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09武俠年選後記 文 / 鷹翼傳說

    買到這本書的俠友,想要由這裡得到二oo九年,華語世界創造出來的武俠作品的概貌,難免會有失望.這兩年,網絡已完全改寫了包括武俠在內的類型小說的生態環境,大量的作品與作家由網路上湧現,只有很少一部分,被雜誌商與出版商印成實體書往書店與報刊亭售,武俠網游,影視劇,也顯現繁榮,在都市文化猛然興起的背景下,作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類型之一的武俠,正在形成為大眾文化的基石。

    將不同媒體,不同形態的武俠作品整理到一本書裡,讓讀者能夠於全年的武俠文化一窺全豹,已經不太可能。即便是作為一本傳統意味上的武俠小說年選,我也遇到麻煩。長篇小說,當然是武俠創作的中流砥柱,但事實上,作家們動輒百萬言的寫作,跨越好幾個年份,足以讓一本三十來萬字的年選茫然無措。所以,這樣一份年選,只好出自我自己的經驗,出自我一年來盡腦力與目力閱讀武俠作品的偏見。這一點,特別要向讀者與致力於武俠創作的作家們致歉。

    未入選的長篇小說,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小椴的《開唐》,夏生的《蜀山的少年》,缺月梧桐的《王天逸行俠記》。《開唐》是小椴自《夜雨打金荷》、《洛陽女兒行》以來最重要的作品,以貞觀盛世之中,李世民帝位的傳承,從而攪動的廟堂與江湖的紛爭,以由息王子轉變的遊俠李淺墨的散步,來寄興小椴的盛唐遊俠之夢。盛世之下,江湖何為?幸福之後,男女無路可走。對於俠客而言,也許是:沒有選擇,只有底線。小椴作品裡的詩意與哲思,並沒有影響到此部小說的觀賞性。密集而流暢的敘事,生動而淋漓的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別一提的是《開唐》之中的打鬥技擊場面,以詩,以舞,以樂,以奇,以幻,以畫,小椴幾乎調動了全部的「中國美感」,通過「還原」,重新結構了一個全新的武術體系。

    我覺得,武俠小說的要素,一是小說的主人公是俠客,一是小說人物活動的場景要在江湖上,一是應有全面的武功體系。梁羽生、金庸、古龍、溫瑞安等人被譽為武俠小說的宗師,皆因在這三個方面,嘔心瀝血,推陳出新,三者之中,我私下以為,武功體系的更新最難,也最見作者功力。金庸「降龍十八掌」、古龍「小李飛刀」皆傳譽海內外。小椴在《開唐》裡,完成了有盛唐氣象、魏晉風骨的「新技擊武學」,他的確是離「宗師」之譽不遠了。

    與「詩意地還原」武俠小說的小椴不同,夏生在《蜀山的少年》裡,表現出的,將武俠小說融入當代流行文化的努力,令人敬佩。在當代都市裡生活的少女唐謐,「穿越」回一個夏生以戰國為背景設定的「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諸國並起,蜀山御劍堂為各國訓練精英俠客,唐謐與她的一幫新朋友,組成亂世五劍,一起學習蜀山的「劍、氣、術、陣」,以圖了結魔王華璇與正道墮天的隔世恩怨,重建新世界。關於小說的類型,夏生以武俠為核心,融合了奇幻、科幻、懸疑、校園、穿越等元素,幾乎集這幾年國內類型小說探索之大成,又元氣充沛,並不讓讀者覺得突梯古怪,一如桃谷六仙渡給令狐沖的真氣,俠客武功的設定方面,以傳統的「劍宗」與「氣宗」出,又加入了「術宗」與各種各樣的陣法,拓展了武術的譜系,又令武俠小說回到「少年成長」的主題,所以能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稱道的,還有作者的文字。識者稱金庸創製「金式白話文」,夏生的文字也清新剛健,如市售賣的農夫山泉,有傳統白話文的韻味,又有當代話語的新鮮。

    《王天逸行俠記》系列則是一部黑色的江湖史詩。青城山的弟子王天逸因送掌門壽帖初入江湖。他要面對的,不是浪漫的成長與歷險,而是江湖幫派的利益與爭鬥,將他的俠客夢想粉碎,忠孝節義的俠客倫理,在生存的危機之中,一一被他放棄,他淪為長樂幫的暗組冰將——一個近乎於赤嬰的江湖殺手。在對俠客這個理想概念的追問,也就是對王天逸自己的人生意義的追問裡,他身體的野獸般的潛能被激出來,經過了雨夜巷戰、小鎮屠城、奪糧之戰後,作品來到了結局的「烈火大江」之戰。這些江湖戰爭,被缺月梧桐寫得熱血、冷酷、精確、密集、充滿了身體的力量與度感。小說本身,被江湖老狐狸的說教弄得冗長,但是江湖少年們的血戰場面,卻堪稱經典,已是大家風範。

    這三部長篇,也標誌著大6新武俠本年度,拔傳統,在武俠小說的題材開拓、美學提升、技術創新等幾個方面的努力。

    選入本年選的六部中篇小說,也試評如下:

    李亮的《妖太子》長於氣,來自他的《反骨仔》系列中篇。反骨七殺慷慨多氣,由平庸的生活裡跳出來,集合在一起,要過自由自在真正的俠客生活,他們會遇到哪些麻煩,俠生活是否可能?李亮顯然在真誠地通過一部一部的反骨仔來回答這個問題。

    扶蘭的《沉魚記》靈慧移人,來自她的《巫山傳》中篇系列。《巫山傳》我看過的最美的一部武俠小說,與盛顏的《三京畫本》,也許可稱得上大6新武俠的雙璧。靈慧美黠的主人公姬瑤花作為典型人物,可與古龍的楚留香系列中篇中的楚留香的形象媲美。扶蘭本人是歷史學的博士,對儒、道、釋、楚文化、俠文化等都有深入的瞭解,能夠將這些化入她神奇縹緲的巫山世界,充滿了智性與美感的《巫山傳》已經不僅是一本一般意義上的武俠小說了。

    三月初七的《羽電流書》表現出卓越的故事技術,來自他的《綠林七宗罪》中長篇系列。白衣侯這個「萬能的上帝」設定了七個江湖事件,來重新定義俠客的定義。三月初七本身是網絡遊戲的程序員,這樣的職業病,給他帶來近乎偏執的設計故事的努力。而我認為,這種對故事的「技術性」的偏執,恰恰是武俠小說的寫作裡所缺少的。由《羽電流書》也可以看出,類型小說需要無窮的故事想像能力,武俠小說更是如此。日本的漫畫、好萊塢電影所擁有的卓越的故事技藝,大6新武俠應該有,也可以有。

    鼠七里的《死鬥之海》是對民間質樸俠氣的重新現。太平洋上的一艘船,中國民間拳手與美國拳王的決戰,讓武俠小說的時空,又回到了現代史裡。與民國的武俠小說家比較,鼠七里的敘事技藝精進,對時間與空間的控制,已經爐火純青。由這個故事裡激出來的民間的血氣,也很「天涯社區」。

    焰火的《望夫崖》幾乎是一個莎士比亞式的武俠劇。焰火近年來的寫作,可以看作是女子武俠進一步的展與女性主義在武俠小說裡的進一步的顯現。這也是一個白魔女式的故事,方野與葉吟見這一對江湖活寶,在深山裡現的海螺故事,其實是俠女們對男性江湖的嘲弄。

    悠哉幽哉的《絕句》有特別的風格,也許是九o後的風尚在武俠中的顯現吧。已經有讀者指出,韓香這個絕句組織裡的刺客,很像變形金剛。其實作者的文字,讀起來,也有一點火星文之類的氣味。小說結尾講,豪州的江湖就像一個鼎,只有將這個鼎倒掉,江湖才能夠沒有,才能真正平靜下來,這個比喻有意思。我覺得,作品的風格也有一點像鼎之類的青銅器,古拙又當代,幽暗又有光芒,我相信九o後繼續向前,一定會更傳統,也會更當代,這個也是武俠小說應該奔赴的方向吧。

    公孫龍子講,白馬非馬。由某種意義上講,武俠小說好像也不是小說。將武俠這樣的一種文化類型放進小說的框架裡,去講求俠客形象、江湖設定、武功創建,又要有文化的積澱,亦新亦舊的文字,一方面是來自精英們的「千古文人俠客夢」的文學理想,一方面,又由普通讀者「拳頭加枕頭」的閱讀訴求,最後形成的共識,是「好看」。所以武俠小說作為大眾文化的先鋒,是國人心靈的「魂器」,要祭起這個魂器,由千百萬字的經典作品出,由已經嚴密而高妙的類型設定出,讓千百萬的讀者得到新鮮而有趣的閱讀體驗,大6新武俠作家們的創新,何其難,又何其可貴。

    這已經是大武俠的時代,武俠網游一統江湖,武俠影視佔去半壁江山,網絡小說裡,武俠與它衍生出來的奇幻、玄幻、黑幫小說、仙俠小說等,也蓬勃興盛,就是在網絡**小說裡,武俠也在日新月異……在這樣背景之下,以雜誌、圖書為平台的,堅持傳統意義上的武俠寫作的作家們,需要孤勇與俠氣。薪火相傳,繼往開來,這是江湖上新人與新作湧現的一年,大家讀到我掛一漏萬選出來的作品,相信,也會充滿信心。感謝長江社的編輯們,予這本年選面世的機會,感謝《今古傳奇.武俠版》編輯部的同事們,上面的選文裡,有他們更多的努力。也希望這本年選,能隨著大6新武俠的成長,能堅持下去,讀者諸君,有感想、指教與批評,可郵件到我的信箱

    今年年初,梁羽生先生辭世,由悉尼駕鶴西去,歸於天國。萍蹤俠影隨逝水。梁先生開創的新武俠,而今已蔚然成林。這也是作為後記的後記的特別悼念。

    2oo9,9,9於武漢

    評論人:寫輪眼阿飛評論日期:2oo9-9-129:21

    木劍客:

    你好!

    剛看了你的博文《後記,大武俠時代》,久未看武俠,都是些陌生的名字了。有些汗顏……

    記得在高中時代,我們的精神世界異常貧瘠,鳳歌的《崑崙》成為了我們的最好的精神食糧。為了等最新一期的武俠,書報亭的老闆娘被我們煩得不行。有些過分的是,我們把雜誌撕成幾份,輪流看,全班傳閱。至少,那時候我們如饑似渴地回歸了傳統的閱讀體驗。

    我相信,那也是貴雜誌的巔峰時代。

    後來,鳳歌急於擺脫金庸的陰影,用力過度。眾寫手改寫奇幻,畢竟那條路剛走出來,沒有「金古梁」的重壓。這是一種逃避,古人李杜在前,一樣地吟詩寫詞。

    很多時候,一種文學類型是靠一個人一本書來力挽狂瀾的,就像舒馬赫能拯救f1一樣。現在,武俠文學有些青黃不接,滄月小椴江南之後並無出色的新人出現,他們的筆力尚淺。7o後之後,8o後還未正式登台,就急於讓9o後登場,有些急了。

    我們不需要像苦行僧一樣的《英雄志》,至少需要一些能夠厚積薄的作者。儘管古龍在臨死之前仍想扶正武俠的地位,武俠作為類型文學不應該過分拔高。非主流,或許是武俠能夠存在的真正空間。

    現在,還有另外一股力量,網絡,不容忽視。它,正滲透進每一個領域。泥沙俱下、魚目混珠,卻是它最大的弊病。武俠,來源於民間,或許,有一天,武俠的變革會來源於網絡。九州的誕生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我一直相信對武俠的另一層定義,就是,武俠,就是中國的奇幻。龐大的設定,絕妙的武學體系,獨特的道德觀念,甚至歷史文化的沉澱,比起現在流行的架空小說更加成熟更具張力。

    好玩、有趣,武俠歸根到底是小說,故事的流暢敘述說起來簡單,其實很難。我們需要會講故事的人。好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

    說的有些雜亂。近來,我現離開今古的幾個編輯動作很大,人才的流失是否會成為貴刊的一個掣肘?中高層的保守是否會阻礙巨鱷的前行?作為「百期編輯」,你的回歸,能帶來多大的變數?

    望回復。

    祝:健康快樂

    讀者

    二oo九年9月1o日

    評論人:浮槎乘海月評論日期:2oo9-9-1214:33

    啥???木劍客???我是從太平廣記那個帖子跑來的,看到好多武俠版作者的鏈接還奇怪呢,原來飛廉是木劍客啊~~~~呼呼,這個世界太小了~~~~~印象就是木劍客是紙上的,舒飛廉是屏幕上的……囧。

    評論人:浮槎乘海月評論日期:2oo9-9-1214:51

    再囉嗦兩句,跟二樓一樣很久沒看武俠版了,其實也不一定是雜誌變了,可能我們自己的心變了也說不定,呵呵。後來不買了是覺得它越來越花哨???也不一定。始終也還是有人堅守著在寫,在辦這個雜誌,新出的作者也會很精彩的,原來喜歡的小椴沈瓔瓔李亮他們也仍然在。即使不寫武俠了,也會寫別的。從讀者這面來說,心態改變,想去看看更多的,不願再天天守著一本雜誌,也很正常。哎,說這麼多,因為武俠是我最早的讀物,武俠版陪伴了我(和我最好的幾位同學)的高中和大學,與別的書都不一樣。高中同學也給我推薦《蜀山的少年》呢,看了樓主的文,還想看看《王天逸》和《巫山傳》了。總之,「鐵甲依然在」!!!

    評論人:舒飛廉評論日期:2oo9-9-1218:33

    阿飛兄的來信,許多意見我都很同意。新武俠與網絡,有千千萬萬的聯繫。我一向相信,盡人力,聽天命,無可無不可罷了,希望雜誌能做好一些,新武俠也能更多元,深入傳統,又關乎當代,其實就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意思。雜誌的同事比我努力。有一些已離開編輯部,仍在為武俠工作,祝願他們成功。真的是非常感謝,於「木劍客」的關心與關注。

    也多謝浮槎乘海月,一看這個id就是由東坡詞裡化過來……「與別的書都不一樣」,這個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

    評論人:曾經曾經評論日期:2oo9-9-1312:29

    小椴作品裡的詩意與哲思,並沒有影響到此部小說的觀賞性。密集而流暢的敘事,生動而淋漓的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別一提的是《開唐》之中的打鬥技擊場面,以詩,以舞,以樂,以奇,以幻,以畫,小椴幾乎調動了全部的「中國美感」,通過「還原」,重新結構了一個全新的武術體系。

    【我以為是非常影響觀賞性。

    幾乎調動全部中國美感,這個是用力過度,很生硬。

    巫山傳如果真與三京一樣,那是很值得看。

    反骨仔作為小說是不成功的。內涵壓倒形式。一些笑料也很無聊。作者的努力還是很值得稱許。筆法老道手法高地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愛情之類,還不如這種,雖然生澀,但能直面人生。

    王天逸行俠記按介紹是很值得看看。不過木劍客一向對作者稱道過度。也不好說。

    一個問題是:買雜誌看的人大部分是中學生。各論壇的主力基本是不買的。這導致各論壇裡完全看不到新武俠的討論。

    可以考慮舊刊中的精華表出來。

    o9年去已四分之三,如今的總評是不是顯得有些倉促嘛,當然我不是有什麼意見,只是覺得有些快,

    而對於作品來說,主打的三部作品《開唐》《王天逸》《蜀少》,其中兩部在網上都先有流傳,雖然上武俠版的時候有些修改和提高,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武俠版可能在o9年的收稿著重通過網絡的陳稿,而不是從未露面的新文。所謂慢功出細活,我認為o9年的好文不在長篇而在中短篇,開唐固然不錯,但是有些像溫吞水一樣,比起《亂世英雄傳》,豪氣似也遜了幾分。

    我認為,o9年的小說:盛顏的《三京畫本》、李亮的《反骨仔》、扶蘭的《巫山傳》、慕容無言的《大天津系列》僅此四部而已,而對於千門和大唐屬於o8年的續作,我不做點評。

    就這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