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殘影斷魂劫

龍騰世紀 第三十二章 (2) 文 / 殘影斷魂劫

    順治長歎一聲,道:「這可要難倒朕了。朕也知道,現在外頭風言風語,傳得極為嚴重,分明是捕風捉影之事,偏能給他們說得有板有眼。但朕其實從未有意改詔。不僅是為遵守與韻貴妃的承諾,也是因為玄霜著實當得起這個座椅。只不過我漸漸覺得,他對於長久滯留於貝勒之位,很是不滿。朕也由此覺得,他的個性還並非最佳,偶爾未免偏激太甚。暫時不立太子,是為了能讓他多磨練些時,但這位子一直便是給他留著的。朕也不知最初的謠言是如何出現,宮中向來是一傳十,十傳百,竟至……」福親王寬慰道:「皇上要往好處想想,要不是為此,您還看不清凌貝勒的真實面目。假如貿然將皇位傳了給他,日後只怕會後悔莫及。」

    順治面有憂容道:「以前看準了玄霜,也就從未再加深想。實則在朕的眾位皇子中,仔細選來,沒一個及得上他。倉促之間,又立誰為太子的好?」

    福親王淡淡一笑,道:「既然要做,就做得徹底些。皇上索性選個最差勁的,凌貝勒一見差距如此之大,心中必定不服。到時才會頓失耐性,一意造反。藏著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如此行事另有個好處,凌貝勒是您的親生兒子,將來即使不立儲君,也能封上個親王當當,手中權力同樣不小。只要他還有未死賊心,對咱們就仍是心腹大患。不如趁此機會,借得他謀反之名,革兵權、削封號,再遣入宗人府思過,就可徹底免除禍患。同時,攝政王正有意栽培他,為的是日後加以利用,這樣做無異於斷去攝政王一臂,與您擺脫其操縱大有益處。」

    順治輕哼一聲,道:「有些事即使想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出。但你考慮過沒有,君無戲言。假如隨意任選一名庸才上位,日後處理了玄霜,也不能就反臉不認。到時他做得皇帝,事事不通,大清江山豈不要毀在了他手上?到時,朕同樣是罪人。」

    福親王淡淡一笑,想著事況進展究竟仍是如自己所料,心懷大暢。聽順治語氣,顯然對此已動了些心思,只需要一個萬無一失的保證。語速緩慢的勸道:「沒有真正昏庸無能的君主,只有暗懷私心,輔佐不當的臣下。等皇上另行立儲,臣等一干舊部也必將竭盡全力相輔。大清的江山社稷,乃為祖宗福蔭庇佑著,必能長盛不衰。這人選麼——」勸人時該當講求技巧,若是如連珠炮般甩出話來,對方最多給唬得一愣一愣,事後對你說了什麼,根本全無印象。尤其諫於一國之君,更加不可如此。抱定模稜兩可的態度,慢條斯理,簡言細語,再時刻留些餘地,暗示最終決策之權仍是在他。此時意見往往能受採納,斷斷不該強要將他說服。否則即使他當時迫於情勢,應承下來,從此久懷激憤,作為高高在上的君王,隨便尋個借口,往輕裡說也能定個革職查辦。福親王勸諫的多了,漸漸摸清此中規律,很多時也不過是代皇上將遲疑難決的心理話說出來罷了。是以他久駐官場,長年順風順水,頗受歷代皇帝器重,正緣於此。

    順治皺了皺眉,起身在室內緩步而行。他即是一時動怒,說出幾句氣話,但還指望著能從玄霜身上教導入手。眾皇子中,他不能不說確為有所偏愛。連年以來,最大的心血和栽培之力,還是花來看顧著玄霜,也常要他以一國之君的規矩,嚴於律己。先不提尋常言行中,便就時常潛移默化的暗示傳位之意。就說當著他和韻貴妃的面,甚至在沈家祠堂,也是親口應承過的。後來心意有變,恰好趕上各地匪患加劇,起義軍也是處處拔地而起,疲於應對國務,恰好假此因頭,將敕立太子一事暫時拖了下去。如若真依福親王之議,到時各項俗成事宜亦必將有所變動。朝堂紛亂之際,再值內憂外患,暗懷心思之人正可渾水摸魚。還真不敢輕易下這等重大決策。況且就算查清屬實,得知自己的兒子將他當作仇人,也不是一件開心事。這閒亂遊走,一來是為整理思緒,二來也是為不必與福親王面面相對,須得立即回答他的問題。

    過得許久,好不容易想出個借口,道:「朕熟讀漢人史書,當年三國戰亂之時,以諸葛孔明何等經天緯地之才,尚自扶不起一個後主劉阿斗。其他人又濟得什麼用?此事關係重大,朕得妥善考慮一番,福親王先請回罷。」

    福親王道:「皇上——」也從椅上站起,跨前了一步,還待再勸。須知打鐵得趁熱,他已將事理講明到了這一步,如果皇上顧全大局,就應按自己所言行事。假如仍是猶豫難決,便說明心中仍難割捨父子親情。稍後給他自行設想,只怕他一時心軟,又擱置下來。則自己一番苦心勸說,自不免都白費了。這時門外忽然有個太監來報,李大人求見皇上。順治心下正煩,隨手一揮,道:「不見!去打發了他,告訴他朕正忙著。」隨後餘光瞥見背後的福親王,方覺後悔。這一趕走了李亦傑,旁邊還有個更難應付的腳色等著。他勢必又將追議改詔一事,迫得自己為難已極。雖說避得了一時,終究避不了一世,但能暫將今日局面應付過去也好。說不定過得幾日,腦中開闊了不少,能拿出個主意來。剛欲轉口延入,那太監帶些慌亂的稟報道:「可是……李大人說,終於有了凌貝勒的消息,正急於向皇上報喜。」順治聞之大悅,道:「那還愣著幹什麼?快請!快請!」

    過了會兒李亦傑急奔入殿,滿身的灰塵僕僕,尚不及打理,可見確是剛得到消息,便急急趕來,忠心可表。到了順治面前,正要行君臣之禮。順治急道:「免禮。李卿家,玄霜他怎樣了?」此時不加掩飾,關心之情盡顯。一旁的福親王見苗頭不對,不禁微微皺眉。

    李亦傑道:「皇上別急,卑職找遍了紫禁城內外,哪裡都沒有凌貝勒的消息,宮中侍衛也說沒瞧見。卑職心中焦急,一邊安慰著韻貴妃,甚至打算到宮外張貼皇榜尋人,又或是請武林中的朋友代為打聽。卑職眼下還是他們的盟主,大夥兒再不願,也會給我這個面子。後來,還沒等出宮實施,就聽說凌貝勒已經自己回到吟雪宮了,且是安然無恙,實乃幸甚!」

    順治心道:「你只說最後一句,不就成了?倒害朕平白操了半天的心。」福親王也先言不由衷的跟著「恭喜皇上,賀喜皇上」一番,才開口問道:「皇上,這是所為何事?凌貝勒那邊……有什麼不妥麼?」

    順治道:「哦,你還不知。耀華可有對你提起過,昨日驅鬼時玄霜神色有異,忽然起身大笑,隨後就跑出去了?朕惱他口出不遜之言,幾個薩滿法師也趁機危言聳聽,實在可氣。一時未遣人去尋,只想著宮中安定,他也不會遇著什麼危險。小孩子鬧脾氣,發洩一通就過去了。誰知他這一跑,竟就失了蹤,當晚也是整夜未歸。韻貴妃當時帶著小璇在附近尋找,直到天明,無計可施之下,這才來稟告朕。哎,她也真是糊塗,怎麼就不早些說?耽誤一夜,也不知會有多少變故。當時有不少臣下都打發了去尋,李卿家也在其中,還是其中最為上心的一個。好,李卿家,玄霜雖然不算你找到的,但這份功勞,仍然重不可沒。朕絕不忘了賞賜。」

    福親王不卑不亢的道:「能找到凌貝勒,固然可喜可賀,那都要仰仗皇上的洪福啊。不過,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又不是三歲小兒,怎能隨隨便便就鬧脾氣?也不知會害得皇上和娘娘有多焦心。」

    順治道:「孩子麼,哪有不犯錯的?朕以前年幼之時,也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總之是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啊。」又向李亦傑問道:「你見過玄霜沒有?他……現在是什麼狀況?」

    這話問得隱晦,李亦傑卻已深明順治之意,答道:「可喜可賀!凌貝勒已恢復正常了。他對前幾天的事,腦中還稍有記憶。想到給大家都添了許多麻煩,很是過意不去。本想立即到乾清宮來磕頭賠罪,但又怕皇上不肯諒解。而且他這幾天折騰得太厲害,現下身子十分虛弱。韻貴妃要他先躺下休息了,卑職只匆匆見得一面,想到皇上還急等消息。不待久候,就忙著來稟報您了。」

    順治聞得玄霜無礙,心中甚是喜歡,耳中聽來,任何事都彷彿是極好的了。道:「不錯,自是他身子要緊。朕稍後就擺架吟雪宮,親自去探望他。韻兒也累了一夜,未嘗安寢,朕也正好去瞧瞧。」

    福親王見好好的一樁事原已水到渠成,現都給李亦傑攪黃了,實是氣不打一處來。低聲道:「皇上,不可啊。凌貝勒鬧這出離家出走,擺明了是想重新贏得您的注意。他做錯了事,本應登門賠罪,皇上又怎能先一步去探望他?那豈不同於向他做了妥協,好教他詭計得逞?」

    順治微有不悅,道:「福親王用詞未免太重。小孩子同長輩耍耍小性子,不過是尋常的情緒展露,怎稱得上『詭計』二字?」

    福親王低聲道:「皇上,忠言逆耳,您可千萬記著老臣所言。不可因凌貝勒一時之善,就忘了他的叵測居心,怎知那不是他的新一重戰術?太子一事,千萬拖不得,此乃國家根本大計啊!儲君立,則朝野定、四海平——」

    順治冷冷的道:「朕是請福親王做個參謀,怎麼,現在就要喧賓奪主,妄想干涉朕的決定了麼?未免逾矩太甚罷?」

    福親王謙稱:「老臣不敢。」卻已是恨得牙癢癢,向李亦傑問道:「李大人,據聞凌貝勒一向嬌生慣養,這一夜只怕過的挺辛苦罷?別是在某個大街角落裡窩了一夜?那可真委屈他這堂堂的阿哥了。不知他可有向你說過,是在何處歇宿?」

    李亦傑道:「當時凌貝勒累得慌,我也正趕時間,沒顧上多問。不過聽他所言,昨晚上都跟承王殿下在一起,也沒吃什麼苦。還要多謝王爺款待得周到。說好不容易把禮錢還清,這會兒又欠下了新的人情。同您福親王府還真是有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