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新皇登基
四月三十日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武英殿前的院子裡很早就由錦衣衛擺好了皇帝的全套儀仗,並由綵衣象奴牽來了六匹披紅掛綵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橋外。兩行錦衣衛士分立在丹陛下邊。接著有兩行錦衣旗校,手持著金瓜、鉞斧、朝天蹬等等儀仗。最後是兩匹仗馬,披紅掛綵。吳三桂抱著年僅七歲的定王朱慈炯站在院子中,吳智、吳宇分立其左右,等著儀式開始。
為了將這些次新皇登基儀式辦好,辦出影響,吳三桂特將京城中大明舊臣召集起來。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門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門上鐘鼓三鳴,他們肅然地從右掖門走進了紫禁城,來到武德閣下肅立。武英門外的鐘聲響了三下,他們按照武左文右,分兩行來到,過了金水橋,進入武英門,從錦衣旗校和錦衣力士中穿過,避開中間的御道,從東西兩邊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肅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曾降於大順,而文臣中大約十成有八成都是降先降大順後歸大明的臣子。當他們聽說遼東軍入關大敗李自成,最後順利奪下京城,這些人心中大喜過望,遼東軍不論怎麼說也是大明臣子,而遼東王吳三桂又是世家出身,決非李自成那個蠻子可比,他總不會像李自成那般作出有辱身份、有辱國體的事來,自己的苦日子終於是熬出頭了,而且新皇登基,必定大赦天下,自己投靠大順的罪過也能得到赦免,更成了助新皇的功臣,往後的日子應該好過了,不過他們知道眼下京城中新皇不過是個傀儡,而真正掌權的還是遼東軍,自己要怎麼才能攀上這支大腿才是當務之急。
一個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揮動三次長鞭,也就是靜鞭。文武百官在三聲靜鞭響後,更加寂靜無聲。突然從武英門外的金水橋南邊響了二十四聲禮炮,跟著鞭炮響起來,非常熱鬧。按道理說,靜鞭響後,皇上出來之前,應該一點聲音不許再有。可是現在的這個特殊情況,卻是經遼東軍眾將領研究,吳三桂親自決定的。自遼東製出新式火炮以來,每逢有喜事,定要放禮炮,只是根據事情大小,炮聲分為八響、十二響、二十四響不等,而這次新皇登基,當然是最高禮節,二十四聲炮響,不但震懾了大明舊臣,更改變了大明朝的老規矩,詔示著在這京城當中,從今以後便是遼東說得算。
禮炮、鞭炮響過之後,有鴻臚寺官員進入武英殿,轉到東暖閣,但沒有進去。有一個宮女揭開黃緞繡龍門簾,跪在地下磕了三個頭,說道:「恭請皇上起駕!」
朱慈炯身穿黃緞繡龍袍,頭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寶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邊,不過幾斤重的平天冠對於一個七歲孩童來說卻有些沉重,壓得朱慈炯直皺頭。而吳三桂則穿著四爪蟒袍,頭戴金冠,腰繫玉帶,腳穿直緞粉底金線繡龍嵌珠雲頭靴,跟在朱慈炯身邊。看著朱慈炯皺眉的樣子,輕輕拍拍他的小臉蛋,道:「乖,再堅持一會兒,很快就完事了!」七歲的朱慈炯根本還搞不明白眼前的情況,只是按照吳三桂的要求,按禮成事。
看見鴻臚寺官員請萬歲出去行禮,又聽見外邊開始奏樂,吳三桂微微一笑,將御座上的朱慈炯抱起,向正殿走去。四個直指使進來導駕,請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賀。吳三桂抱著朱慈炯默默地進入正殿,在樂聲中朱慈炯升入寶座,而吳三桂便坐在龍椅邊上的繡墩上。堂下文武百官從兩邊退出,歸入班中。依照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贊,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頭禮。然後由鴻臚寺官員恭讀了由大明舊臣繕就的賀表,讀完賀表之後,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頭,山呼萬歲。接著又讀了皇上的敕諭,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並宣讀了朱慈炯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改國號為崇武,任遼東王吳三桂為攝政王,在新皇未滿十六歲前,主持朝堂大事,接著又對遼東文武官員進行陞遷,各師長全部為一品大員,團長則為二品官員,其餘將領依次陞遷。大明朝原有六部人員及內閣大佬大部分都已死於戰亂,倖存的也已不知去,所以朝中六部也俱由遼東人擔任,對此任命,堂中百官無人敢出聲反對。最後又是百官叩拜,山呼萬歲。
登基的典禮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行過了,跟著是奏樂。吳三桂帶著朱慈炯從寶座上下來,又退回武英殿的東暖閣。群臣也從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鴻臚寺官員傳呼:文武百官齊去承天門肅立等候。承天門樓上設有御案御座,由錦衣旗校侍立御座兩邊,但朱慈炯並沒有親自前來,僅僅在御案上設立黃緞牌位,上邊用恭楷寫道:「大明皇帝萬歲!萬萬歲!」
大體上按照大赦天下頒詔的故事,行了儀式。詔書很長,無非就是宣揚大明歷代功勳,又對明朝往日的苛捐賦稅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貪污的一定嚴懲,決不寬恕;奉公守法的一體照舊錄用;命南京大小官員定要興兵伐順,如有不遵聖旨的,定斬不饒,又傳令天下,在登極以前,除掉弒殺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論什麼重罪,一律赦免,就連大順軍中軍卒只要就地向明庭投降,也是不再追究,但是頒詔之後,再有隨大順逆賊繼續頑抗的,決不寬恕,必誅其九族等等。吳智代皇上頒詔。詔書由鴻臚寺官員宣讀以後,便放在一個盤子裡邊,盤子上有一個結頭,用黃色繩繫著從承天門上邊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頒詔這件大事。然後跪在下邊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陣山呼萬歲。
儀式結束後,七歲的朱慈炯累得不行,回到房中,片刻功夫即已坐在椅上睡著了。吳三桂將其輕輕抱到床上,小聲的對幾名太監道:「你們小心伺侯著,如有怠慢定斬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