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個層次就是「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第二層次同第一層次是什麼關係呢?明顯的是,天數五指的就是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地數五指的就是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可見,天數和地數是建立在事物對自身測度和規定的基礎上,沒有前邊的測度和規定,就沒有天數與地數。但是天數與地數的關係,又不同於天一與地二等等的關係。前面談到,天一與地二等等是不同質的兩種數,但又承認它們是有關係的兩種數,如地二是以天一為開端,是天一的繼續和發展,是對天一的否定,是以天一為尺度等等。這就是說天一與地二等等的不同,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是天數與地數的不同是絕對的,就是說,在天數看來,地數是多是少、是有是無,都與己無關,它只關心自己有多少數;同樣在地數看來,天數是多是少、是有是無,也與己無關,它也只關心自己有多少數。這好比兩個既無外交關係,又無經濟往來的國度,每個國度有多少黃金貯備,印多少鈔票,那是他們國家自己的事,別的國家是無權干涉的。
2、第二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就是「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第二層次同第一層次是什麼關係呢?明顯的是,天數五指的就是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地數五指的就是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可見,天數和地數是建立在事物對自身測度和規定的基礎上。沒有前邊的測度和規定。就沒有天數與地數。但是天數與地數的關係。又不同於天一與地二等等的關係。前面談到,天一與地二等等是不同質的兩種數,但又承認它們是有關係的兩種數,如地二是以天一為開端,是天一的繼續和發展,是對天一的否定,是以天一為尺度等等。這就是說天一與地二等等的不同,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是天數與地數的不同是絕對的,就是說,在天數看來,地數是多是少、是有是無,都與己無關,它只關心自己有多少數;同樣在地數看來,天數是多是少、是有是無,也與己無關,它也只關心自己有多少數。這好比兩個既無外交關係,又無經濟往來的國度。每個國度有多少黃金貯備,印多少鈔票。那是他們國家自己的事,別的國家是無權干涉的。
為什麼天數與地數具有絕對不同的性質呢?這當然還是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質。系辭上有句話叫「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天一、天三等等,儘管有多少不同,但它們具有一個相同的質即「天」;同樣地二、地四等等,儘管有多少不同,但它們也有一個相同的質即「地」。只有同質的數才能進行量的比較,不同質的數無法進行量的比較。
天數和地數是建立在事物對自身測度和規定的基礎上,但是天一、天三等等,它們在進入天數這個領域時,自身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原來它們是以序數名義出現的,天一也可以看成「第一」,天三也可看成「第三」,如此等等。在它們進入天數之後,它們就由序數變成了基數,由包容關係變成了並列關係,也就是擺脫了次序的束縛和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天一和地二等等的關係被掩蓋了,而且,天一事實上變成了「天」的一個單位。在「天」的範圍內,二十五個數一律平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天」的全數,作為質是天,作為量是二十五。同樣,地一也取得了「單位」的資格,在「地」的範圍內,三十個數一律平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地」的全數,作為質是地,作為量是三十。
3、第三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地之數同天數和地數是一個什麼關係呢?明顯的是,天地之數五十五個是天數二十五和地數三十相加的結果,這也就是說,沒有天數和地數,也就沒有天地之數。但是我們曾經反覆申明,天數和地數是不同質的兩種數,它們根本不能比較,當然也不能相加,那麼為什麼這裡又加在一起呢?原來任何兩種不同的東西,也都有它們的相同點,拋開它們的不同點,僅就相同點,它們還是可以比較的。天數與地數不同,是因為一個屬「天」,另一個屬「地」,拋開了天與地,僅就「數」而言,它們還是可以相加的。不過千萬不能忘記,這是拋開了天與地的數。所以,對天數與地數而言,天地之數是一種沒有質的數,因為它既不屬天,也不屬地。但是,對天地之數而言,它不是沒有質的數,而是一種沒有質的差別的數,因為在這裡,數就是它的質,質也就是它的數。作為質它是五十五個數,作為量它還是五十五個數,質和量在這裡達到了高度的同一。這是一群通體透明的數,因為它們經過抽像之網的層層過濾,已經沒有一點「雜質」;這是一群完全自由的數,因為他們彼此平等,誰對誰也沒有依賴或束縛;這是一個絕對數,因為在這個數之外,便是絕對的虛無;這是一個大限數,因為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對於用這個數所表徵的事物而言,不達到這個數是為不全;達到這個數則意味著壽終正寢,復歸於寂靜。系辭上有句話叫「極其數,遂定定天下之象」。所謂「極其數」,便是這五十五個天地之數。
﹙二﹚天地之數的本質
天數也好,地數也好,它們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而不是整體。它們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存在,只有依賴對方才能存在,「沒有天哪有地?」,反過來說,沒有地(與地做比較)也就沒有天;它們的價值,只有在整體中才能體現,或者說是在與對方的比較中才能體現。兩個「絕對數」放在一起是沒法比較的,只有借助於第三者,就像體育競技需要裁判一樣。天地之數不是天數,也不是地數,它可以看成天數和地數以外的數,是能為天地接受、可以充當中介或裁判的數。但是,我們知道,天數以外的數是地數,地數以外的數是天數,要說天數和地數以外的數,那就只有一個零了。所以,天地之數也可以看成是個零。只不過這個零不同於天一最初設在自身之外的那個零。天一之外的那個零,完全是為了襯托別人而出現的,本身是什麼無關重要。一旦完成了襯托任務,它就像一塊敲門磚,被人們無情地拋棄了。現在的這個零則是人們苦苦追求的結果,它既包容天與地,也包容了自身,在這個零以
外,已經沒有什麼不被包容,所以它不再是一個空洞無物的零,而是一個能夠包容一切,確切說是已經包容了一切的零,這個一切就是五十五個數。
所謂天數,並不完全都是天,除了天一以外,余如天三、天五、天七、天九,都以尺度的名義,混進了許多地y。如果去掉這些y,則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順序就變成了一、二、三、四、五,這就是提純以後的「天」,作為基數相加,為十五。同理,如果把混進地y中的x去掉,則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順序也就變成了一、二、三、四、五,這是提純以後的「地」,作為基數相加,也為十五。但是我們知道,最初天一設置在自身之外的零,其實就在「地」上,這個零無論吞噬掉地的那個數,地二也好,地十也好,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順序變成了一、二、三、四,作為基數相加得十,這不僅是提純以後的地,而且也是得到天認可的地。假如我們把天地之數比作一個「蛋糕」,那麼天就佔了十五份,地佔了十份,兩相簡化,就是三比二。換句話說,一個天數等於一個半地數,或者是一個地數等於三分之二個天數。
二、大衍之數
大衍,就是演天地之變。大衍之數,就是推演天地萬事萬物用的數。
有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大衍之數五十即五行乘土之成數十,同時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五十五,減去小衍之數五得大衍之數五十,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