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第一卷 第十章 大戰前夕(二) 文 / 醉死夢生

    第十章大戰前夕(二)()

    袁崇煥一聽對這個三桂卻更加感興趣,道:「三桂今年年齡幾何,可有功名?」袁崇煥此話已是想要重用三桂。卻不料吳襄的話讓他吃了一驚。

    「犬子今年不過十四,因年幼尚未考取功名……」沒等吳襄繼續說下去,袁崇煥已是驚訝的問道:「十四?你是說剛才出城救援的將領不過是一十四孩童?這怎麼可能?」

    不管袁崇煥多麼驚訝,事實就是事實。

    當天城內城外再無戰事,後金因百長途奔波,而且大軍並未趕到,再加上被三桂等人挫了銳氣,當然不敢進攻,而明軍雖則暫時炸n有人員優勢,可人家大隊還沒上來,再說野戰卻正是後金強項,在以往的戰鬥中,如果是野戰,往往雙方傷亡會達到驚人五比一甚至是十比一,在當年的薩爾滸大戰中甚至達到了驚人的十五比一。

    袁崇煥見城外後金前鋒無意開戰,而是後退十里左右安營紮寨,以待大軍,他也放下了心,來看白日的英雄三桂。三桂此時已經醒了,不過臉上被大夫包紮了起來,看起來就像個木乃伊一般。

    袁崇煥見到三桂時,還是忍不住發出讚歎,上前撫摸著三桂的肩,愛撫地道:「三桂不必驚慌,我馬上題請超擢!」

    可等了半天卻不見三桂答話,袁崇煥還以為三桂是受傷過重,他那知道,此時的三桂心中的激動真是難以言表。

    袁崇煥啊!站在自己眼前的可是袁崇煥袁將軍,三桂前世便在興城,城中的寧遠古城正是三桂兒時玩耍的地方,而樹立在興城站前廣場的袁將軍塑像,三桂基本上是每天都能看到,對於袁將軍的生平事跡更是耳熟能詳,雖然嚴格說起來自己這個吳三桂,按照史書記載,日後成就也絕不下於袁崇煥,兩人都將被載入歷史。

    可袁將軍卻是因忠心為國而流芳百世,自己卻是以叛亂出名,可以說是遺臭萬年。雖然在三桂心中並不認史書所載的這一切,要說原本的吳三桂背叛,根本是無從說起,說他背叛明朝,可當時明朝已經滅亡,何來背叛之說?只剩部分殘兵的明軍在南方做最後垂死爭扎,而吳三桂卻因被斷了糧草,才會與李自成講和。要說背叛李自成的大順軍,更是無稽之談,當時雙方只是議和而已,並未最後歸順,況且李自成因看不起吳三桂,不僅搶了吳三桂愛妾,更將其父吳襄等人下入大牢,逼其交出全部財產,吳三桂才會因國仇家恨與李自成翻臉。再說他背叛大清,當初吳三桂是迫不得已才請清軍入關,當時還議道大明與後金分江而治,他當時只是想為國家、為自己報仇而已,可到了後來,吳三桂卻也是身不由己,清庭不守協議,更容不得這些漢人,想將其至於死地,他才不得不再舉反旗。

    至於說吳三桂是大漢奸,他降清充其量不過是人民內部矛盾,女真一族也只是中國的少數民族而已,在幾十年前,努爾哈赤直至其祖父,一家三代皆為明朝官員,何來漢奸一說。至於後來吳三桂被塑造成千古最大的奸臣之一,卻是滿清朝庭為了孤立已造反的吳三桂使出的政治手段。

    要說奸臣,在明朝期間,袁崇煥可是被當時的崇禎帝「御筆親封」的漢奸,最後被凌遲處死,滿門操斬,還是滿清皇帝為其正名,說袁崇煥是被冤枉的,根本就沒有與後金「暗通書信」。袁崇煥一代人傑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再細數當年在遼東抗金的眾名將領,最後那一個有了好下場?可真正戰死殺場的又有幾個?大部分卻都是被明朝一束聖旨所殺,這只能說是大明的悲哀。

    再說此時的三桂今天終於看到了袁崇煥本人,他那能不激動萬分。直到父親吳襄在一旁輕拍肩膀,他才想到自己應起身相謝。卻被袁崇煥攔住了,怕三桂動了傷口。此時袁崇煥對眼前這員小將真是打心眼裡喜歡,只因三桂不僅為人忠孝,而且做戰勇猛,卻又不失機智,日後必是大將之材。

    因近日戰事緊急,袁崇煥安慰三桂後,也沒有過多逗留,早早返回鼓樓,研究明日如何作戰。

    正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親率八旗軍西渡遼河之後,長驅直入,兵鋒直指四虛無援的孤城寧遠。

    寧遠城位於山海關外200里,居遼西走廊中部,在錦州與山海關之間,扼遼西走廊咽喉之地,三面環山,東臨大海。它內拱巖關,南臨大海,居表裡之間,屹為形勝。寧遠城背山面海,居山海要衝,扼邊關鎖鑰。內城周長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寬二丈,周長七里八步。呈方形,有四門——東為春和、南為迎輝、西為永寧、北為威遠。舊影城外山海之間有一條通道,北達瀋陽,南通榆關。寧遠城迤東有首山,以其形似「人首」而得名。首山與螺峰山(窟窿山)相對,兩山之間僅有百米寬的通道。海中有覺華島(今菊花島),可設舟師,囤貯糧秣,最是易守難攻。

    努爾哈赤在距寧遠城東五里處的首山附近會合了前鋒莽古爾泰後,大軍未做停歇,而是直接穿過首山與螺峰山之間隘口,直逼寧遠。

    來到城前,努爾哈赤還想向明軍勸降,派使者入城言道:「我家大汗以二十萬兵攻此城,城必破,到時你等必不得全屍,若眾將肯降,即封以高爵。」袁崇煥聽後怒道:「我等既身在此處,就未想過要活著回去,必與寧遠共存亡。且你家大汗為何欺騙我等,何來二十萬大軍?不過十三萬而已,難道是你家大汗心虛,才慌報軍情?」

    使者無言以對,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了。努爾哈赤見袁崇煥誓死不降,只有強攻一途,但因士卒一路勞頓,體力不支,無奈只得撤兵回營,命人加緊準備攻城戰具,準備次日攻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