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立鼎1894

正文 第二三六章 將計就計 文 / 魯東道夫

    楊浩打定主意,如果盛宣懷說出袁世凱或者某一個老傢伙的名字,他二話不說扭頭就走。/寧可回頭硬抗滿清,也犯不上給一群王八蛋幫忙賺軍功。

    盛宣懷卻是心中大喜,手按桌面身子往前一探,目光灼灼的緊盯楊浩問:「這麼說,你答應了?」

    楊浩下巴一抬:「我也是有條件的。」

    盛宣懷哈哈大笑道:「什麼條件都可以談。另外,你也不必擔心會看到不喜歡的人。伯行老弟,出來吧!」

    李經方臉上帶著一抹愧色,從後堂轉出來,衝著楊浩兜頭一個長揖:「方纔經方隱在後堂,有不是處,還請楊先生再三海涵!」

    楊浩雙手虛扶,爽朗笑道:「原來是李欽使,早知道是你,我也不用費這麼多的唇舌。」

    盛宣懷和李經方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這件事算是辦成了。當下兩人同聲大笑,那臉上的表情立馬就好看了許多。

    楊浩對李經方感覺不惡,並且對此人的膽大幹練另有好感,覺得他是個可以拉攏過來,至少成為盟友的人。只不過一直以來,李鴻章都死死摁住這個乾兒子,不讓他有絲毫的動作,有算盤也打不響。

    沒想到,今天居然有了意外的變化,顯然是因為他的出現,導致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縱然精明如李鴻章,也憂慮未來的不可測,終於下決心把李經方給放出來歷練了。

    最大的兩個問題解決掉,後面的話就好說了。

    李鴻章的意思很明確,朝廷試著編練新軍。他必須要掌握在手裡。負責這件差事的前長蘆鹽運使胡燏棻本就是他淮系的人。提出建議聘請德國教官的漢納根。也是李鴻章身邊的顧問。

    把李經方派出來的意圖,就是讓他具體掌握這一支新式武裝力量。鑒於眼下新軍還剛剛籌備,直接調用楊浩的人馬上陣,讓李經方冒險當鎮將統治,先把架子撐起來,名分也佔了。

    這麼一搞,朝堂上那一大堆彈劾李鴻章任用私人的大臣也不好多說了。不錯,李中堂是提拔自己的大兒子當官。明顯有繼續把持北洋的意思。不過只要李某人倒台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再收拾下去其實不難。

    關鍵人家這是帶領部隊上前線殺敵啊,提著腦袋幹活的買賣,你們誰不服,來試試啊?

    更有一點,李鴻章強調不如此做,換個人來絕對無法說服楊浩出動。這一環套一環的,旁人根本解不開。

    說到底,清廷上下那一幫清流官耍嘴還行,弄小算盤也不錯。但想要跟李鴻章鬥心眼。他們都差了一大截。李老頭子還有一個算盤,他看出楊浩的手段不凡。只要肯下場,打贏是可以保證的。到時候李經方有戰功在身,誰能把他搬下去?

    這裡裡外外到底牽扯多少東西,楊浩的腦袋根本都算計不過來。

    李經方的態度很明確,他就是個掛名兒的。部隊具體怎麼安排,戰鬥怎麼指揮怎麼打,他一概旁聽關注,絕不插嘴插手。

    楊家軍需要什麼糧秣裝備物資支應,盛宣懷這裡全力以赴的支持,只要能把日軍阻截在大連,他砸鍋賣鐵也不能拖後腿。

    楊浩跟自家的智囊們早都盤算過,此行斷然不會吃虧,再者他們也需要借這個機會為軍隊正名,向天下宣示存在於功勳。只要打敗了日軍,以後內部怎麼起齷齪,那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逼急了動武,誰怕誰啊!

    等他一路把話都敲定了,盛宣懷很慷慨的道:「楊先生有何條件,請儘管直言明說。只要不是太干礙朝廷大局的,中堂大人那裡一定會竭力爭取。」

    楊浩綻顏一笑,輕描淡寫的道:「我也沒有太多的要求。盛大人想必知道,我在青島弄了一家鋼鐵廠和一座造船廠。」

    盛宣懷哪能不知道?楊氏弄出那大動靜,萊州府的官員吃再多好處他也得上報,先把自己摘出去。那裡何止是兩座工廠,你小子弄了整整一個縣城那麼大的工地當別人不清楚麼?

    不過現在不能撕破臉,他淡然點下頭。

    楊浩道:「那座鋼鐵廠的設計產能,是一年煉五十萬噸鋼鐵!」

    「五十萬噸?!」

    盛宣懷差點跳起來!這個數字太驚人了,要知道張之洞弄得那個漢陽鐵廠,前前後後投了四五百萬兩銀子,也不過是才三五萬噸的產能。折騰了四年,如今才剛剛開工,還有上頓沒下頓的。你倒好,張嘴就是五十萬噸,當那建設不要錢是怎麼滴?

    楊浩對他那一臉的不相信視若無睹,逕直把自己的要求提出來:「鋼鐵廠的第一期產能為二十萬噸,這需要大量的焦炭和鐵礦石。我是不打算從外洋進口的,正好最近在魯中尋到了合適的礦,我打算修一條從青島至濟南的鐵路,沿途把所需礦山勾連起來。」

    盛宣懷聽得腦門子青筋崩崩直跳!眼神很是不善的盯著楊浩,恨不能在其身上穿出兩個透明窟窿。

    這樣的條件,簡直是在難為人,開玩笑!

    大清國為了決定到底修不修鐵路,爭論了整整三十年才有了初步確定的結論。但對外來資金依舊是嚴防死守,那是寧可不修也不能出讓。

    其實真實原因還有一層,鐵路所到之處,被他們封閉愚弄了數百年的老百姓立馬就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再想繼續奴役他們將變得非常困難。滿清根本是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寧可整個國家幾億人繼續當糊塗蟲。

    楊浩要求的鐵路里程,幾乎超過之前二三十年斷斷續續所修鐵路的總和。總的投資,保守估計也要在3000萬兩銀子上下。如此巨大的一筆生意,連帶周

    邊的礦產資源,掀起的風暴幾乎能讓大清國翻了個兒。

    這必將引起一連串不可控的麻煩。楊氏打著本土投資的名義,用炎華銀行來搞,那麼洋鬼子們就不會借款給本地的錢莊票號,跟進投資嗎?到時候列強的手可就徹底伸進來了,這個口子,不好開啊!

    其實盛宣懷也知道,修鐵路是大勢所趨,並不是誰伸手就能攔得住的。這一次中日之戰,朝廷上下連番出醜,已經充分暴露了之前的種種弊端,變革勢在必行。楊浩此舉,怕是極可能成為引發全面論戰的導火索啊!

    蹙著眉頭,深深吸一口氣,盛宣懷凝重的道:「此事關係太大,非是我遽然就能答應的。不過你放心,你的要求一定會如實迅速的上呈傅相面前,不出數日,定然有明確答覆。」

    楊浩笑道:「那我就敬候佳音了。」

    他根本不擔心李鴻章和清廷不答應。眼下整個大清國的臉面就快被小日本抽腫了,要想維持下來,必須有人出頭力挽狂瀾。時下能擋住日軍的,也就只有他楊浩的武裝。不管合法不合法,只有把他推上去頂住了再說。

    日後就算他打贏了,修鐵路那也不是一天半日的事,隨便找個由頭弄點矛盾,都能拖他個三年五載。這種手段,當官的最不缺。

    當然楊浩的條件卻是來真的。他想要打造一個明國家,開啟民智振興工業,最好的辦法無過於這種大工程。

    鐵路,公路,海運。火車,汽車,輪船。這三樣代表著現代明成果和基準的東西,擁有自主的生產建造能力,才是合格的工業國。解決了交通,才有可能進一步解決更為麻煩的明塑造問題。

    雙方以如此乾脆的方式達成口頭協定,楊浩回去跟自己的團隊商量,做各種動員準備。

    盛宣懷和李經方則聯袂請見李鴻章,把談判的過程和楊浩的條件細細的轉述。

    李鴻章對修鐵路的要求根本不感到意外,哈哈笑道:「老夫早就料到,那小子早晚得把手伸到這上邊兒。只是沒想到,他的胃口如此之大,上來就要一千里!答應他,朝廷那邊自然由老夫來分說。」

    轉回頭,他又單獨叮囑李經方:「你於軍略一事尚缺經歷,此番前去大連,多加注意觀察楊氏的諸般內情。以老夫所知,此子所用軍械武備就連洋人都沒有,其中蹊蹺甚多。若你能察知摸清,功勞甚大!」

    李經方心裡頭說不出是什麼滋味,悶頭答應下來。

    兩天後,盛宣懷派人前往美租界,通報朝廷已經同意調兵及其所提條款,著盛宣懷一體商定辦理。

    楊浩當即讓宋雲生為商團談判首領,組織起多達百餘人的籌辦班子,並通過《國聞報》將此消息將承辦膠濟鐵路的消息昭告天下,更要擇期在美租界搞一個聲勢浩大的新聞發佈會!

    這消息一出,不僅天下嘩然,正在兩國戰爭中打算盤的列強洋人也顧不上搗蛋了,數不清的在華機構紛紛派人湧向北洋衙門,並第一時間發電通知國內,組織人員商議對策。

    11月2日,日軍對金州展開進攻之時,楊浩的一團兵馬,也由輪船運抵天津,接受檢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