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無限歷程之玄功北冥

正文 Act57 審座綬督烈武壇 文 / 非M勿擾

    西武林兩大世家被滅,雲滄海遁入沙門,葬刀會成立,北海無冰逃亡路上遇到風雪一路禪……

    之後,是風雪一路禪終於發現事情有異,暫時脫離天佛原鄉。

    認為西武林將會成為黑幕們下一步交鋒的主戰場,風雪一路禪加入烈武壇、這個在他眼中、尚未被陰影滲透的西武林最後清流組織……

    烈武壇,乃是江湖中一處罕有人知的能人異士麟薈之地。

    其成員,以「三罡」和「九煞」為首,每一個,都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一方豪客。

    這雖然是個相對鬆散的江湖組織,卻凝聚力驚人。因為烈武壇之人,都以兄弟相交,情意相許、嚙臂為誓、以表彼此不移之義。平時雖各自投身異地,但每逢兄弟有難,便會一呼百應、集結同心。

    烈武壇的三罡,正是風軒雲冕·御龍天,朝如青絲·暮成雪,生死判官·判死生三人……

    ……三罡中最後一個,只看稱號和名字,就該知道這絕對是個龍套,請麻利熟練的無視他……

    加入了烈武壇後,風雪一路禪結識了三罡之首,風軒雲冕·御龍天,為其風範所傾倒。

    可惜,御龍天除了是西武林一方主宰外,還是儒門大能。風雪一路禪雖然是為之傾倒,卻不能托付大事。他隱隱約約察覺到的陰謀危機之事,不宜讓其知道太多。

    佛儒有別啊,沙門中潛伏的陰影,可不能夠讓外人看了笑話!

    ……何況御龍天的身份牽扯過大,其知道真相後的行動必讓西武林動盪,存在打草驚蛇的顧慮……

    所以除了御龍天之外,風雪一路禪又在烈武壇中,結識了兩個可以托付大事的好兄弟。

    正是九煞之中的,有烽火曇華之稱的矩業烽曇,及奴葵令雨·痕江月……

    ……嗯,吞併兩大世家後,戚太祖的勢力,又開始向烈武壇滲透!

    ……理所當然的:葬刀會被責成負責此事……

    當風雪一路禪救助了被葬刀會追殺的北海無冰、從北海無冰那裡瞭解了很多內幕、且打通天佛原鄉的內部關係、將戶口遷移到喜雨山的喜雨山寺掛單後……

    ……嘛,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有全國聯網之前,像戶口遷移這種大事件,可是要兩地不斷來回跑的:反正這種事超廢功夫,沒有大半年的時間,絕對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辦成辦妥!

    等風雪一路禪,拿到他在喜雨山街道辦事處的戶口本、再加入烈武壇的時候。作為葬刀會先鋒釘入烈武壇內部的痕江月,已經是烈武壇九煞之一了!

    像痕江月做了九煞這種事情,並不值得奇怪。

    烈武壇,畢竟是鬆散組織,大家也都以武論交。

    三罡九煞的名頭,雖然響亮。但烈武壇內,但凡大事決策,卻不由他們直接拍板。

    ……那還是要各方代表雲集後,來開會舉手表決。三罡九煞在其中的優勢,也無非就是票數上的些許優惠,能一票當多票使:具體是相當多少票,又與排位有關……

    三罡九煞,與其說是烈武壇的主事,不如說是由大家推舉出來、在同道們遇到麻煩後、專門負責為組織解決麻煩的苦力。

    江湖上,畢竟是由武力決定行動力。所以三罡九煞之位,一般都是以挑戰決勝的方式決定。

    所以腦子一根筋的矩業烽曇是九煞、所以心思有異的痕江月是九煞,這些都不奇怪……

    ……連初來乍到的風雪一路禪,也擊敗了原九煞之一後,成為了新的九煞……

    三人以義相識、以武論交,自然是無話不說。

    對不在釋儒道三教中的矩業烽曇和痕江月,風雪一路禪,也就沒有了那麼多的顧忌。

    他將自己隱隱約約察覺到的真相、還有那天佛原鄉深處可能潛藏著的陰影、以及在未來對西武林大勢可能要造成的影響,都對兩人和盤托出。在這裡,風雪一路禪,也只當不久前兩大世家的滅亡,是天佛原鄉中某幕後黑手暗中運作的結果。他沒有懷疑到西武林地界中,本身就潛藏著一條大龍!

    彼此徹底交心,風雪一路禪邀請兩人加入自己的小團體,來暗中秘密的調查此事。

    矩業烽曇和痕江月,無論是本身嫉惡如仇、還是心中另有打算,都滿口答應,商量分頭行事。

    三人中:風雪一路禪剛剛脫離天佛原鄉,本就不適合調查天佛原鄉的異動;痕江月作為葬刀會綬督,自稱是位居人下、不能隨隨便便自作主張跑到天佛原鄉潛伏很久很久……

    於是性如烈火、嫉惡如仇、腦子一根筋、有烽火曇華之稱的矩業烽曇,就應下了此事。在風雪一路禪的指點門庭下,矩業烽曇隱姓埋名加入天佛原鄉,開始秘密調查天佛原鄉之中的不對之處……

    後來的劇情表明:讓腦子一根筋的矩業烽曇去做此事,當真是難為了人家啊!

    矩業烽曇,就這樣成為了被陰影中某人利用的快刀。若干年後,他成為了享譽佛界的憤怒尊者,稱首判怒尊、為天佛原鄉審座,執掌天佛原鄉戒律。據傳其個性剛烈果斷、執著堅定,對佛法修為越高者,會採取越嚴苛的審視準則,執法極少留情,行止有別於一般佛家慈悲宗旨……

    ……再九百五十多年後,審座大人留下一句「降者生,不降者、超生」的驚世名言,與世長辭……

    ……又要問:矩業烽曇受風雪一路禪之托、加入天佛原鄉的初衷,又是否有答成?

    ……嘛,審座大人嫉惡如仇、性如烈火、眼睛裡揉不得半點沙子!俗務纏身的他,默默把身份由間諜切換為勞模,連懲奸除惡的本職工作都忙不過來了、又哪有時間去管幕後黑手這些許小事……

    ……所以,答案是,一點也無……

    ……

    風雪一路禪托付大事,矩業烽曇去了天佛原鄉,那麼痕江月呢?

    痕江月表示他會利用葬刀會的力量,隱秘觀察此事。然後一轉身,就將從風雪一路禪處所得,盡數轉達給了步武東皇·戚太祖……

    雖然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那時候的的金獅帝國、或曰七曜定尊會,卻既不算強龍、也不算地頭蛇。

    一定要描述,姑且算是一隻地龍。

    都說「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受者,藏於十地之下。」,戚太祖深諳地龍之道。

    知道有幾隻玩弄了天下蒼生的強龍要到這西武林地界翻滾幾下,戚太祖立馬讓手下所有勢力,停止了一切活動,就此潛藏……

    七曜定尊會和奇花八部,都就此封閉山門,從此不問世事。

    連其復國大計之後的核心,那策劃五絕、圖謀金獅壁庫寶藏的大計,都被迫的中途叫停。

    嗯,所謂的復國大計,無非就是要先有實力勢力、再有大義名份。戚太祖網羅故金獅帝國殘餘,在西武林的幕後汲汲營營興風作浪,不斷吞併江湖勢力、策劃五絕並列,這些東西早就齊備。

    而有了實力勢力和大義名份後,戚太祖的大計,便只剩下一句話:「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累積足夠的糧草,是出不了兵、也打不了仗的……

    連兵都出不了,就別再扯什麼復國了。

    戚太祖所圖甚大,掌握得實力勢力,無疑是其根基補給能力的極限,要收支平衡已屬難得。想通過自身勢力的休養生息,去湊齊先行的糧草,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除非是,精兵簡政收縮實力擺脫負擔、或者在維持實力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勢力……

    精兵簡政、收縮實力擺脫負擔,對戚太祖來說,基本上是不可能啦!

    戚太祖麾下的勢力,大多是收容的金獅帝國遺留。若是在他們中精兵簡政,觸犯固有利益階層的利益,很容易就會讓那些遺老遺少心生異念,從而失去大義的凝聚力……

    ……戚太祖圖謀的,畢竟是復國。復國,也不同於新政……

    那在維持實力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勢力呢?

    勵精圖治,看上去可行。實際上,卻也惘然。

    金獅帝國瓦解後,苦境人間的局勢風起雲湧,群雄蜂擁,多少豪傑志士弄潮兒層出不窮的湧現,為的都是逐鹿那九五至尊、大寶之位!

    那樣形勢,無疑是逆水行舟,不進便退。

    所以實力勢力的擴張,必須同步。若是在維持實力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勢力,很快就會在多方勢力的圍攻下,失去進取之力,從此只能偏安一隅、坐看他人風雲、等待不久之後的徹底敗亡……

    ……舊朝覆亡、新朝未立,遺老遺少因為直接擁有了最大的大義,被逐鹿的群雄圍攻那是必然……

    無論那種情況,悲慘結局都是可以預見、也是戚太祖不樂意看到的。

    多方制肘下,戚太祖的復國大業,就此陷入泥潭,進退不得。

    遭遇這樣的情況,並非只是戚太祖的專利。

    古往今來的王朝更替,伴隨一個王朝的覆滅,隨之而來的除了群雄並起,總是有如同過江之鯽的忠臣義士圖謀復國。但他們的境遇,也不過是平白的嘔心瀝血,其遭遇不出意外、每每都是如此……

    除了兩漢之間的一個漢光武帝劉秀,還有誰是真真正正復國成功了的!?

    ……這裡所說的復國,當然是建立在之前之後都一統天下的前提下……

    ……所以在天朝歷史上,雖然還有春秋時代的齊與中山,有復國成功的記載。但那個敵人來了往山裡一躲滅了國、敵人走了出山便算復國、自始至終只有一城一地的情況,當真不能算數……

    明知當斷不斷、反受其害,卻偏偏不能斷!

    戚太祖復國大計的功敗垂成,可以說是時不我待的惘然。

    他並沒有劉秀那般另立新朝、卻不失大義的機緣。

    兩漢之間劉秀復國的成功,也是不可複製的奇跡。到最後,便只能歸結於前朝的實權王爺,委實太多!於是諸侯零散失去便利,形不成圍攻的局面,這才讓持大義優先擴張勢力的劉秀,撿了便宜……

    ……自劉秀起的後世諸朝,為了中央集權開始限制宗室權利,基本便斷絕了一切的復國可能性……

    ……中央集權的歷史,從秦朝開始,但是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之後才算是真正成功……

    ……這也是歷代閹黨專政的終極緣起:東漢之前,可曾聽說過閹黨亂政的傳說?

    所以說,「柄在宗室,代必有一亂;柄不在宗室,凡君有變,則盡入群雄彀中而國滅矣」,這是與「俠以武犯禁,國亡於內患;文以法犯邊,國滅於外敵」的文武失衡矛盾並列的,歷朝歷代都深惡痛絕、卻偏偏都無法完美解決的兩大矛盾之一啊……

    到最後,金獅帝國要想復國,也只有寄希望於橫財!

    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嘛……

    不只是人無橫財不富,國無橫財也無法復啊!

    如何尋找一筆橫財,提供其復國大計第一步所需的糧草軍餉,是擺在戚太祖面前的大事。

    只要有了這一筆啟動資金,實力勢力、大義名份齊聚的金獅帝國復國大計便能夠啟動,之後的一切都將勢不可擋!金獅帝國的復國大計受阻,戚太祖為了出兵征伐天下的第一筆軍費愁白了頭,才突然記憶起傳說中金獅壁庫裡面,金獅帝國立國之時庫存的天下寶藏。

    可惜寶藏的線索,本來存在於金獅帝國的國都。在令金獅帝國瓦解的那一場變故中,隨著國都一起,被一隻通天巨手放逐到世界的界限以外去了!

    帝國瓦解百年來,戚太祖除了勵精圖治的經營地下勢力,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搜尋一切線索、與開啟那一份寶藏有關的線索……

    甚至,冒著可能有大計暴露的危險,戚太祖也要拖一個他尚不能完全掌控的危險人物、有風軒雲冕之稱的西武林第一智者御龍天入局。

    五絕並稱的計劃,便因此出現。

    其帶來的名望,有助於復國大計,是一個方面。策劃所謂的凋亡禁決,以片鱗只爪的線索誘使御龍天帶領五絕去尋寶、且最終找到寶藏,便是凋亡禁決最終的目的……

    ……反正在戚太祖的計劃中,五絕除了御龍天都是自己人,到時候未必不能招攬御龍天投效麾下:就算御龍天不識時務,要把握時機抹殺御龍天對整件事進行封口,也是相當容易……

    可惜,好好的計劃有了變數,五絕中混入了奇怪的存在:有自稱北狗的二愣子莫名其妙的出現了。

    所以陰錯陽差下,便有了要埋葬異數的葬刀會。

    理所當然,葬刀會針對北狗·最光陰的圍殺,也在那世間最邪的刀法下宣告失敗。

    戚太祖還來不及再生一計、穩妥的處理掉最光陰、把塔林獨語·別黃昏重新塞進五絕的組合中去,新的變數出現。痕江月從烈武壇帶來消息,天佛原鄉中潛藏的黑暗勢力,滲透入西武林了!

    ……那是幾隻將近玩弄了整個天下蒼生的強龍,它們要到這西武林的彈丸之地翻滾幾下吶……

    雖然說強龍難壓地頭蛇。但戚太祖麾下的故金獅帝國、或曰七曜定尊會,卻既不算強龍、也不算地頭蛇。究其行止,姑且算是一隻地龍吧!

    為策萬全,戚太祖立馬讓手下所有勢力,停止了一切活動,就此潛藏……

    作為戚太祖的嫡系,七曜定尊會和奇花八部,都就此封閉山門,瞬間消逝於人們的眼中。

    由七曜定尊會主導的五絕並稱計劃就此收尾,還未來及實施的凋亡禁決與金獅壁庫計劃都暫時封存留待時機: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計劃,一終止,就是近千年!

    因為隨之而來的事情、所帶來的衝擊!

    戚太祖勢力的隱伏,葬刀會並未算在其中。

    葬刀會針對北狗最光陰的計劃,名義上應該是繼續進行的……

    葬刀會這個存在,畢竟是新近投降的勢力。葬刀會的首領,沉醉東風·盛華年,前身畢竟是野心勃勃的梟雄十方孤凜;葬刀會的心腹干將,篤常春與命天荒,畢竟只聽故主十方孤凜的命令……

    綜上所述,戚太祖自然不會將之視作心腹。

    所以其命令嫡系勢力隱伏潛藏,卻把葬刀會丟在檯面上,未必不是作為棄子去試水,試試將要在西武林地界興風作浪那幾隻強龍的深淺!

    可惜戚太祖是梟雄能隱忍,盛華年作為梟雄也會隱忍,眼見風向不對,登時「思子成疾」!以替子報仇為借口,思子成疾的盛華年閉關鑽研最光陰刀法的破綻,葬刀會蛇無頭不行也就此隱伏……

    除了葬刀會名義上「繼續行動」,武道七修也沒能徹底隱伏。

    因為領銜手刃末代鬼荒的戰鬥中,武道七修已然成為聖魔元史對陣神思這個戰場上,聖魔元史方面的急先鋒!聖魔元史,通過聖魔之僕,也就是那個化身為蟲、更名鬼覺神知的擊楫中流,躲藏在名為「一念之間」的黝黑洞窟內,默默影響著西武林的局勢,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神思,絕對不會甘於寂寞。

    屠戮之野發生的一場血戰,並未真正的停息。

    那一場大戰,讓作為彪族族長的末代鬼荒身死、魂體被封印於無間鬼道;彪族則被清都無我帶領奇花八部、天佛原鄉聯軍屠戮殆盡;至於以後的擊風族,被策夢侯清都無我一人血洗……

    彪族與擊風族,就此滅族。

    兩族中,只有末代鬼荒之妻、身懷有孕的鷹後,在其護衛殘翼之鷹的拚死護衛下,逃出升天。

    心傷家破人亡與族人之死,心神俱傷的鷹後終於陷入執迷,被神思以邪念控制。為報此血海深仇,她在神秘聲音、也就是神思的指引下,逐步破壞封印、解封了被武道七修封印的惡鬼三凶!

    ……懵懵懂懂的鷹後並未發現,神秘聲音,竟然從其腹中的胎兒發出!

    ……神思,因為失去肉身,本是寄托靈思於末代鬼荒身上的惡鬼三凶!無疑,鷹後腹中、末代鬼荒留下的血脈,已經不可避免的沾染了過多的惡鬼三凶氣息,成為了另一個被神思控制的,傀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