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代帝王劉義隆

龍騰世紀 第七十九章 彭城王義康流放豫章 (二) 文 / 一代帝王劉義隆

    船隊在橫穿京都的秦淮河中緩緩行進時,京都的臣民雖然不敢貿然地聚集圍觀,卻也都在暗中默默地注視著這支西行的船隊.一旦出了大江口沿江西行,那些生活於遠離京都領地的人們,好像事先接到了告示似的,早已齊刷刷地排列在大江的兩岸。那隨意組合而成的人牆,隨兩岸地勢的高低而起伏著。他們在靜靜地迎候著這支讓人充滿疑惑的西行的船隊。

    人們在等候著,觀望著;人們也在揣測著,議論著。

    「聽說是司徒和領軍劉湛相勾結……」

    「哪裡!是劉湛要擁戴司徒,還準備殺了皇上和太子,後來皇帝病癒,事情了。」

    「說是皇上病癒之後知道他們殺了檀大將軍……」

    「檀大將軍功高震主,朝廷殺他,是漢王朝殺韓信,是疑忌他。司徒不殺他,皇上也會……」

    「那可不一樣。漢殺韓信,是鳥盡弓藏;現在殺了檀大將軍,誰還能幫國家收復失地?」

    儘管朝廷已經為此事詔告了天下方鎮,但就像自古以來的任何一次類似的舉動一樣,伴隨著官方告示而風行天下的,還有其它相關的或真或假的傳聞。在這些傳聞之中,自然也少不了在坊間村頭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宮闈秘史。四散開去的傳聞,流傳到不同的地方,往往就有不同的版本,但儘管版本不同,它往往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話題。有人因此責罵劉湛誤導了彭城王義康:

    「可恨劉領軍,誤殺劉第四!」

    也有人非議皇上聽信讒言重走了漢文帝放逐淮南王劉長的老路……

    「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一尺繒,好童童;一升粟,飽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

    這支傳唱了五百多年的舊曲《尺布斗粟之謠》,如今又伴隨著大江裡那支長長的船隊,在不同的地方先後響起。它的曲調低沉而渾濁,充滿了哀傷的意味。唱者和聽者往往都隨著歌聲而低聲啜泣。

    當船隊行駛到當利口(在今安徽和縣)時,伴水而居的鄉民們目睹著逆流而上的船隊,又反覆吟唱著另一支曲子:

    「可憐彭城王,奈何作事誤?

    金床玉幾不能眠,夜起踏霜露。

    江水湛湛彌岸長,行人哪得渡!」

    有人傳唱舊曲,有人吟唱新謠。但不論是新謠還是舊曲,都表達了人們憂傷的情緒。在坊間村頭傳唱傳唱這些歌謠倒也罷了,更有甚者,則不遠數千里赴闕上表,冒死切諫。

    就在彭城王義康的船隊自大江轉入彭蠡湖口(今鄱陽湖以北偏西處)的時候,有一個人正獨自站在一隻順流而下的小船的船頭,目送著那只浩大的船隊駛入湖口。他看到了朝廷的告示,但是他感到彭城王義康是蒙冤的,或者說朝廷對此事處置不當。他是專程從數千里之外的巴東(在今四川奉節)赴京上表的。他曾任過龍驤參軍,他的名字叫扶令育。其表如下:

    「臣聽說賢王為求博聞,不會拒絕直諫;人臣為了盡忠,不會逃避誅罰。因此,漢時周昌直諫,孝惠帝才能成為國家儲君,馮唐面爭,魏尚才能再任雲中太守。彼二人哪裡只是喜好觸犯龍顏啊!又,袁昂勸諫漢文帝說:『淮南王若在路上遇病而死,那麼陛下就有殺弟之名,怎麼辦?』漢文帝不聽,最終追悔無及。臣不過一介草莽賤臣,不自量力,但心懷一片赤誠之心,仰慕《周易》盡忠之志,不遠六千里,謹獻愚誠,敬請陛下垂察。

    「陛下即大位以來,開天人之路,辟大道之門,搜尋隱逸,招納英才,致使天下再無懷才不遇之歎,更何況,彭城王乃先帝之愛子,陛下之次弟啊!如今一旦廢黜,遠送南疆,恩絕於內,形隔於遠,難見明主,放逐聖世;黎民百姓,皆覺痛心疾!

    「臣追思景平、元嘉交接之際,國家近於危殆,徐、傅托以興廢之名,心懷不臣之計,依賴陛下英明果斷,殲滅丑類,國家安定,大得人心。荊州形勝之地,非親不居,陛下以驃騎之號,任彭城王以江陵之重,使南荊之民得以沐浴皇宋之恩澤;其後以宰輔召之,又兼任徐、揚,因此朝野齊歡,人神同慶。而今如何相信疑似之言,虧缺兄弟之恩啊!

    「義康若有迷失之過,可責之罪,陛下正可曉之以善惡,導之以良方。況且察廬陵王往事,足以知今,此乃前車之殷鑒,後乘之靈龜!《詩經》上說,『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又說兄弟鬩於牆,不廢親也。親族和睦,然後可以親百姓;兄弟之親怎可棄啊!

    「臣願陛下上尋往代廢黜之禍,下察近時讒言之患。況且諂諛難辨,是非易雜,福始禍先,古人所畏;因此愛身之人,各為己計,大是大非面前,無不閉口結舌,誰願冒忌犯主啊!臣因愚昧,獨獻淺陋,實恐義康命喪南疆,陛下則有殺弟之名:臣雖微賤,竊為陛下感到羞恥!何況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良史豈能為陛下諱飾啊!若真如臣言,陛下也將悔之無及!揚雄說過:『獲福之大,莫先於和穆;構禍之深,莫過於內難。』每思此言,以為警戒。

    「陛下只顧砍伐惡枝,哪裡想到砍枝傷樹!此乃往古之所悲,當今所宜改。陛下若能靜心採納,召義康重返京都,兄弟協和,上下一心,以止息海內之譏,斷絕多言之路;如此,則天下猜疑怨望,自然消解。何必一定要有司徒公、揚州牧,然後才能安頓彭城王啊!

    「若臣所上表違犯國憲,請即日伏誅,以謝陛下。如此,雖身份離,煮體烹屍,心所甘願!」

    扶令育的上表呈入太極殿的時候,劉義隆正在後宮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