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1926之崛起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七章 抗戰 委員長的黑鍋原來是這樣來的 文 / 深藍2000

    第五百四十七章抗戰委員長的黑鍋原來是這樣來的

    賈景德雖然對於宋哲武大驚小怪的疑問很有些不解,不過既然宋哲武發問,他還是回答:「蔣委員長昨晚下令不抵抗的事情,我是在和葛光庭商討交卸武器彈藥和在太原恢復東北大學的相關事宜時,聽張學良的機要主任紅妨說的。」

    「你是說……是張學良的機要主任洪鈁親口說的?」宋哲武思索著問。

    「是的,洪鈁親口對我說,『昨晚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向蔣委員長請示應對方略,委員長密電張學良,指示對日方挑釁,堅決不予抵抗。一切均有外交部上告國聯解決。』洪鈁還說,『此刻,那封電報就在張學良的身上,只不過張學良顧念領袖威儀,他不會拿出來罷了。』」

    賈景德這話不由讓宋哲武大吃一驚,到現在為止,他所掌握的所有情況都證明,昨晚發生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過程中,東北軍所執行的不抵抗命令,絕對是張學良自己下達的,跟蔣介石一點關係也沒有。怎麼又冒出了密電?

    在前世,蔣介石就為此背了八十來年的丟失東北的黑鍋,難道現在仍然還要蔣介石來背這個不抵抗的「黑鍋」,而且,還僅僅就是因為謠言?

    一想到這些,宋哲武不禁苦笑不已。

    宋哲武自言自語地說道:「當真是『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啊!」

    「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這句話,賈景德這個清末進士自然是知道的,這句話出自《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第十》,意思就是比喻輿論作用極大,眾口一詞,積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顛倒是非,置人於死地。

    宋哲武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讓賈景德也吃了一驚,不由問道:「怎麼,文戈,難道洪鈁是在說謊?」

    宋哲武苦笑著說:「昨晚我接到林蔚的電報,林蔚在電報中主要是向我轉告委員長關於北蒙戰事的指示,說東北情況很緊張,要我報必死之決心和蘇軍作戰,務必努力穩住北蒙戰局,第四路軍絕對不能退出北蒙,否則輿論對政府會多加指責,不僅會有損委員長威望,還會使廣州方面更加猖獗。林蔚還說,委員長今天一早就會乘永綏艦,往南昌督師剿共,並就近籌劃解決廣州問題。既然委員長怕失去北蒙,威望受損,不利於他處理廣州問題,他又怎麼會下令張學良在東北不抵抗日軍的入侵?這是其一。」

    「其二,剛剛張學良給我看了委員長髮給他的一封電報。」

    「電報的內容我記得很清楚:北平張副司令勳鑒: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辟之。近情盼時刻電告。這份電報不僅印證了林蔚的消息,而且還證明,委員長昨晚根本就不知道東北發生的事變消息。他是今天在長江的軍艦上,才從上海方面得到的關於九一八事變的消息的。所以,洪鈁的話絕對是謊言。」

    其實,在宋哲武前世的記憶中,還有關於蔣介石當天的日記為證。

    據他前世披露的蔣介石的日記,蔣介石在9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倭寇果乘粵逆叛變,內部分裂之時,而來侵略我東(三)省矣!嗚呼!痛哉!余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拚以一身,報我總理!報我先烈!報我民族!」。

    宋哲武認為蔣介石的日記是絕對可信的,日記中所載,均為蔣介石當時之真情實感。蔣介石絕對不可能為了他百年後的身後之事,在八十多年前就開始在日記中作假。要知道蔣介石是在75年才逝世的,真要是蔣介石在三一年就開始在日記中作假,那豈不是要做四十多年的假!蔣介石的日記可是從沒有間斷過一天的。

    此外,還有「領袖文膽」和「總裁智囊」,素有***第一支筆之稱的陳佈雷,在同月20日的日記為佐證。

    陳佈雷在日記中寫到:「蔣委員長忍辱負重,一面決定按照國聯盟約及非戰公約與九國公約,訴之國際之公論,一面則嚴令東北當局,節節抵抗。然東北軍驕逸性成,不能遵奉命令。此委員長之悲哀,民國之悲哀矣。」

    雖然此時的陳佈雷,還在南京***教育部次長任上,但已深得蔣介石器重,蔣介石甚至還親自做陳佈雷的入黨見證人。

    還在北伐時,陳佈雷的才華就深得蔣介石賞識,陳佈雷曾經當著蔣介石的面,就在蔣介石的寫字檯上一揮而就《告黃埔同學書》,讓蔣介石讚賞不已,多年後還多次提及。此人正直清廉、秉公無私,他的記載絕不會作假。

    更何況,宋哲武還知道,在蔣介石死後多年,張學良獲釋解除軟禁,到美國居住時,還曾幾次親口證實,九一八不抵抗的命令是他親自下達的,絕對與蔣介石無關。

    不過,這些前世記憶中的事,宋哲武是不能也不敢告訴賈景德的。

    宋哲武的話驚得賈景德呆愣了片刻,才驚問道:「什麼?昨晚發生的這麼大的事情,張學良竟然沒有馬上報告委員長!!!?平津地區的政府官員難道也不報告?」

    東北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作為東北地方長官的張學良,不僅沒向南京政府的任何部門報告,甚至也沒向蔣介石報告。而且北平天津的這些政府官員竟然也不向南京報告,這讓賈景德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宋哲武用略帶嘲諷的語氣說:「張學良並沒有向我否認他昨晚未向委員長報告九.一八事變的事實,這也證明了洪鈁所言是謊話。至於張學良和平津地區的官員為什麼不向南京政府和蔣委員長報告麼,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平津地區的政府官員雖然都是經過國民政府任命的,可是這些人選都是東北軍系統的人,也都是張學良推薦的人選,在這些人的心裡,他們只知有張學良這個東北王,哪裡會有國民政府和蔣委員長,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主動想著向國民政府和委員長報告了。」

    「至於張學良為什麼不報告,說穿了,他張學良心裡一直在認為,東北完全是他張學良一人之東北,而不認為東北是中華民國之東北。他還心存幻想,以為此次他還可以向他老子一樣,最後給***人一點甜頭,就還可以繼續做他的東北王。」

    「如果報告了中央政府,如果中央政府下令不抵抗,和他的想法一致還好,如果要他抗戰,你說他打還是不打。我敢保證,如果現在***人提出一些哪怕是再苛刻的喪權辱國的條件,只要可以歸還東北,即便國民政府不同意,他張學良也會一意孤行,堅決同意的,國民政府的權威對他沒有一點約束力。」

    「按委員長電報中所說,應該是信息靈通的上海新聞媒體首先從平津媒體的渠道得知了九一八事變的消息,然後上海的官員又從新聞媒體那裡知道了情況,這才上報委員長。」

    宋哲武歎了一口氣道:「這件事說起來可笑,堂堂中華民國領袖,在發生外敵入侵時,竟然不是通過手下將領的第一時間報告得知情況,卻要通過新聞媒體,晚了差不多一天才知道!」

    宋哲武停了一下,感慨萬千地說:「易幟容易,易心難啊!」

    賈景德思索片刻,一拍茶几道:「我明白了,正如文戈所說,昨晚東北軍不抵抗的命令就是張學良本人所下。洪鈁之所以這麼說,應該是張學良手下的那些幕僚們深知此事重大,會讓張學良備受國人指責唾罵,這才編造這個謊言來嫁禍委員長。」

    「只是這些人這個謊言編的好啊!真是用心良苦。」

    對於賈景德很快就想明白其中關竅,宋哲武很佩服賈景德的急智。要知道,直到八十多年後,史學家們才在逐漸開始揭開這樁懸案的面紗。

    不過,宋哲武這時也很奇怪,難道就憑張學良幕僚們的這些謊言,就能讓蔣介石背負近百年的黑鍋?

    對於宋哲武的這個疑問,賈景德笑著解釋說:「這個謊言,不要說一時半會不會有人敢告訴蔣委員長,就是蔣委員長知道了這個有損他形象的謠言,他也不會主動出面澄清。委員長不僅心高氣傲,不屑於此,而且他還是這方面的老手,知道那樣做只會越描越黑。而且,等張學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恐怕他也樂於裝糊塗,只要張學良不出面澄清此事,就會人云亦云,謠言越傳越真。」

    「文戈想必看過《紅樓夢》吧?」

    見宋哲武點頭,賈景德道:「那裡面有一款對聯想必文戈會記得,那就是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的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依我看,委員長這黑鍋恐怕是要背一輩子了。」

    賈景德的分析讓宋哲武頻頻點頭。按他前世的記憶,張學良此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還真就沒有主動澄清過這件事,至少他沒見過相關報道。直到張學良年近百歲時,才正式道出真相。

    《論語》有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宋哲武相信張學良晚年的聲明是真實的。

    不過,兩世為人的宋哲武倒並不認為張學良的品質有問題,應該說張學良還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好人,只不過在這個時候,張學良還很年輕。甚至宋哲武還認為,張學良的心理年齡要遠遠低於他的生理年齡,面對國內洶洶輿論指責,張學良這個年輕人沒有勇氣站出來擔當責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張學良真的站出來,恐怕不僅他的政治生涯到頭了,他以後也再難作為東北軍的統帥了。

    宋哲武認為,蔣介石很可能也看到了這一點,所有才沒有過於和張學良計較這件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