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甲午

龍騰世紀 第八十四章 滄海橫流(十三) 文 / 麵條2008

    皇上,日本在這個時候拒絕皇上提出的和談條件,:攻打威海,從日本方面提出的理由來看,似乎是因為上次朝廷與日本和談進行到一半又被斷然終止,日本認為我大清違背外交交涉原則,故而不願和談。首發不過以微臣淺薄之見,恐怕日本真實的用意並不在於此………」伍廷芳面色凝重的斟酌著語句說道,「微臣以為日本並非是不想和談,這樣做不過是以進為退,向我大清施加壓力。同時如果能夠這個時候拿下威海,也會在未來的和談中佔據主動,增加與我大清和談的籌碼。」

    坐在御案前的光緒沉吟不語,雖然沒有說話,心中對於伍廷芳的這番見解倒是贊同的,然而看到了問題的癥結,如何妥善應對卻是萬分讓光緒為難。

    在他的記憶中,日本在這個時候其實還非常弱小,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新興近代化國家,由於受經濟、政治等諸多條件的制約,從自身的國力到國民的心理素質都非常脆弱,遠沒有後來的瘋狂和不可一世。日本真正走向強大還是從甲午以後,戰勝大清這個古老帝國使日本獲得了空前的自信,同時大清也用兩萬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把日本送上了走向強國的道路。

    而這個時候的日本絕對沒有這樣的實力,戰爭拖得越長,雙方的損失都會越大,對於日本的影響就更加嚴重。

    所以,當得知自己通過西方各國釋放出和談的信息後,日本居然還會採取如此強硬和冒險的姿態時,光緒多少還是感到有些意外。通過對眼前的局勢反覆斟酌後,光緒判斷,日本人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僅僅是日本人國民性格中固有地瘋狂使然,更多的恐怕還是因為有伊籐博文這樣具有極其開闊地宏觀戰略眼光的政治家。

    戰爭進行到這裡,其實就好比一場棋局進入到了收宮的階段,雙方都在拚命的搶佔實地,光緒在遼南和朝鮮的軍事行動其實就是這個意思,而日本此時地舉動,正如剛剛伍廷芳所言,也無非是想為將來的和談爭取籌碼。而且一旦日本人真的賭贏了,攻陷了威海,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光緒在甲午這場戰爭中所取得地全部勝利都將被抵消,喪失了北洋艦隊的大清,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面對失去了制海權後的全面被動,不僅是對日本的被動,也是對虎視眈眈地西洋各國的被動。

    「汪鳳藻,你曾經擔任駐日公使,對日本此時的舉動,你又是何看法啊?」光緒想了想,又轉頭望著汪鳳藻問道。

    「回稟皇上,微臣同意剛剛伍廷芳的話,日本並不是真的想打,而是想以打促談,為和談爭取主動。這個時候,我大清如果僅僅寄希望於西方各國的調停,恐怕未必可行,微臣以為我大清應該同樣拿出強硬地姿態來,把日本逼回到談判桌上。」汪鳳藻斟酌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強硬地姿態?!光緒默默的在心中思量著這幾個字,這個思路倒是沒有錯,但是強硬到何種程度卻有很多地學問,分寸火候的把握都很重要,而且光緒最擔心地還是威海,日本此時集中主力攻擊威海,一時之間讓光緒也頗有些投鼠忌器,放不開手腳的感覺。

    「皇上不是已經把刑天召回到田莊台了嗎?」坐在下面一直沉默不語的吳紹基忽然開口道,「微臣曾聽皇上提起過,準備讓刑天組建先遣支隊開赴山東,微臣以為此時就是最好的時機…………」

    「刑天組建先遣支隊開赴山東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刑天所部不過5000~餘人。真地到了山東恐怕也很難真正拉開來打。弄得不好變成另一個段~瑞。局面就變被動了。」光緒搖了搖頭。打斷吳紹基地話說道。

    「不一定要真打。只要能夠牽制日軍攻打威海地一部分兵力就足夠了。」吳紹基望著光緒繼續說道。「以威海此時地防務來看。日本人要在短時間內攻陷威海並不容易。所以微臣以為只要皇上命刑天揮軍山東。做出直取山東登州、萊州等地地姿態。勢必會分散牽制日軍攻擊威海地軍隊。同時皇上再明電天下。將徵調新建陸軍第一鎮主力開赴山東。微臣相信日本斷然沒有和我大清決戰山東地準備。到了那個時候。自然是要回到和談地路子上來地。」

    吳紹基說地意思。光緒自然明白。其實就是威懾日本人。即便是伊籐博文這樣具備開闊氣局地政治家。恐怕也不能不顧忌一旦新建陸軍主力調往山東。日軍在山東地征清第三軍可能會面臨地全軍覆沒地命運。但是其中地風險也是很大地。威海地袁世凱能夠堅持這麼久嗎?

    「強硬地姿態肯定是要有地。而且刑天所部開赴山東地事情也不能再拖了。朕今日就下旨。讓刑天率部開赴山東。並令陳卓即刻率新建陸軍第一鎮回師遼河。不過朕擔心地還是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光緒沉默了一會兒。站起身來說道。「吳紹基。你立刻代朕擬一道旨意。讓李鴻章督令董福祥等部。即刻向山東之日軍發起猛攻。聲勢造地越大越好。告訴李鴻章。即便是打了敗仗朕也不會怪罪。但是誰要是想著保全實力。猶不前貽誤軍機。朕斷不能容……這裡面地兩層意思一定要點到。言辭嚴厲一點也無妨。朕相信李鴻章對於大局。不會連這一點見識都沒有。」

    著。光緒又轉頭對汪鳳藻和伍廷芳說道。「外交上面也不能沒有動作。這兩天你們兩人要多和三國公使進行銜接聯絡。講明我大清地立場。將破壞和談地袱甩給日本人。力爭我大清能夠在外交上面佔據主動。雖說不能指望西洋人地調停。但是適當地時候。也是可以用西洋人去壓一壓日本人地。」

    汪鳳藻和伍廷芳趕忙起身躬身答應。光緒揮了揮手。示意兩人跪安退下。

    待汪鳳藻和伍廷芳離去後,光緒才轉身望著吳紹基,面色陰沉地問道,「京城裡面的局勢如何啊?朕前些日子讓你和京城裡面地官員聯絡,如今進行的如何?」

    「回稟皇上,京城裡面的局勢並沒有多大變化,站在皇上這邊

    還是以前那些清流們,在朝中沒有什麼實權,至於態度,微臣私下裡也試探過了,大多都是模稜兩可,這個時候要他們拿出一個實在話出來,微臣以為並不可行。」吳紹基低頭想了想回答道。

    光緒面無表情地坐在椅子上沒有說話,吳紹基此時所說的和光緒自己的判斷也大致相同,他和慈禧地這盤棋下到這裡,局面其實也已經很分明了,自己在朝中沒有根基的弱勢,現在也暴露無。

    慈禧敢於在這個時候後退一步,甚至很有可能還會在自己回京後,交出一大部分朝政大權,所依仗的無非就是眼前的朝局格式。而眼前光緒也面臨著一個很大地問題,那就是一旦回京後,如何在與慈禧的權力之爭中尋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既不讓國家陷入內亂和動盪之中,為國家未來的發展保存元氣,也要避免慈禧通過朝中官員遙制朝局。

    至於光緒是否會揮軍入京,其實在此時已經不重要了。真正到了這種要緊關口,光緒反而看的越清楚了,倘若此時自己利用手中的軍隊,對朝中地官員進行清洗,勢必會掀起一番軒然大波,京城裡面有幾萬官員,全國上下有近百萬的官員,這麼龐大地官僚體制,再加上其中糾纏在一起的錯綜複雜地矛盾,如何是靠一支軍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

    再則說,治理國家又不是搞黑社會,誰不服就殺誰。眼前地局面,國家積弱不堪,又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外西洋列強虎視眈眈,中日之戰也尚未結束,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前功盡棄。對內則更加複雜,地方派系坐大,中央權威衰弱,大清最有實力的北洋體團體,尚未被消化在自己的體系中,最富庶的兩江和兩廣,自己眼下還鞭長莫及,根本無力去控制,官員因循守舊,國家民智未開,這所有的一切都絕非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需要一個過程去逐步改變,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穩定是壓倒一切的關鍵。

    「回京之事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但是朕並不想大動干戈,尤其是在此時國家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朕心中也明白,朕在朝中的根基並不穩固,私下裡反對朕的勢力也很大,這些都讓朕很為難。不殺幾個人,恐怕鎮服不住局面,但是這個口子一開,又恐怕收不住,反而引來更大的動盪。所謂手握利器,殺心自起,朕不能不自省自警,小心翼翼啊。」過了良久,光緒才有些沉沉的歎了口氣,望著吳紹基說道。

    皇上心中的顧慮,作為一直跟隨在皇上身邊的吳紹基,何嘗心中不是看的很清楚。然而如此複雜的局面,讓吳紹基也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想了一會兒,吳紹基沉吟著說道。

    「微臣這裡有暫時署理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前些日子因為朝廷與日和談的條款傳出後上的一份折子,大意是希望朝廷不要為日本人的氣勢所壓倒,並且他還招募訓練了8000~餘人的馬步官兵,必要的時候可抽調上去與日一戰……微臣以為皇上是否可在這裡做做文章?眼下聶士成所部徵調朝鮮後,遼東兵力空虛,將來一旦新建陸軍第一鎮再開赴山東,遼東這裡的防務便很成問題,微臣以為可抽調張之洞招募的8000~人到遼東鳳凰城、~巖一帶佈防,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光緒微微一怔,心中默默的想了片刻,隨即明白了吳紹基的意思,這步棋倒是可以試試的。一方面是借鞏固遼東防務之名義,把這些地方督撫手中掌握的兵力抽出,為將來的朝局,削弱地方督撫與中央對抗的本錢,而另一方面也是要試探以張之洞為代表的各地督撫的態度,倘若獲得了這些實權派的支持,自己下一步就要好走的多了。

    「可行,朕准了,你下去後就擬旨吧,這個時候朕也要看看這些人的態度如何,朕也好準備下一步如何走,至於朝廷中的事情,你也不能放鬆,能夠拉過來的,都要盡量去施展,該怎麼做你放開手腳就行了,不必有太多顧慮。」光緒神色略微有些緩和過來,看著吳紹基點了點頭說道。

    「倘若張之洞不奉旨,或者藉故推脫呢?」吳紹基遲了一下問道。

    光緒不覺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走了幾步,目光深沉的望著吳紹基,「朕料想張之洞應該不是一個不顧全大局的人,這個時候,朕倒是真希望有人能夠跳出來,朕反而好應對了。」

    吳紹基頓時明白過來,恭恭敬敬的站起來躬身應是。心中卻是不由得一凜,皇上善於借勢的手腕他是非常清楚的,此時皇上舉著刀有些猶豫不絕,不是心慈手軟,也不是畏首畏尾,而是沒有一個恰當的理由,太后都懂得在這個時候退讓一步,誰要是在這個時候授皇上以柄,恐怕恰恰是皇上最想要的結果吧。

    想到此,吳紹基忽然心中一動,張之洞是何等聰明之人,這個時候躲都還來不及,斷然不會主動往刀口裡面送,不僅是他,恐怕各地督撫心中存著的都是這樣的打算,坐觀風向而已。再聯想到最近自己從朝廷中聽到的一些風聲,吳紹基已經有了主意,走進皇上身邊低聲說道。

    「皇上所言甚是,微臣也以為張之洞不會抗拒皇上的旨意。不過微臣最近倒是略微聽到點風聲,或許會為皇上回京之後的下一步棋有所幫助。」

    光緒停下腳步,回身望著吳紹基有些詫異的問道,「你聽到什麼風聲了?」

    「微臣聽朝中傳來的風聞,說最近剛毅和榮祿等人頻繁聯絡,雖然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動作,微臣也不認為在這種局面下,他們還能做出什麼舉動出來,不過微臣想是否可以善加利用,他們都是帝黨一系的中堅人物,倘若能夠拿下他們,朝局就容易多了。」吳紹基試探著說道。

    光緒此時已經是明白過來,殺雞嚇猴!可是要動剛毅和榮祿豈是那麼容易的啊?

    「再看看吧,剛毅和榮祿是太后的人,不容易啊。」光緒不覺歎了口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