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三)——
第五百七十九章抗戰東北泥沙俱下(三)[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而在吉林東北的依蘭道和吉林東南的延吉道中間,駐吉林的東北軍還有一個獨立21旅,這個旅駐紮在中東鐵路的最東端,也就是現在的綏芬河一帶,正對著海參崴。
這個21旅旅長趙芷香兼任綏寧鎮守使。這個旅兵員5336人,步槍4387支,重機槍32ting,迫擊炮6men,山炮4men。
吉林省唯一的一個騎兵旅是騎兵第4旅,旅長常堯臣,駐防在長春西北附近的農安。兵員2820人,步騎槍2800支,重機槍18ting,迫擊炮12men。
吉林省的這些部隊,加上公署直轄的輜重工兵炮兵,總兵力五萬四千名。
除了正規軍,吉林和遼寧一樣,還有人數眾多的公安團、保衛隊,總計5萬3千人。這些准軍事部隊,統歸吉林省警務處長王之佑管轄。
駐吉林東北軍的八個旅,明顯分為兩種編制,一類就是旅長兼任鎮守使的旅,一般都有四men山炮或野炮,但是沒有輕機槍,迫擊炮也很少,按照行政區域分散配置,這就是所謂的省防旅,以綏靖地方,擔負警備任務為主。
李桂林、丁超、趙芷香、李杜、吉興旅就屬於這種類型。
而另一類則是旅長不兼任鎮守使的,張作舟、蘇德臣、邢占清這三個旅,這些旅迫擊炮多,駐紮在中東路沿線,便於機動,而且大量配備了輕機槍。這三個旅也就是所謂的國防旅,也就是東北軍的精銳部隊。
這三個國防旅沒有配備任何山野炮。原因很簡單,不是這些國防旅的炮兵弱,而是東北軍奉行的是炮兵集中使用的戰術。吉林駐軍原本有一個穆純昌炮兵團,配備36men野炮,如果勻到三個國防旅上,每個旅足可以裝備一個12men野炮的炮兵營。但不幸的是,這個被稱為吉林陸軍警華的炮兵團,在九一八當夜,在長春南嶺兵營被日軍先一鍋端了。
駐吉林東北軍的裝備,在東北軍系統中,強於駐黑龍江東北軍,弱於駐防遼寧省的東北軍警銳,屬於中上水平。但是這樣的裝備,已經強於關內很多中央軍的部隊了。
要知道,這一時期,號稱中央軍四大主力師之一的中央軍教導二師,總兵員一萬八千人,人員數量上相當於吉林軍三個省防旅的兵員。但在武器裝備上,可就比不上東北軍三個旅了。
教導二師沒有幾ting輕機槍,重機槍只有36ting,僅僅相當於吉林軍一個省防旅的水平。
教導二師的迫擊炮有24men,略超過三個吉林省防旅,但卻比不過吉林軍一個國防旅的水平。
教導二師有火炮12men,也只相當於吉林軍三個二流省防旅的水平。
而像吉林長官公署衛隊團那樣的另類,一個團裝備12men山炮,如此強橫的裝備,放眼全國,更是無人匹敵。
只不過,武器再強,也是要用人來cao作的。
九.一八後,魚龍混雜的東北軍的將領們,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相反,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在想著站隊的問題,幫誰?打誰?抗日?歸降?
在外敵入侵的國難時刻,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可這樣的事情偏偏就發生在東北軍身上了,這不能不說是東北軍的悲哀!!!
吉林駐軍九個手握重兵的旅長中,第一個出來給熙洽站台的,是他的同學,獨立27旅旅長兼延吉鎮守使吉興。
吉興這個人,用現在一個流行詞來說,也是「海龜」。因為吉興是日本士官學校中國隊第8期炮科畢業生,而熙洽正是跟他同一期騎兵科的同學。這一期中國留學生總共才54人。
只不過,在這54名中國留學生中,名氣最大的,既不是熙洽也不是吉興,而是倒霉的張輝瓚同學。
張輝瓚同學很不幸,不到一年前,他剛剛落入江西紅軍之手,被砍下了腦袋,綁在木板上順著贛江飄下去了。
但幸運的是,在太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詞裡,因為有了「前頭捉了張輝瓚」這一句。自此,張輝瓚幾乎被整整一代中國人所熟知。
不過,僅僅靠同學關係拉人還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讓吉興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熙洽的原因,是因為吉興和熙洽是同一個姓氏,愛新覺羅!吉興屬於滿洲正白旗。
吉興雖然沒有熙洽那種「黃帶子」的尊崇身份,不能算正牌子宗室,但是他依然屬於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說到借日本人的手恢復滿清,他打心眼裡贊成。因此,熙洽一個電話,他就立馬答應了。
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很快,23旅旅長兼吉長鎮守使李桂林也答應跟熙洽走。騎兵第4旅旅長常堯臣也歸順了熙洽。
對於旅長一時策反不了的旅,熙洽就對下面的團營長這些中級軍官展開you降。剛剛從省城吉林撤出的25旅兩個團是國防軍,本來是張作相的起家老本,熙洽趁著旅長張作舟還在錦州幫張作相料理喪事,軍中無主,把兩個團長劉寶麟和夏洪謨都you降了,25旅不願投降的部分官兵則在幾個營長的帶領下逃走。
這樣,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熙洽就從一個光桿司令一下子就變成了坐擁三個半旅的實力派。有了槍桿子,吉林大部分地方政權只能紛紛就範。
吉林省當時一共有44個縣,熙洽利用歸降的軍隊控制了南部的20個縣,從而從南面和經過朝鮮進入東北的關東軍有了穩定的陸路通道。
有兵就有地盤,有地盤就有錢糧,這是東北這些綠林出身的將領們深信不疑的法門。
前面說了,吉林省一共有8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現在已經有3個半旅被熙洽拉走,熙洽的腰桿頓時硬了起來。
不過,有兵還得有將,誰來帶兵呢?熙洽自己軍政一手抓,還要穩定後方,自然不能上前線。歸順的三個旅長倒是有資格帶,不過當時胡匪紛起,三位旅長兩位兼著鎮守使,綏靖地方都來不及,更何況屬下部隊也是人心浮動,熙洽也不敢讓他們離開原防區。幾位投降的團長資歷又太嫩。哪裡去找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資歷,關鍵還願意為他熙洽出力,敢於正面和張作相對抗的統帥呢?
思來想去,熙洽想到了一個人,誰啊?吉林軍中有名的於大頭.
於大頭的大名叫作於琛澄。於琛澄資歷很老,當初吉林省只編兩個師的時候,一個師的師長是督軍張作相,另一個師長就是於琛澄於大頭,吉林軍的不少軍官都是他的老下級。
於大頭為人很豪爽。尤其是於大頭有錢,他家裡開著九天十二德二十一家商號,結交朋友花錢似流水,在軍中人緣又好,黑道上也很吃得開。更重要的是,於大頭因為牽扯進郭松齡反叛的事情,已經被張作相趕出了軍隊。對張作相視若仇人,讓他來打張作相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果然,在熙洽的邀請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於大頭,扔掉算盤重新穿上軍裝,當了熙洽的吉林省剿匪司令。在熙洽和於琛澄的經營下,以降兵為基幹,再加上於琛澄依靠他和綠林的老關係收編的大批胡匪,熙洽終於擁有了一支自己的軍隊,一支他認為可以幫他「恢復大清」的軍隊。
當熙洽剛剛成立吉林長官公署,宣佈「獨立」時,為了安撫人心,他還特意向吉林大小官員表示,他這麼做,僅僅是權益之計,時局一穩就會請張作相回吉林收回大權。但是隨著他自己羽翼豐滿,熙洽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咄咄
i人,再也不把張作相放在眼裡,張學良這個後生就更不用提了。
在對熙洽最終失去幻想後,張作相才痛下決心,與熙洽劃清界線。以誠允為代理省主席的吉林省政府才在賓縣成立。頓時,兩個吉林省政府南北相望,開始大唱對台戲。
其實和熙洽一樣,誠允也是旗人,隸屬正紅旗。雖然誠允不像熙洽那樣是黃帶子的宗室貴胄,但誠允也算是八旗名men之後,瓜爾佳氏屬於滿洲八大姓之首。然而和熙洽不一樣的是,誠允沒把「光復大清」當回事。想當年,滿清入關的時候,大喊滿漢一家,等清帝退位了,遺老遺少們就要跟漢人劃清界線,搞滿**立,這算是怎麼回事呢?所以,這位誠允就認準一個理,滿漢即便不是一家,那也不是外人,日本人才是外敵。
誠允也算是個幹才,很快就在在賓縣搭起一個省政府的架子,一切因陋就簡,安撫地方,收稅撥運,幹得也算滴水不漏。然而,槍桿子裡出政權,也只有槍桿子裡才能保政權。沒有足夠的軍力作後盾,誠允的省政府根本維持不了多久。
而此時,和熙洽相比,站在老督軍張作相這邊,願意抵抗外敵入侵的吉林省駐軍竟然還不如叛逆熙洽的軍隊多。更不要說,侵入吉林的還有數千日本關東軍。
說到這裡,恐怕有人要奇怪了。吉林省原有8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9個旅被熙洽拉走3個半,那好歹還有5個半旅啊,怎麼投降的叛軍竟然比沒投降的還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