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太上老君

龍騰世紀 第五十章 杜營過洛邑 文 / 太上老君

    這是一個禮教崩壞的年代,這又是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

    杜營這只穿越時空的大鳥翼蝶又給諸侯們原本已經燒得相當旺盛的權利之火再澆上一桶油。

    一個偷東西的賊也敢自稱是王,那我們這些世代傳承,開疆裂土的諸侯們算什麼?

    一種叫做野心的東西在除了楚王之外的大國諸侯血脈裡激盪迴響。

    兩個月後,地處西夷的秦國先著鞭,秦哀公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悍然祭天稱王。

    而作為天下霸主,世上唯二的級大國,與楚國平分霸權的大晉先吃不住壓力了。

    死對頭大楚早就稱王了,這還尚且不說他,秦國這種偏僻小國竟然也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稱起王來,這簡直是不把老大哥放在眼裡啊。

    就在晉昭公正要厲兵秣馬向秦國展示其天下無三的大鐵拳時,齊國傳來消息,齊景公祭天稱王了。

    這下大晉尷尬了,就算它是唯二的級大國,也不可能東西兩方面和齊秦開戰啊,人家可是東北方的兩匹狼,腹背受敵的大晉不可能同時兵攻打方向完全相反的兩國,肚皮底下還有虎視眈眈的楚國看著呢,真要是為了一個保護周王室的虛名,把堂堂大晉國給斷送了不值得啊,雖說是工傷,人家周王室早就申請破產保護了,報銷不起的。

    於是晉昭公開始裝失明加失聰,接著等來了鄭簡公祭天稱王的消息,晉昭公坐不住了,眼見著各路王爺如雨後春筍般生機勃勃的冒了出來,原本還是比較忠於周王室的晉昭公此時開始心如貓撓一般難受。

    一個三流國君也可以稱王,作為級大國的大晉怎麼可以落後?以後諸侯會盟之時怎麼和那一票王爺打招呼?

    就算我是大晉國君,天下霸主,也不能搞特殊化,還是從了吧。

    於是在六卿的慫恿下,晉昭公終於徹底撕開臉皮,拋下對周天子的忠誠,祭天稱王了。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王運動同時也在民間如火如荼的悄悄展開。

    賣肉的自稱屠畜王。

    賣菜的自稱采薇王。(這年頭人一般吃的菜都是野菜,只有豪門才會去專門種植青菜)

    賣鞋的自稱屐王。

    賣布的自稱絹王。

    賣笑的自稱花王

    魯昭公本來在一片稱王浪潮中也有點把持不住,準備過一把王爺癮。

    結果被孔丘嚴詞拒絕,孔丘也不和他說什麼微言大義,禮儀道德之類的。

    孔丘直接和魯昭公說自己根本不會祭天稱王的禮法,根本就沒有像老聃問過這方面的事。

    末了孔丘還若有所指的說道:「祭天稱王之禮,非臣子所該問,與九鼎輕重同。」

    拿楚莊王問鼎中原的事情來提醒魯昭公,德行才是最重要的。

    碰了一鼻子灰的魯昭公只得灰溜溜的回家生悶氣,結果第二天傳來消息,鄭簡公在稱王七天後駕崩了。

    這無疑給無數魯國這樣正在謀奪王位的第三世界小國以警示。

    大國稱王可能德行夠,老天不管,像魯國鄭國這種三流小國肯定是要遭天譴的,鄭簡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數以百計準備祭天稱王的諸侯國國君紛紛把手頭的項目下馬,沒人敢拿自己的命來開玩笑,萬一真的遭到天譴被鄭簡公拖去黃泉下棋,後悔都來不及。

    而鄭國一群落井下石的臣子們一反先前強烈擁護鄭簡公稱王的態度,紛紛譴責起國君這種不合禮儀,有失體統的作為。

    於是,繼齊景公之後第二個遭了杜營黑手的國君出現了。

    原本歷史上的鄭簡公消失了,現在臣子們給他上的謚號是「戾」,於是鄭簡公成了鄭戾公。

    至於民間那些大大小小的狗頭王為什麼沒有被天譴,按照禮官的說法是他們沒有祭天宣告,老天懶得管。

    於是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城市盤踞著大大小小數千個王,卻被一個公管著。

    ---------------

    杜營完全不知道自己造成的影響,一路向西的他過州吃州,過縣吃縣,每次出手都要留下佛陀他老爹的大名,這也是淨飯王大名傳遍天下的另一個原因。

    一次或許是偶然,隔三岔五的各國都城宮中廚房總在丟東西,這就不能不引起諸侯們的關注,這得虧是在丟東西,這要是不聲不響下毒的話,數十個城池走來,就可以在黃泉地府召開一個小型諸侯年會了。隨便把今年命名為世界諸侯年,口號是:保證食品衛生,挽救諸侯數量。

    啃著大晉國肉脯,喝著中山國奶酒,杜營美食之旅一帆風順,這日已經來到了洛邑城外,看著這座周天子所在的城池,杜營不禁替老聃感慨萬分。

    這是老聃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老聃幾十年青春歲月全部消耗在給周天子當圖書室保管員的工作當中,直到退休。

    從這裡老聃獲得了上古以來最為完整全面的第一手史料,各個朝代的頂尖巫術記載,當然也少不了各大門派的詳實資料。

    可以說,華夏文明的最高結晶就存在於周天子的守藏室,而老聃曾經把持守藏室鑰匙數十年。

    在這個沒有紙張的年代,所有書籍全是以竹木骨銅鐵為載體記錄的。

    而這時的圖書也沒有後世分的那麼細緻,只要有字的東西都會往守藏室裡塞,各種鐘鼎也羅列了不少,還有諸侯朝貢的貢品,也有不少帶字的傢伙被塞進裡面,可以說包羅萬象,除了沒人往裡面塞兵器以外,簡直是啥日用百貨都有啊。

    當然,作為傳國神器的大禹九鼎雖然有文字圖畫,是部典型的幼兒百科全書,可惜由於體積過於碩大,就沒有往守藏室裡裝了,擺在王宮前接接雨水也是好的。

    正當杜營望著洛邑浮想聯翩之際,一個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的級大帥哥站到了杜營身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