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段文 文 / 午後方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126,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正文第一百二十六章十段文

    鄭朗停下來笑,因為彎著腰的,這才看到並不是如此,這位仁兄兩條瘦峋的腿不停的在顫抖著(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綠色小說網)。

    其實很害怕。

    而且下身穿著更可憐,幾片單薄的破麻布,由麻線縫著,像好不容易用一塊塊大補丁湊起來的一條裡褲。

    知道不好,可生起了同情心。

    說廣一點,是人治法,或者以法治人。某些時間,不能絕對性的按照規矩來行事,需要進行一些通融的。於是裝作打趣道:「兄台,場所不對,在這裡絕對不能看入了神哦。」

    學子又是一陣爆笑。

    其實是有話外之音,陸判官本來臉上就有笑容,一聽笑容更勝,對這個中年人說道:「你可聽到了?」

    「是,是(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綠色小說網)。」

    陸判官說完,又巡看其他地方。就這一會兒,交頭接耳的,遞小紙條的,比比皆是。本來鄭朗是在專心考試,經中年人這一鬧,終於察看考場,看到這種情況,啼笑皆非。這與前世中考高考有何區別?

    不過解試要鬆些,到了省試,不敢這樣明目張膽了。

    看中年人可憐,鄭朗有意將試卷往他那邊挪了挪,更刻意將做卷的速度放慢。果然一會兒,中年人想不出來,眼睛再次瞟啊瞟的,又瞟過來了。這一回離得很近,能看得更清楚,只要輕輕一瞟就能看到鄭朗試卷上的答案。用驚訝的眼神,望了一眼鄭朗,鄭朗只是笑一笑,是好笑了。

    但沒有一會兒,隔壁有人掐自己的腿。自己將試卷往右邊挪了挪,左邊那位仁兄卻沒有本事看得真切,有些急了,直接掐他的腿。那意思也得照顧照顧我啊。

    這都是什麼事啊!

    心中神聖的科舉制度,在這一刻轟然倒地!

    他還不知道呢,連他的名次還沒有考,就內定好了。

    為了照顧左右兩位仁兄,速度更慢。看到他們也答得差不多,鄭朗這才交卷。

    不能外出。無論解試或者省試,考生與相關的考官全部一律隔絕。但地方與京城終是兩樣的,京城在太學邊上龐大的貢院,足以容納無數的學子考試與暫時性的寄宿。地方條件卻十分簡陋。鄭州一下子湧進來這麼多學子,考場上擁擠。宿舍裡更擁擠!

    看了看床鋪,鄭朗不由地皺起了眉頭,整成了軍營,一個房間裡十幾個人,只好開地鋪,若夜晚有扯嚕的,別想睡好覺。忽然有人拽他的衣服,扭過頭,正是他隔壁那個中年人。

    伏了下來,深施一禮。說道:「我是原武縣學子柴克讓。」

    「柴兄台找我有何事?」

    「今天多謝了鄭小郎。」

    「你也機靈。」鄭朗看他的樣子,不知道是可憐或是可笑,但又說道:「接下來,你不大好辦了,詩賦論策……」

    不能我作什麼樣的詩,你也抄什麼樣的詩!況且還有賦、論與策(高質量文字首發,盡在%綠色小說網)。

    中年人臉露苦色。

    「柴兄台為何執迷於科舉?」不是省試考,那一躍就是龍門。或者是大娘家的張家大舅,本身家底子好。有一個功名在身,見了父母官不拜,又能有資格與幾個學子賦詩作雅。不然再多錢,還是布衣一個。可這個柴克讓這種家庭,就是博了一個舉子,有何用場?不是窮人不能考。省試裡白髮蒼蒼的舉子有,可解試有多少中老年人。解試都考到了三十多歲,省試難道準備考到三百歲?

    當然躍過瞭解試這一道關,也許能試上幾次。畢竟朝廷賜予路費以及其他費用,除非像鄭朗那樣,駕著老太太賜賞的小青馬,帶著兩個美妹,坐在實而不華的御用馬車裡。擺著派場進京。若是吝一些,還能省下一些金帛。甚至有的地方官員為了榮譽,又從地方官庫裡撥出一些錢,賜予比較貧困人家的舉子家屬,好解去他們後顧之憂。安心考一個好成績,為自己增加政績。

    然而柴克讓……墨義啊,都感到吃力了,這一次科舉又有那麼多人,鄭朗不由替他搖了搖頭。

    「我也不知道,」柴克讓茫然地說。

    其實這個人不是一無是處的,若不是他今天反應快,當然也有自己功勞,似乎陸判官買了自己的面子,不然會立即驅逐出場,還留下一個不好的案底。

    但考得多,又考不中,人有些考傻了。

    「你過來,」將他帶到一個角落裡,問道:「柴兄台,你寫不寫古散文體?」

    這要問一下的,否則鄭朗一點忙都幫不上去。

    「也寫。」

    「寫就好辦。」

    鄭朗傳授了他一種寫論策的技巧。賦必須用四六駢文體寫,這不用說了。還有論與策,現在主流也以駢文為主,但開始出現一種新文體,散文不像散文,駢文不像駢文,險怪奇僻,似乎一度還流行了許多年,同時也出了古散文體,也就是眼下鄭朗最拿長的。眼下還是少數,鄭朗也不放心,刻意在高知州到曾家帶小皇帝給他禮物時,問了一下。

    高知州答道,行。

    行就更好,何必寫駢文,自討苦吃?

    另外就是字數的規定,論必須五百字以上,策與後來王安石搞出來的大義(詳解經義)是五百字以下。可有的考生寫著寫著,就超過了五百字,一般考官也不追究。

    鄭朗傳授他的就是後來宋朝科考寫論策的一種技巧,叫十段文。大約與後來的議論文要點差不多,破題,論點,論證,結束。但中間又有大論點,小論點,大論點是中心,小論點圍繞著大論點而轉,這樣論述更有力,又有了層次感。掌握好這個規律,若是文筆好,一篇好的議論文就寫出來了。

    十段文意思差不多,分為冒頭、官題、原題、大講、余意(後講)、原經、結尾,冒頭又分成了破題、接題、小講、繳結。正好十個部分。明朝的八股文就是從十段文發展起來的,分成了破題、承題、起講、領題、起股、出題、正股(中股、後股、束股)、落下。

    十段文一開始不能說是壞的,很規範的議論文。可一旦將它束在這個框架裡。與書法一樣,文章越來越呆板。但明朝還嫌不夠,又在上面疊加了許多框框架架,於是臭名遠揚的八股文出現了。

    現在十段文還沒有出現,古散文體還沒有成為主流呢,況且這種標準的時文體。

    鄭朗認真的講,至於柴克明能聽進去多少,能領悟多少,那就看他的造化了。寫駢文不好說,往裡面堆砌華麗的詞藻就是。但用在古散文體上。能給他的論策憑空加上不少分。

    講了大半天,柴克明又伏了下來,說道:「請受我一拜,鄭小郎,能不能做我的小先生?」

    鄭朗抹汗,怎麼又來了。

    直搖頭。

    其實無論嚴掌櫃,或者江杏兒,或者柴克明,都好對付。韻州知州王益受封為尚書都官員外郎,正在進京的路上。他帶了一個超級大神。正好讀到鄭朗的講仁文章,心下仰慕不止,準備磨拳擦掌,到了京城後,好好拜訪鄭朗,學一些知識。

    那個大神的到來……

    鄭朗快樂的時光有可能不多啦!

    好不容易說服了柴克明,然後睡覺。也沒有睡好,他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一屋子的人,竟有了兩人喜歡打呼嚕,鼾聲如雷,第二天鄭朗起來,兩眼帶著血絲,根本就沒有睡好。

    這叫快活的日子過多了。乍過這麼苦的生活,根本不適應。

    第二天考詩,與賦。

    詩沒有太難,不是很長,況且若真的想不出好詩,從腦海裡,從宋朝往後各朝各代的優秀詩篇裡擇出一篇切題的,再進行改頭換面。一篇優秀的詩作就出來了。

    但這也不屑去做。

    詩社上鄭州諸學子作出的那些詩也就那樣啦。

    這次柴克明都很自覺,並沒有看鄭朗的詩作,低下頭去苦思冥想。隔壁那個富家子卻不然,又將眼光瞟了過來,鄭朗搖頭。低聲道:「不行啊,若是一模一樣,試卷出來,別人是認為你抄了我的,還是我抄了你的?」

    就是考了一個好名次,也將你拿下了。

    富家子一聽有理,不敢再抄襲了,可想也想不出來,急得抓耳撓腮。

    實際上還有一些人也略有才學的,然而到了考場,心理負擔重,卻沒有將自己胸中的才學發揮出來,怯場了。這也是一個考試成績好壞的關健。但一千個人當中,有九百九十九人會怯場,依鄭朗的性子,他都會成為那一個不怯場的人。

    不就是考試嗎!

    看到了種種搞怪的抄襲現象,鄭朗一下子將科舉看得很輕了,說白了,與前世上學時,性質差不多。只不過科考是成年人的考試,上學時,是青少年、兒童的考試。

    其實陸判官將鄭朗的許多小動作都看在眼裡了,心裡面不住的點頭。雖然傲了一點,可待人還是很隨和的,心腸又好。都說此子幾位母親,是活菩薩心腸,看此子,就知道此言非假了。

    此子不錯,良玉美材。

    怎麼看怎麼順眼。

    於是呢,由著他來,甚至柴克明就是再抄襲鄭朗的試卷,陸判官都當沒有看到一樣。

    詩不難,接下來是賦,也是鄭朗最慎重的地方。

    對賦與駢文體,鄭朗很反感,看一看《古文觀止》或者金聖歎選輯的《天下才子必讀書》,有多少宋明的駢文體選入進去?沒有立即去寫,而是在腦海裡想。

    記憶力超人,好處很多,反正是堆砌了,從古到今的歷史,山海經的神話傳說,甚至莊子與列子裡面的故事,還有朝廷雅樂裡面琅琅上口的四六駢文樂章,將可用的典故先在腦海裡摘出來。然後再選擇華麗的詞藻,怎麼華麗怎麼往上堆。

    陸判官看他許久沒有動筆,很有些擔心,連監考的心思都沒有了。

    過了好一會兒,鄭朗才動筆。

    與別人不同,別人是一邊寫,一邊想。他是想好了,直接從腦海裡直抄。許久未寫,但一寫速度卻是很快。寫完了,看了看,不住的搖頭,這都成了什麼呀?

    頂多三分之一略有些用外,其餘的,只有華麗的詞語,以及各種典故,看不出來什麼意思。見他搖頭,陸判官又擔心起來,裝作巡查,來到他桌前,用眼睛看了看。監考的不可批卷子的,他看也可以,但得有一個分寸,不能看得太明顯。

    然而陸判官看了,真看了,看完了還在回味,輕聲道:「好啊,好啊。」

    看得仔細就不應該了,更不能喊好啊好啊,叫別的學子如何作想?於是一起想不出來的學子,一起盯著鄭朗,心中五味雜陳。

    在鄭朗心中,多是言之無味,可在陸判官眼裡,卻是一個絕妙好文,好賦!

    他在盯著看,小紙條又在飛,衙役看不過去,咳嗽幾聲,才將陸判官驚醒,跟著咳嗽,小紙條迅速停下來。

    鄭朗哭笑不得。

    還有更讓他哭笑不得的,詩不能抄,賦同樣也不能抄,可是隔壁的富家子呢,眼睛再次瞅過來。還是有辦法抄,看中了鄭朗賦文裡的好句子,一段一段的往自己文章裡塞。比如鄭朗這篇賦裡有一句:玉濺瓊漿,天賜甘黃,物華地寶,丰姿神儀。

    講的是國泰民安,於是人才輩出。很簡單的一句話就寫出來了,鄭朗偏用了好幾句無比華麗的詞藻充填,讀起來是琅琅上口,可細嚼,有什麼味道呢?沒辦法,包括陸判官在內,這時候的文人就吃這一套。

    這小子一看玉賤瓊漿,天賜甘黃,不但對偶,而且很好聽,多好的句子啊,於是塞了進去。鄭朗好奇的伸頭看了一眼,塞也可以,你下句得跟上去,但他的下句呢?

    玉濺瓊漿,天賜甘黃,美酒佳餚,不亦樂乎!

    我忍!

    我忍!

    我……忍……哈哈哈……

    忍到最後,鄭朗終於憋不住,伏在桌子上大笑起來。(未完待續)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126,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正文第一百二十六章十段文更新完畢!

    (本站群號:95512049)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