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章 自食其果 文 / 梁方陽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現在不過是中午,已經約好下午教天啟皇帝廣播體操,究竟出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讓皇帝這麼著急,連一刻也等不得?

    朱由誠翻身下床,不想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在地。魏忠賢正好在旁邊,急忙一把扶住,問道:「誠兒,怎麼回事?」

    「唉,害人害己呀,」朱由誠苦笑道,「肌肉萎縮,臥床一個月,結果就成這樣了。」

    「什麼,要不要緊?」

    「沒事,只要勤加鍛煉,很快就可以復原了。」

    魏忠賢這才放心。客青青上前,攙扶著朱由誠上車。

    一行人乘著馬車朝紫禁城方向而去。

    進了乾清宮,天啟皇帝正在批閱奏章,見朱由誠進來,上前一把抱住他,說道:「你可算是來了。朕這裡有件棘手的奏章,需要誠弟幫忙拿個主意。」

    很快,他發現朱由誠竟不能**行走,需要客青青攙扶,急忙詢問原因,朱由誠少不得費點口舌,向皇帝解釋一番。

    朱由誠接過皇帝遞過來的奏章,翻看起來。

    奏章是內閣次輔孫承宗上的,大意是遼東乃是祖宗留下的國土,不可輕易放棄。遼東經略王再晉畏敵如虎,不敢收復丟失的國土,龜縮於山海關。而山海關離京城只有五百餘里,一旦失守,後面無險可守,京畿將徹底暴露在建奴的鐵蹄下,重蹈明英宗時期瓦剌圍城的覆轍。他建議皇上挑選良將,收復遼東國土,營建寧遠城、錦州城建立寧錦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

    朱由誠看完奏章,第一次對孫承宗有些意見。孫承宗現在是內閣次輔,可以說,他對明朝的家底不可謂不瞭解,知道萬曆三大征已經耗盡了大明國庫,現在國庫根本拿不出征遼軍費。再說,在遼東建城就是消極的防守,根本無法打擊建奴,反而會拖垮大明的財政。建奴之所以放棄遼河以東的土地,就是因為怕補給線拉得過長,故意把土地送給大明,希望大明重新佔領,遷民耕田,然後麥熟之時,他又可以過來搶掠。這種方法,如同漁民飼養鸕茲一樣。換言之,歷史上孫承宗之所以能建起寧遠城和錦州城,是建奴希望大明在那裡建城。而建奴不希望大明在那裡建城,孫承宗費盡千辛萬苦也無法達成目標,比如大凌河城,明軍屢修,建奴屢毀。

    朱由誠把奏章放在龍書案上,字斟句酌地說道:「皇上,收復遼東,皇上聲譽大漲,但大明國力必將遭受重大損失。如果暫時放棄遼東,最難過的反而是建奴。遼東現在是一片荒蕪,建奴千山萬水而來,補給線拉得那麼長,光吃就把建奴吃窮了,哪還有功夫來打山海關?而同意孫承宗的意見,在遼東建立無數城池,一旦建奴攻破遼東一城,他就得到一城的物資,反而容易使建奴進攻山海關。皇上,請您給誠弟四年時間,到時,誠弟一定率兵反攻建奴,成就皇上您的不世偉業!」

    天啟皇帝臉色陰沉,他何嘗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呢。他本來想裝駝鳥,假裝不知道遼東的情況,但孫承宗的奏章把他擠兌得避無可避。同意孫承宗的意見,他就是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不同意孫承宗的意見,他就等同於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趙構。

    「誠弟,你看,」天啟皇帝指著一摞堆得如同小山般的奏章,道,「這些都是彈劾王在晉,主張立即收復遼東的奏章。你讓朕怎麼辦?」

    說著,天啟皇帝隨手抽了一本奏章,甩在桌上。一陣微風吹過,奏章翻開,露出殷紅的字跡。

    朱由誠乾笑道:「這,這該不會是用硃砂寫的吧。」

    「你說呢?」

    奏章上的字,全無筆鋒,顏色暗紅,顯然不是用硃砂寫成的,它是一封血書。

    「那皇上是怎麼想的?」

    「朕現在處於兩難的境地。打,大明承受不起,不打,朕承受不起。」

    「要不,我們把內閣的六位閣老召來,一起商議這件事如何。這次彈劾王再晉,應該是孫閣老的意思吧。如果我們能說服孫閣老,再由六位閣老說服群臣,這件事情不就平息下去了嗎?」

    「唉,就怕不是他們被我們說服,而是我們被他們說服啊。你不瞭解孫閣老,他是朕的老師,雄辯滔滔,你未必是他的對手啊。」

    「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希望孫閣老能夠體諒大明和皇上的難處。」

    見朱由誠也沒有什麼奇招妙法,天啟皇帝便命人召六位閣老入宮議事。

    六位閣老看到朱由誠先於他們覲見天啟皇帝,倒也不覺得奇怪,京城官場早就流傳說,「朱由誠是天啟皇帝的狗頭軍師。」出了這麼大的事,天啟皇帝找朱由誠幫忙一點也不稀奇,不找朱由誠幫忙,那才稀奇呢。

    天啟皇帝開門見山,道:「眾位愛卿,這次百官彈劾王在晉,你們是怎樣看的?」

    顧秉謙是內閣首輔,不得不開口說道:「皇上,大明官場上,誰不被人彈劾?事情做得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彈劾。不過,百官目標一致,彈劾一個人,未必無因,皇上請三思。」

    孫承宗道:「王在晉畏敵如虎,坐擁雄兵,卻守在山海關,不敢出關門一步。微臣聽遼東之人說,建奴已經退回遼河以西,現在盤踞遼東的大多是蒙古韃子。這些蒙古韃子是被其他部落排擠的小型部落,一擊即潰,可以說,現在是收復遼東的最好時機。但王在晉卻坐視蒙古韃子蹂|躪大明國土,這怎麼不讓忠君愛國的大臣憤怒呢?」

    文東來、施鳳來、黃立極、來道宗四個內閣閣老一齊點頭。

    朱由誠道:「各位閣老,在小年齡最小,本不該插話。不過,各位有沒有想過大明的國庫不足以負擔駐軍費用呢?現在國庫的總收入為200萬到300萬兩白銀。如果在遼東駐軍10萬,光軍餉就要120兩白銀,再加上軍械、民伕等費用,國庫即使把所有收入投入遼東,也不夠用呀。那麼其他地方的邊軍,還要不要發放軍餉?」

    孫承宗默然一陣,道:「詩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上的,戰士在前方浴血奮戰,皇上不應當從內庫中掏出一點小錢予以獎勵嗎?再說,神宗顯皇帝在世時,已經在徵收遼餉,現在沒有必要停呀。」

    「你就不怕百姓不堪重負,起來造反嗎?」

    「朱由誠,放肆!你敢在皇上面前污蔑我大明百姓?我相信,為了平定建奴之亂,百姓甘願苦上兩三年。」

    朱由誠見孫承宗如此理直氣壯,不覺一滯,真想揪住他的耳朵,帶他到民間看上一看。其實,建奴之所以能建立螨清,根本是趁虛而入,如果沒有農民起義,這偉大的王朝,根本不會滅亡。

    天啟皇帝見朱由誠的臉氣得通紅,怕他二人吵起來,便問道:「孫大人,既然你認為王在晉不適合當遼東經略,那就依你,你再推薦一個遼東經略來代替他吧。」

    「張鶴鳴怎麼樣?兵部尚書,一定知兵。」

    來道宗冷笑道:「張鶴鳴和王在晉穿一條褲子,換張鶴鳴上,不是和王在晉一樣嗎?」

    「閻鳴泰怎麼樣?他現在鎮守遼東覺華島。」

    「他已經是遼東巡府了,怎麼還能擔任遼東經略?」

    接下來,孫承宗把朝廷裡勉強知兵的文官列舉了一遍,但都被其他閣老否決了。

    朱由誠冷笑道:「王在晉勉強還能維持東北邊疆。難道說把他拿下,將士們就士氣大振,可以衝過遼河,活捉奴兒哈蚩了。」

    天啟皇帝勸解道:「既然朝中暫時無人可以替代王在晉,那麼就讓他在那裡再支撐四年好了。朕目前正在訓練一支奇兵,四年後必橫掃遼東。」

    孫承宗只道天啟皇帝說大話,怒道:「誰說沒人可以鎮守遼東?老夫就可以。」

    天啟皇帝一聽大喜,孫承宗是他的啟蒙老師,教授給他不少軍事知識,在他心目中可是個了不起的軍事家,他願意鎮守遼東,一定能避免朱由誠說的收復遼東國土的惡果。

    「好,孫大人,果然是老當益壯,朕准了。封你為遼東經略,並加封太子太師一職。哈哈,有一位大明閣老鎮守遼東,看那些建奴還敢囂張嗎?」

    孫承宗只覺得嘴裡發苦,怎麼幾十年了,還改不了快嘴的習慣。遼東經略,那是個好位置嗎?最近這麼多年,有哪個遼東經略的下場好:楊鎬下獄;袁應泰自殺;熊廷弼本該死的,不過這老匹夫臉皮厚,賣了女兒,換了自由之身,可是也是永不敘用。

    「不行,我得提些條件,把天啟皇帝嚇得收回這道命令。」孫承宗心道,「否則真是自食其果了。」

    (如果你覺得本書寫得還好,請收藏,並投推薦票。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下章預告:第一百五十二章三塊寫字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