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太上老君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一章 這裡的黎明鬧哄哄 文 / 太上老君

    肉脯很好吃,所以,當天孔家娘子精心準備的飯菜無人問津,讓她大失所望,開始懷疑自己的掌勺能力。

    魯昭公和他的臣子們在城外山坡上演的一場鬧劇被宮中史官一一記下,傳播到了民間,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國君是自己把鳳凰放走的,因為鳳凰曾經長鳴一聲,問國君是否願意犧牲一半魯國百姓換取天下,被國君拒絕了。

    這肯定是保皇黨的說辭。

    有的說國君德行不夠,鳳凰自己掙脫神索飛走了。

    這當然是反對黨的口徑。

    也有的說那根本不是鳳凰,而是惡鳥畢方,想火燒睢陽,國君持劍與其大戰三百回合後斬其尾羽,惡鳥遁走。

    這是官方修訂版1.o1版,出自魯昭公口述,但是最不得百姓相信,國君也是睢陽城裡人,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大家還不知道他是什麼樣嗎?連參加個祭天大典都累得氣喘吁吁,還持劍大戰惡鳥三百回合呢,鬼才信。

    所以,最新官方修訂版1.o2版本改為國君一招就砍下惡鳥尾羽,惡鳥驚逃。

    這謊話是越編越精緻,越編越真了,可是還有什麼用,誰信誰是豖。

    還好,紛紛揚揚的各種版本在幾天後失去了市場,被一件更大的事所替代。

    齊國送還的國寶岑鼎已運入魯國,不日抵達睢陽。

    對於這件一百多年前就失去的國寶,魯國國民是只聞其名不見其物,還好宮中史官拿出前代所作記錄,抄錄於布帛之上,貼在城門以供國民查看,可惜史書畢竟不是詩歌之類的文學作品,可以大筆墨描述岑鼎的華麗,只是寥寥數筆就帶過了。

    鑄以圖文,器重而凝。

    這就是史書上的全部記載,但是魯國百姓可不覺得少了,紛紛奔走相告,街坊好友無不以為談資。

    「張三李四,魯國國寶岑鼎就要回來了,你們知道岑鼎是什麼樣子嗎?」王五先話。

    「嘿嘿,你們這些孤陋寡聞的市井小人,這都不知道?讓張三爺告訴你們,我爺爺的爺爺的父親就親自見過國寶岑鼎,回來對我爺爺的爺爺說過岑鼎的樣子,你們聽好啦,他說的是『鑄以圖文,器重而凝』,說完他老人家就掛了。」張三如是說。

    「得了吧,張三,這些是你從城門口告示上看的吧?宮裡史官是你家爺爺的爺爺啊?別胡吹了,我李家祖上才是大大的名人,想我李四先祖曾經給國君當過廚子,還親自用過岑鼎給國君做過小雞燉蘑菇呢,那滋味嘖嘖嘖,後來岑鼎被齊國要走了,我家祖上沒了鍋灶,這才出了宮外,做起小民。」李四不甘落後,揭穿了張三的假面目。

    「別扯遠了,李四,你那個當過國君廚子的祖上見過的岑鼎是什麼樣子?」張三被掀了老底,頗不服氣。

    「是啊是啊,快說快說。」王五幫腔道。

    「哼哼,祖上家訓說道,岑鼎的樣子是『器重而凝,鑄以圖文』,怎麼樣,服了吧?」李四萬分得意。

    「切,把史官的話掉過來說就是你祖訓了?你也真想得出。」王五吐槽到。

    「就是就是,無恥無恥。」這次輪到張三幫王五的腔。

    「怎麼著,有本事你說說啊,你王五還能有別的什麼新鮮花樣?」李四祖上想來是靠不住了,國君不見得喜歡吃小雞燉蘑菇。

    「呵呵,想我王五祖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曾經做過國君的護衛,當讓見過岑鼎的樣子,史官的記錄都是瞎說,岑鼎根本就不是那樣子的,這話我也就是和你們哥倆親才說,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王五笑的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

    「哥哥高義,看得起我們兄弟,既是如此,還請告訴我兄弟倆實情,等下我哥倆請哥哥喝酒。」張三李四異口同聲說道。

    王五歎氣道:「也罷也罷,既然蒙你們兩兄弟看得起,哥哥我也不藏著掖著了,實話跟你們說吧,我祖上傳下來的話是『有圖有文,又重又凝』,跟史官說的全然不同,怎麼樣,你兄弟怎麼走了,請我喝的酒呢?」

    三李四又一次異口同聲。

    ----------------

    孔丘一天比一天忙碌,人都瘦了一圈,但是不管有多忙,每天晚上回家還是要跪坐在杜營面前請教。

    或許孔丘的悟性不算最頂尖的,但是他這份對學問的執著追求,的確打動了杜營,讓杜營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太懶散了。

    城內已經開始大搜索,不是魯國國民的外國人都被限制在幾條閭裡中不得自由進出,明天運送岑鼎的隊伍就要到睢陽了,孔丘為國君準備了最隆重的接待祭典,不能有任何差錯。

    杜營身為楚國盲流,靠著孔丘的關係才沒有被抓走,依然每天帶著小孔鯉在街市上遊蕩,悠閒得很,至於頭幾天反思自己懶散的事情,早就拋到腦後去了。

    又是一個上午過去了,街道上開始出現士兵和宮中的內侍,士兵們開始挨家挨戶勸戒百姓在家閉門,不要再出戶。

    內侍們則是手提水桶掃帚開始清洗大街,一時間街道上污水橫流,一片澤國。

    杜營也沒了興致,直接帶小孔鯉回家,教他下五子棋去了,至於高雅的圍棋藝術,抱歉,不會。

    天色微明,小孔鯉便屁顛屁顛的敲杜營的門,這孩子昨天聽白鬍子老爺爺說要帶他看國寶,樂的歡呼雀躍,雖然他不知道國寶是什麼東西,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期待,或許這就是童真的好處,哪怕期待本身,也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

    今日為迎國寶,天不亮魯昭公就起床了,就著油燈梳洗完畢,帶領諸侍從走出宮中,和早已在宮門前等候的文武百官車駕匯合。

    魯昭公爬上自己的豪華馬車,御者雙手一抖韁繩,馬車輕微一震,馬蹄聲在頭天洗的乾乾淨淨的石板路上滴滴答答響了起來,國君出行了。

    文武百官按職位高低依次跟隨,頗有法度,上千人的隊伍一片肅穆,只有馬蹄滴答聲和車軸吱扭聲成為夜空中的主旋律。

    行進大街上,兩旁百姓聞得聲響,紛紛起床,許多人穿好衣裳跟著車隊後面也向城門走去。

    這些百姓可不像前面的隊伍那樣有禮數,行走間議論紛紛,討論著今天的迎接國寶大典,聲音逐漸嘈雜起來,吵醒了更多尚在睡夢中的人們,於是,整個睢陽城被驚醒了。

    繼前幾天的鳳凰事件後,國君車隊再次出城,馳往一座事先撘好的三層土台邊,一夜未眠的孔丘和其助手們正在那裡恭候魯昭公的到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