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甲午

龍騰世紀 第三十二章 風雲激盪(八) 文 / 麵條2008

    樂壽堂內

    此刻黑壓壓的跪滿了人,軍機大臣、六部九卿全都噤若寒蟬的跪在下面,連大氣都不敢出。

    朝廷百般籌劃,調集重兵佈防的鴨綠江防線又是如平壤那般,一日之間就崩潰了,而且崩潰的讓人觸目驚心。

    整條鴨綠江防線,除了宋慶調集聶士成、馬金虛部在虎山進行了較為激烈的抵抗外,其餘各部在日軍發起攻擊後不久,便紛紛潰退。原本宋慶言之鑿鑿,要集重兵在九連城與日軍血戰的,沒曾想日軍發起攻擊後不久,駐防九連城的劉盛休部銘軍慌慌張張的開了幾炮後,便倉皇后撤。駐守各處的清軍聞聽九連城失守,既不援救,也不奮力一戰,而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撤退。依克唐阿所部退往寬甸,聶桂林、豐升阿所部退往大孤山,清軍苦心經營的鴨綠江防線幾乎是拱手讓給了日軍。

    與此同時,遼南也傳來日軍征清第二軍在花園口登陸的消息,光緒讓軍機處連番去電,督令北洋加強花園口處的防務,卻不曾想李鴻章調派的趙懷業部兩營人馬,一直拖到六月二十九日才出發,此時日軍在花園口登陸已經三天。聞聽日軍在花園口登陸後,趙懷業部言稱日軍勢大寡不敵眾,便匆忙退回了大連灣。

    消息傳來,朝野內外頓時一片風雨飄搖。大清又敗了。而且是大清開國以來從未曾有過地慘敗,平壤失陷。北洋艦隊被日軍重創,現在連鴨綠江防線也被日軍輕輕鬆鬆的就突破了,日軍長驅直入。便是大清龍興之地和山海關啊。

    而此時在遼南,日軍征清第二軍正在調集兵力,圍攻金州、旅順等處。金旅一失。整個遼東半島便落入日軍之手,遼南。已經危在旦夕……

    「打,打,打,都是叫著要打,現在好了,祖宗地龍興之地都要被日本人佔了,你們倒是說話啊……」慈禧怒不可遏的拍著桌子,神情間已是掩飾不住的驚惶。

    朝局政治,她向來都是梳理地很清楚的,對內有世鐸、孫毓汶等人牢牢的把穩著大局。對外則依靠李鴻章地北洋。步子一直都是挺穩當的,這麼些年來也沒見出什麼岔子。怎麼日本人一打過來。整個局面便瞬間崩潰到不可收拾地地步?

    更讓她窩心怨怒的是,50歲生日的時候。日本人侵佔了琉球,好歹那個地方隔的遠,眼不見心不煩,也就只當是沒有看見罷了。現在可好,60歲大壽,日本人居然打上門來了,還步步緊逼,這小鬼子倒真的挑的好時候啊。

    「太后息怒,都是奴才們辦事不力,讓太后憂心了,太后還是要保重身體才好……」世鐸跪著趨前兩步,聲音都有些顫抖了。

    「保重身體。我倒是想好好保重一下。安安心心地呆在園子裡面榮養。可你們讓我安心了嗎?我這才到園子裡多久啊。天下就鬧成了這般模樣……」慈禧一連聲地冷笑著。「我現在要地是辦法。怎麼著把這個局面挽回過來?」

    到辦法。下面跪著地眾大臣都是戰戰兢兢地低著頭。誰也不敢輕易說話。

    當初。大傢伙大多還是主張打一打地。想想日本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是大清地對手啊。可萬萬沒有想到地是。朝廷該派地兵也派了。該籌地餉也著急上火地讓各省遞解入京。北洋各部。朝廷地練軍防軍。眼下能抽調地都抽調過去了。連直隸省地兵力都基本上抽空了。這仗居然會打成這個樣子。

    要是再敗?所有人心頭都是一顫。拚命地咬著牙不敢再想下去了。

    隔了好一會兒。忽然聽見軍機大臣翁同抬起頭沉沉說道。「仗打成這個樣子。微臣等皆有不可恕之罪。但是一日丟平壤。一日再失鴨綠江。不是打不過日本人。實是前線各部不肯用命。臨陣畏敵。倘若各部能堅守防線。與日軍血戰到底。何至於有如此不堪地潰敗……今日之局面。日本人地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壓根就不是為著朝鮮地事情。而是早就對我大清存著覬覦之心了。微臣懇請太后下旨。嚴辦怯陣逃亡地葉志超等人。震懾各部。同時表彰堅守虎山地聶士成所部。激發全軍血性之氣。與日軍血戰……」

    話還沒有說完。便聽見跪在一旁地孫毓汶沙啞著聲音說道。「翁師傅所說地血戰到底。朝廷何嘗不是如此想地。但是此刻拿什麼去血戰啊?朝廷可以調集地兵力已經全部用上去了。直隸、遼省各處現已無兵可調。再說這軍餉物資。翁師傅管著戶部恐怕心裡更清楚。朝廷地財力已經河干海落。又從哪裡去籌措銀子?」

    「朝廷可下旨,讓兩江總督劉坤一招募湘軍中敢戰之士,調往錦州一線,況且我新建陸軍第一鎮還在遼東佈防,扼守日本人進攻我大清龍興之地的咽喉……太后,我大清無論土地、人口還是財力,都是十數倍於日本,倘若傾舉國之力,如何不能與日本一戰?」翁同此時也是寸步不讓,咬牙說道。

    此時金州、旅順等處危在旦夕,一旦金州、旅順等處失守,李鴻章的北洋也就徹底完了,朝廷格局,瞬間便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翁同心中很清楚,皇上是一力主戰的,此刻無論從大局著想,還是關乎未來的朝局,都是必須奮力一爭的。

    「新建陸軍第一鎮不過一萬多人,鴨綠江一線朝廷放了三萬多人,還不是一下子就敗退了下來?」孫毓汶冷冷地哼了一聲。卻也不再言語。

    正在兩人爭論的不可開交處,奕猶疑了一下。跪在世鐸身後說道,「天津海關稅務總司德國人德璀琳近日曾與奴才聯繫過,表示願意居中出面進行斡旋。奴才尋思著當年中法之戰時。正是德璀琳從中調停才簽訂條約地,此刻局勢危急,日本人隨時都有向我大清龍興之地進兵的可能。可否讓德璀琳出面試試?不過德璀琳也說了,希望朝廷能給他一個頭品頂戴的身份。才好和日本人談判,所以奴才想請太后地懿旨,看可否權宜授之……」

    奕的話說的很含糊,但是在座地都是聽的清楚明白,這意思其實就是與日本人談和。

    這些年來大清不就是如此嗎,起先是朝野內外一片喊打地聲音,似乎大兵一至,洋人就會乖乖的退回去,真的戰端一開,全線潰敗的時候。便只有一條路可走。與洋人談和,橫豎不過是賠點銀子。只要大清的江山社稷還在,銀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聽奕這樣說。慈禧心中也是稍感安慰,到底是自己人貼心,懂得冷暖,且不說今年是自己的六十大壽,總還有個喜慶的意思在裡頭吧。再說這戰局要是一味的崩潰下去,再鬧出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城那樣的事情,該怎麼去收場啊?

    然而其中的輕重,又是慈禧不能不顧忌地。此刻朝野內外輿情沸騰,朝廷打敗了,已經夠丟臉地了,一旦與日本人談和,勢必又要鬧出割地賠款的事情出來,清議輿論,立時便會大嘩,朝廷地局面還穩得住穩不住,都很難說。

    想到這些,慈禧皺著眉頭,轉頭對光緒問道,「皇上覺得該如何辦啊?」

    「奕的意思說穿了,就是與日本人談和,左右不過是割地賠款罷了。朕倒想問問在座地大臣們,倘若朝廷與日本談和,該賠多少銀子,又該割哪一處地方給日本人啊?」光緒緩緩的站起身來,目光冷冷的投向跪在下面的那些大臣。

    慈禧頓時沉下臉來,「皇上這是在說什麼氣話啊?局面艱難,朝廷便要想出一個挽救危局的法子出來,光說些空話有什麼用。」

    空話?老子說了多少真話,實話,可滿朝大臣,有幾人聽進去了?

    光緒忽然覺得整個心都收緊在一起,痛的他抽了口冷氣。這個國家當真就虛弱到了連一點骨氣,一點血性都沒有了?

    背對著慈禧,光緒連頭也沒回,冷冷的說道,「朕曾經說過,要戰,就要一戰到底,絕不言和。今日朕還是這句話。仗我們是打敗了,但還沒有敗到跪地乞和的地步……打的贏打不贏暫且不提,你們好好想想,一旦與日本人言和,大清從哪裡拿那麼多銀子出來賠給日本人?要增加國庫收入無非就只有一條,加賦!加賦勢必激起民亂,民亂勢必動搖朝廷根本,明朝是怎麼亡的,難道你們都忘了!……」

    跪在下面的大臣都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連慈禧也是皺緊了眉頭,光緒的話確也不無道理。

    「你們都是朝廷重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有朝一日九泉之下,列祖列宗問起,有哪塊地是從你們手中割讓給日本人的,又賠了多少銀子給日本人,你們何顏以對?史書如鐵,你們難道不想想後人如何評說?……朕只有一句話,傾舉國之力,籌餉募兵,血戰到底,就是戰至一兵一卒,就是戰到死,這一仗也必須打下去!」

    到這裡,光緒忽然話鋒一轉,帶著些許冷笑說道,「你們不要忘記了,今年可是太后的六十大壽,你們難道想用一場慘敗,用割地賠款來為太后賀壽嗎?你們的忠與孝都到哪裡去了?」

    樂壽堂裡頓時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默中,跪在下面的大臣此刻被皇上的話嚇壞了,一句話也不敢說,匍匐在地上。

    「皇上說的好啊……」慈禧聽到光緒最後的那些話,顫抖著舉著手,竟然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是她第一次聽到光緒在自己面前,說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話,一口氣在心中接不上來,騰的一聲把桌上的茶碗都掃到地上。

    李蓮英趕忙上前給慈禧撫背,卻被慈禧一把推了開去,「皇上既然這樣說了,皇上想怎麼戰就怎麼戰好了,要是哪天被日本人打進了北京城,要是戰到亡了國,九泉之下,我倒是要看看,是誰有臉去見列祖列宗……」

    著,氣得發抖的慈禧一把扶著李蓮英站了起來,「小李子,我們回園子裡面去,這些事情我管不了,由著他們折騰去……」

    剛走出幾步,便聽見光緒在身後說道,「親爸爸放心,古來亡國之君,不過一死而已,兒臣寧死,也不會把這個國家亡在日本人手裡。」一片。

    前些天,京城中無論官員百姓還是旗人閒散,無不等著鴨綠江擊敗日本人的消息,再怎麼也沒有想到,等來的卻又是一場慘敗,而且居然僅僅是一天的時間,鴨綠江防線就被日本人佔領了,而日本人還在遼南登陸,現在正圍攻金州旅順等處,這才過去多少天的時間,局面怎麼就崩壞到慘不忍睹的局面。

    大清,就算是隨便伸出一個小指頭,也比日本的大腿粗啊,地方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國力比日本雄厚,還辦了那麼多年的洋務,練了那麼多的軍隊,怎麼就敗得這麼慘呢?泱泱中華,何曾像今日這樣,被倭寇打得連還手之力都沒有了?

    整個京城,整個大清上下,此刻就像是猛地被人刺中了要害,痛的啞口無言。

    一片震驚過後,便是鋪天蓋地的憤怒。御史清流們紛紛上書,要求朝廷嚴辦臨陣脫逃的將領,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巡撫張之洞為首,各地督撫也是文電相交,要求朝廷集天下之物力,匯天下之民氣,鼓三軍之鬥志,整軍備戰……

    然而大清為何會敗得如此之慘?大清又是敗在哪裡呢?卻很少有人去想過,市井民間,朝野內外,此刻大都是對大清軍隊的暮氣深重,前線統兵將領貪生怕死失望到了極點,心裡暗暗盼望著大清能出一個岳武穆這樣的人物,為大清力挽狂瀾。而那支駐防遼東的新建陸軍,似乎便成為大傢伙唯一的指望了………

    玉瀾堂內

    光緒對御史言官們的上書毫不理會,只是單獨召見了吳紹基。

    此刻,朝廷中的大臣大都風聞了樂壽堂中的事情,對皇上第一次在太后面前出言不遜感到震驚不已。此時的局面已經再明不過了,太后甩手不管,皇上要戰,兵從何處來,銀子從哪裡募集,都是要命的問題,眼下朝廷根本無力做到,要是再敗了,皇上恐怕………

    「朕已經想好了,估計要不了多久,日本人就會攻陷金州和旅順等處,國家危在旦夕,朕沒有退路了……」光緒面色凝重的說道。

    吳紹基卻沒有說話,望著光緒連嘴唇都在顫抖。

    「朕當初給你們講過文天祥的那句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兒無愧。去辦吧,生死之間但求無愧而已………」

    **到來的時候,反倒很艱難了,現在已經是凌晨3點過了,寫的很慢,但是我想寫的精彩一些,但求無愧而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