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推行這個所謂的吏員考試,考試科目自然不可能和是考核什麼經史子集,因為那些對於基層工作都沒有用處。景文完全可以用這個理由來拒絕考核經史子集,所以這個是行得通的。而景文的想法其實是想要借助這個機會,讓天下的文化人都去研究別的科目的知識,這樣才能夠讓文理科同時發展。而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類的東西越研究也就是越來越是沒有用。這些東西,於為官無益處,對自己也沒有什麼用處。可是景文最無語的就是科舉考試科目也就是考核這個,實在是令人吐血的事情。雖然現在進士科是靠策論,可是進士科錄取的名額太少了,並不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景文想要借助這些吏員考試的機會,推廣那些有實際意義的學問的東西。只要當官需要這些,那那些學子肯定會去研究。很多人都以為扭轉儒學一家獨大的情況很難,可是其實並不難。只要讓大家看到研究別的學問也能夠當官,甚至當官還能夠不會受到歧視的有前途,那恐怕別的學科也都能夠有前途。雖然這個考試只是當一個小吏,可是景文卻知道一旦這些小吏能夠在本來不屬於他們的官場上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他們的力量是無窮的。一旦半年之後,他們有人成了正式的官員,那些官員將會成為無數小吏的代言人,那這些小吏算是有機會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了。一旦小吏有了前途,那那些學習別的科目的學子熱情更是廣大,這樣各種學科都是可以蓬勃發展了。景文就是希望利用官本位思想,作為推廣別的學科的機會。那些學子為了當官,一定會去研究別的科目,這樣算是成功的推廣別的科目了。
「景文,那你說,科舉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大家都去考這種小吏了。那誰來考科舉,那科舉還有什麼意義呢?」李世民問道。
景文接著說:「皇上,我不是說了嗎?明經科等科舉是給那些有志於直接為官的人,比如說名門學子,他們肯定是不屑於直接從小吏當起,肯定是要直接當官的。我們科舉可以給那些有志於直接當官,深受上古先賢熏陶的人準備的。而通過科舉的,可以一開始就直接授予官職,而普通的小吏必須要從小吏做起,而且想要獲得官位還要通過和很多小吏競爭才行。這樣他們的前途就曲折很多。比起那些科舉的優秀人才差很多了。而且,提拔的時候在同等政績的時候,也要優先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這樣如何?」
那個張揚聽到了這話,也就不說什麼了。因為張揚聽到可以優先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也就不會說什麼了。因為他自認為自己還是有前途的,所以自然不好反駁。不過,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裡面的坑很多啊!
景文這個可是說在同等政績的情況下。可是同等政績怎麼衡量,還不是景文提出的考成法嗎?考成法是目前最好的衡量政績的方法,那些埋頭研究經學的學子,他們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官員。必須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來熟悉。在幾年的時間內,他們是無法真正熟悉工作,獲得政績的。這個過程中,其實那些小吏都已經能夠有兩批人成為官員了。而且大唐全國三百多個州府。每半年都有一兩個成為官員。可是科舉每年也就只有三十多個,那這樣他們進入官場,在人數方面肯定不是小吏出身的官員的對手。經過大概十多年的發展。恐怕那些小吏出身的官員越來越多,足以把科舉出身的官員擠下去。而且小吏出身的官員基層工作經驗紮實,比起那些新科進士來說好多了,新課進士恐怕根本不是對手。這樣這種底層小吏出身的官員肯定會逐步淘汰科舉出身的官員,甚至會逐步淘汰那些官二代通過門蔭出身的官員。而在這個過程中,各種理科知識也能夠不斷的發展,可以讓很多人去研究。
「好,科舉就以策論和經學為主,而這種小吏既然要在最基層做事,那就以那還是以實學為主好了。到時候底下要做什麼,那就考核什麼,這才是小吏應該能夠有的能力。而我大唐不但要有一些能夠決策的官員,也要有一批能夠完美執行官員命令政策的小吏,這樣才能夠維持我大唐的盛世。」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同意了對這些基層的小吏進行考試,因為李世民也知道了這些小吏的用處。這些小吏的素質決定了百姓對於大唐的支持程度,對於維持地方穩定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有了一批優秀的吏員,那對於國家的政策執行,百姓的安撫工作都是非常有優勢的。所以,以後必須要對這些吏員進行考試,和科舉一樣。而李世民也定下了調子,那就是科舉的官員主要負責決策,而這些小吏主要負責執行。不過,卻沒有關閉給那些小吏上升的渠道,這樣就等於是默認了官吏合一。以後這些吏也能夠為官,那他們有了未來的前途,他們也就能夠潔身自好很多。
「好了,這次考核,誰來負責。這次考核的名目叫什麼?」李世民問道。
景文馬上說:「皇上,吏員是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那我們不妨就叫公務員好了。這樣也好聽一些,也能夠避免因為過去的稱呼,讓百姓歧視,或者是那些公務員心理自卑。而這次考試,那就叫做公務員考試。」
「公務員?執行國家公務,叫做公務員?這個名字倒也貼切。不過,這些吏員考核什麼呢?」李世民問道。
「皇上,臣以為可以考核他們的算學,語言理解,還有推理能力等等。我們稱之為行政能力測試。」景文說道。
「嗯?這些都是有些什麼題目呢?給朕講兩題。」李世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