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北京城正在為進攻淮安的發匪終於被官軍擊退的事情而歡欣鼓舞的時候,又有一個消息如冷水當頭潑下,那就是精武軍竟然劫持了漕銀!
事情還得從夏末攻勢的北路軍,也就是王三武一路說起。
原來當王三武奉命放了李容發一馬之後,順勢帶兵北上,以援軍的姿態進了淮安城。
出於感激與恐懼,淮安城裡每天都有人藉著勞軍的名義邀請王三武一干人等去吃酒,然而王三武進了淮安城之後,就只是以協防的名義把各個城門給佔了起來,然後就呆在營房閉門不出,對於外界的任何宴請一概推卻。
事情到這裡還沒問題,淮安從上到下反而定下心,都對這支紀律嚴明的兵馬讚譽有加,覺得有這樣的一支兵馬駐紮,淮安的安全再也不是個事兒了。
可是,就在大家剛剛放寬心的時候,王三武卻忽然做出一件大事,那就是把奉旨運往北京的漕銀給劫了。
所謂漕銀,其實各地上繳國庫的一種稅款,只不過這些稅款主要以漕運的方式為主,所以又叫漕銀。
由於漕銀關係到朝廷的稅收,所以清廷對此十分關注,在淮安設置漕運總督,專門狠抓這個事兒,通常各地官府對漕運的事情是不能插手的。
由於傳統的河漕弊端叢生,自道光年間,清廷的漕運就主要以海運為主,海運的糧食與銀子佔了漕運的一半以上。到了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後,漕運方式主要就靠海運了,特別是1855年黃河改道之後,山東段的河漕幾乎斷絕,因此漕運方式主要就是從蘇州到上海,然後從上海走海路去天津,幾乎九成都是走海運,河漕幾乎完全停擺,這也導致淮安的漕運總督地位也就越來越尷尬。
不過,自從咸豐皇帝跟英法兩國交惡,雖然英法聯合艦隊主力自己滅了,但剩下的艦隊依然有能力封鎖住上海口岸,所以為了催繳稅款,就不得不重新啟用了河漕。
之前由於精武軍的威懾,太平軍前段時間並沒有對兩淮地區造成實質的威懾,這導致兩淮地區難得的和平了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各地漕銀陸續彙集,到李容髮帶兵攻打淮安的時候,淮安城裡已經聚集了超過三百萬兩銀子的漕銀,可以說是自從太平軍起事依賴的數量之最。
也正因為如此,太平軍才會那麼熱衷的孤軍深入去攻打淮安,為的其實就是那存在城內的三百萬兩漕銀。
原本李容發就要得手的,只可惜,由於李永吉發動的夏季攻勢,導致這個搶一把就走的戰略失敗,不過李容發在臨走前,還是故意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王三武,用意自然是不言自明,就是挑唆王三武去劫漕銀。
在李容發看來,一旦精武軍的人劫持了漕銀,那跟清廷就算是徹底翻臉,畢竟這種事兒是瞞不過去的,到時候局面就會更加混亂,而只有更加混亂,太平軍才能渾水摸魚。
先不說李容發是怎麼想的,王三武自己確實對這筆銀子動心了,因此他放過李容發之後,這才匆忙開進淮安。
不過進了淮安後,他沒有立刻動手,而是先廣派密探,把關於漕銀的一切調查清楚,畢竟他對李容發的話也是半信半疑,害怕上了對方的當。不過當查明淮安城確實存有近三百萬兩的銀子,而且還有一百多萬石漕糧之後,他就不再猶豫,直接以戒嚴的名義封了淮安城,又將要上解進京的漕銀漕糧扣押,宣佈這些都是精武軍的軍費,實際上就是明目張膽的劫留了。
正如李容發所料,這件事的確讓北京城震驚不已,尤其是咸豐皇帝,聽聞此事後更是氣的連續摔了四五個茶杯。
此時的咸豐皇帝受的挫折還比較小,心氣比較高,又自認朝廷的部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這給了咸豐皇帝很大的底氣。
所謂皇帝一有兵,立刻就任性,時間正好又到了九月份,天氣不再那麼炎熱,因此這次咸豐皇帝不再姑息李永吉。不但下旨申飭李永吉,奪了他的頂戴花翎跟黃馬褂,還要李永吉趕緊把漕銀吐出來,那就功過相抵,既往不咎,否則的話還要下旨嚴辦。
下旨申飭的同時,他還調了僧格林沁的部隊兵進徐州,威脅王三武駐守的淮安城,擺出一副你不聽話我就打你的姿態。
皇帝的這番動作,自然引得天下矚目,各地督撫都認為這個事情的性質十分嚴重,李永吉固然有錯,但朝廷的處置也是過激,一個不好就會逼反李永吉,那時候就真的是天下震動,神州板蕩了。
因為明眼人都知道,朝廷根本奈何不了已經成了氣候的精武軍,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就是個紙老虎,不打的話,看起來還想是那麼回事兒,一旦貿然動武,贏了還好,一旦輸了,朝廷的臉面可就徹底沒了。
對此,曾國藩反應最激烈,連續上折子給朝廷,讓朝廷冷靜對待此時,同時還派出李鴻章去蘇州,準備勸說一下李永吉,讓他不要輕舉妄動,趕緊把漕銀還給朝廷。
在曾國藩看來,這個事情的核心就是那筆銀子,只要李永吉把銀子吐出來,哪怕吐出一半呢,做個形式也好,這件事就還有轉圜餘地,否則真正鬧僵了,那大家都不能好過。
實際上,咸豐皇帝現在也有點後悔,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但事情既然已經做了,再隨意收回成命也是不妥,所以就這麼僵持下去。不過呢,他還是悄悄的命令僧格林沁呆在徐州不要亂動,盡量不要刺激到精武軍,同時還派出快馬,把先前攜帶申飭李永吉的聖旨的欽差給追了回來,另外換了一份措辭緩和的聖旨。
總體上,咸豐皇帝還是寄希望於讓李永吉乖乖聽話,早日把銀子給吐出來,然後他再大度的既往不咎就完了。
表面上,咸豐皇帝看起來是過了氣頭,依然對李永吉恩寵有加,但從心底裡,這次挫折讓咸豐皇帝很不好受,他第一次對李永吉這個他原先十分看好的人起了殺心,也第一次開始正視李永吉跟精武軍,並讓人想盡辦法的去搜集這個李永吉的相關資料。
可惜,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王三武,或者說李永吉沒有對這起事件發表一丁點的看法,也沒有要把銀子還給朝廷的意思,只是悶頭把銀子跟糧食往無錫轉運,明擺著一副我就吃了,你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
實際上,這個事情李永吉事前還真不知情,他雖然早有不軌之心,但暫時還不想跟清廷撕破臉,也還沒想到動漕銀這個念頭,也就是說,這次劫漕銀事件,純粹是王三武自己搞出來的。
不過,事情既然已經做了,內部可以申飭或者處罰王三武不經請示的罪名,但對外卻不能這麼做,而是表示出一股力撐到底的姿態。
也就是說,李永吉把王三武劫持漕銀的事情給自己扛了下來,算到了自己的頭上,結果這事情就成了王三武奉命劫留漕銀,並不是私自行動,這等於給王三武開脫出了擅自行動這個最大的罪名。
領兵到現在,李永吉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許多事兒不能太較真,就好比紀律吧,平時嚴格要求也就罷了,但如果作戰的時候還是一味嚴格要求,那肯定是要壞事。
這次王三武雖然擅自行動,給自己造成了很**煩,但如果這個時候推卸責任,那反而會離心離德,相反,李永吉自己把這事兒扛起來的話,大家對他的信任會更高。
至於如何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這也好辦,可以加強思想教育,加強情報機構與監督機構,正好趁這個機會給各個高級指揮官身邊安插憲兵,增加憲兵的監督權,特別是讓憲兵擁有監督通信處的權力,以更穩妥更紮實的掌握各支部隊。
在李永吉的計劃裡,以後這支憲兵要賦予更多職能。憲兵以後要**運作,既要嚴查軍紀,也要監督指揮官的指揮,同時還要關心部隊的運轉情況。
憲兵制度要成為常態化,要把支部建在連上,連一級的部隊都要有憲兵的存在,要努力把憲兵部隊打造成類似錦衣衛以及後世的黨*衛*軍一樣的特殊機構。
簡單說,每一個連以上的指揮官,身邊都要有一個隸屬於憲兵的副指揮官,這個屬於憲兵的副指揮官通常會任一個副職,比如連長身邊要有個副連長是憲兵,營長身邊要有個副營長是憲兵這樣。
從某種角度看,李永吉打算搞的這個憲兵制度,已經脫離了原本憲兵的意思,已經成了一種黨*衛*軍制了,這對加強部隊的控制跟凝聚力,還是相當有好處的,因為這樣的話,想必再出現這種不聽指揮的事情就會少很多。
正是因為有李永吉的力撐,所以王三武膽子也大了起來,不但就地加強了淮安的城防,又拉起了三萬大刀民兵,還親自坐鎮淮安,把自己的指揮部也搬到了淮安城,甚至以協防的名義,派出一個團把海州給拿了下來,然後借助海州的海運補給線,與淮安互為犄角,跟徐州的僧格林沁針鋒相對起來。
有人希望讓局勢緩和,就有人就希望把局面激化。李秀成就不說了,最近不斷通過無線電勸說李永吉反清,倒也沒說什麼投靠天國之類的話,估計是知道說了也沒用。
在李秀成看來,李永吉以及精武軍一旦反清,那局面就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到時候他們太平天國反而有機會,畢竟那時候大家要先對付清廷,跟精武軍就不必再打了。
說實話,跟清廷打,李秀成是一點也不怕,但一想到精武軍,特別是想到蘇州之戰的情況,他就總是腦袋發疼,總是有各種迴避的借口,其實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實是怕了精武軍。
沒錯,他是真的怕了,蘇州之戰對他影響太大,已經打掉了他的自信,要不是如此,他也不會對李永吉一退再退。
雖然李秀成自己給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但借口再多,也改不了他在精武軍面前不斷退縮,不敢跟對方一戰的事實。
另外,英國人與法國人也頻繁出現在李永吉的周圍,一來是希望李永吉釋放常捷軍與常勝軍這兩支白人僱傭軍,二來則是極力勸說李永吉反清,並決定給予李永吉更大的支持。
到了這個時候,英國人與法國人此時已經看明白了,在清廷剛剛處決了巴夏禮等人之後,短期內已經再也難以談和平,而英法聯合艦隊覆滅後,恐怕英法兩國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再出兵干涉,那麼資助反對派武裝就是唯一的路了。
過去,他們把支持對像放在太平軍身上,但現在看來,太平軍相當不可靠,未來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恐怕只有著落在李永吉這個年輕的軍閥身上了。
好在,李永吉看起來要比大多數人開通的多,他不反對跟洋人交流,也主張打開國門,甚至還很激進的想搞自由貿易,這都是洋人過去想要而得不到的好處。
當年英國人為啥要打鴉*片戰爭?難道英國人不知道鴉片的壞處麼?實在是中國人太頑固不化,一直閉關鎖國,而且只賣東西不買東西,導致白銀都流入中國卻不流出來,這是一種不正常的交易。沒辦法了,才選了鴉片這種東西賺銀子,如果中國肯打開國門跟他們正常的做貿易,大家有來有往,又何必打生打死呢。
之前英國人與法國人之所以沒立刻同意李永吉的條件,是因為精武軍當時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以至於當時的他們還有些看不明白,以為太平軍的力量要更強大一點,所以才想著支持太平軍。
按照他們當時的想法,只要支持太平軍,給太平軍足夠的洋槍洋炮,以太平軍的人數跟戰鬥力,恐怕精武軍也未必能抵擋的住,再怎麼說,精武軍的人數太少了。
什麼?蘇州之戰是怎麼回事?一兩次勝敗算不得什麼,而且那時候精武軍全部是洋槍洋炮啊,要是太平軍也裝備大量洋槍洋炮,那局面就不同了吧。
可如今眼看著太平軍面對精武軍的進攻不堪一擊,而一向十分神秘的精武軍也顯露出了兇惡的爪牙跟強大的實力,同時美國人似乎早就跟李永吉勾搭起來,那麼在這個時候,拋棄看起來很虛弱的太平軍,找更開明,力量更強的李永吉合作,也就是順理成章。
過去,李永吉一直不肯反清,是英法兩國最詬病的地方,但現在這個事件發生後,讓他們自認機會來了,只要李永吉趁機造反,那中國就事實上陷入四分五裂,諸侯混戰的情況,那時候,一個分裂的中國,才更加符合列強們的期許。r1152
varwosonfig={cid:"23130",aid:"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