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武術術語 文 / 鷹翼傳說

    門戶

    武術名詞派別、門派。如「門戶之見」。《新唐書.書雲起傳》:「今朝廷多山東人,自作門戶」。2、防守架勢。如「作個門戶」、「亮開門戶」。明俞大猷《劍經》:「手動時,即下定四步,們戶方密。」《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使個旗鼓,吐個門戶,喚作把火燒天勢。」3、拳家教藝所慣稱的人體攻擊部位。一般指胸、肋、襠部、有大門、小門、二門之分。清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週身秘訣十二項》:「下盤之門戶在膝」。

    門派

    武術拳種和派別的合稱。一般具有拳理、套路、器械和別具一格的勁力特點與練功方法的拳種稱為「門」。如:少林門、太極門。數門相近的拳種兼而習之稱之為「派」。如:少林派、武當派。

    八法

    武術術語。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方法總稱。具體要求是:「拳(手)是流星眼是電;腰(身法)如蛇行步賽鑽;精神充沛氣宜沉;力要順達功宜純。」即練功要求做到手捷快,眼明銳,身靈活,步穩固,精充沛,氣下沉,力順達,功純青。

    四擊

    武術術語。拳術中的踢、打、摔、拿四種擊法。「踢」指腿法,包括蹬、踹、彈、點、纏、擺、掃、掛等;「打」指拳法,包括沖、撞、擠、靠、崩、劈、挑、砸、撐、摟、攔、采、捺、勾、抄等;「摔」指率法(舊稱跌法),包括掤、鞏、揣、滑、倒、爬、拿、捋、勾等。「拿」指擒拿法,包括刁、拿、鎖、扣、封、閉、錯、截等。明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曰「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後世認為戚氏所言正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溜腿

    武術術語。亦稱踢腿。各種直擺性或曲伸性的腿法練習。動力性柔韌練習方法。一腿直立;另一腿以髖關節為軸,依靠大腿肌群與髖腰肌的收縮與協調配合而踢起。

    步眼

    武術術語。即步位、步點。較藝中腳步移動的最佳位置,包括初步的方位、距離、時機。拳家制勝,均靠步眼到位,得機得勢。進,可以封堵、管扣、奪勢諸用;退,以求避擊,固勢之利。

    引手

    武術術語。試探性手法、出售在於引誘對方招架還擊,探其虛實,繼而使出自己的招法。

    喂手

    武術散手訓練方法之一。教練或同伴反覆或連續以一種方法或組合動作攻擊對方,對方則按固定的招勢進行防守還擊。「喂手」也經常在教學中運用,依照對方所練的招勢要求,創造接近實戰或與實戰相一致的訓練條件。一般是用來誘導學生理解某一動作的攻防含義。

    過門

    武術對練術語。指一方掃腿,另一方向前跳步讓過;或一方使用器械掄掃,一方跳閃避讓,致使雙方調換防衛的動作。如:一方位東,另一方位西。前者掃,後者跳,而成後者位東,前者為西。後者動作,即「過門」。

    開門

    武術術語。即散手準備姿勢。又稱「拉開架子」、「擺好門戶」、「站好樁口」、「開手」。拳種不同,開門姿勢略有不同,亦可採取自由式,或故意露出破綻,麻痺、誘惑對方。

    外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鬥中,指對手的手臂外側。

    裡門

    武術傳統用語。較鬥中,指對方的手臂內側。

    側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之側面,包括肩、肋、腰、胯。亦稱」邊門」、」偏門」。

    正門

    武術傳統用語。指人體正面,包括胸、腹、襠。

    拳派

    武術流派。主要以技術體系不同加以區分,也有因人因地劃分的。如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等。拳派近似於學派,但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其中尚摻雜了非以拳種特點異同的人為的宗派因素。

    拳系

    武術名詞。同源異流的拳術,有系統理論和技術。如太極拳,有陳、楊、吳、武、孫等多式為一拳系。

    八仙

    元劇《八仙慶壽》以漢鍾離、張果老、李鐵拐、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稱為八仙,民間流傳極廣。古拳家根據八仙的傳說和個性特點,創編了以「八仙」命名的各種拳械。如「八仙拳」、「醉八仙」、「八仙劍」、「八仙棍」等。

    七曜

    古以日、月、金、木、水、火、土為七曜。形意拳中稱頭、手、肩、肘、胯、膝、足七個部位為七曜。

    鏢師

    又稱鏢客,指專門從事保鏢職業的人。

    鏢局

    舊社會因交通不便而設立的一種保護行旅和運輸中貨物安全的職業性民間武術機構。

    硬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其身體各部具有比一般人強得多的抗擠壓、抗擊打、耐摔跌的能力。

    太極

    古人稱派生萬物的本原為太極。古拳家借」太極」為太極拳命名,並用」太極」之理來說明太極拳理。

    外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系統訓練,使身體表皮部分具有比常人較強達的抗擊力和抗磕碰的能力,達到外壯的效果。

    內功

    指習武者經過專門的方法訓練,以提高精、氣來達到身體內壯的方法。

    角抵

    古代武術搏擊的一種形式,起源於戰國,漢代角抵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技術水平也較高。唐周緘〈〈角觝斌〉〉有這樣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