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殘影斷魂劫

龍騰世紀 第八章 (2) 文 / 殘影斷魂劫

    那少年武藝低微,心智卻甚是詭譎。雙手拉過二位長輩,低聲道:「師父,文師伯,先聽弟子一言。二位師弟與弟子曾有同門之誼,而今撒手人寰,論到他們生前所遭之辱,定當由咱們代為討回……」那姓易漢子道:「是啊,怎地卻不動手?」那少年道:「現下便是殺了他們也已無益,不若暫且讓他們隨行,無論所為何來,只待其與魔教拼得兩敗俱傷之時,咱們師徒便可坐收漁翁之利,那剿滅魔教的美名,卻還是記在我崑崙名下。到時再由師父與文師伯親自下手將這二小賊除去,乾淨利落,堪稱一舉兩得。」文師伯頗躊躇道:「這個……只怕不妥……」他也是武林中的成名前輩,要如此利用兩名後生,只覺有違俠道。那姓易漢子卻道:「此計甚好,魔教妖人非易與之輩,讓他們先行出手,探得其功夫虛實,與我們大是有利。」那少年陪著乾笑幾聲,又道:「待弟子去與他們相商。」他想師父先前出言大是無禮,口風忽轉必要說幾句抱歉之言,以他長輩身份,自不願當眾示弱,便自先攬下這差使,欲討得師父歡心。那姓易漢子也知他這番心意,果是十分喜歡,將長劍還入他鞘中,隨即側身一旁。

    那少年便上前抱拳道:「華山派二位英雄請了,先前多有得罪,務請包含則個。小弟崑崙門下,姓6名黔,不知二位英雄上下怎生稱呼。」他年齡略長幾歲,卻自稱「小弟」,同為以示恭敬之意。李亦傑與南宮雪抱拳還禮,各通了名姓,6黔又代為引見,那姓易漢子是他與「崑崙雙俠」的師父,名叫易征雄,年輕時脾氣便極為衝動暴躁,險些壞過不少任務,臨到老來依舊性情不改。那老者文師伯名叫文征武,武功、識見均是一流,深得眾師弟敬仰,昔日崑崙派推舉掌門之時,門下弟子曾有半數舉薦他出任。但他生性淡泊,不願多有擔待束縛,這才讓與了師弟何征賢。那「崑崙三傑」之稱,正是指他三人而言。至於6黔不過是隨同師父出行的一位小跟班,可萬萬排不上號。但因貪慕虛榮,每提起這稱號,自喜將錯就錯,從不主動與人言明。

    當下五人信步出樓,行不里許,便在一棵參天古木上現個倒鉤記號,鉤直指正東。李亦傑見那記號顯是以指力所刻,深入寸許,不由暗讚其功力精深。6黔更是得意,笑道:「譚師哥是本門大弟子,內功造詣自然非同一般。他最為擅長刀法,一柄大刀舞將起來,但教天下好漢皆莫能當,那才叫好看呢!」李亦傑知那人武功高強不假,但說到天下無敵,卻難免誇張。只是當面辯駁則顯無禮,微笑不語。

    文征武顧慮到駿馬奔跑迅急,若是錯過了沿途記號,可就得不償失,遂令大夥兒一齊步行。每行不遠,均可見得樹上記號,方向始終不改。五人腳程甚快,行過幾日,道路愈來愈是荒涼,路兩旁生著半人高的雜草。夜間便在道旁隨意睡幾個時辰,只留一人提防,日間全力趕路,文征武與易征雄走在頭裡,6黔則與李亦傑及南宮雪走作一排,他愛武成癡,有意與二人談論武功。南宮雪便揀些華山派中觀之變化繁複,實則威力甚淺的劍招說與他聽,只是這招數未及施展,單經她口中說出,6黔不明就裡,還道對方傾囊相授,好生感激。他雖品行不端,卻也不願欠人恩情,只因資質有限,要如南宮雪一般解說劍招,實所難為,唯有向二人背誦崑崙內功心法的口訣。

    李亦傑初時不以為意,但逐漸聽得深入,越聽越奇,他曾蒙臨空道長略授過些粗淺的武當心法,其根源是講究「以柔克剛」,再加上幼時所習的華山內功,走的則是穩紮穩打一路,今日聽得崑崙內功又另有一別,修行極是討巧,上手很快,即可略見成果。只是日久天長,終是紮穩根基者更勝一籌。李亦傑心道:「我若能將三派內功精練之處提煉出來,於自身修為可大有好處。」但凡事想來易辦,當真行動卻是極難。再者修行內功最為關鍵,稍有不慎立時有走火入魔之禍。夜間警視時與南宮雪詳細參解,往往相商良久,方能達成共識。李亦傑如此練過幾日,雖未覺功力大進,行走間卻自輕快不少,運功時也覺丹田之中真氣充盈,心中甚喜。

    這一日行到片開闊處,文征武突然心下生疑,問道:「6師侄,你瞧著樹上那些記號,確是均為譚師侄所留麼?」6黔本在潛心思索劍招中的變化,一時難解,於師伯的問話竟充耳不聞。易征雄面色一沉,喝道:「黔兒,師伯問你話,怎地不答?」6黔一怔,道:「啊……弟子……在思武學之道,沒聽到師伯的問話。」易征雄甚是不悅,道:「武學之道,先便要教你尊師重禮。假如連門檻都跨不過去,其後更是免談。」6黔面上一紅,躬身道:「是。」文征武勸道:「6師侄不受外物所擾,當謂專心,師弟也莫要一味怪責了。」說罷又將適才所言重複了一遍,6黔道:「回師伯的話,定然是錯不了,譚師哥與弟子常假此信號聯絡,是以弟子認得最是清楚。」文征武微微頷,道:「那就奇了,再走下去,便要到了潼關,那裡是闖王舊部與清軍正在打仗,魔教卻湊什麼熱鬧去了?」6黔略一思索,道:「聽聞那為禍四方的沙盜已降清兵,江湖中傳得人盡皆知,近日已隨赴戰場攻打李闖,莫非魔教也這等沒出息,同是降了麼?」文征武沉吟道:「魔教與清兵素無往來,只一味野心勃勃,意欲稱霸武林,誰做皇帝,同他們當也無甚相干……」易征雄道:「魔教妖人詭計多端,別是在故佈疑陣?」文征武驚道:「不錯,那咱們快去!別教譚師侄中了敵人詭計!」

    李亦傑凝視著路旁一棵大樹,奇道:「各位過來看看。」等得眾人聚攏,方抬手指點,一本正經地道:「這記號手法未變,但刻痕甚淺,再瞧這數點殷紅,難不成是……」他只是推測,也不敢將話說得滿了,南宮雪卻心直口快,道:「這是血跡!你想說或許崑崙派那位譚師兄在此遭了敵人伏擊,已然氣衰力竭,是不是?」李亦傑忙搖頭道:「這是你說的,我可沒說。」南宮雪苦笑待罵,忽聽6黔叫了聲「啊喲」,縱身躍入草叢,那草叢與大道有段距離,他身影沒入其中,立時便被雜草所掩,瞧不見了。易征雄怕他出事,叫道:「黔兒,聽得到我說話麼?」只聽得6黔的聲音應道:「師父,弟子沒事。」接著見他從中躍出,手中提了把刀,刀柄系以玄鐵所製,刀刃為鋼,極是鋒利。南宮雪鬆一口氣,笑道:「便屬你眼力好,只是咱們都不使刀,那才叫可惜……」6黔卻是面色灰白,道:「不是的,這是我師兄的愛刀,素來從不離身,怎會隨意拋在了草叢之中?這刀柄上……也有血跡!」

    南宮雪見他一副彷徨失措之色,柔聲勸道:「令師兄武功高強,這血許是他砍傷旁人所留。又或者他是故意將兵器拋在此處,給我們引路……」6黔瞪眼道:「你又不識得我師兄,怎知他武功高低?」南宮雪討個沒趣,覺得此人陰陽怪氣,很是討厭,不再理他。

    6黔惶急無措,捧著刀叫道:「師父,此事只消細想便知有異,譚師哥與弟子早有暗號,何需拋刀示警?再者此刀是您老人家親手贈與,師哥愛不釋手,曾說過『刀在人在,刀亡人……』」說到最後一個「亡」字,硬生生忍住了不說。易征雄聽他這般言語,想到這弟子譚林在本門中最為傑出,早年初次出師,就一舉制服了為禍四方的採花大盜,自己才將一柄寶刀與他以示獎賞,此刻心下亦自不安,卻知不可多說喪氣話動搖軍心。當即擺手笑道:「不過是一柄刀罷了,須作不得準。」6黔急道:「可是……」易征雄卻只搖頭歎息。李亦傑在6黔肩上輕拍幾下,欲勸他寬心,突然聽到一個女子尖聲慘呼,聲音初起即歇,語音中似有無限驚怖,赫然是南宮雪的聲音,李亦傑大駭,心道:「魔教若肯出來真刀明槍的拚殺一場,那也罷了,可他們如此神出鬼沒,若教雪兒遭了毒手,可實是畢生大恨!」舉目四望,見到南宮雪苗條的身影立在前方不遠處,卻是不住顫抖,步步後退。忙快步奔上,豈料雙手一碰到她肩頭,南宮雪身子忽然一軟,倒在他懷中,竟是昏了過去。李亦傑又是呼喚,又是搖晃,好一會兒南宮雪才悠悠醒轉,輕聲問道:「是……師兄麼?」聲音低微,幾不可聞。李亦傑忙道:「是我,雪兒,你無恙罷?」南宮雪忽伸雙臂圈住他脖子,小嘴一扁,「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抽泣道:「師兄……我……我好害怕!」李亦傑見她好似並未受傷,心下稍寬,又溫言安慰幾句,問道:「雪兒,你看到什麼了?」南宮雪牙關又是微微打戰,半晌才道:「我帶你去看便是。」拉住他手,李亦傑感到她手心中滿是汗水,顯是受了極大驚嚇,便用力握住她手,意在寬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