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轉戰寧遠(三)
不知不覺中多爾袞衝擊的速度便慢了下來。阿敏和杜度以為多爾袞是想保存實力,他們當然不會去當那個冤大頭,也命部下減速。吳襄卻不管許多,眼見後金軍在陣前百餘米的地方竟減慢速度,忙命部下射擊,幾輪射擊,衝在前面的後金騎兵已倒下一片,後金軍本就不高的士氣更加低迷。
城上袁崇煥也見到城下車陣中央竟面臨十萬後金大軍的衝鋒,忙命城上炮手,全部對準中央後金軍最密集處射擊。一時間這十萬大軍在連天的槍炮聲中死傷無數。
沒等幾位旗主、貝勒下令撤軍,突聽陣後竟有人大叫:「不好了,明軍勢大,快逃命吧!」隨後各處又有幾人附喝。
站在多爾袞身邊的幾名三桂派來的待衛,一聽這聲音,不禁相視而笑,相處幾年,不用看也知道,特別是最先喊叫之人,那公鴨一般的嗓音,必是與自己同去後金的吳苟。
需知三人成虎,謠言的威力最是巨大,在這幾人的喊叫聲中,後金士卒遲疑了。多爾袞也聽出來喊叫之人正在自己軍中,可再看身邊這幾名三桂派來的待衛,手已經探入懷,注視著自己。多爾袞可是見識過這些待衛手中火銃的威力,知道此時自己若有什麼不妥之處,怕是要立即血濺當場。
為了皇太極這個殺母仇人搭上自己這條命,可是不值得。至於臨陣脫逃是個什麼罪名,多爾袞現在可無瑕去想,再說自己上面還有阿敏、杜度頂著,怕他做甚。
恰巧,城上明軍正好一炮打中了後金軍山後大營營房,一時間營中火光四起,不知根細的後金軍更加驚慌不已,這下那幾名待衛更有所持,大叫道:「不好,明軍有埋伏,後軍大營已破,再不撤退,怕是難逃一死。」
有了如此理由,多爾袞咬牙道:「撤!」說完他卻是已掉轉馬頭,向山後大營撤去。
阿敏、杜度早就想撤,只是沒有理由而已,如今見多爾袞已先行撤退,也忙下令全軍退回大營。這十萬人馬可真是來若龜行,去若閃電,不到一刻鐘已是撤出戰場,而皇太極見到中軍已退,只有自己兩黃旗還在拚命,若再不撤退,等城中明軍出來,怕是自己也要葬身於此,只得狠狠罵了聲:「一群豎子,能擔何大任。」卻也不得不撤軍回營。
此戰從清晨到日當晌午,兩軍死傷頗重,後金兵死於炮火之中,明官兵倒於刀箭之下,尤其是皇太極的兩黃旗,幾萬大軍在明軍重點照顧下死傷近半,後金貝勒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和第四子瓦克達俱受重傷,游擊覺羅拜山、備御巴希等被射死。
明軍車陣則所剩無幾,自總兵滿桂而下,眾明軍將士死戰殺場,滿桂也是身中數箭,從騎被創,尤世威身上輕傷十餘處,坐騎也被後金射殺,萬餘大軍,僅餘三千餘人。整個寧遠城外已是橫屍遍野,屍填濠塹。
後金此戰沒能討到半點便宜,皇太極回到大營後,第一件事便是遷營至雙樹鋪。這裡實在是太危險了,明軍大炮竟可打到營中,自己就彷彿坐在火籠之上,誰知下一發炮彈會不會落在中軍大營上,自己可不想像父汗努爾哈赤一般死在明軍火炮之下。
對帳下這些將軍,皇太極卻是無可奈何,自己手中的本錢此刻已是所剩無幾,兩黃旗傷亡大半,正白旗幾次大戰下來若不是將盛京援軍充實其中,這正白旗早是有名無實,可阿敏的兩藍旗、代善的兩紅旗,就連杜度的鑲白旗都是傷亡甚小,使得皇太極更加不敢輕舉妄動。至於陣前多爾痛臨陣脫逃一事,多爾袞只是道:「帳下士卒多是盛京新兵,戰場上不叫使喚,我這旗主也是無能為力。」
皇太極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而且此戰自己命部下衝擊車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就算真能將明軍車陣全部擊殺,也不過傷亡明軍萬餘人,自己卻要付出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代價,得不償失。況且在寧遠城中明軍卻還有五六萬人,因此只是警告了多爾袞幾句,也未深究,便過去了。
此後幾日後金軍與明軍在這寧遠城下幾次交鋒,明軍雖不佔伏勢,可在城上火炮支援下,也未落敗。兩軍對峙了三日,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皇太極終於認識到,這寧遠比錦州,城池更堅深,兵馬更精壯,火炮更猛烈,指揮更高明,尤有袁崇煥坐鎮指揮,滿桂、尤世威等猛將在城外搏擊。自己根本無法靠近城池,幾日來甚至沒有攻到城下。
十六日,皇太極終於下令率軍撤離寧遠,退向錦州。
見後金軍終於撤走,遼東巡撫袁崇煥欣喜異常。寧遠一戰,明軍背城而陣,憑城用炮,以車營拒敵,以騎兵野戰,終打退敵軍,終於獲勝。遂向當今萬歲奏道: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驃悍。職復憑堞大呼,分路進追,諸軍忿恨此賊,一戰挫之,滿桂、吳襄之力居多。
皇太極攻寧遠不克,又轉攻錦州。他卻不知此時錦州也是不容樂觀。
十四日,當他率後金軍在寧遠城下激戰之時,錦州的明兵趁後金軍主力西進、勢單力弱之機,突然大開城門,蜂擁衝殺出來,攻向後金大營,代善不防之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千餘人,明軍予敵一定殺傷,稍獲初勝之後,迅即撤退回城。後錦州戰報送到皇太極手裡,他感到寧、錦前後、腹背受敵,才不得不迅速從寧遠撤軍。
十八日,皇太極再次回到錦州城外,命官兵向城舉炮、鳴角,躍馬而前。又令軍士大噪三次,才入營。以後數日,後金軍繼續圍困錦州城。白天,以萬騎往來,斷城出入;夜晚,則遍舉薪火,示警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