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第一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烽煙再起(三) 文 / 醉死夢生

    第一百二十九章烽煙再起(三)

    朱由檢暗自思量半天,朝中這些大小官員有近一半是自己登基後新任命的,自己也還算瞭解,大多屬於那種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角色,讓他們負責自己的一攤事情還算勝任,可要讓他們遠赴後金,擔任使臣卻是有些難度,難保他們不會墜了我大明天威。苦思半天也沒想出一個好人選,既然此計是李標提出的,想必早有定謀,便問道:「那依你之見,何人可擔此重任?」

    「依老臣之見,不如由吳三桂吳將軍攜萬歲親筆信前往。」

    「吳三桂?」朱由檢一聽到這三個字卻是喜憂參半。這吳三桂自剿匪回京,自己卻連見也未見,一直賦閒在家,即無確切職務,又無其他要事,要說京中閒人,他吳三桂確實算得上一個。而且他曾在關外領軍與後金做戰,殺得後金將士聞風喪膽,被後金稱為殺神,由吳三桂前往,萬萬不會墜了我大明天威,並可鎮攝那些後金小丑。只是這吳三桂自剿匪回京後,更是名聲大振,舉國上下少有不知這位少年將軍的,大家都已將其做為大明的英雄來崇拜。經過這幾月賦閒,這股風氣才算漸漸消散,吳三桂這三個字總算趨於沉默,可要是任命他為使者,出使後金,完成任務不成問題,可就怕他再搞出什麼名堂,立下大功,到時自己又該好何封賞?

    「容我再想想。」一時拿不定主意的朱由檢只能如此。

    不想李標卻道:「萬歲,此事怕是非吳將軍不可。」

    「此話怎講?難道我大明再無能人嗎?」朱由檢一聽此話,疑心卻更大,什麼時侯到了非他吳三桂不可的地步?若是如此,還要我這個萬歲幹嘛?

    李標卻不知萬歲心意,只是道:「啟稟萬歲,此次遣使即要是我朝名臣,方可顯出我朝與之交好的心意,另一方面卻是要鎮懾後金不敢輕舉妄動,滿朝文武中,除了關外將領,還有何人曾與後金交戰過?並殺敗後金?若說符合這兩條的也不是沒有,起碼袁崇煥袁大人便是一位,甚至更勝吳三桂,可若是後金心懷不軌,暗中傷害袁大人,關外大局豈不是無人主持,所以說這吳三桂確實是最佳人選。」

    朱由檢雖說心中不願,可也不得不承認李標之言的確有些道理,終於痛下決心道:「好,明日早朝降旨,就由吳三桂擔此重任,出使後金。」

    吳三桂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安心家中坐,卻是禍從天降。當天夜裡便有小太監連夜通知三桂,讓他明日早朝。

    此時吳龍、吳鳳早已回到關外,只留碧艷及吳陽率旋風狼騎在吳府保護三桂。每日無所事事的三桂還暗自納悶,這朱由檢將自己扔在一邊已有幾月,自己還以為不會再獲重用,除非後金大軍逼近京城自己方可有翻身的餘地,卻沒想到竟讓自己早朝,看來事有轉機。

    第二日一早,三桂便收拾利索,早早來赴早朝。早朝之上,當吳三桂聽到朱由檢命他為使,明日起程,遠赴後金恭賀皇太極時,真是欲哭無淚,千算萬算,最後卻將自己算了進去,一時竟忘了領旨謝恩。直到上面宣旨的小太監再次高喝:「還不領旨謝恩那!」才將吳三桂驚醒。

    他那裡敢領這個旨,若是自己所料不差,皇太極此次娶親是假,借路是真,過不了幾日,後金便會借路攻向大明,自己做為後金眼中最大的殺星,找還找不到,此刻讓他到後金,豈不是羊入虎口,那裡還能平安出的了盛京。

    當下三桂跪伏在地,道:「啟稟萬歲,臣惶恐,臣只是一名武將,性情粗魯,若是上陣殺敵必不畏任何人,可惜臣不通文墨,若讓臣出使後金,怕是要失了禮數,只是讓後金笑為臣,為臣不在意,可若是因此讓後金看輕了我大明天朝,臣是百死難贖。因此請萬歲收回聖命。」

    朱由檢對三桂並不瞭解,只知他做戰勇猛,以為三桂所言屬實,確實有些猶豫。可就在此時,那首輔李標竟站出來道:「啟稟萬歲,此事易解,由吳將軍為正使,再派禮部待郎王化之為副使,負責一切事宜便可。」

    朱由檢一聽連連點頭,道:「好,就依首輔所言,吳將軍不要再推辭了。」

    三桂真是恨不能上前幾步將這個李標一把掐死方解心頭之恨。可事已至此,三桂還能再說什麼?再說不去,那便是抗旨不遵,若是出使後金也許是九死一生,可若在這朝堂之上有違聖命怕是要十死無生了。只能是領旨謝恩。

    散了早朝,三桂也顧不得與其他朝臣客套,急匆匆趕回吳府,召來碧艷及吳陽,將此事說與他們。二人一聽也是面色蒼白,他二人早知後金要借路攻大明之事,可沒想到這朱由檢竟派吳三桂出使後金,這不是借刀殺人嗎?

    吳陽一拍桌案,道:「少爺,不如乾脆咱們連夜逃回關外,去找老爺和舅老爺,若是那狗皇帝敢追究下來,咱們就反他娘的!老爺和舅老爺想必也不會眼看少爺去送死。」

    碧艷雖未開口,可看她神色竟好似頗為贊同吳陽所言,一雙眼睛只盯著三桂,等三桂做最後決斷。

    三桂在回來的路上早將各種可能一一想了一遍,吳陽所說他也早已想到了,可若眼下造反卻是下下之策,不說現在準備還不充分,自己手下真正能聽令於自己的不過是吳宇新組建的軍團,這個軍團中的將領是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士卒大多也是叛軍,忠心不成問題,可剛剛成軍不過幾月,實力太弱。更為重要的是父親吳襄及舅父祖大壽此時還未對這大明朝徹底死心,此時自己若高舉反旗,恐怕第一個來剿滅自己的就是他們。

    就算他們念及親情不來動手,反而與自己一起造反,可關外還有袁崇煥的十幾萬大軍,自己憑什麼跟他鬥?到時後金也必來湊熱鬧,自己被前後夾擊,決無生理,難道還能投降了後金不成?那自己以前所做的努力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是加速了自己投降後金的步伐,於心何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