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六脈神劍》劍譜!!!!絕不騙人!!! 文 / 鷹翼傳說

    六脈神劍

    天龍神功秘典博采醫學、道學、佛學、易學等諸家理法之精華,以神為本,以氣為基,以力為輔,神氣共煉,內外兼修.在易學和醫學方面吸取了陰陽五行生剋之理論,即金(肺)生水,水(腎)生木,木(肝)生火,火(心)生土,土(脾胃)生金。同時以吐納支氣和古典六字訣為五臟六腑療傷治疾,強壯內,煉五臟之元氣。武學上來取了以下丹田為主,煉養先天元氣,並廣采天地之正氣為補充,內外結合,培煉真元。道學上吸收了丹道周天打通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及全身**道,促使百脈暢運,氣血流通,氣路舒暢。佛學上精選了坐禪修心通靈法訣,以修心修身使功力日漸精純。

    卷一、內功心法

    天龍六脈劍,雲南段氏傳。

    博采醫武道,理法通釋禪。

    性命雙修法,千古慧光圓。

    坐臥站行式,內外合修煉。

    內煉精神氣,外煉皮骨筋。

    脈開劍氣出,擊敵御千軍。

    證悟佛撣機,德修為君行。

    千古秘籍技,慎勿輕傳人。

    內功有命功與性功兩部分,命功以積氣、煉氣、運氣、行氣達到氣通百脈,特別是打通了手三陰經、三陽經六脈及相應的指部諸**,為修煉六脈神劍及特絕神功打好內功基礎。性功主修煉元神,待元嬰凝固,神俱六通,不僅增強了六脈神劍劍氣之威力,更能窮宇宙展變化之奧理,從而進入從有為到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通玄變化之境界,到此境界,本來以手指出無形劍氣,已勿須以有形手部動作出,而是以神馭氣,氣動神知,神動氣,功力高深者可以千里飛劍,制敵於無形。

    內功之修煉是一切武功修煉之本。內功修煉之要素在乎調形調息與調神。所謂調形,即修煉內功時之形體動作。所謂調息,即修煉內功時的呼吸方式。所謂調神,即修煉內功時支用的意念。

    命功總訣

    訣云:

    瑞雪滌垢意逍閒,收視返聽祖竅間。

    眉光隱時慧光現,心光合一歸下田。

    有中亦無無中有,一陽生時乾坤轉。

    氣行任督貫中脈,左右脈絡氣充填。

    千日行功通百脈,髓骨精氣化真元。

    功行一千八百轉,引氣回返下丹田。

    左轉右轉三十六,收功浴面緩睜眼。

    六脈命功時時行,時至神知功力現。

    築基功成體康泰,堪為人間不老仙。

    釋譯

    夫瑞雪者,喻宇宙之靈光靈氣也,逍閒者,逍遙恬靜之意態也,此句意為在身心松靜康樂的狀態下,調動宇宙之靈光、靈氣,從頭頂貫入體內,洗去身體內部的雜念、病氣、穢氣,即功前之準備活動也。

    祖竅者,人身諸**之祖也,內有明堂、洞房、泥丸,乃上丹田之門戶也。收視即收回視線,內視祖竅,返聽即以意封閉耳之聽覺,以心聆聽祖竅內之妙音。

    當初步入靜之後,眼前有光彩閃動,乃眉光也,系髒氣之反映,入靜之至深,變幻閃爍之眉光逐漸隱去,忽然間似覺通體透亮,大放光明,乃慧光現也,其時以眼觀鼻端,口問心田,然後以心意與慧光相合,歸於下丹田內。

    有中無、無中有,第一個有乃有意識之有也,即有意識守著丹田之靈光、靈氣。但在初學者,下丹田沒有動靜,無也,即有中亦無也。時間稍長,於幌忽間似覺下丹田有物,忽而靈光閃閃,下丹田內跳動(即一陽初動),無中有也,待至一陽生時氣通任脈、督脈,小周天形成,繼續勤修苦練,打通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奇經八脈,大周天***運轉形成。從一陽生到此時名日旋轉乾坤。

    氣行任督貫中脈至髓骨精氣化真元,將印度瑜珈行功精華引入本功,此乃本功法的特點之一,即當大周天形成之後,引氣貫入從頂心至會陰部的中脈、及左脈右脈,直至真氣貫通百脈骨髓,此時全身上下內外,真氣充盈,似有無窮精力。功行一千八百轉者,虛數也。實際上在修煉過程中不可能汁數,若要計數,豈非又增加了雜念。以下幾句,皆收功方法,同時又告知六脈神劍之命功要時刻修煉,將命功的修煉貫串於坐、臥、站、行日常生活之中,通過日積月累地修煉,功夫就會逐漸深化,從開始到一定的時期可能感覺不大,也可能沒有感覺,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當功夫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會生質變的飛躍,此時整個身軀會出現強烈的氣感震動,精神煥,與過去相比宛若兩人。此即常言之打通了生死玄關,伐毛洗髓,脫骨換胎是也。功至此境,百病難侵,益壽延年自是不在話下,從某種意義上講可稱為人間之不老仙矣。

    性功總訣

    訣云:

    性功主煉神,松靜心自定。

    閉日常養心,存神守真靜。

    通玄變化成,入人仙境。

    合適至虛極,返樸還真性。

    性功者主煉神也,但性功與命功的修煉不可截然分開,應當結合修煉。修煉命功時性功也自在其中,修煉性功命功也自在其中。不同的階段,主次不同,只是常人不識耳。比如松和靜的練習,無論命功或性功都十分強調,可以說松和靜是修煉一切氣功的基礎人門法門,但各自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命功是通過松和靜達到培煉真氣,打通全身經絡,乃至肌膚骨髓。其目的和證驗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性功是培煉元神,達到神俱六通,靈通變化,其目的和證驗是得大神通,開大智慧,獲大圓滿,窮宇宙展變化之妙道矣!

    在主修性功時,通過松靜的手段,主要控制識神,這裡所謂之「心」,即後天識神也。識神者乃後天主宰人的一切活動之神,其性靈動,俗云「心猿意馬」者是也。心意即後天之識神。猿者,經常抓耳撓腮,縱竄蹦跳,馬者,常搖尾蹶足,奔馳嘶鳴,兩者皆動也。好動之識神統帥了人身,則人之元神被蔽之於深淵矣!因而修煉性功之要務,乃收心求靜也,求靜收心也。將心一一後天識神收回,定在雙林樹下,此即「收心猿、鎖意馬」也。這是性功之第一步。隨著日積月累,功力提高,由收心求靜漸至定境。此時識神不再活躍,並漸漸退位,元神漸漸歸位,是謂初步入定。定者,靜之深化也,亦即在一定的時間界限內,識神完全停止了活動,此刻大腦的思維活動完全停止了,這就是入定。最初這種定境很短暫,只有一剎那,識神又復來,思維活動即雜念又起。這是很寶貴的,就只這一剎那,人的感覺是很舒泰的,對調節人的精神大有稗益。經過反覆地修煉即「閉目常養心」,逐漸地元神歸位的時間漸長,直至佔了主宰地位,此時神抱氣、氣養神、入大定——真靜也。「存神守真靜」之神乃先天元神也,入大定的時間也以功夫深淺而不同,少則七天,多則數年不等。當然亦有根據所修之專項功法之不同而定時坐關或開關者。坐關者,入大定也。出關,出大定也。在湛然靜寂的大定中人的肢體不動而元神清明也。元神在修煉中逐漸凝固成形,合與虛,得乎道,由定而悟而慧也。初則天耳通,通聽到常人無法聽到的聲音,此聽覺不是凡耳,乃是以心——天耳.去聽也,此聽力甚至能走向、走位、定點聽到隱於秘室或遠在天邊的聲音。繼則天限通,能看到常人所看不見之物事。一為透視、遙視,二為能看到靈界或低靈,界之物事。三則神足通,不是凡人之謂輕功,而是心之所欲,身即到之,哪怕遙隔萬干之裡,念動即至。修煉至此已無時空障礙。四則他心通,五則宿命通。六則漏盡通。後三通的獲得,可與別人心靈同步,能知過去未來,以至窮宇宙天地之妙道,再進一步可通玄變化,凡入聖,煉虛合適至極,由無為而無不為,返樸歸真,才真正認識到本性一一真我也!

    一、坐功

    (一)

    坐功是修煉一切內功之根本也。無論是命功或性功,也無論是何派之功法,坐式修煉是最基本的。從初乘的人門下手到高層次的煉虛合適,一般都是在坐式中完成的。當然也有在站式或臥式中完成的,這只是少數。

    訣云:

    坐法須當盤,神靜體如綿。

    雙手如抱球,閉目守丹田。

    吹噓呵呼,百病皆化散。

    玉髒吐納術,療疾保平安。

    一步修煉術,內壯體康健。

    六十天功成,六脈第一關。

    釋譯

    修煉坐功當以盤坐為佳。

    盤坐也是一種功夫,必須經過嚴格的修煉才能做到輕鬆自如、隨心所欲。印度瑜珈對形體的訓練十分苛刻,幾乎達到殘酷的程度。其目的是提高人體的柔軟、靈敏、力量等機能。輕鬆自如地雙盤(右稱蓮花坐)是人體機能柔軟、靈敏、力量達到起碼水準的一個重要標誌。下面介紹一種循序漸進的盤坐修煉功法。

    (一)正身坐於墊上,兩足跟相抵,盡量收至會陰前,第一步兩手心按壓膝部,一壓一鬆有節奏地進行,由輕到重;直到膝部貼墊為功成。第二步兩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壓膝,同時全身向前下壓直至額部觸足尖為成功。

    (二)正身坐於墊上,左足跟緊抵會陰,右足跟緊貼左小腿外側,雙手舉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壓,作叩拜狀。額部向前下壓貼墊,散盤功成。(注意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三)正身坐於墊上,右足跟緊抵會陰部,左足平放於右小腿之上,雙手舉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壓下作叩拜狀。額向前下壓貼墊,進而將左足放於右大腿之上,如前式下壓作叩拜狀。額部向前下壓貼墊,單盤功成,(注意兩足應互相交換練習)。

    (四)正身坐於墊上,右足跟緊抵會陰部,兩手搬左足向上勾盤於頸部,兩足互相交換練習。

    (五)正身坐於墊上,以左足放右大腿上,復以右足放於左大腿上,手向上舉,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壓,額部觸墊,且正坐半個時辰以上,則雙盤功成。雙盤的練成功只是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即調身也。接著應進行調心(神)的修練。修煉的秘訣干古以來只在一個「靜」字,只有心(神)安靜了,才能進入氣功狀態之中,欲得心神寧靜,必須全身鬆軟如綿,此即所謂松身松心求靜矣!雙手抱球(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凝神閉目,收視返聽,意守於丹田。所謂丹田者,產丹之處也。丹田有三,-上丹田,位於泥丸宮內。二日中丹田,位於兩乳連線中間的膻中**內,三日下丹田,位於肚臍之下的小腹腔內。古語云下丹田修命,上丹田修性。此處意守者為下丹田也。意守之法,初學者必須執著地追求,並假設下丹田內有一團氣也,此即所謂「設丹」是也,其目的是利於凝神求靜減少雜念。進一步,功夫深化了,雜念減少了,但仍時時襲來,可放棄執著,在膘朧中幻想著丹田內有一熱氣團,似有似無,亦真亦幻,此乃「幻丹」也。再進一步,功夫人靜定之境,雜念全消,此時丹田之內跳動,熱氣團已形成、此乃一陽初生也,乃還丹之初也。此乃元神歸位,內氣初生之時,此為調神也。再輔以吹噓呵呼嘻六字訣進行調息,此乃五臟吐納之術。何謂吐納之術?乃六字之音對應五臟六腑,嘻字之音對應三焦也。

    腎屬水用吹氣洩之,以吸氣補之。

    肝屬木用噓氣洩之,以吸氣補之。

    肺屬金用氣洩之,以吸氣補之。

    心屬火用呵氣洩之,以吸氣補之。

    脾屬土用呼氣洩之,馬吸氣補之。

    三焦屬氣用氣洩之,以吸氣補之。

    六字訣練功方法:先應弄清楚何臟腑有病,然後再決定所用之字。實火洩之,虛寒補之。洩者,由口字音,呼氣,先呼後吸,呼氣時張口,舌尖隨所之字音自然調整,由丹田默念所用之字。氣為音,意為聲,(不出聲)、一面吐氣,腹部回吸,當氣吐盡,即用鼻吸氣,吸氣長度為呼氣三分之一,同時默念「二」字,輕閉口,咬牙。一呼一吸為一次,每字不過六次,補者先吸後呼,以鼻吸氣·默念「二」字,同時舌尖抵上胯,腹部向外鼓出,當吸氣已滿,再用口呼出,方法與洩的呼氣法相同,所用之字音,其呼氣長度亦為吸氣的三分之一,一吸一呼為一次,每字不過九次。一處有病可練一個字,多處有病,可練多個字,亦可六字全練也。凡練兩字以上者,須順以五行相生之序練,即金三焦(嘻)。不能顛倒,否則弄成五行相剋,對身體不利,此為調息也。

    六字調形歌訣如下:

    肝木噓氣睜自睛,肺金氣雙手擎。

    心火呵氣頂叉手,腎水吹氣抱膝平。

    脾土呼氣須撮口,三焦嘻氣寒熱寧。

    本歌訣概括了六字訣的練功調形全部姿式和動作,練肝經時應兩目圓睜。練沛經時雙手舉起翻掌,手心向上,隨著吸氣默念「二」字時之兩手緩緩向上托起,氣(即呼氣)時緩緩放下。練心經時雙手上舉在頭頂,十指交叉,翻掌,手心向上,於頭頂,吸氣默念「二」字時向上托起,呵氣(即呼氣)時雙手收至頭頂。練腎經時隨著「吹」氣雙膝下蹭,兩手抱著雙膝,換氣(吸氣)時,默念「二」字起立。練脾經時隨著呼氣將咀撮起。練三焦可坐可臥可站,嘻氣以調整上中下三焦之寒熱。

    以上六脈神劍修練之第一步,主要是療疾治傷,達到身體康健,努力勤修六十天成功。

    坐功(二)

    正身盤坐,雙手在腹前抱球,意守下丹田,當下丹田熱氣團生成之時,兩手在腹前拉球三十六次,即兩手外展似拉球擴大,然後兩手對擠似將氣球壓縮,一拉一擠共三十六次。然後,兩手心向上,雙掌上提至膻中**,翻掌,掌心向下,按至腹前。同時觀想全身毛孔張開,天地之靈氣、靈光源源不斷進入體內,聚於下丹田。一上一下共進行三十六次,此乃六脈神劍修煉之第二步,著重培養丹田之真元之氣也。努力勤修三十天功成。

    坐功(三)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十指交叉放於腹前丹田之上,待至丹田氣足,一團熱氣下會陰過下鵲橋破尾閻督脈直上崑崙頂(即百會)再由前額過上鵲橋沿任脈下至膻中,直至下丹田。此乃打通小周天也。每次練功,小周天***轉三十六次。此乃坐功第三步。千萬任其自然打通小周天,不要以意強領氣,努力勤修百日功成。

    坐功(四)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十指交叉,放於丹田之上,片刻,小周天***運轉,三十六圈之後,將氣收入下丹田。兩手鬆開,下按,翻轉,掌心向上,引丹田之氣上至中丹田(膻中)。翻掌,掌心向內,十指相對,勞宮斜對中丹田,意守中丹田,神照中丹田,邱祖處機日:「金丹大藥不難求,日照中田夜守留,水火自交無上下,一團生機在雙眸」。目內視中丹田謂之神照也。此時之意守下丹田微守也。在混沛寂升起至中靜之中,忽然一團熱氣由腳底至丹田,斯時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陰經,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臍脈陽臍脈,都有氣流運轉。且腦海轟鳴,眼吐金光,六根震動,天旋地轉,此乃打通大周天之徵象也,繼之氣流由督脈(百會)貫入中脈、左脈及右脈。同時全身氣流由經脈入內腑,穿骨髓,復至肌肉,皮膚,全身上下皆通也。努力勤修三年功成。

    坐功(五)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環抱於胸前,雙手指間距約一尺,指尖相對,待大周天***轉運轉一圈之後,將氣收至下丹田。然後由下丹田運至中丹田,由中丹田將氣運至右肩,走右臂陽面(外側),由手指尖出,由左手指尖走左手臂陽面(外側)至左肩,再由背面至右肩,循環往復,形成一個封閉氣路,旋轉36圈,再朝相反方向旋轉36圈。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靜守片刻,再由下丹田運至中丹田、左肩,由左手臂陰面(內側),由左手指尖出,由有手指尖,右手臂陰面(內側)至右肩,沿胸面至左肩,形成一個封閉氣路,旋轉24圈,再朝相反的方向旋轉24圈。將氣由中丹田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三十天內氣外,外氣內收初步功成也。

    坐功(六)

    正身端坐,收視返聽,垂臉閉目,意守丹田,雙手握空拳放於腹前,功夫至此,片刻之間丹田氣足,此時全身俱已通暢,氣已無須再循經脈路線,而是隨意調動,即達到意動氣行。在身前三尺處點一臘燭,舉起右拳對準臘蠟,在猛然伸直五指的同時,配合聲「嘿」,氣丹田,激如奔雷,由手臂陽面三陽經脈同時激射而出,直擊燭火。注意決不許有煽風之動作,全賃內力,直至將燭火擊滅擊出後即將氣收回。兩手交換練習。先練三陽經神劍,後練三陰經神劍,每次練功不得少於一個時辰。隨著功力的增長,燭火或逐漸移遠至五尺、七尺、九尺、一丈或更遠。一般以一丈為標誌。勤修三年可達將自如,六脈神劍初步功成也。

    二、站功

    站功(一)者、主采天地宇宙之靈氣、壯大自身內氣、增強體能、使內氣浩殤如長江大河無窮無盡。

    清晨,太陽欲出之時,東方滿天朝霞。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微外八,兩手下垂於體之兩側,掌心相對,全身放鬆,心神寧靜,自視東方朝霞,然後收視返聽,以天目遙視東方天際,同時觀想自身下丹田。待熱氣團生成、膨脹,全身十萬毛孔皆張,自身之氣遍佈宇宙,與宇宙之靈能混溶一體。此刻之意念: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我之正氣即宇宙浩然之氣,宇宙浩然之氣即我之正氣。靜站半個時辰,收功。收功之法無須動作,全憑觀想,觀想宇宙浩然之正氣漸漸從四面八方向中心聚集,最後凝聚到一點,成為一個高能量光團,這高能量光團正凝聚在我之下丹田中心內。晚上,選月圓之夜,對月修煉,方法同上。本功法氣魄宏大,廣收宇宙浩然之正氣。

    站功(二)

    清晨或傍晚,於高山之巔,或泉水之畔,林木花叢之間,擇一平坦之處練功。

    兩腳開立,下蹲成騎馬樁式,依照個人體能情況先練高位樁,進而半馬樁,直至全馬樁,兩手由兩側抬起平肩後翻手手心向上形成抱天式,頭部微仰。目視天根,意念將天當作一個大球抱住。每次練功當以全蹲騎馬樁達半個時辰以上為佳。本功主練下盤,壯大內氣,兼采宇宙之正氣。

    站勸(三)

    清晨或傍晚,面對太陽或月亮、星星、高山或大樹揀功。

    無極式站樁,先以意念收采太陽、高山或大樹之氣,並調動自身內氣聚於下丹田,然後右足上前一步,形成含機樁,即重心七成落於左足,左膝微曲,右足虛點在前,兩手由腹前向上托起(手心向上),引氣由下丹田上至中丹田,兩手向前方劃金剛圈收至腰的兩側,握空·g拳,右拳抬起前伸,在伸直的一剎那間五指彈直,腿部也變成右弓箭步。同時以意領氣沿手臂外側(或內側)疾如閃電由指端出,擊向太陽、高山或大樹,同時出一聲短促威猛的「嘿」!以聲助氣,以聲壯氣,注意擊出之氣應隨換氣即刻收回。

    效應:隨著神劍罡氣的擊出.太陽、月亮或星星會幻出異樣之光彩,高山空谷出奔雷似的轟鳴,大樹枝葉出呼嘯之聲,功力深者,可使樹技搖曳,葉落繽紛。

    站功(四)

    傍晚,在一大樹之後放一燃燭,站於樹前約五丈之外,站式隨功夫至此,已無須任何導引姿式,隨意而站,隨意而,遙指、點、擊、劈、斬,樹後燭火應手而滅。以後無論站、行、坐、臥,神劍罡氣隨意而收,六脈神劍築基功成矣。

    三、輔助功

    輔助功乃是配合坐功和站功培練真元之氣,使修煉者在6常生活之中常處於氣功態之中h養氣煉性,實際上是性命雙修,性功成份大於命功。功法的要訣是「守中」,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守住「中心」。這個中心並非專指丹田,而是要使精神狀態處於「中」。過去謂之「中庸之道」者,研究的就是這個「中」。說得更明白些,就是使精神狀態處於相對穩定的陰陽平衡,即不興奮,又不抑制。興奮者陽盛,抑制者陰盛,都偏離了「中庸之道」也。守住了這個「中」,即進入了內功的較高境界,這就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達此境界,不斷功力日深,且性格修養,道德情操也a臻完美。這也是儒家名言通過「守中」,常養「吾浩然之正氣」也。以上說的既是功理,又是功法。無論行(走路散步)或臥,不拘姿式,將以上之法、理寓於6常生活中。而且就武林人士來說,經常處於氣功態中,也寓自衛於無形中矣!因為常有一團護身罡氣佈於四周,任何異物的侵犯都難於突破,且任何突入護身罡氣的異物都會引起自己的警覺,可立即採取對策,歷史上傳說的那三把暗器飛刀在離達摩祖師後背還有一丈左右時突然被三朵金蓮花托起掉於地上,就是這一功夫層次的真實寫照。

    輔助功(二)

    內外合練,乃修練六脈神劍的又一種輔助功法。通過內外合練,可強筋壯骨進一步增強調神劍罡氣的功夫。

    第一步:十指抓地,腰腿伸直,足尖點地,吸氣(以口猛吸出嘯聲)時,兩肘屈曲,胸腹似欲貼地面,呼氣(以鼻噴出,出震響)兩肘伸直,如此反覆進行三十六次。

    第二步:十指抓地,臀部上弓,足尖點地(以口猛吸出嘯聲),吸氣時兩肘屈曲,胸部重;心落於右手指尖,向前作弧形運動,將胸部重心移至左手指尖,呼氣(以鼻噴出,出震響)兩肘伸直,反覆進行三十六次,然後再從相反的方向進行三十六次。

    第三步至第六步:動作呼吸同上,只是支撐的手指同時左右手各減一指,直到同時各減三指,每支手僅以一指支撐。

    第七步至十八步:動作,呼吸同上,只是在腳尖部墊磚用以墊高足部,使重心大部落於手指尖,分十二

    第十九步以上,呼吸同上,倒立,單手支撐,先以手掌,復以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一指作屈曲旋轉運動。

    上述修煉oe俱有絕大之毅力恆·g者難以成功,一旦修煉成功,即身俱有金槍手,一指彈之神功,遠離有神劍罡氣之絕技,僅此即可獨步武林矣。

    四、佛功

    佛功者,顧名思義,乃佛家之功法。在吾國大地之上,由印度傳來的佛教衍生為顯宗與密宗兩大宗,此處所指的實為顯宗的基本修持法門。本章所介紹的乃禪宗鼻祖開創少林武功的大宗師達摩老祖的面壁禪。

    河南登封市少室山北麓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有一個古今聞名的達摩面壁山洞,相傳這處洞**就是宗鼻祖達摩當年面壁修禪之處。關於禪定與內功的關係歷來都有一種誤解,特別是一些佛教界的人士普遍認為「禪」高·於「內功」,他們認為內功是培養元氣,祛病健身的功法,而「禪」則追求「明心見性」,開智慧,現真如(真我),了脫生死。其實這是對「內功」含義不明的一種偏見。內功者,即修煉人體內精氣神並使之合幹道的修持方法。內功的修持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佛家、道家、民間、武功、醫術五派。因目的不同而修持(煉)之方法各異。所以「內功」(又稱為『氣功』)其近期目標為祛病健身,終極目標則強身技擊,明心見性,激潛開慧。沒有初期的健身,談不上以後的「明心見性」。終極目標的實現,必須有健康的身體,並更促進身體健康層次的提高。禪是梵文「禪那」的音譯,其義為『靜慮」或「思維修」。「園覺經」曰:『無礙請靜慧,皆為禪定生」。所以說『禪定」應是屬於內功的性功部分。達摩面壁撣的功法如下:

    (一)理入:正身盤坐,調息微微,將整個意念都凝注在室壁之上,無自無他,堅守不移。湛然寂照,逐漸除去心頭凡塵孽障,智慧心,現真如定,經過反覆修煉,面壁坐禪(每次一個時辰)達到情意不起,妄念頓失,彷彿世界與己「身」均不復存在,只有一片永恆的光明,美妙和愉悅。

    (二)行入:為了配合面壁禪的修煉,必須注意日常生活的「行入」。其法有四,-日報怨行: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懷,不為人間之「恩怨」、「愛憎」之情所干擾,遇樂不喜,遇苦不怨。二日隨緣行:修持者須有寵辱不驚之定力,擯棄患得患失之心理,到處隨緣,體察緣起的;心體寂靜不動。三日無所求行:處世寧靜談泊,不執迷於無窮盡的名利追求與物質追求,須知「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四日稱法行即以「法淨之理」作為修持和人生的指導。

    佛功的實質即禪定,是屬於內功中的性功範疇。但它必須建築在堅實的命功基礎之上。佛學深似海,禪定無止境,隨著性功的深化,必將6續得大神通。六脈神劍之威力相得益彰矣。

    五、天竺神功

    天竺神功系天竺國中之上乘修煉秘法,又稱之日無相瑜咖。本節所介紹的七種神功,主要是修意念力。意念的力量是巨大的,無窮的,是一切神功絕技效應的基礎。

    六、定身術

    正身盤坐,收視返聽,雙手置於胸前,結大蓮花印(十指朝天,掌根及小指第一節外沿相抵,呈開花蓮花狀)靜坐片刻,默誦「d奄」字真言,觀想宇宙之靈能化為白光自頂輪入體內,繼默誦·『嘛」字真言,觀想白光入喉輪化為紅光,繼默誦「呢」字真言,紅光入心輪化為黃光。繼默誦「叭」字真言,黃光入臍輪。化黃光為蘭光,繼默誦「彌」字真言,蘭光入陰輪化為紫光,最後默誦「牛」字真言,觀想紫光由體中線直衝向上至頂輪,復默誦「勃」字音,引紫光下降至小腹腔中心。反覆進行三十六遍,復觀想紫光膨大,充塞全身,氣感強大,繼之接天鼓雷音佛印(兩手十指尖井攏指尖向前掌心虛對)意念全身真氣集於丹田、眼睛和指尖。待真氣運集充足,猛然大喝一聲「』阿」(聲音短而猛烈),以氣聲,氣丹田,觀想聲音如雷,直擊對手心田,同時將天鼓雷音佛印變為實心合掌印,觀想十指尖射出十道白光刺入對手將台、血侖,膻中,肚臍、章門、氣海,關元,中極,十大**內。同時雙眼猛睜激射出兩道金光,似繩索,如匹練,將對手全身捆纏結實。以上乃一瞬間之「三密相應」。熟練後,並可將念力同時分散作用於多個目標之上,將目標定住。此謂「定身術」也。

    七、身外化身術

    身外化身者,乃元神也。元神出體,有陰神與陽神之分。陽神乃元神凝練,聚而成元嬰,元嬰凝固,可離體支游宇宙,聚之成形,謂身外化身,散之成氣,隱於無形也。陰神乃未凝練之神,非化身也。

    正身盤坐,收視返聽,雙手結禪印(雙手姆指尖相抵,其餘八指交叉),置於小腹腔上,如前法默誦六字大明神咒,三密加持三十六遍。觀想小腹腔中心有一金色蓮台,吾之真身(元神)盤坐於蓮台之上,默誦「o牛」字真言,蓮台真身升入心輪、喉輪、頂輪復觀想佛音了了,檀香陣陣,大日如來率十萬諸佛乘金色蓮台至。開頂門,元神冉冉升起,與空中諸佛會合。瞬間一切影觀消逝,宇宙間唯我靈能幼化之真身,十方光明。初元神離體即回,以後逐日離體的時間和距離漸長,百日以後,可達傲游宇宙,遊戲風塵,隱顯莫測,普濟眾生矣。

    八、隱形術

    隱形術有二,一為障眼之術,即能調集宇宙之雲彩光氣遮人眼目。二為動用功力將自身淡化,化為無形。隱形之術實乃功力深厚的體現,非他也。功力的提高與自身之道德情操是一致的。隱身術的練成功即肉身成佛之證果也。提心有人利用隱身術做壞事,實乃多餘,因為道德情操低劣者是不可能達此境界。

    正身端坐(或站立)收視返聽,雙手結隱形印(一)(左手拇食二指尖相抵,結環,余三指成弧形伸開,右手姆指**左手環內,余四指包住左手,置於胸前),默誦大明神咒三密加持三十六遍。觀想五輪(頂輪、喉輪、心輪、臍輪、陰輪)出白紅黃蘭紫五色光輪互相融合形成彩色光團環繞全身,成為彩障,外人只見一彩障則障眼隱形術成矣。

    在前面練成的基礎上兩手分開結隱形印(二)(兩手拇指掐無名指根置於體兩側)觀想糾字圖,自身向宇宙擴散,默誦「啊」字訣,在三密加持作用下,**化作淡淡的白煙,化為虛空,隱於無形矣,隨著功力的提高,行、站、坐、臥皆可隱形於瞬間。

    九、降魔術

    魔分內魔外魔。內魔者,乃是修者煉己不純,將妄念、雜念、邪念、惡念帶入修煉之中、高層次,幻化出諸般景象,誘使修煉者產生執著追求,使精神狀態出現陰陽偏歷,從而導至走火入魔。所謂「魔由心生」此之謂也。外魔者乃宇宙中之精靈鬼怪,包括修煉有素之蛇、蟲、毒物、或附人之體,頓時使人產生透視,遙視等功能,此乃「鬼通」也,或盜人之氣,使修煉者功力毀於一旦。時間一至,附體之魔離去,被附體之人功能消失,精氣被采盜一空,反不如常人也。

    正身盤坐,收視返聽,手結定印(雙手相疊、手心朝天、拇指尖相抵、左手置於右手之上),默誦六字大明神咒三十六遍,達到妄念不生,幻景俱無的禪定光明境界。若妄念起時,諸般幻影頓時襲來,內魔至矣。外魔乘虛而入。故修練至斯時,諸般危難纏身,若不能解脫,入魔道矣。是時左手雷印(大拇指掙中指第一節,食指、無名指點中指前,左手小指搭於無名指上)。右手劍印(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壓在無名指小指背上)默誦口訣:「心定如止水,正念法力高,神劍罡氣至,內外魔頭消」。鳳想糾字圖猛喝一聲「啊」字震撼襄字萬魔。

    六脈神劍(卷二)劍氣神功

    一、神功拳技論

    六脈神劍乃上乘武功。須知習武之人儘管練得力大如牛、拳快如風,若不習內功者,皆屬下乘博擊之技矣。凡欲窺武功之上乘奧旨,非極大的恆心毅力、苦修內功才能有望煉成。

    夫練功之法分內外二門,六脈神劍內功心法已於第一卷詳述,現論述一些外功心法。

    內功煉成,再煉外功,將內氣勁力達於外,貫於四肢及全身肌膚,屬順勢,易於煉成。先煉外功,再習內功,屬於逆勢,難度軟大。蓋因純習外功者多有內傷,故先須治傷療疾,再修習內功。雖進展較慢,但不失為一補救辦法。舞石擔、掀沙袋、舉石鎖、滾竹筒等皆為外功練法,均可將內(功)力引達於四肢全身,再輔以竹帚、鐵沙袋揭皮排打,即可練出抗打之能力。俗雲金鐘罩、秩布衫者是也。再輔以幾種拳劍套路及散打技擊之修習,則武技成矣。

    武功的產生為原始人類與其他動物爭生存之本能,初生之人類長不及蟒蛇,猛不及虎豹,靈活不及猿揉,欲生存繁衍,全賴人類之智慧創造諸多擒殺蟒蛇虎豹之技能,才能除強敵以獨存。武功即是原始人類賴以生存之基本功。

    武功者,包括內功、外功、武術技擊術之總和。內功外功已如前述,現就技擊加以論述。

    夫技擊之術分有形和無形也。有形者,手、眼、身、腰、步是也。它指的是外形動作,如支撐格拒,姿式迴環,變化萬千,而有形可見,授受較易,晨操夕練,不難熟練也。無形者指內部之靈惠素質,即識、膽、氣、勁、神是也,此乃與學練者整個內在世界的學識水平密切相關,是先天之慧根悟性與後天智能的總成。

    1、手:手之作用在武功上佔重要地位,它包羅肘、拳、指、掌各種部位之手法。高挑、平沖、低砍、直所、擒拿、點、戳,虛實變化莫測。總之吞吐格拒,迴環如意,起落收,捷若閃電,方能領會手法之妙用也。

    2、眼:眼觀四面八方,視敵障乘機擊之,乃眼之作用也。武藝高強者,&127;視敵之微小動向,即知彼強弱矣。所謂視敵身高體壯,我走偏門;我強敵弱,可走洪門。此即「有力當頭上,力弱走兩旁」。視其眼神,可知其攻擊之部位,即彼汪我左,應防彼攻左,彼注我右,防其攻右。張口之擊勁力鬆散,閉口之擊勁力必足。如此等等皆是眼之作用也。

    3、身:身為四肢之主,攻擊之的,防守時俱偏斜閃避之功用,左旋右轉,&127;俯仰低昂,挺吸吞吐,鎮靜雍容,有應敵指揮之功能。練到高層次,身之各處皆可擊敵,即所謂「全身上下都是手也」。

    4、腰:腰乃四肢全身的橋樑,是全身勁力之源。所謂「力於腰」,&127;凡練功有素者,必肩寬腰柔,精於技擊,迂迥曲折,旋轉彎斜,聯繫上下,尾相銜;蓄之則氣沉丹田,提之則勁力貫於肩臂,行動時如游龍戲水,力時若大力金剛。隨機應變,變化萬千,腰之作用也。

    5、步:步在武功之中占重要地位。跳躍起落,進退封逼,可吞可吐,進攻退守,鶻落鷹揚,難述其狀。以敏捷為主,合腰肩之功用。沉靜時,守若斡女;起動時,如出山猛虎。馬步可鉸浮力為實力,鶴步能行功於週身,翻騰縱竄、勾頂蹬踢,變化莫測。夫全身之功夫俱得力於步法之巧妙運用也。以上皆為有形之功也。雖為下乘博擊之術,但其乃是基礎體能之功,絕不可忽視。若基礎不實,萬丈高樓從何而起;基礎之功全無,則上乘神功如鏡花水月紙上淡兵矣。

    6、識:乃知識經驗水平之昇華,即快捷之辨別能力及應對反應也。&127;如對敵瞬間,即知其強弱,弱者能逼,強者宜防。功於掌拳者,手臂必粗壯;功於腿足者,必步法穩固而輕捷;精於外功者,其形體魁梧;內功精湛者,神氣內蘊,聲音洪亮。短小之人須防其用腿,彪形大漢必貫使拳。見其劣勢,即知其可破之法門,乘隙即攻,見空必撲;見其強勢者,須當顧我週身,後法制人,見隙則。俄頃之間,勝負可定,在於智識之高低耳。

    7、膽:定力與智慧之表現也。俗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127;麋鹿行於左,而目不瞬。」「視白刃如不見,聆槍炮若不聞。」皆指膽也。初乘為抗干擾、去怯懦之能力。高乘則與智識相合而昇華為非凡的決策魄力也。「兩軍相逢勇者勝」,「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皆指膽之作用也。膽力之大小源於實力之雄寡及智能之高低。是以兩者在交手之際亦常見弱者由於膽大機智而勝強者;強者由於膽怯心虛,影響了技藝的揮而終於失敗。

    8、氣:氣功也。氣功一詞最早見於隋朝許遜之《宗教淨名錄》。&127;氣功有二,一是養氣,以道為歸,即通過性命雙修達到神清氣固,胸懷博大,了脫生死,增益智慧。達到此境界,其氣清純而沉也。二為練氣,以呼吸為功,意念運氣為效,隨呼吸而調運氣於週身,以柔而剛,至剛而柔,達到亦柔亦剛,可柔可剛,剛柔相濟。

    氣沉承者勝,氣浮者敗。收手以吸氣為佳,手以吐氣為妙。運使之奔行於週身,蓄之則聚集於一處,擊之硬似鋼鐵,推之柔軟如棉,意念之聚散開合、收沉蓄,綿綿不絕也。

    9、勁:活力也。未經訓練者,本身肌肉具有的收縮力謂橫力(蠻力)。&127;訓練有素者,能調運週身之力蓄於一處(蓄勁),於一瞬間(乘勁),井能運氣外,氣乘勁勢,可制人於十步開外,六脈神劍即此也。

    1o、神:乃人一身之統帥,實為悟性。臨敵對陣,神清者技必精,神昏者,藝必淺。閱其神知其深淺,觀其姿式,卜其快慢、輕重、行止。奕林行家,能預知數著之多。武林高手,可預感未來搏擊之招數。通過勤習博學,熟悉各門派武技如數家珍,進而得心應手,達到出神入化之景地,方能體味神之奧妙也。

    能在臨敵博擊之時,做到手、眼、身、腰、步同時運用者,在武林中已堪稱高手。若能再將識、膽、氣、勁、神、同時運用而少失誤者,才算已登武技之上乘矣。

    二、武德論

    習武之人主要先修武德。武德者何?強身健體,懲惡除好。切記習武之人之宗旨,在於使人身體強壯,萬不可持技欺人。對於大好大惡者,在自衛的原則下,可略施懲戒,以敬傚尤。更須知技藝無止境,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凡事應以謙虛為懷。若自以為學了幾天武技,則蠻不講理,飛揚拔扈,不可一世,遇著行家裡手,非裁跟頭斗不可。故凡身懷上乘武技者,更有高尚之道德情操,扶老、助弱、救殘,氣質風範平易近人。特別是六脈神劍之武林高乘劍功神技絕活,更須選擇佳材,因品質惡劣之徒,雜念惡念橫生,無法收心求靜,絕難修成上乘內功。但修成外功不難,做壞事亦有餘焉,所以歷代以來本門擇徒甚嚴,先要考察其為人之作風是否習武之佳材,並須察其後天之決心、恆心、毅力、勤奮之程度,擇其優良者為徒,方可能練成六脈神劍等上乘武技神功。否則縱然得到本門之秘笈寶典亦如鏡花水月,竹藍提水一場空也。

    三、六脈神劍十三式

    夫六脈者,手之三陰經脈與手之三陽經脈也。由三陰經脈出之劍氣日三陰神劍,由三陽經脈出之劍氣日三陽神劍。三陰劍氣,陰柔綿綿不絕,專攻敵髒,損之於無形。三陽劍氣,陽剛勁疾,專傷敵腑。損之者立僕矣。本章所述之劍氣統由十指尖十宣**出,另有由單一經脈所出之劍氣,如由手太陰肺經之井**少商**(大指內側)出之少商劍、手陽明大腸經脈之井**商陽**(食指內側)出之商陽劍等等另有專門之功用效果,系更高層次之神功另有專著,暫不傳授。

    三陰神劍與三陽神劍外形動作相同,不同的是神(意)。神乃人身之主宰。以神調氣由任脈上至天突,由手之三陰經脈運至指尖,在默念「啊」字訣的同時三陰神劍劍氣綿綿出,勢緩力沉,如亂雲翻飛,又似巨浪排空,冷風習習,令人不寒而慄,更不知無形劍氣從何而至,搭向何處,防不勝防也。

    三陽神劍乃以神調氣由督脈上至大椎,由手之三陽經脈運至指尖,同時出短促的猛烈的「嗨」字訣,三陽神劍劍氣疾如電掣,急射而出,其勢剛勁猛烈,大有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成。神劍所至,樹折葉落,塵土紛飛,令敵膽裂而癡矣。

    六脈神劍十三式是在修習內外功夫有相當基礎,即已能出強大的劍氣,再進一步修習的運用之法及提高劍氣的實戰能力的功法。

    (一)凝神調氣

    站樁無極式,垂簾守丹田。

    神凝真機動,調氣至十宣。

    釋意:即平心靜氣,兩腳開立與肩等寬,沉肩墜肘全身放鬆,眼輕垂,回光內視下丹田,神凝氣**,氣包神外,待至丹田內真氣動再沿三陰神劍或三陽神劍之運氣路線由丹田調氣至十宣。丹田乃氣劍之根,十宣乃氣劍之用,均不可有絲毫放鬆意守,不可等閒視之切記切記!

    (二)神劍出鞘

    左手迥環撫丹田右手揮劍出十宣

    神劍出鞘驚天地劍氣森森摧故膽

    釋意:左手由下外展向上劃一圓環,落於小腔腔之下丹田上,掌心向裡撫住丹田,右手同時由下放起向上向內向左劃弧變成陽學(手心向上)或陰學(手心向下),經胸由左橫行向右,同時意念內氣自十宣出五道劍氣,身體右轉成含機樁(右足虛點在前,重心七成落於後面左足上)神劍出鞘驚天動地,劍氣森森,威震故膽。

    (三)初試鋒芒

    左手神劍穿敵膽右手劍氣劈華山

    左足上前成並步右足上步如弓弦

    釋意:左足上前與右足成並步,同時左手由丹田伸向前方,意念神劍由*

    左手指尖出,穿敵肝膽,再右足向前成弓步,同時右手劍氣隨著向內翻腕由上向下力劈華山。

    (四)神劍掠空

    返身揮劍獨步站神劍掠空霹靂現

    雷電交鳴鬼神驚劍氣如虹衝霄漢

    釋意:接上式左腳上步成並步,同時右腿提起成金雞獨立式,腰身向右後轉,右掌神劍由左下方旋起,經上萬呈圓環形向右揮動,隨著右轉向後劈下。同時左掌出五雷掌擊向左方,同時由丹田出一聲威猛短促的「嗨」字訣。一時間光閃雷鳴,劍氣如虹,氣衝霄漢。

    (五)劍擊長空

    收手腰間馬步樁怒目遙視正前方

    猛嗨一聲神劍出劍擊長空穿敵髒

    釋意:接前式,兩手劃弧收至腰際,氣沉丹田,馬步站樁,怒目遙視正前方之假想敵,突然猛喝一聲「嗨」,神劍隨雙掌向前擊出,急射假想敵之內臟。

    (六)劈地開天

    左劈右挑分神劍劍氣綿綿如匹練

    意透地下八千尺神開頭頂萬丈天

    釋意:接上式全身直起,同時在左手神劍向下劈斬時意念劍氣直透地底八千尺,右手神劍向上揮挑,觀想劍氣挑開頭頂之萬文蘭天。

    (七)倒海翻江

    雙劍齊揮乾坤轉霹雷聲聲震敵膽

    倒海翻江威無窮劍氣縱橫敵軍亂

    釋意:接上式,身體左旋右轉,同時雙手神劍左右揮擊劈斬,其勢勁疾、威猛、出霹靂之聲,倒海翻江,形容神劍的威力可入十萬軍中,所向披靡。

    (八)神劍穿身

    氣沉丹田尾閭間接身弓步神劍

    意透敵體萬千個神劍穿身入黃泉

    釋意:接上式將劍氣收至下腹的丹田尾閭之間,在含機步及早箭步的虛實變換中,全身搖擺不停地出劍氣,呈大扇面擊出,意念穿透敵人身體,成千上萬之敵皆被神劍擊穿而魂赴黃泉。

    (九)二龍戲珠

    雙足並步站劍氣騰霄漢

    游龍戲風雲神劍自天斬

    釋意:接上式,成並步翻腕,神劍劍氣沖天而起,經天劃孤,宛若游龍戲珠,然後白天斜斬而下,至前方地平線止。此乃天斬劍也。

    (十)金輪渡劫

    神劍飛轉箭腿彈氣穿三田擊敵頑

    金輪渡劫劍花舞散功破氣成癡漢

    釋意:雙手神劍飛舞,左手神劍擊刺敵上丹田,右手神劍擊刺敵中丹田,右腿提起彈擊敵之下丹田,專破故之功,散敵之氣,使其成呆癡之漢也。

    (十一)童子拜佛

    雙手合十馬步樁凝神調氣意中黃

    躬身彎腰朝下拜神劍飛擊敵心臟

    釋意:接上式,雙足井站,略寬於肩,意念凝汪中官黃庭,然後躬身彎腰,作童子拜佛式,在雙手指由向上轉為向前的一瞬間,神劍急出,飛擊敵之膻中**。

    (十二)萬里飛劍

    站坐不拘儀態閒浩氣長存人地天

    萬里飛劍連寰宇靜動自如是真詮

    釋意:本式乃六脈神劍最高境界,或站或坐,儀態蔭閒。劍氣化為浩韓之正氣與宇宙合拍共振,由動到靜、靜極生動、動動靜靜、靜動自如,才是六脈神劍之真詮也。

    (十三)神劍歸鞘

    神劍歸鞘入丹田罡氣迥環九重天。

    撫摩全身關**竅輕舒鶴步出林泉。

    釋意:此乃收功之法也,將瀰漫於宇宙間之神劍罡氣迥環收納入丹田,繼之行大周天九遍,謂之「九重天」。然後按摩拍打全身之**竅,使之關閉。收功完畢後,方可緩步離開練功場地。林泉者,練功場地,林間、泉畔、元氣充豐,皆練功之勝地也。

    四、子午流注十二大**點打法

    凡修習武技者,對於人身之各大**道及氣血運行周流之方向、時刻,不可不知也。本章介紹之十二大**打術,乃取其之大要也,夫一日分十二時,一時分八刻,氣血周流不息循環於人之身,全系依經絡貫通人身之上下內外。

    上四刻,氣血行於皮下,下四刻,氣血歸於骨。擊之需仔細分清時刻手法。重擊在骨髓之內,輕擊在皮肉之外。擊**傷人,立可斃命,好匪之徒切記不教,若奸匪惡徒偷習本術,為害社會,作惡多端,須知因果報應,必自斃矣。

    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天有日月往來,人有氣血運行,天有雨水調和,人有茶飯養治,天有七星北斗,人有五臟六腑,天有九重,人有九竅,(一窀八**,計**七十二**也),其**不可亂教,無義之徒切記不教,有義之徒宜慎重斟酌教之。教授此術師要盡心,徒不忘思,師若不盡心,徒若忘恩,必遭天遣,切記切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