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先試劍再逞舌
「什麼?」劉徹聞言一震,跌坐在龍案上:「漁陽失守,漁陽失守……」
其他人見他如此,都不敢說話,只是跪附於地。
匈奴和大漢自劉徹登基以來,對外態度極為強硬,和匈奴絕和親之策,一副報高祖白登之圍的氣勢,大漢經過這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今非昔比,再加上強硬的君主,令匈奴有志之士深為不安。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但也給了匈奴精神上的狠狠一擊,一直以來都是匈奴佔據主動,想攻便攻,想和就和,大部分匈奴人都認為大漢不過如此,在心理上早就把大漢看成了一隻碩大的羔羊,什麼時候餓了就去咬上一口,現在這羔羊竟然反擊了,頓時令匈奴一下子接受不了。
這次大舉進犯主要就是意在試探,看大漢決鬥的決心有多強烈。很明顯他們低估了劉徹,低估了整個大漢朝,大漢和匈奴的戰鬥史就此拉開了真正的序幕,大漢驃騎將在大草原上揚威。
自馬邑之謀失敗,策劃此事的大行王恢被誅以來,朝堂之內的反戰呼聲一直都很高,特別是儒生入朝堂以來,提倡以德服人,行仁義之舉的他們更是反戰的主力。
大漢中軍功,封侯最主要的來源就是戰功,而手不能提,肩不能擔的他們自然極力反對。
劉徹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契機,猛的立起,拔出腰畔的天子之劍,狠狠斬在眼前的龍案之上,刺耳的聲音之後,華美的龍案已然被斬下一角。
「匈奴欺人太甚,朕決意出兵,凡有敢於阻撓者,形如此桌。」劉徹執劍而立,用不可置疑的語氣厲聲道。
沒有人敢於抬頭同殺氣騰騰的劉徹對視,盛怒之下的天子是無可抗拒的。
「陛下英明,微臣等願效死力,和匈奴奮戰到底。」衛青第一個高聲做出反應,他正愁沒地方可以立功,匈奴進犯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個絕好的建功立業的良機呢。
其他朝臣這才反應過來,紛紛俯首表示願效死力,這時候的劉徹是無可違背的,在場的眾位大臣自然瞭解。
劉徹滿意的望著階下諸臣,一種掌握天下命勢的滿足感油然而生,至少眼前的數位朝臣是沒有人敢觸怒天威的。
朝臣之中主和的人並不少,當聽得邊關噩報之時,心都一下子涼了半截,待聽得劉徹欲和匈奴開戰的傳聞後頓時都好比霜打的茄子一下子焉了。
自然有不服的儒生,以口舌見長的縱橫家,欲見駕勸劉徹打消征戰之意,借此揚名。但當他們行至未央宮之時,只見高高的宮門之上掛著寒光閃閃的天子劍。下面立著威風凜凜的禁衛將領,傳劉徹旨意,有為出戰做說客者,先試此劍之利,再逞口舌之能。
沒有人傻到以為挨了天子一劍後還有命去呈口舌之能,面對生命威脅,這些儒生摸了摸纖細的脖子,退縮了。
一幕往事襲上心頭,更是使得這些儒生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漢景帝時期,有儒生說黃老之學為家人之言,惹得竇太后大怒,將之放入籠中,和野豬生死相搏。想起此事,頓時涼入骨髓。
此時劉徹掛劍宮門,都是同一個意思。天下不要命者的確有,但這些追名逐利的儒生卻並不是這種人。
劉徹攜穎川立威一事,明確的向天下人表明天子之威不可違。他們也絲毫不敢懷疑這些殺氣騰騰的禁衛是不是真的敢執劍殺人。
正當眾生猶豫之時,一白髮蒼蒼的老者越眾而出,他年紀在七旬上下,卻鬚髮鬢張,精神瞿爍。
「諸位請聽在下一言。」
議論紛紛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望著這老者,不說他的才學,就憑他的年紀就能讓人尊敬,所以沒有人有反對意見。
老者環視了一下四周,朗聲道:「在下認為陛下出兵倒是正途,知恥方為勇,我大漢歷年遭受匈奴欺壓,此時正是報仇雪恨之時。孔聖先師學周禮,禮樂射御書數,干戈乃立國之本。如老夫者垂垂老矣,雖不能上陣殺死,報效國恩,但仍可治理天下,去陛下之憂,此方為人臣之道。」
這些儒生任武功自是不如別的大臣,漢匈一旦開戰,除了擔心失敗外,最為主要的還是擔心立功者眾,封侯者多,而這些賞賜離他們卻很遠,久而久之,好不容易儒生立於朝堂的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就會失去。要知道除了漢武帝這代,其餘大漢開國以來,朝堂之上儒生立足之地少之又少。
而現在老者卻以自己為例,提出了另外一個方向,打仗並不簡單,一旦開戰,就需要相對安穩的國內環境,而這恰恰是他們所能辦到的事,如此以來自然能夠分的功勞,不用擔心儒生被擠下朝堂。
再加上那不長眼睛的天子劍,這些儒生頓時紛紛附和,接連退去。
老者轉身往宮門深深一揖後方才退下。
宮殿之內。
劉徹眼睛巡視著手上的書簡,突然問道:「那人是誰?現居何職?」
旁邊隨侍的楊得意微微一怔,偷眼見劉徹並無移開目光,小心道:「回稟陛下,此人姓公孫名弘,現正待詔金馬門。」
「公孫弘,公孫弘。」劉徹眼光從書簡上移開,眼神深邃的可怕。
楊得意微微打了個寒顫,移開了目光。
一中官進來奏道:「陛下,衛尉韓安國求見。」
「他來幹什麼?」劉徹微微不喜,但宮外有天子劍掛著,想必不是做說客而來。韓安國,可為國器,可惜他站錯了隊,讓劉徹極為不喜,但看在他除此之外尚無大錯的份上,劉徹還是宣他進來。
韓安國進來後立馬跪在地上,大聲請命道:「陛下,臣請出任漁陽郡守,必不負陛下所托,痛擊匈奴,用匈奴人的鮮血洗雪大漢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