。國津神日本神道出雲·高天原神話中與天津神(高天原神)相對的葦原中國本土神明們的統稱,包括了本來統治葦原中國的大國主神,建御名方,據還包括椎根津彥。實際上國津神和天津神正是在崑崙神族歸隱之戰和四族大戰中,被異魔控制卻沒有擺脫最終被逐出神州大地的崑崙神族及附屬四族的成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