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太白陰經

龍騰世紀 十 沉香亭古劍易主 興慶樓上皇悲遷(2) 文 / 太白陰經

    張燕的身法忽左忽右,腳下似是飄忽不定細看卻是極穩.正是人隨心動劍隨人走,點.刺.劈.帶招招犀利。身法劍法與酒相合略顯醉意,與醉劍卻又大相逕庭。此處奇在借用了曹孟德的詩,妙在將」何以解憂」的」解」字改成」忘」字,既成萱草的另一別名又不失原詩之意。

    這時亭內劈空之聲愈甚,一團銀光早將張燕裹定忽來忽去忽上忽下。又聽她吟道:」霜掛『諼草『落英處,歷盡苦寒春又。」銀光漸漸化去,張燕雲劍於頂後銀光洩地,劍尖下指其勢含而不。這一招看似平平無奇,實際上整個沉香亭都被其後招籠罩。

    稍傾,張燕施盡絕頂輕功,纖腰款扭將身帶起如凌空步雲吟道:」四海昇平日,療盡天下愁。」長劍揮過劍尖」哧哧」有聲並射出半尺長的劍芒。肅宗.羅霄大為驚歎,劍氣和劍芒需以極強的內力催動才能出,只有武學精深的一流高手才能做到。李公公更是驚異,她的內功如此精深似不在自己之下,便是從娘胎裡出來就開始習武至今也不過十六.七年的光景,卻能抵得上自己五十來年的苦修。這怎麼可能呢,她究系何人師承何門?心中又驚又懼只覺後背涼,早己出了一身冷汗。

    張燕長劍輕揮收形斂式,緩緩飄落於肅宗面前姿態之美宛若天女臨凡。她身軀漫轉右臂輕舉,嬌若無力似撩紗幔,指風及處桌上巾帕展開現出萱草花蕾。同時左手長劍揮動,劍芒掃過六隻萱草花蕾被激飛空中。張燕身隨蕾起右手玉指連彈頃刻之間飛起的花蕾蹤影不見。

    錯愕之間,張燕在空中荷劍施禮這才飄然而落,面向肅宗成跪拜狀。只見她心氣平和神色從容,只喜得肅宗連聲喝采,羅霄心動難平。

    肅宗站起身來仰面察看,見那六隻花蕾全都嵌在亭柱間平板枋的正中,呈六出之狀。恰似一朵嫩黃嬌艷的萱草花兒,在暗紅底色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他端詳良久心緒難平。

    他還是太子的時侯久在軍中,麾下良將很多。其中不乏劍術高手,卻無一人能有這種飛葉摘花傷人於無形的絕頂神功。莫非天謫英才助我大唐嗎?紅線女.公孫氏.竇線娘都是身懷絕藝的一代俠女,又有哪位及得上眼前這位天下無雙的奇女子呢?

    肅宗親手給張燕端上茶讚道:」出神入化,機變卓絕。朕沒想到你的武功這麼高,更沒想到的是剛剛論及的萱草之說,幾乎全被你納入劍法之中。妙極,雅極!這些劍法都是你剛剛悟出來的嗎?」」羅大哥這劍是我的了,替我收好!」張燕得意地說道。羅霄剛鬆了口氣見她又要生事,心中又緊張起來。肅宗聽她這樣說暗暗好笑。」陛下,若要悟出個別的招式突受啟示尚有可能。若要創出一套新的劍法必須心有所感,神有所明,意有所達,理有所通。反覆習練反覆印證,存精棄粕,由實返虛,大巧似拙以達心神相融,身劍相合之境,此乃新創劍法之初象。在此根基之上去參去悟去修,最終達到無招無式,劍在心中的更高境地才算有成。」張燕雖貪玩在武學上也很下了一番功夫,其父學究天人家學淵源參研之理早瞭然於胸,此時皇上問到她得意之處自是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民女有一套『鳳燕修羽『,是從爹爹所傳的劍法中衍化生成的。是更適合女孩子習練的雙劍合璧劍法,我和姐姐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編創出來。若不是爹爹邦助恐怕到現在也難以完成,更不會達到如今的精深境地。剛才所舞的都是從原有的劍法拆出來的,為適合題譜而選擇的。唯有其中的『金針渡劫『那招是剛剛悟出的,還需多加印證才能確定其優劣是否可以納入劍法套路之中。陛下學識淵博民女無狀唐突佳句,還望恕罪。」說罷張燕盈盈拜下。

    這一番高談闊論使肅宗大為折服說道:」剛剛聽了一遍便能廣證博引冠於劍招並有新悟,實為過人之能,真是聰慧絕倫的小鬼靈精。」張燕嫣然一笑道:」謝陛下誇獎,莫非民女真的是鬼靈精嗎?外婆也常這樣叫我的。」肅宗一聽心說這倒有趣得緊不妨聽上一聽也好對她的身世知道得多些遂道:」想必是你從小便頑皮胡鬧精靈古怪,說來聽聽?」」想來是吧,記得小時候因為貪玩」張燕將自己小時候的一段故回憶了起來。她小的時候頑皮胡鬧貪玩成性是出了名的,全無半點女孩子的文靜性情,不但如此還膽大包天鬼主意也多。

    有一次因為貪玩忘了背寫李嶠的詩&1t;&1t;中秋月>>,姐姐因被她拉著玩也忘了寫。於是雙雙被罰寫一百遍。次日清晨沒等她起床便過來檢查,現鳳兒寫了不少雖不一定夠也差不多。而她從枕頭底下摸了半天才取出一張折得方方正正的紙,爹爹臉色一沉道:」這就是一百遍?」見勢不妙她抓起枕頭一晃遮住爹爹的眼睛,然後一個斤斗翻到窗外。

    當時她週身一絲不掛,情況緊急也顧不了那許多,免子似地落荒而逃直向外婆的房間。她娘正好出來差點被撞倒,她嘻嘻一笑跑進裡屋滋溜一下鑽進外婆的被窩。

    早飯時,她破例地坐在外婆和娘中間,心想有這兩棵大樹遮著便不怕爹爹的疾風暴雨。外婆埋怨張遠對女兒太嚴厲娘也護著她,張遠將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後,取出鳳兒的一羅和她的一張紙要外婆裁定是非。外婆拿過那張紙打開一看笑了起來,娘看過後也氣得笑了,原來上面只寫了」一百遍」這三個字。

    全家人都說她不對,她卻振振有詞地辯解道:」爹爹昨天只說寫『一百遍『並沒有說明將什麼寫一百遍,我可是聽爹爹的話照爹爹說的寫的,姐姐寫了那麼多卻是錯了。」

    張遠細細回憶昨天果是如此,雖知被她鑽了空子卻也無懈可擊唯有徒呼負負而己。外婆則是喜得將她攬在懷裡說道:」真是個精靈古怪的小東西。」從此在家裡精靈古怪呀,什麼鬼靈精啊這些怩稱伴隨她至今。那年她剛剛五歲。

    聽了她這兒時的故事肅宗笑出了眼淚道:」果真是天生的鬼靈精,小的時候如此有辦法,長大了遇到過被難住的事嗎?」張燕道:」這兩年遇到不少麻煩事,還沒有一次被難住。」肅宗道:」今天你恐怕要被難住了。」」不就是這把劍的事嗎?」張燕胸有成竹道,」沒問題,從現在起這把劍己經歸我了。」」不錯,就是這把劍的事。要說此劍已經是你的了現在還有點早。」肅宗實在想不出這個鬼靈精會有什麼古怪的辦法將劍騙走,因為他斷定張燕不可能認得這種古籀金文。

    張燕說道:」陛下的意思是民女不可能識得劍上的錯金銘文,倘若讀了出來也有道聽途說之嫌是嗎?」肅宗笑而不答,張燕繼續說道:」這有何難,請陛下賜以筆墨。」很快小太監們將文房四寶取來,鋪紙磨墨準備妥當低頭退下。

    張燕來到桌前,銅尺鎮往五色金花玉箋,素手拈起象管中山免穎,向於滇白玉硯中沾得獨草龍香墨。納體外渾元真氣於丹田,凝神屏息力達毫端。但見她落筆穩健,起筆藏鋒行筆中鋒。點畫縱橫,圓轉潤滑,方折剛勁。或低眉斂目,或大開大合,或急或徐,或險或奇。猶如月釣奇松一簾幽夢,又似抱虎歸山醉點繁星。

    肅宗見她一付胸有成竹的樣子書寫不斷,遠遠望去竟有古籀躍然紙上心中大奇,她到底是什麼人?小小年紀竟似無所不能,看來是位絕頂聰明的才女。

    他本是書法行家,此刻心馳神往隨著張燕的書寫以手虛空摩劃。良久終有所悟:這種文字的書法韻味帶有刀劍之意,處處露斧鑿之痕,古樸苦拙掩盡其巧。雖有小篆之痕,實因小篆得益於斯,故常有驚人之處陡現,絕不可以常理測度之。

    張姑娘雖識此古文,但習練火候尚欠,故流滯行澀之態常有。然其巍巍氣勢,幽幽古韻尚葆,看來正是初入門徑,儘管如此足以使朕失此劍矣。

    張燕工工整四字一句共寫八句十六字,接著又以行書將十六個古文字和劍上的銘文一一譯寫,最後以楷書題寫落款及年月。書寫完畢,張燕面向肅宗高聲誦道:」『皇恩浩蕩,賜劍民女。劍名『薛燭『,披靡千古。願天下平,願百姓安。永不用劍,民女所願。劍身銘文:『終歸之野,鐵煉精,薛燭是造百日斯成。『民女張燕

    頓拜上。」

    肅宗心緒難平,薛燭劍上這些上古奇文難倒多少博學宿儒。想當年,父皇曾接到番使國書一道,滿朝文武無人能識幾成笑柄。幸虧賀知章保舉李白入朝醉草嚇蠻書,才使得渤海國俯稱臣,免去一場刀兵。如今李白辭去左拾遺之職,閒雲野鶴渺渺無蹤,朝中再無人識此奇古文字。誰知小小的張燕不但能辨識而且用此奇古之文寫出詩句,似乎比當年李太白惜字如金僅讀出劍上十六字更勝一籌。博學如斯,智計百出,武藝群,天性淳厚。真是集天下賢人之才於一身怎不令人嗟歎?」陛下,民女寫得又對嗎?」張燕見肅宗對她只顧上下打量並不說話有些奇怪便問道。」對,對,寫得太好了。真沒想到你能認得這種古文。」肅宗答道。」這劍?」」你都寫上了,什麼皇恩浩蕩賜劍民女,朕還有什麼說的。」肅宗拿起劍來,」這把劍陪了我十來,東攔西殺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朕只能用它來強身健體確是虧待了它。」

    他說著雙手捧起薛燭劍面色一整道:」張燕接旨。」張燕急忙跪倒恭聽聖諭,肅宗道:」張燕,朕念你有功於朝廷,心繫百姓且武功精湛,實為女子中之魁巾幗中之豪傑,又能識得此劍。朕現將此薛燭劍賜於你,須知此劍乃千古神兵,頗有靈性。此聖物有德者居之,德薄者必遭其禍。切不可有負於它。『永不用劍,民女所願。『此句甚佳亦是朕所願也。」

    張燕雙手接過薛燭劍心中激動萬分道:」謝陛下賜劍,陛下旨意民女永記在心有生之年定不敢忘!」說罷接過劍來叩行大禮,眼淚己是奪眶而出。」恭喜張姑娘,賀喜張姑娘!」羅霄興奮之情不亞於張燕立即向她道賀,接著李公公也來道賀,張燕一一謝過。常言道: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張燕都不喜紅粉專愛寶馬名劍,如今心願得償喜之不禁。馬有日行千里的良駒金硯雪,劍有千古神兵薛燭劍,從今以後更是如虎添雙翼,行走江湖懲惡揚善何人敢與爭鋒。」張姑娘,有些事情朕實在不明,這上古奇文你是如何習得的?」肅宗問道。張燕道:」其實不過機緣巧合罷了,有一天我去江陵找寧兒嫂玩,在她家裡現了李大哥用這種古文字寫的文章也就是三百多字吧,我一時好奇便想來學。李大哥說我幹什麼都沒長性,學不會的。他不說還好,這一說我就非學不可。李大哥沒辦法為了哄我便將那篇古文字一個個地讀了一遍,我當時就記住了心裡默念兩遍後個別字又問了問。取過筆照貓畫虎地寫了一遍就這樣不過半天時間那些字全學會了。

    肅宗驚歎道:」這就是過目不忘,天下人才可謂多矣,過目不忘者古今罕有。」張燕道:」可我也沒覺出什麼來,不過在爹爹逼我背詩時省力些罷了。李大哥說我記力特強,又教了我古文的書寫法門兒我也沒興趣去練。我這可是現躉現賣,真正有學問的還得數李大哥。」」但不知李荃寫的是什麼文章還用古文來寫?」肅宗意猶未盡問道。」叫什麼黃帝陰符經。」張燕道。」那可是部千古奇書啊」肅宗將這部奇書的來歷講了一遍道,」都說這部書己經失傳,不想在李荃那裡出現了,實大唐之幸也。」

    張燕問道:」關於這部經書的傳說還有嗎?」肅宗思索片刻道:」似乎沒有了。」還有的,」張燕睥睨一笑道,」張燕閱此書,獲得薛燭劍!」大家都逗得笑了。肅宗邊笑邊說:」你這個鬼靈精!」

    宮外的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張燕今天太高興了,去過了皇宮見到了皇上,還得到一柄舉世無雙的千古神兵,興奮得她走路都一蹦一跳的。」羅大哥今天咱們怎麼樣?」她得意地問道。在皇上面前陪著這位異想天開口無遮攔的姑娘,他緊張到了極處,直到宮外才鬆了一口氣。一切都有驚無險著實替她高興道:」今天你很不錯找卻出了幾身冷汗,你可真是膽大妄為那可是皇上啊,我真擔心替你兜不住。」

    羅霄全力維護她心知肚明,也非常感激他但客氣話她是不會說的。」我有個秘密想不想知道?」望著她那似笑非笑的神秘樣子,不知又有什麼鬼花樣兒。羅霄想反正已不在皇上身邊了怎麼胡來也不怕便道:」姑娘的秘密我從來沒聽到過,你說說看。」」你不是說我膽大妄為嗎?」張燕說著壓低了聲音,」以後你就不要離開我,隨時替我兜著。」說完哈哈笑著向前跑去。這算什麼秘密嘛?羅霄搖搖頭快步跟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