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南京自立
而且這些百姓又聽說遼東軍已經入關,擁立朱慈炯登基,大赦天下,無不歡欣鼓舞。這些窮苦百姓早就聽說遼東兵強馬壯,這些年女真、朝鮮、北蒙等都已先後慘敗於遼東之手,而且又有往來與遼東的商人說起遼東,那裡沒有欺壓百姓的官員,沒有各種壓得人喘不過氣的苛捐雜稅,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吃飽穿暖,便彷彿人間天堂一般,人人目露羨慕之色。所以這些百姓都一心盼著遼東軍南下,以解自己於水火之中,在遼東軍尚未南下之際,許多勢力便已派出信使北上京城,向遼東新建的大明朝效忠,所以李自成號召河南百姓從軍衛國的希望只能落空了。
牛金星道:「關中畢竟是陛下桑梓之地,請陛下速速敕諭關中各地,酌減徵糧,務使官紳庶民安心,不要驚慌。只說糧食將由河南各地源源運向關中,有擅自囤積糧食,高價出售者,一定依法嚴懲不貸。」
李自成歎口氣道:「關中雖然是朕的家鄉,目前要安定後路,不能不用嚴刑峻法懲治盜匪。這樣吧,你們替朕擬一道敕諭,明日就可送到西安,上面一定要寫明:有偷人一雞者斬!另外要告訴田見秀,軍糧雖然可以酌減,但應徵之數必須火速催齊,不可緩慢誤事。」
小張侯聽後心情更加沉重,說道:「陛下,臣願率軍趕赴河南,號召河南父老兄弟,與敵周旋到底,如不能勝,我們兄弟戰死沙場,義無反顧。倘若是史可法率領江北四鎮人馬來到河南,我們就駐兵豫西,東守虎牢關,北守孟津,使南方人馬不能西來。若是能挑動南北明軍在河南山東一帶互相火拚,則可保我河南萬無一失!」
就在李自成對眼前形勢一愁莫展時,突然有密探傳回急信,李自成展開密信,初略一看,李自成聽後先是一驚,隨即不顧身份,站起身來哈哈大笑,只笑得帳中眾將好不驚詫。有人還以為密信又是那方報災,竟刺激的李自成得了失心瘋。
過了一會兒,李自成才終於止住笑意,對帳中眾將道:「天不絕我大順,南京自立了!」
眾將先是一驚,隨即大喜,若是南北明軍同時進攻大順,則大順必無勝理,可如今南京竟然自立,則與遼東吳三桂所擁立的北明必然是勢同水火,而中國自古以來,向來更善於窩裡鬥,反而對外敵卻可百般容忍,只要南北兩個明庭動起手來,自己便可偏居一隅,休養生息,只等他們兩敗俱傷時,便可坐收漁翁這利。李自成忙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傳於山西、陝西、河南眾大順軍將領,以鼓舞士氣,說明大順還是天望所歸,並未到了絕路。
再說遠在京城的吳三桂也早已得到此密報,畢竟吳三桂在遼東苦心經營多年,情報系統遠比李自成健全得多,雖然路途比李自成還要遠上幾百里,卻比李自成還要早半日得到此信,得知大明舊臣竟然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菘為帝,吳三桂氣惱不已,本以為自己佔了先機,擁立朱慈炯即位,南京有大明舊臣便可傳檄而定,沒想到他們還是立了福王為帝,與自己作對,只得召集眾遼東將領商議對策。
本來這等軍國大事應該在金鑾殿上商議,可此時京城以北已全是遼東的天下,北京城中的大明朝根本就是遼東的傳聲筒而已,吳三桂等遼東將領都是軍人出身,無人受得了那班大明朽臣在朝堂上的推諉扯皮,那只能是白白耽誤時間罷了。
而且這些大明朽臣竟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他們竟以能被在金鑾殿上被皇帝杖斃為榮,所以一旦升朝,這些大明朽臣諫起言來,當真是不知死為何物。
一次早朝,有大臣提出皇宮因遭大順賊軍蹂躪,應盡快修茸,以顯大明皇帝之權威,可粗略算下來,僅僅是修茸皇宮、增添應有器物、召齊宮中太監宮女幾件事下來,便得費銀五百萬兩。如今南方大順軍尚未平息,南京一些大明舊臣也未上降表,京中百姓尚處於飢寒交迫之際,如真有銀兩或是用於軍中,或是賑濟百姓豈不更勝於維修這個只有小皇帝一人居住的皇城?可就是修茸皇宮這件小事,竟接連有三四位言官在大殿上跪乞。
小皇帝朱慈炯年紀尚小,朝中大小事務全是吳三桂一人說得算。而這些言官也全是由吳三桂在年輕的大明臣子中一手提拔上來,本來只是讓他們在朝堂上充充場面,可誰曾想他們竟真拿自己當回事了。吳三桂開始還耐著性子對他們好言相勸,可沒想到越勸這些人卻越來勁了,跪乞之人竟是越來越多,最後除卻新升的遼東將領外,其餘大明舊臣中竟有一半要求盡快修茸皇宮。
吳三桂這時真的生氣了,一怒之下,將為首的三名言官拉下去杖責三十,沒想到這三人被杖責後,竟拖著重傷之身,死不肯下殿休養,一身鮮血的賴在宮門前哭天喊地,指責吳三桂的不是。吳三桂見這些人如此不知好歹,盛怒之下,命人將他三人拉回來,就在宮門前將其杖斃。
十幾杖下去,本就重傷的三名言官已氣絕身亡,吳三桂以為這次總該消停了吧,可朝中剩餘的大明舊臣見三人被杖斃後,雖有些人退了回去,卻依舊有十餘人跪倒在金鑾殿上,苦苦哀求吳三桂。
吳三桂當時的臉色可以說是複雜之極,一會兒血紅,一會兒鐵青,一會兒蒼白,最後指著這些諫臣咬牙道:「好、好、好,你們不就是想在史書上留個姓名嗎?我成全你們!來人,將這些死諫之人都給我拉下去,杖斃!」
這一天共計有十四名言官大臣在宮前被杖斃,可這些人的鮮血竟未能叫其他人引以為戒,反而依舊不斷有明臣在朝堂之上死諫,只求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