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趁火打劫(二)
阿桑一聽吳三桂說其他人不同意,有些慌了,忙道:「吳將軍,不知可還有其他良策?」
「嗯,要說良策倒算不上,不過確可解族長燃眉之急。」吳三桂可是吊足了阿桑的胃口,眼看著一切正按著自己預想的發展,心中暗喜。
「吳將軍請講,只要能保得我全族族人平安,那怕是要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若我將糧草送與他人,遼東百姓自然不肯,可若是送與自己人,他們便不會說什麼了。」
「送與自己人?」阿桑暗道:你將糧草送與自己人與我何干。不過阿桑轉眼便想明白了,好你個吳三桂,你是要讓我全族歸附與你,那我五萬族人便與你成了自己人,好毒的計啊,兵不刃血便想收服我全族,真是想得美。可阿桑卻又不敢直言拒絕,外一吳三桂一怒之下,別說糧草,恐怕自己小命都要不保。
「將軍確是好意,只是族中百姓從小遊牧四方,散慢慣了,怕是不肯受此約束,若是將他們強行遷到遼東我怕他們心中不服,外一鬧出事來,豈不壞了將軍美意!」
「即是如此,便罷了。」三桂本來也只是試深而已,對收服喀喇沁部三桂另有計策,若是成功,到時就不是自己去求他,而是他阿桑來求自己。「我也不能眼看著族長為難,這糧草我倒是可以先給族長,族長可以每年分批付給我戰馬,只是若是如此,便不是兩萬三千匹,族長五年內得交付我戰馬三萬匹,每年六千匹。」
只不過是簡單的分期付款,卻聽得阿桑目瞪口呆,這樣也可以?也就是說眼下只要六千匹戰馬便可得到自己需要的糧草,渡過今年的難關。至於說每年六千匹戰馬,只要不是遇到像今年這樣的大災,應該不成問題。「就依吳將軍所言,只是這糧草何時可交給我們?」
「只要簽了契約,族長將第一批六千匹戰馬交付,我馬上便可將糧草給族長。」
「好,好,好!我馬上讓他們將戰馬送來。」阿桑喜形於色,沒想到這次交易如此便輕易達成。
當天兩人便簽訂了契約,阿桑連夜派人中讓人準備戰馬,盡快送來。他自己則留在義州等候。
安排好了阿桑,三桂掂念留在京中的父親,寫了封家信讓人送與吳襄,詢問其近況,並打聽京中情況。
而他自己則找來舅父祖大壽,商議遼東大事。對祖大壽吳三桂也不隱瞞,連與朝庭交惡也一一告知。三桂為救袁崇煥而與當今萬歲朱由檢決裂,雖說最後沒有救得袁督師一條性命,可三桂確是盡了心力,只恨那朱由檢認人不明,累死督師,祖大壽早已對當今這個腐朽的大明朝庭沒有了感情。
原以為說服祖大壽對其帳下軍卒進行改編還要費番口舌,沒想到祖大壽聽完三桂所言,竟是一口答應。就算祖大壽不答應又能如何,他是吳三桂的舅父,就算重投明庭,怕是也無人相信,況且祖大壽對三桂真是心服口服,僅憑四萬大軍,不但圍困盛京一月,勒索了大批錢糧,且伏擊阿敏,殲滅兩萬餘人,自己損傷不過千餘人。最令其佩服的卻是,別人打仗是消耗錢糧,只有自己這個小外甥卻是大發戰爭財。此次與後金交戰,不但沒有花到自己一文錢,吃掉一粒糧,反而趕了幾萬大車的錢糧回到義州,如此戰法,恐怕未等將敵人殲滅,怕是也要餓死他們了。
只要舅父沒有意見,其他人不足為慮。吳家軍及吳宇所率兩萬軍隊更不會有異意,而何可剛也已向三桂說明自己心意,從今往後一心輔佐三桂,決無二心。對何可剛的效忠可以說是意外之喜,其帳下萬餘軍卒雖說戰力不強,可何可剛卻是一員戰將,這讓手下沒有大將的三桂倍感高興。
至於其他守城部隊,三桂還真沒放在眼裡,如有不聽調遣的,全部返鄉為民,三桂是打定了主意,要牢牢將遼東軍政大權掌握在手,決不容許有人從中破壞。只是這軍隊改編、地方政務理順之事還得等上一等,此事涉及甚廣,若沒有一個全盤計劃,怕是要引起遼東大亂。況且自己手上這五萬精銳還有一件大事要辦,若冒然對遼東進行改革,引起軍變,怕是要耽誤大事。
三桂將祖大壽、吳宇、何可剛及親弟吳三輔,表弟三枷(吳徽之子)、三學(吳郵之子),小舅盧信,表弟盧田(盧仁之子)、盧園(盧義之子),杜松的孫兒吳龍,及祖大壽的子侄祖澤遠、澤沛、澤盛全部召集到一起。只因此次談話事關重大,三桂派出狼騎在外巡邏,務必保證不能有一字洩露。
這些年來,年紀小的如三輔等小將一直留在冰凌山莊學文習武,雖說年紀不大,可卻個個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想當年三桂初上戰場時不過十四歲而已,而這些人現在最小的也已十五,若不是自己怕他們在戰場上出了意外,他們早就等不及要上戰場了。大一些的如盧信、祖澤遠等人都已二十幾歲,已入了軍伍,幾年的軍旅生涯將他們鍛煉成材,現在已是一方將領。
最為可貴的是這些人無一不將三桂當作心中偶像,又是從小在一起長大,忠心決無問題,正是有了這批小將作為自己堅強的臂膀,三桂才有信心以遼東為基地,一統關外,進而入關,逐鹿中原。
見眾人都已到齊,三桂本想讓舅父祖大壽上座,可祖大壽即有意輔佐三桂,又豈肯上座,此時正是明確三桂地位的最好時機,三桂也知此理,並未過多推辭,坐上了首座,祖大壽坐了右首首席,而左首則是何可剛。何可剛也沒想到三桂竟如此看重自己,心中實是感激,吳宇原本雖只是一名家奴,可此時早已脫了奴籍,且統領兩萬將士坐在了第三位,其餘眾人則按年齡依次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