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簪花紅袍傳

龍騰世紀 第四十四回 盜匪橫行 (2) 文 / 簪花紅袍傳

    小雲十分好奇,道:「此話怎講?」榮津道:「我出家前就已成婚,蒙師父恩准,妻子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幾十年中我二人相濡以沫,恩愛無間,每月至少行房數次,歡洽無比,愉悅非常。我現男女之事,只要是乎至情,止於度,不但可以減緩衰老,延長生命,並且有益行功,可以增長功力!」

    小雲道:「道理何在?」榮津道:「尋常人決不可能,如師弟一般有此福緣,經『奪體換胎』之術改造後,體內陰陽已是水乳交融。以先天體質觀之,男子偏陽,女子偏陰,任誰也無法改變。但如能正確行使男女之事,則可以促成陰陽交流,使之相互互補,不致失之於偏。日久,體內陰陽自會趨於平衡,使男子戒之剛燥,趨於和緩;使女子戒之遲疑,趨於雍容。調理性情,即可改變命運。緩緩行之,自可裨益道體,或可企及長生久視!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是之謂也!」

    小雲哈哈大笑,道:「五師兄脾氣火爆,以師兄言論,是體內陽氣過盛所致。難道給他找一個妻子,他的性情就會和緩起來?」榮津點頭道:「不錯!柔能克剛,至陽晦於少陰,真能給他說一房媳婦,效果肯定不差!」小雲心裡一動,此事似可一試!榮津道:「男女之事原是乾坤正道,但世上有一種人,為了長生不老,或為了提升功力,明行男女之事,暗行採補之術,不免大損陰德!」

    小雲道:「世間真有這種事?」榮津緩緩點頭,道:「據傳採補之術始於彭祖,歷經千年傳承,流派紛呈,術法不一。除了最著名的『三峰采戰法』,後世多有修習者,其它採補之術眼下皆已式微。所謂『三峰』,是指『紅菱峰』、『紫極峰』和『桃源峰』,分別對應女體的口、乳、膣。此術多以男采女,選取癸水初潮的少女作鼎爐,吸納女子元陰。以陰補陽,使施術者體內陰陽平衡,相互交融,以達到延長生命、提升功力之效。此術只對施術者有利,作為鼎爐的少女,往往因氣血枯乾致死。猶如含苞花蕾,未及盛開,便已凋零。此術損人利己,殘忍無比,一向為正道所不容。大約數百年前,本教曾和彭祖、及其門下有過一戰,至於勝負如何,我不知曉。但此戰之後,再也未曾聽說,有人修習此術,想是已經絕傳!」喝了一口茶,道:「除去『採補之術』,世間另有一種『雙修之法』,雖也是借男女之事,互補陰陽,但對男女二人皆有裨益。修習者眾多,為正道所不忌。」

    小雲沉默不語,自己在浣花鎮,遇林秀月,他身旁有一名叫「阿蓓」的綠衣女子。二人叔侄相稱,但言語行為,頗多曖昧。在白沙鎮再遇彭秀婕,和她同行的是一名叫「阿蕾」的青年男子,二人以姑侄相稱,但年齡大致相仿,多少也透出幾分古怪。難道「六十元辰」奉行的便是「雙修之法」或「採補之術」?

    榮津道:「其實,男女之事乃是人的本能,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皆可起到益壽延年,提升功力之效。何必使用如『採補之術』此等殘忍之法?」小雲道:「何謂『正確的方法』?」榮津哈哈大笑,隨即開始繪聲繪色,說起男女行房過程中的**、迎送技巧。描摹細緻,不厭其煩,言語極具煽動力。小雲元陽童子之身,儘管和翥凰親密無間,卻無男女之實,平生何曾經歷此等陣仗?一時面紅耳赤,神色忸怩,心旌搖曳,胸口「彭、彭」直跳,口乾舌燥,幾乎難以自持。

    榮津一直說了大半個時辰方才停下,各種技巧、姿勢,一一細述完備,作為小雲的任**導師,可謂合格之極。末了道:「師弟,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男女之事,過猶不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日後你自可細細體會!我告辭了!」起身出了房門。

    小雲舔了舔乾的嘴唇,一顆心兀自跳的「砰、砰」作響。從懷裡取出《**經》,翻看了幾頁,更感心猿意馬。起身踱步,凰姊就在隔壁,不如將她找來,和自己實際演練一番,豈不強於自己獨受煎熬?心裡大喜,走向房門。轉念一想,此事怎能說出口?就算說出口,凰姊是否能答應?是否會鄙視自己?心亂如麻,逡巡不已,數次走到門口,又都折了回來,終是不敢前往翥凰的房間。

    他喟然長歎,人之**,就如一捆乾柴,不遇火星,或可無事。一經點燃,便會騰起沖天烈焰,再想撲滅,勢比登天。祖師希望人類捨棄**,豈是易事?飲食、穿戴之欲,乃至權力、名利之欲,也倒罷了!但男女之欲,剔心挖骨,**奪魄,如此難以克制,自己是否也能捨棄?默立窗前,猶如癡了一般。良久,方才收斂心神,開始盤膝行功。

    數年之後,道教祖庭「真武觀」內又增設一堂,名為「雙修比翼堂」。任堂主便是送給小雲《**經》的燕北祭酒榮津。既然男女之欲難以禁絕,堵不如疏,適當引導教內弟子接觸、體驗此事,也不失為一個折中的辦法。歷經男女之事後,自可體悟**為空,以有為之行,引無為之心,也是紫微真人道心圓融的一種體現。後世房中術盛行,皆濫觴於此。但大多數人借此行淫慾之事,沉溺不拔,放縱無度,既非小雲所願,也非他此前所能料及。人性日漸貪鄙,實是天意絕人,智者寧不警醒?

    「玉蟾道院」一戰,捕獲的獨角犀牛和幾十頭黑色巨猿,榮津擔心傷及人類,不敢將它們放歸山林,便圈養在觀內。經過數月馴化,野性盡泯,便役使它們為附近百姓開荒種田,參與城防建設。它們皆為異種獸類,力大無窮,從事體力勞作極為合適,效率更是驚人。不久後消息傳出,世人十分驚訝,許多有錢人閒極無聊,不遠萬里,趕來觀看人獸和平共處的奇觀。一年後「玉蟾役獸」已成為「燕北八景」之一,名氣愈大,前來觀光的人愈多。附近百姓乾脆不再種田,紛紛轉行經營餐飲、住宿業,生活漸漸富足。此事產生如此後果,榮津作為始作俑者,也是始料不及。幾十頭異獸,他人使之為惡,道教使之為善,善惡原為一體,達者何必區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