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局勢變化與刷噸位 文 / 莊不易

    ps:求推薦票!

    就在清軍上下為江南大營在南京方面的進展而歡呼雀躍的時候,平軍立刻就給了清軍一個迎頭痛擊,不過這個痛擊的開始,卻是來自另外一個戰場——杭州!

    1860年2月10日,李秀成率陳坤書、譚紹光、陸順德等部2萬餘人到達南陵,經清弋江鎮和馬頭鎮,繞過寧國府,於24日攻佔廣德……23us。

    此後,李秀成等平軍將領長驅直入,連克旌德、平、安吉、長興等地,把浙江大部搞了個雞飛狗跳。

    緊接著,李世賢佯攻湖州牽制清軍,李秀成則率領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軍,日夜兼程經武康進襲杭州。

    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進抵杭州城外。當時杭州城除了滿營外,僅有兵勇2800多名,且兵無戰心,根本想不到會有人來襲擊,守備異常空虛。

    3月19日,平軍經過連夜奮戰,靠**轟塌清波門城垣,此後,由1350人組成的先鋒隊立即由缺口衝入城內,攻佔杭州全城,殺死浙江巡撫羅遵殿等多人,唯杭州將軍瑞昌等據守的滿城未能攻下。

    杭州一下,天下震動,咸豐帝大怒,連續發旨,要求和春立刻發兵,奪回杭州這個賦稅重地。

    很明顯,以李秀成為主的平軍入浙,玩的就是圍魏救趙的把戲,擺明了是通過攻擊浙江,來讓江南大營分兵,以求分散江南大營的兵力,並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掌握戰場主動權,如有可能,盡量在野戰中殲敵。

    對李秀成的意圖,江南大營的統帥和春其實看的很明白,而且他更加明白自己的底細,那就是江南大營看似兵多將廣,實際上空額很多,戰鬥力有限。大家團聚一起,依靠溝壕營壘徐徐圖進,還能有點戰鬥力,如果派出去跟平軍野戰,那必敗無疑。

    就是因為看明白了,所以在平軍開始進攻廣德的時候,和春明明知道浙江多處告急,卻就是不發兵救援,眼睜睜看著一個個城市陷落,後來看到對方已經攻打湖州了,威脅到了自己的糧草重地,加上為了減少別人對自己見死不救的不利影響,才聽了別人的勸,於3月10日派總兵張玉良率兵2000由**往援。

    不過,很明顯那是敷衍了事,是為了給上下一個交代,他壓根就沒指望張玉良那兩千人能辦成什麼事兒。

    其實和春的做法是正確的,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就應該繼續加緊對南京的圍攻,搞一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堅決不隨著李秀成的舞步走。

    江南大營是和春苦心經營的戰略要地,二十多萬人哪怕七扣八扣,兵力依然十分雄厚。只要自己不犯錯,哪怕南京短時間內打不下來,也不會有大的損失。只要他這個主力兵團損失不大,依靠雄厚的實力,總有一天能耗死李秀成的那支平軍。

    親臨前線的和春很明白,平軍此刻是最艱難的時刻,南京被圍困後,只准出不准進,城中守軍或許還有戰鬥力,但糧草卻越來越難以為繼。

    而天京是平軍的京城,更是平軍精神領袖洪秀全所在的地方,只要打下南京,打死或者活捉洪秀全,平軍自然就會潰散,到時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因此,和春認準了李秀成不敢放任天京繼續空虛下去,絕對不敢在浙江多呆,他早晚還是要回防天京,也就是南京的,到時候和春一方就是以逸待勞,勝率大增。

    但很可惜,咸豐皇帝不這麼看,他被杭州陷落的事情嚇到了,接下來就是震怒,根本不聽解釋,接連下旨讓和春出兵,有了皇帝的旨意,和春再不情願,也只得遵旨,派兵1.3萬去奪回杭州。

    看到調動清軍的目的已經達成,而且知道這已經是和春調兵的限,再也不可能多調兵過來以後,李秀成乾脆於3月24日在城內遍插旗幟以為疑兵,連夜撤出杭州,率軍疾馳北返。

    4月8日,李秀成於安徽建平(今郎溪)與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劉官芳、黃金、吳定彩、陳坤書等平天國的主要將領,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室共同商定了解救天京之圍的詳細計劃。

    這個計劃說來也簡單,不過是兵分兩,內外夾攻,趁著清軍分兵的有利時機,集中平軍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分進合擊,一舉攻破江南大營。

    那麼,就在平軍正在建平商量如何攻破江南大營,做最後的總攻準備的時候,李永吉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他在忙著刷噸位!

    刷噸位?聽起來似乎有些怪異,但其實就是刷時空交易系統的噸位經驗!

    李永吉想過了,既然這個系統是隨著主人的存活天數以及傳送噸位額的增加而增加,那麼他以前的大多數時間,都把這個單位時間的傳送噸位額給浪費了。

    一直以來,都是張信達滿負荷往這邊送東西,而自己別說滿負荷了,就連十分之一的傳送噸位都沒用上過。

    過去,李永吉因為總是有一種危機感,一直忙著整軍備戰,要不就忙著教導那群小生,導致這個事情忽略了過去,可看看時間都過去倆月了,平軍一直在浙江那邊亂晃悠,離青浦縣還遠,而根據張信達給自己送來的那些歷史記載來看,平軍要想打來青浦縣,怎麼也得6月份以後。

    現在是四月份,精武軍在進行了大整編後,已經連續進行了兩個月的高強訓練,目前全軍已經過了磨合期,初步形成了戰鬥力,且訓練基本上了軌道,所以李永吉就暫時放下了心,不再每天呆在軍營裡把心思都撲在軍事訓練上,而是抽出了更多時間去考慮整頓經濟,也就是刷系統經驗。

    對張信達來說,他的傳送噸位一直是滿負荷運作,且傳送噸位一直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態。

    由於整編成師,軍隊規模擴大的緣故,各種現代的軍事物資需求越來越大,連續一個月後,張信達也有些吃不消,所以早在一個月前,馬匹的傳送量就從一天兩匹,變成一天一匹,空下來的噸位額,就用在了其他軍火物資以及經濟噸位上,也就是重新開始了珍珠換玉石,還有銅錢換黃金的大換購業務。

    雖然吃掉汪家後,李永吉暴富了一段日,而那在清朝價值一多萬兩銀的翡翠玉器,在現代社會的國際市場上十分受歡迎,加起來居然賣出了7億5千萬美元的超高價,讓張信達狠狠的闊了一段時間,但耐不住李永吉接下來要的東西多啊。

    不說別的,光那些馬匹吧,伊犁馬跟河曲馬平均四千元一匹,誇特馬跟貝爾休倫馬則更貴,平均萬元人民幣一匹,這還都是血統一般的普通馬。

    兩萬匹誇特馬與貝爾休倫馬,一萬多匹伊犁馬跟河曲馬,這總共萬多匹馬的訂單下來,再加上各種運輸等損耗,光馬匹一項,就花了接近7億人民幣。

    另外,其他買公司,買設備,製作武器等等,前後也花了大概二十億人民幣,這一下就把之前通過變賣珠寶翡翠還有黃金的錢給花了個大半。

    雖然錢還剩下不少,但耐不住李永吉越要越多,因此在張信達為了保證自己的經濟鏈條不斷,給自己的傳送噸位強制開出一個經濟噸位,也就是在經濟噸位內,只傳送賺錢的東西,比如黃金白銀翡翠珍珠。

    從一個月前開始,張信達就每天固定拿出10噸的珍珠噸位,專門往這邊送養殖珍珠,另外再拿出30噸的黃銅噸位,來固定傳送黃銅。除去這40噸的經濟噸位,剩下的60噸,才是軍事物資的噸位。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之所以是傳送黃銅,不再傳送仿製銅錢,是因為李永吉發現,銅本身的價格比銅錢的價格居然更高。

    也就是說,由於銅錢的不斷貶值,同樣一兩銅,全部變成銅錢的話,價值居然大大下降!花了一頓功夫,付出了勞動力,把黃銅變成銅錢,價格反而還低了,這麼奇葩的事兒,也就清朝這裡能出了,怨不得很多人把銅錢融成銅器去賣。

    清朝人對抗這個情況的唯一辦法,就是製造劣質錢,也就是讓一兩銅變成原本二兩銅才能製作出的劣質錢,所以劣質錢橫行,也不完全是**與戰爭因素,實在是現在的清朝缺銅了。

    因此,無論是從經濟角,還是安全角,倒騰純黃銅過來,要比倒騰銅錢好的多,這也看得出,張信達跟李永吉是在不停的在習中摸前進,在位面交易的貨種類上從來不是一成不變。

    由於重新開始了這種大換購,所以戴夢得珠寶跟中信錢莊再次發力,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讓青浦縣成了新的珍珠產地,黃銅產地以及玉器黃金的收購地,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新的金融市場,由此帶動了其他行業,引發了新一輪的繁榮。

    目前,這種繁榮才剛剛開始,但已經有了苗頭,換句話說,李永吉這一邊放珍珠跟黃銅,一邊收黃金跟翡翠珠寶,等於一呼一吸,自然而然的就把經濟帶動起來,而走鏢運輸等相關產業又幾乎都被李王兩家的人所把持,李王兩家又是依附李永吉跟精武軍,所以變相的增加了李永吉的力量。

    最妙的是,這種交易,對任何一方都有莫大的好處。

    比如對張信達來說,他能持續得到超級廉價的黃金跟翡翠、白玉等貴重,而對清朝的商人來說,他們也能得到超級便宜的珍珠與銅錢。

    不過,黃金玉器這些東西畢竟不是大白菜,清朝這邊本身量就少,也是貴重,跟張信達那邊的黃銅與養殖珍珠沒法比,因此就算是這個業務越來越繁榮,也不可能填滿李永吉的傳送噸位。

    實際上,李永吉目前每天只能給張信達傳送大概4噸多一點的玉器與黃金,剩餘的噸位還有大量富餘。

    為了利用自己的富餘,給張信達充血,李永吉開始收購白銀,來傳送給張信達,不過這又有一個問題,青浦縣市場上的白銀總量其實也不大,而且白銀是清朝的主要貨幣,如果青浦縣一下減少大量白銀,那會影響本地的貨幣流通,影響經濟的繁榮,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對自己都是不利的影響。

    畢竟李永吉目前算是扎根青浦縣了,青浦縣越好,越繁榮,他的軍團才能過的越好。

    到了這個時候,李永吉才開始不斷自我吐槽,說這個傳送系統坑爹,自己傳送多有什麼用,應該讓張信達那個客戶端多傳送才是王道啊,畢竟清朝的生產力跟現代沒法比,這反過來以後,搞的自己有大量噸位浪費掉了。

    不過李永吉轉念又一想,白銀這種貨幣不能大量收購,黃金玉器總量又少,還沒形成大的市場氣候,但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傳送噸位,去收購本地的一般生活物跟經濟作物,通過收購來刺激本地民生啊!

    反正自己不缺錢花,光倒銅這一項,每天就賺的不要凶殘。

    那麼,青浦縣有什麼東西是老姓能生產,希望賣個好價錢,而弄去現代社會又能不吃虧的呢?

    沒錯,就是不吃虧,李永吉已經想過了,他只要傳送去現代的物資不虧就行,反正是刷經驗,而且這樣也能刺激本地的生產。

    想來想去,青浦縣目前能大量提供的貌似也就是兩種物資,糧食跟蠶繭了!

    沒辦法,清朝此時還是小農經濟為主,主要的大宗物資就是吃跟穿有關的,而青浦縣是有名的產量大縣,除了產糧食,這裡還出產生絲。

    前面說過,從清朝倒騰糧食去現代社會,是賺錢的,而生絲問題,清朝的生絲大都是土絲,在現代社會價值不大,但可以不收購土絲,直接收購蠶繭啊!

    蠶繭在現代社會雖然價格也不算高,但換算一下的話,還是比清朝的貴,也就是說,用銅錢或者白銀從清朝收購蠶繭,再弄去現代社會賣,也是十分賺錢的買賣,從賺人民幣的角看,量上去的話,利潤也不小。

    就這樣,李永吉開始用高出市價兩成的價格,開始橫掃青浦縣的蠶繭。

    李永吉找人算過了,如果是這個價格收購的話,對小農戶來說,比自己做成土絲再往外賣還要合算的多,不用繅絲就能賣生絲的價格,何樂而不為?而對李永吉來說,就算價格提高兩成,從賺取人民幣的角看,他還是有倍以上的賺頭。

    沒辦法,其實從生產成本看,其實清代的蠶繭按說比現代蠶繭成本高才是,畢竟小農經濟的技術手段落後,但耐不住期中還有經濟手段啊!

    畢竟李永吉收購蠶繭是利用銅錢跟白銀,這中間還有個貨幣價格,也就是銅價的問題,而現代社會的銅價比清代的銅價低多,完全沒可比性,這才是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

    就這樣,青浦縣再次又成了蠶繭收購地,短短的半個月,通過李王兩家的人,就收購了七二十多噸的蠶繭,幾乎把青浦縣本地當年的蠶繭掃購一空。

    五噸雖然多,但也就是李永吉不到兩天的傳送量,不夠塞牙縫的。就算繼續從周圍收購,但恐怕整個松江府全拿出來,也跟不上李永吉的傳送量。

    要想純粹靠蠶繭來跟上李永吉的傳送量,那恐怕得整個江南地區加起來才行,那還得是沒有動亂,可現在平軍搞的風生水起,再想大規模收購蠶繭恐怕就是個問題了,不說別的,光運輸就是個大問題。

    為了利用好自己的傳送噸位,李永吉還想加上糧食,可剛收了五噸糧食,市場上的糧價就呼呼的上漲,種糧食的還罷了,但城裡人卻連呼吃不消。

    發現糧食似乎行不通,蠶繭的量也不夠大,本地又沒有什麼在現代能賣高價的礦產,至少是沒發現,這導致李永吉的傳送噸位還是沒法滿負荷運轉,無法滿負荷刷經驗值,這讓李永吉不禁感到有些懊惱。

    李永吉總算明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清朝目前的這種小農經濟下,你動任何一個大宗貿易,都會對當地產生不小的影響,要想改變著一切,就得先提高生產力,增加當地的產能!

    提高生產力,就目前來看,那就是要先發展工業了,大工業現在還不合適,畢竟李永吉的地盤還不穩;那麼輕工業呢?這個可以有,不過那個也不急,目前最迫切的,恐怕還是先玩農業。

    因為現在的時間已經進入4月份,已經過了春分,馬上要過清明與谷雨了,這個時間段,正是中國江南地區傳統的播種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農時。

    農業是個生產週期比較長的東西,一旦耽誤了農時,再想高產就比較困難,所以先要搞農業,輕工業嘛,種類那麼多,隨時可以搞。

    於是,為了不耽誤農時,李永吉問張信達要來了不少高產水稻秧苗,外加不少有機肥跟現代農具,準備在當初從汪家截留下來的那最好的一萬畝水田中,先挑選出一千畝來當試驗田,進行試種。

    然而,就在李永吉帶人去田里,拿著材料照本宣科的對一眾佃農講解如何施有機肥,如何種高產水稻,如何用這些新農具的時候,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卻忽然來訪。

    這個客人的來訪,打亂了李永吉的一些計劃,讓李永吉不得不提前面對跟接觸一些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