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時代1902

正文 第230章 終局 文 / 文筆刀法

    第二百三十一章終局

    安慶與太湖縣等地的起義雖然三日內被鎮壓了下去,但是其引起的反響卻是巨大的。

    首先是東南和清廷中央籌劃了半年多的太湖秋操還未正式開始就泡湯了。

    其次,兩地新軍的大規模、幾乎是成建制的兵變也讓所有人都對新軍這一被清廷視作保命軍隊的力量產生了新的看法。

    革命黨人少部分人對革命產生絕望和消極的心理、有的熱血青年則被徐錫麟、秋瑾、陳天華等人不畏生死的壯舉所鼓舞,毅然加入革命、也有有識之士真正看到了新軍所隱含的巨大潛力,開始將滲透新軍,發展軍運視作革命的頭等大事。

    而清廷中,也有保守派開始猜疑各地新軍,甚至不少督撫有鑒於安慶新軍作亂、巡防營卻守忠的情況,開始逐漸防範本地新軍而重用原本準備逐步淘汰的巡防營來。

    如端方,他雖然對徐紹楨和劉繼業絕對信任,卻出於小心的目的,在安慶停留三天後便趕回江寧。回到總督衙門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電令調派蘇北的巡防營共十三個營南下駐守江寧。如此,與江寧本地的九個營巡防營結合起來,共二十二營,一萬一千人名舊軍駐紮在城內,作為清廷武力的保障。

    1908年10月28日,在安慶駐紮了幾天,待局勢穩定後,南洋新軍第九鎮終於返回了江寧。

    統制官徐紹楨在軍醫治療下總算清醒過來,只是爆炸造成的後遺症讓他還無法下地行走,只能躺在床上,因此第九鎮的軍務大部分是由正參謀官陶駿保負責。

    而第十七協協統劉繼業,在救下徐紹楨和端方並得到後者的信重,並且幾乎是一手平下柏蔚亂黨,立下大功後,可見必能得到賞賜。雖然說來柏蔚還是其下屬,但他接任第十七協不過短短數月時間,而柏蔚卻擔任了三年管帶,雖有身為上官卻不察的失職,卻也通過快速鎮壓兵變而彌補了。

    端方亦在他上報朝廷的奏折中,著重陳述了劉繼業的功績,對其大加讚揚。

    端方雖為滿人,但思想新派,為人也重義氣,本來就看劉繼業比較順眼、很是器重、又是同一派系的人。在對方救了自己一命後,自然視之為心腹,大加提拔了。

    有了功勞、又有頂頭上司兩江總督的賞識和推薦,明眼人都知道,剛剛年滿二十三歲的劉繼業必然又能高昇了。

    而劉繼業在學社內的威望也並未減少絲毫,反而由於他的佈置得當,以及事後證明他對岳王會準確的判斷和防備讓他在學社內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就算是社內地位僅次於劉繼業的張孝准,對他的話語也幾乎是深信不疑了。

    經過三年的努力,劉繼業終於在學社內建立起了自己的絕對威望,將社內權柄掌握在自己手中。

    ……………………

    東南大起義失敗後,宋教仁離開上海,將事務托付給陳其美後回到了東京,參加同盟會總部的討論。

    這場於1908年11月3日召開的會議中,陶成章與孫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原本兩人就有些互看不起,而光復會眾人在加入同盟會後,實際上還是單獨行動、並不接受同盟會的管轄。這點,再加上陶成章如徐錫麟那般輕俠、看不慣權威,而且性格又火爆,幾次都曾與孫鬧過不愉快。

    在陶成章看來,孫除了嘴巴厲害些,對革命之實幹無甚幫助。不過是一個憑借一張嘴就成為領袖的,他陶成章自然不服,而且時不時還要諷刺幾句。

    而對於孫而言,陶成章則顯得桀驁不馴,不尊組織紀律,而且尤其是屢次挑戰自己的權威。再加上他的光復會雖然名義上加入了同盟會,卻根本不聽指揮,這讓一貫獨斷專行的孫非常惱火。

    兩人本來矛盾就重重,這次東南大起義失敗,陶成章引為臂力的徐錫麟等骨幹和同志相繼犧牲、光復會元氣大損,這讓陶成章心情難過到了極點。

    而孫在同盟會大會上,卻用東南大起義失敗為由,指責長江沿岸的革命時機不成熟,革命的重點應該還是要放在廣東和東北。

    在陶成章眼裡,這是孫落井下石、是孫背信棄義,是孫不顧烈士的鮮血尚未凝固而胡攪蠻纏!

    因此,本來性格就火爆、嫉惡如仇、而且對孫深為不滿、又兼心情難過的時候刺激,陶成章再也忍不住在會上就當場爆發起來,跳上桌子指著孫的鼻子痛罵:「安慶之血尚未干,孫你就要敗了他們的名聲,我決不允許!」

    會議被陶成章攪亂,章太炎也覺得孫提議將革命重心轉移兩廣不妥,拿出鎮南關等起義失敗為理由,又惹怒了孫。

    陶成章和孫的性格都很強勢,互不相讓,兩人的支持者在會議上就吵個不停。

    黃興和宋教仁都試圖勸阻,無果,最後兩派差點打鬥起來。

    最終孫的支持者遠多過光復會的,陶成章等人被逐出了會場,只是這會議也沒法開下去了。

    此次會議標誌著二人的決裂,會後不久陶成章與章太炎等人就發起了倒孫運動,試圖聯合黃興和中立的宋教仁將孫趕下同盟會總理的地位。然而黃興卻選擇與孫站在一起,拒絕了陶成章等人。

    原本就一盤散沙的同盟會,在光復會眾人與孫決裂後更加分裂,而宋教仁由於不滿東京同盟會總部這種充滿了火藥味的氣氛,在與黃興交代完了事情後,就於1908年12月3日回到了上海。

    在宋教仁看來,設立一個統籌長江流域革命組織的機構原本只是一個

    模糊的想法,但是在見識到東京同盟會總部派係爭斗後,他卻已對同盟會總部心寒了。

    孫不可共謀!這是宋教仁最終的看法。

    而東南大起義的失敗,亦讓宋教仁意識到,僅靠一兩個革命團體的合作是不成的;像這次,就是由於沒能將岳王會、光復會、同盟會、學社、日知會等革命組織團結一起,而是由一兩個組織貿然發動所以才會最終失敗的。宋教仁由是更加堅定了必須把所有長江流域革命力量團結一致的決心。

    在東京同盟會不足為謀的時候,必須要新立一個團體出來!

    因此,他返回上海後,便立即開始動手策劃成立一個不受限於東京,而是**的,將聯合併統籌整個長江流域革命運動的組織。

    名號暫定為『同盟會中部總會』。

    同時,宋教仁亦意識到長江流域的革命離不開劉繼業。雖然柏蔚等岳王會成員經過千辛萬苦逃到上海後,對劉繼業的行為大加鞭笞,甚至直言是劉繼業造成了革命失敗,但是已瞭解了革命失敗經過、又與劉繼業有過不少交際的宋教仁自然不會全信柏蔚的話。

    同樣,同盟會眾人也知曉了柏蔚試圖暗殺劉繼業的行為;雖然對劉繼業持中立的態度而不滿之人大有人在,甚至認為其是貪生怕死之徒而恥笑之,但是用炸彈暗殺革命者也屢實過分了,也怪不得學社最終反擊鎮壓。

    因此在與柏蔚等人在上海租界內短暫見了兩面後,宋教仁就委託了人送他們去東京了。

    擺在宋教仁面前的現實情況是,在岳王會幾乎被連根拔起的時候,江寧、乃至蘇南已成了或即將成為學社的地盤。無論怎樣,若想在長江流域發動革命,都躲不過劉繼業這方勢力。

    ……………………

    1908年12月15日,劉繼業被端方召入府中,得知了陸軍部的最新任命安排。

    駐紮蘇州的南洋新建陸軍第二十三混成協協統。

    官職雖然似乎不變,但權力大了很多;而且原本第十七協要受制於第九鎮統制,現在成了混成協協統後,劉繼業則成了獨掌一面的長官。日後若是第二十三混成協要擴編成鎮的話,他劉繼業也是當之無愧的新鎮統制。

    回到江寧後,劉繼業曾好幾次得到端方暗示其會為自己謀取升職,因此對於這個任命他雖高興卻並不意外。

    聽端方講,本來陸軍部想調劉繼業入廣州擔任一鎮的統制,不過後來想到劉繼業年紀實在太過年輕,二十三歲的漢人統制在大清朝還是聞所未聞!再加上端方也希望劉繼業能留在江蘇穩住新軍,最終將其任命為第二十三混成協協統。

    為穩軍心,第十七協協統則由協副張孝准擔任。

    而端方為了照顧劉繼業,也是對其的信任以及救命之恩的表示,同意了劉繼業調派軍官的請求。本來,端方對劉繼業還有些許防範意識,還特意從北洋調了幾個軍官過去。不過被其所救後,端方已經是將劉繼業視作心腹和救命恩人,自然不會再用什麼手段了。

    所謂用人不疑。

    在學社緊密團結在自己身邊時,劉繼業不再如兩年前那般需要佈置和防範。更何況他的駐地在蘇州,在滬寧鐵路通車後,往返江寧也非常方便。

    於是,在1908年12月20日,劉繼業在與張孝准交接完了第十七協內軍務後,便從學社內提拔了不少軍官隨他去蘇州第二十三混成協上任了。

    第五卷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