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遺憾的1884

龍騰世紀 第一三三章 技術培訓 文 / 遺憾的1884

    第一三三章技術培訓

    本來他想說服德國人,在十年內幫他培訓二十萬名技術工人,巴蘭德一聽到二十萬的數字,就直搖腦袋,打死也不接招,最終雙方討價還價一番後,確定在每年培訓一千五百人的規模上。

    當然,這些培訓都是在王致鳴指定的德國幾個大企業內進行的,克虜伯、海軍造船廠是主要的培訓接收單位,現在王致鳴缺乏的主要就是機械、冶金、鋼鐵和造船方面的基礎技術力量。

    當然,王致鳴也不會就在德國這一棵樹上等死,這幾年內,他也向瑞典、挪威、意大利、英國等國家,也派遣了大量的各種培訓隊伍,英國人這次也同意接受每年五百名,在造船廠的技術培訓,時間是五年。

    這些國家涉及到工業、農業、漁業、牧業、飼養業、服務業、商業等等行業領域,除了是讓培訓人員接受技術培訓之外,主要還是讓這些人去近距離地親身接觸工業化大生產、大協作的氛圍,以及學習先進技術和接受紀律性的訓練。

    小農經濟的國家和社會,其痼疾之一,就是散漫是自由主義是無政府狀態社會群體大多是沒有國家概念或紀律觀念的。

    畢竟那時候的大清國,還是一個比較原始的純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落後國家,客觀地說,那些歐洲國家,大多數還是要比大清國要先進一些的,商業化、工業化程度是大清國無法比擬的。

    他要想進入在其控制區內或國內,進入工業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軌道,就必須轉變這些人的觀念,技術固然重要,但思想上還是停留在小農經濟的思想層面上,沒有創新、沒有協作精神,沒有紀律性的建設隊伍,他的工業化建設,必將舉步維艱、步履蹣跚,那何時才能實現中國的工業化目標?

    這些出外培訓的人,回去後,都將成為集團各企業的骨幹技術工人,待遇是豐厚的,他們將成為一個個火種,去點燃他們身邊每一個人心中,那渴求幸福生活的燭光,去照亮那些人前進或奮鬥的方向。

    只有產生自內心的希望和渴求、羨慕,甚至是妒忌,他們才會有持續的動力去鼓舞、去激勵他們去奮鬥、去拚搏、去爭取,如果全部都要靠王致鳴那慈善式的招募,給一份工作,帶給他們一種安定的生活,他們是始終不會有原動力的。

    惰性是人的一個根本弱點,有的人表現得不強烈,並不證明他沒有惰性,這幾乎是人的天性之一。因此,必須由他們自己產生願望、希望之後,他們主動地去爭取、去努力,中國才可能有所改變,中國才會有希望。

    這也是一項大型工程,不是十年八年的時間內就能夠改變的,這是長期的一項工作。因為大清國的人口,絕大多數都還是農業人口,城市人口的比重是極小的。中國的工業化建設,不是僅靠那三、四千萬城鎮人口就能夠完成的,大量的工業勞動力,還是要從農村勞動力之中分化出來。就是那三、四千萬的城鎮人口,也都是大部分處於小農經濟所包圍的環境之中,他們也不可能具有工業化大生產所需要的那些素質,他們的改變將是首要的,就算是只有三分之一比例的人,是適合成為工業勞動力的,那也是一個龐大的數量。

    另一個時空中的新中國,建國六十多年,全國十三億多的人口中,還是常說的「八億農民」為主中央政府都還在強調「三農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中央政府在為農民這一龐大的群體,提供各種福利性、扶持性的政策和資金、物資,國家在以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取得的巨大經濟成果,來反哺曾經為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付出過巨大代價的農業、農村、農民,以達到迅速改變三農狀態的目的。

    但是,三農的落後狀態,難道真是全部或主要因為,曾經大公無私地支持了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嗎?有沒有因為農民、農業人口、農村基層政府自身的什麼問題呢?

    吼哥倒是知道,曾經有許多縣級、區級、鄉級政府,想方設法地要把自己所在的地區,申報為各級「貧困縣、區、鄉」,據那些官員們說:申報成功後,尤其是國家級的貧困縣,那他們就「發」了我也不知道是他們個人「發」了,還是這個縣「發」了,反正是讓人費解。

    一個一心想取得一頂「貧困縣」帽子的政府,沒有想怎麼去努力改變貧困的面貌,而是沒有任何羞恥感,反而竭盡全力地像「跑官」一樣地,去「跑」那頂「貧困縣」的帽子,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

    當然,幾十年來也有不少報道「當地老百姓就等救濟款、救濟糧、救濟衣物……過一個好年」也有報道一個村莊或一個不小範圍的區域內,農閒的時候大家就出外「乞討」,最後還整出一些「乞丐專業戶」、「乞丐百萬富翁」、「乞討產業鏈」,甚至還有滅絕人性的「致殘乞討」組織等等使人感到滑稽、感到心酸、感到無奈,甚至是極其憤怒的事情。

    這些事情背後,都隱藏了一些什麼內容?又說明了一些什麼?

    這些問題肯定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歷史話題,也可能是一個尖銳的現實的社會話題。

    但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時間內,中國農村的發展速度和改變程度,與城市發展和改變相比較,還是極其緩慢和較小的,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誰也無法否認。

    不要以為家裡有了樓房、電話、互聯網、汽車,出行可以走高速公路、高鐵、乘飛機,身上穿的是世界名牌,吃的是大魚大肉、麥當勞、肯德基,喝的是可口可樂、芝華士、茅台、1573、拉菲,自己就是現代人了,那只能夠證明在物質生活上進入了現代階段,如果人的思想本質上。還是停留在幾十年前或百年前,那就仍然不是與社會同步的,仍然是落後的、甚至是倒退的,最終這個人還是一個跛子,一個殘疾者。

    試想偉光正的中央政府,帶著一半以上都是跛子或殘疾的中國人,他們又怎麼帶領全中國人民,去建設和諧社會,去實現大國的崛起?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結局是難以預料的。

    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要在虎狼環視的叢林世界裡面異軍突起,是極為困難的。

    海外領地、西北澳自治領,將是王致鳴進行基礎教育和技術培訓的綜合性試驗田,這裡的大範圍、大面積、覆蓋人口總數,都將是今後在全國進行推行五年制義務教育和技術培訓的極好參照,這將是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缺少了目前在國內發展的諸多掣肘,可以完全按照統一部署進行,效率和培訓總人數將會是空前的,對海外領地和自治領的工業化建設是極為有利的。

    基礎教育的課程安排,是因地制宜來進行的,海外領地以華語教育為基礎,輔之以中華歷史、中華地理,世界近現代史和地理,算術、自然和實驗、思想品德、一門外語(前法屬殖民地繼續進行法語教育,自治領繼續進行英語教育)、體育等科目。

    越南是一九四五年之後,才以拼音文字取代漢字,正式廢除漢字記錄和書寫官方文件的,因此,在前越南地區推行以漢字為基礎的文化教育,是沒有什麼障礙的。從西漢時期就使用漢字的越南京族人,還沒有國家文字的概念,也不會產生牴觸情緒,這就為王致鳴的「同化戰略」掃除了一大阻礙,前越南地區的原住民就將在浩瀚的中華文化熏陶下,逐漸歸化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越南從根本上將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胡志明之類的越南獨立人士,將徹底喪失發動獨立運動的人口基礎。

    朝鮮文,舊稱贗文,或韓文、朝鮮文,雖然創製的時間較早,但是在朝鮮的歷代官方記錄和文件之中,都是以朝鮮話說、漢字記錄和書寫的。另一個時空中,直到二十世紀初,由於日本對朝鮮的吞併,受到日本文字的影響,才開始逐漸使用贗文與漢字同時書寫文件和進行官方記錄,直到二戰結束後,南北朝鮮政府才正式廢除漢字書寫官方文件和記錄,採用朝鮮文記錄。

    但是,朝鮮與日本、越南一樣,都是崇漢、崇儒的國家,上流社會都是以精通漢字、漢文、漢詩、漢賦為榮的,因此,在朝滿特區施行的基礎教育,是直接就以漢字為基礎的文化教育,特區政府和華人資本的企業招工考試,都是以漢字、華語為基礎的,假以時日,朝滿特區的朝鮮族和中南區的京族一樣,將被逐漸融入到中華民族之中,他們將成為地位崇高的中國人,也將成為朝鮮境內朝鮮人的一個榜樣,將來腦殘的高麗棒子、韓國人將不會再現於世。金日成、李承晚之類的朝鮮獨立人士,也將徹底喪失朝鮮獨立的群眾基礎。

    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後世的跳樑小丑似的流氓國家,將在中華文化的強大同化力量下,被融化、被接納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將來的新中國將不會再被兩個小流氓似的鄰居所騷擾,中國的國家安全態勢將極為穩定和安全。

    第一三三章技術培訓

    第一三三章技術培訓,到網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