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血灑京城(三)
孫承宗知道袁崇煥說的都是實情,當今萬歲年輕氣盛,目無餘子,既然已經罷免了袁崇煥,恐怕再不會重新啟用。「唉,好了,不說這些了,先吧!」
袁崇煥出了牢獄,雖說聖旨中說道,要將他驅出京城,可如今後金正圍攻京師,各處城門豈敢隨意開放。因此他只能住在客店等待。
皇太極得到書信,明知吳三桂正在圍攻盛京,可若讓他如此撤出關內,卻是心有不甘,只要再給他半月時間,必能攻下大明京城。皇太極召齊部下,商討此事,眾將不知皇太極心意,不敢隨意開口。大帳中沉默了半響,代善才道:「大汗,城中癡兒,取之易如反掌。但其疆域尚強,非旦夕可潰者,得之易,守之難。況且吳三桂素來智謀過人,如今正圍攻盛京,雖然他與朱由檢有些矛盾,未必全力攻城,可多爾袞信中提到其正大肆勒索盛京錢物,時日一長恐怕不妙。不若撤軍回京,以解盛京之圍,再簡兵練旅,以待天命。」
代善話音剛落,一邊阿敏卻不同意,冷笑道:「大哥莫非是被明軍打怕了?如今我軍正是兵強馬壯,大明的各路援軍距此都還有幾日路程,只有京城中十幾萬守卒,只要我們能一鼓作氣攻下大明京城,大明必然內亂,到時才是我後金乘勢而機的良機。至於盛京,多爾袞信中也曾言道,那吳三桂不過是勒索錢財,並無破城之憂,就算將盛京中所有錢財都給了吳三桂,只要我們能攻下大明京城,到時多少錢物沒有?」
「你……」代善對阿敏首先說到自己戰敗之事,倍感氣忿,剛想反駁,卻被皇太極打斷。
「好了,不要吵了,我意已決,全軍攻城三日,若不能破城,再走不遲。」三天是皇太極給自己的底線,若是超過三日,大明的各路援軍必然蜂擁而到,自己最為忌諱的遼東鐵騎也必將趕到,若無盛京被困之事,當然可以分兵拒之,可如今若是在這大明城下損失過於慘重,怕是吳三桂也不會輕易放過這個重創自己的良機。
眾將見皇太極已下決心,不敢違背,齊聲應是。九萬後金大軍分為三批,分由皇太極、代善、阿敏率領,自十二月十日起輪翻攻城,一刻也不停歇。
面對後金如潮水般的攻勢,朱由檢又急又恨,早將初登大寶時的雄心壯志拋到腦後,滿心的無奈,最後竟撂起了挑子,躲在後宮不理朝政,不見群臣,急得大臣們直跺腳。
孫承宗知道此時朱由檢的一舉一動,對人心士氣影響很大,只能鼓氣,絕不能洩氣,不然下面軍卒那還有信心守城。只得上疏勸說道:「國勢強弱,視人心安危。乞陛下出御皇極門,延見百僚,明言宗廟山陵在此,固守外無他計。」
在群臣的勸說下,朱由檢終於在日暮時分才召見群臣,商討守城大計,最後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大學士的身份,主持守城大局。
孫承宗接旨後馬上率人親赴城頭,見後金死命攻城,知道後金也必是得到盛京被圍之事,這不過是後金的最後反撲,只要撐過這幾日便可保住京城。當下調集城中十幾萬軍卒上城死守,並命城中百姓救助傷者,支援守城軍卒。頓時城上城下喊殺聲不斷,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大戰持繼到第十一日清晨,雙方俱是損失慘重,明軍戰力不如後金,但勝在炸n有地利,免強守住了城池。後金幾番攻上城頭,雖然最終都被趕了下來,但也看到了希望。整個京城如同一台巨大的絞肉機,吞噬著雙方士卒的血肉。
至中午時分,天上飄起了雪花,最後越下越大,地上的積雪在幾萬後金士卒的踐踏下化開,隨後卻又結冰,給後金的攻城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後金士卒往往還沒有衝到城下,便已滑倒一片,無奈之下皇太極只得暫停攻城。
隨後又有探馬來報,遼東援軍正加速向京城趕來,先鋒吳襄已到三河,中軍何可剛也已抵達薊縣,後軍祖大壽則到達玉田,大軍明早就將趕到。
皇太極眺望大明京城,歎道:「天不絕大明,竟在此時下起大雪,如此大明佔據了天時地利,又有遼東援軍趕到,事不可為,只能早早撤軍。」言罷,命後金將士收拾行囊,連夜撤軍,九萬大軍損失一萬有餘,可見攻城之慘烈。
孫承宗在城上見後金撤走,卻不敢派人追擊,一方面怕後金有詐,另一方面,城中經過這兩日大戰,已是損失慘重,軍民死傷竟達三萬,剩餘將士也精疲力盡,實是無力再戰。
待到第二日清晨,大雪卻仍未停止,地上積雪已有半尺左右,城內城外到處一片銀裝素裹,兩日大戰所留下的痕跡也全被掩埋在這大雪之中。
城上明軍看到城下後金大軍果然不見了,頓時欣喜異常,可就在明軍慶賀之時,遠處天地一片銀白之間竟有一團黑影正向城下趕來。
城上明軍不知來者是敵是友,只是呆呆的看著。直到黑影越來越近,他們終於看清來人打著吳字大旗,來者不是別人,正是遼東先鋒吳襄及其五千軍卒。
吳襄見城下已無後金軍卒,知道必是三桂圍攻盛京的消息已經傳到皇太極耳中,他們為救援盛京,只得撤退。
城上孫承宗高聲喝道:「來者可是吳襄吳將軍?」
「正是末將,末將救援來遲,還望大人恕罪。」
孫承宗見京城之圍終解,心中高興,哈哈一笑道:「將軍何罪之有,若不是將軍及時來援,那後金賊酋又豈肯撤軍。來人,打開城門,迎吳將軍入城。」
「多謝大人。」吳襄連夜冒雪趕來,將士們也早已人困馬乏,正在吳襄準備集合軍伍入城歇息之時,卻又聽城上有人高喝道:「吳襄,可還認得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