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同心結作為信物,送給未婚妻。
接著開始我方士隊伍的組建。方士乃是神仙的基礎,所擅長的技能本稱為方術。
方士
方術,是術數和方技的統稱。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巫術。由於古代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知識所限,人們相信天主宰著一切人事,人間的統治者受命於天,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風**雪、山川草木、鳥獸蟲魚等的變異,視為災異和祥瑞的徵兆。《周易.系辭》有「生生之謂易」,而「方技」則是「生生之具」。
古時的『方術『指關於治道的方法。《莊子》:『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軒頊已下,迄於堯舜,治道藝術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術的人稱作『方土『,他們是『神仙『的化身。
神仙
神仙的最大特點在於: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長生不死,二是逍遙自在,神通廣大。『方士『後來發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們以神仙崇拜為獨有特點。神仙傳說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一出自荊楚化,一出自燕齊化。《莊子》書中關於神人、至人、真人、聖人的字,是對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動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這種神人、聖人不食人間煙火,不怕水火侵害。騰雲駕霧。來去自由。《楚辭》中也有生動浪漫的神遊故事。《離騷》想像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鳳凰飛騰兮,又繼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既有這種神仙幻境,必有認真的追求者,而關鍵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實現個體永生,於是有『不死『之方出現。
古代關於方術的記載很多。《戰國策》記載有人獻不死之藥於荊王。
《韓非子》也提到『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神仙傳說流行較廣,而神仙方術的熱衷者主要是諸侯王,兩者同時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齊一帶。燕齊地臨大海,海天的明滅變幻,海島的迷茫隱約,航海的艱險神奇。都引發出人們豐富的聯想遐思,因而出現三神山的傳說。《史記》載。傳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能見而難至,有至者謂其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齊威王、齊宣王、燕照王都曾使人入海求此三神山。神仙方術為什麼首先在燕齊一帶地區產生呢?這裡有其特定的地理原因。在膠東半島的北部,遼東半島的南端,有一個由許多島嶼組成的廟島群島。在山東省蓬萊縣,經常可以望見廟島群島出現的『海市蜃樓『幻景。沈括在他寫的《夢溪筆談》中說:『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這種自然現象,是由於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的折射(有時會伴有全反射),當這種折射發生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下,往往會把遠處的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上,出現『海市蜃樓『奇異幻景。在蓬萊縣海邊,由於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經常可以見到廟島群島的『蜃景『。當這種幻景世代相傳,並為眾多居民親眼目睹所證實,而他們還無法理解產生『海市蜃樓『的物理原因的時候,這就正好撥動了他們渴求長生不老的心弦。的確,這不是做夢,海面上的亭台樓閣,完全都是『真實『的,而且還可以看見有許多人在那裡活動。不過當人們走到它顯現的地方時,卻是虛無飄渺,空空如也。這種奇妙的現象使生活在這一帶的古人思索起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為什麼祖祖輩輩都傳說相同的內容?這大約就是傳說中的那個『永恆『世界吧?那麼,人怎麼能實現『不死『呢?古人曾相信有一種『不死藥『,吃了以後就能長生不死。於是原來作為鬼神和人之間『中介人『的巫,為適應人們這種渴求長生不死的虛幻希望,就自稱他們能夠通神仙,提煉不死的丹藥,吃後能夠飛昇上天。這就是神仙方術得以傳播的原因。
據《史記》載,神仙方術自秦漢以後發展更烈。秦始皇並有天下後,多次東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發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藥。徐福又稱徐巿,秦時方士,為迎合始皇的迷信長生,上書說海上有三座神山,請得童男童女數千人,乘樓船入海,結果一去不返。秦始皇還派過韓終、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藥,結果用費甚巨而一無所得。雖然『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史記》又說,這種方術『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有人還說『黃金可成,而河漢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們編造出黃帝鑄鼎、騎龍升天的神話,引得帝王大發感慨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萬人趨之,『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自此之後,方士言神祠者彌眾『。《史記》說與鄒衍同時,『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形皆銷化,依於鬼神之事『。神仙方術與貴族永享榮華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於權貴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