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武俠作者相比,溫瑞安有一個絕大的特色是,此人在武俠短篇的造詣上是無人能比,短篇小說本來就難,而武俠小說的短篇寫的要好更難,篇幅所限的情況下,故事展開和人物刻畫都受影響,但是溫瑞安十幾部短篇裡,都是一個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活地在故事中完成,《戰僧與何平》裡寧負閣下不負本人的何平,《請借夫人一用》中年輕時的宗師韋青青青,都是可以讓人看過就記住的角色。
長篇巨著,真的是巨著——我們也要知道這個人同樣是舊連載不完就開新連載的類型,關於這一點有看他的作品的人都明白,要抱怨的話可以寫上幾十倍——這不是現在要說的問題,實際上如果不是執著於每部作品之間若有若無的關係,當成獨立的來看未嘗不可,比如他風格正式成熟後的少年名捕系列。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的詩句被用來形容《少年追命》裡面的少年追命,兒時的命運坎坷,落魄江湖的不得志,不如意,一次次面對不幸漠然處之的態度,少年追命就這樣變得不再少年,而對於這個原本充滿感傷色彩的段落,卻始終只用一種述說旁人事情的淡淡口氣去描寫,少年的追命一早已經老去,所以今後再也不會老,也只有識盡愁滋味後的欲說歡休。
作者怎樣的人生決定寫出怎樣的武俠,年輕時的溫瑞安也曾熱血過,也曾結義神州社,那時的文字充滿熱血不羈的飛揚,後來入獄,昔日朋友紛紛離去,見過了世態炎涼之後筆風一轉,從此故事裡面充滿了背叛與出賣,神州奇俠的蕭秋水從闖蕩江湖到寂寞高手,最終還是折劍斷琴,在大雪紛飛中一路滄然而去。
天下有雪紛紛過,落盡江湖不成歌。
早前看金庸的《連城訣》,事先看評論說這部書裡面的慘痛,看過之後的感覺卻也是不過如此,狄雲的故事,丁典的故事,不是不悲,而是寫的太蒼白,讓人生不出多少感觸,因為篇幅限制了金庸描寫的揮,也是因為他寫不出。
溫瑞安可以,所以有了所有作品中成就最高最完整的一部《刀叢裡的詩》。
刀叢的故事極為簡單,南宋年間,詭麗八尺門的大俠龔俠懷被陷害入獄,江湖上的武林人士立刻紛紛為之奔走,四處求人,最後在無望的情況情況下終於選擇了劫獄,然而一切早都在朝廷與官府的算計間,中伏苦戰至死,最終只有空灑落一腔熱血,一事無成。
文中的龔俠懷,從頭到尾只有開始的一個出場,然而整部書裡似乎都能看見這位大俠的影子,岳飛入獄,只需莫須有三個字,而龔俠懷被捕,則根本沒有理由,朝廷只是要找一個武林人物來殺一儆百,龔俠懷不過是被隨意指中的那一人而已。
他武功俱廢,受盡酷刑,然而他在獄中不忘他的同門兄弟,希望能犧牲自己一個人去保全他們。
葉紅藉著火光,打開那張對折的紙張。那張紙折紋都是極深刻的,可見曾經多次展讀,但又每次都再為珍惜保藏。紙很薄,從指尖傳過來的感覺很冷。字很潦草,但仍力透紙背,直欲破紙飛去。上面只有四個字:
請背棄我
他叫他的兄弟背棄他,可是龔俠懷不知道,出賣他將他送進監牢的就是他的兄弟們,不用他的紙條,他們已經率先背棄他了,反而是他生前不太合的那些對手,比過武的人,甚至想殺他的人早早集合起來,為他的事情出謀劃策,只是他們最後也一樣被自己的兄弟出賣,連龔俠懷一面都沒有見到就倒在刀下,劍下。
龔俠懷的紅顏知己嚴笑花,龔俠懷入獄,她隨即就答應了6倔武一直以來的求婚,擺明了車馬,以放龔俠懷為交換的條件。她不在乎別人背地說她薄情寡義,也不在乎自己的聲名,她只希望能救出龔俠懷,她身為女子,也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俠氣,也有著百轉千回的柔情。為了龔俠懷,她甚至可以一劍就斬落自己一隻手指。
我若是婉拒他,他決不罷手;我要是給他點甜頭,他就會得寸進尺。如果我斷然拒絕,他也會老羞成怒,因為這令他更深切地知道他在我心裡的位置永遠也不及你,他唯一的對策,也許只有把你毀掉或把你永久的押在牢裡,不放出來。我可不能冒這種險。我要絕了這個後患,除非放你出來,否則我決不容許他沾我一指。
所以我一劍切斷了手指。
自己的手指。
一如壯士斷腕,紅顏也可以斷指、甚至不惜斷臂的。
沒有了尾指,我的箏,是再也彈不好的了。錚錚瓊瓊,以前,我曾以指尖尋索你在江湖上的影蹤,你啊你,你在哪一處?少了一根尾指,我的琴,是再也彈不好的了。丁丁鼕鼕,我會用琴聲譜出你英雄的俠風,你啊你,而今卻在牢中。
而最後,當群豪流夠了血,低夠了頭,求夠了人,終於驚動了天聽,一句輕描淡寫地「也沒什麼大事」下了釋放龔俠懷的令狀時,在公文送抵前的一天,傳來了龔俠懷死於獄中的消息,經過了如許漫長的忍耐和等待,那麼多的掙扎與受苦,犧牲了那麼多性命和熱血,龔俠懷竟就在放出來的前一天,寂然而逝。
龔俠懷怎樣死的,是否死了,甚至整個被捕與否,一切此刻都已經變得不再有意義,因為沒有這個龔俠懷,還有無數和龔俠懷一樣命運的人,一樣流過血灑著豪情可望為國為民做事的人,而他們都已經像滿天飄落過的雪片一樣,無聲無息的離開了。
「曲忌死了,我要去找大不慈悲,」王虛空以一種寂寞如雪的語音說,「我要去報仇,我還會報仇下去,直至我在這世間沒有仇,或者沒有了我。」
葉紅忍不住問了一句:「那麼,你活著就是為了報仇嗎?」
「至少,報仇會給我活下去的力量。」王虛空嘴邊掛了一個很奇詭的微笑:「在我而言,有正義即是要報仇的,所以正義就是復仇。如果在刀叢裡才有真正的詩,我只有在刀叢裡尋找我的道。」
為國為民,然而當國與民都不需要你,甚至害你恨你的時候,俠客們剩下的只有手裡的劍和心中的道,他們只能一個人繼續在江湖上走下去活下去,刀叢的故事是武俠中的悲涼,因為它寫出了武俠童話的幻滅,寫出了英雄力量的脆弱,寫出了人類性格中美好與悲劣的各自一面,寫得太無奈,所以溫瑞安在後記裡說「寫完了《刀叢》的最後一句,忍不住淚,忍不住倦,忍不住前塵如夢,忍不住折斷了我的筆,因為無法忍受它再會寫另一篇文章。」
的確不忍,一度讓我認為,在對現實的無奈與理想的破滅上,刀叢已經將武俠寫到了極限。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英雄便該凌遲死,悲憤垂淚苦無語?我自橫刀向天叫,忠義孤臣枉癡心,安得大千復渾沌,莫叫我輩知天命!」
這是《英雄志》當中的悲歌,名為英雄志,裡面的英雄秦霸先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回歸傳統武俠的風格,英雄志開始仍然以歷史為背景,以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加以演化,構成了英雄志最初的線索,二皇爭位,舊皇復辟,這些在現代人眼中看來已經是無足輕重的事,在那個年代卻是每個人不敢提不敢碰的禁忌,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參入這場鬥爭的人,任你是王侯將相也好,皇親國戚也好,文人俠客也好,天下第一也好,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而正因為如此,中後期的英雄志已經不再局限於歷史,脫離了時代,它是一個寓言,裡面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一個皇朝,都是差不多的。
英雄志裡因此沒有了江湖,沒有了俠客,裡面的武林人士也變成了社會的一分子,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即使是四大宗師,崑崙派掌門,少林寺高僧,只要人生在天地間,要穿衣吃飯,有七情六慾,有親人舊友,就不能不向權勢低頭認命。
而英雄志裡的俠客高手們從江湖中回到了凡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下第一的寧不凡。
陽光灑落,滿是光輝。合山弟子無人言動,靜聽掌門賜號。
從今日起,你就叫做不凡。
不凡,寧不凡,寧死也不凡。
諸大長老知道合派武功即將大進,華山一脈稱雄天下,已是指日可待,眾人激動之下,無不全身顫抖,泣不成聲。
時值景泰二年五月端陽,寧不凡十二歲。
「長勝八百戰,武藝天下尊」,寧不凡的聲名在登場之前就已經傳開,小時候的笨孩子變成了大智若愚的天下第一劍客,然而在正式登場後,我們看到的卻是如同掌櫃一般的庸俗男子,在奸臣和權勢面前作揖打躬,對於別人的侮辱自甘忍受,為了華山滿門而低頭,甚至不敢反抗而讓別人斬下他兩隻手,直到方子敬出言的那一刻,在同為劍客的面前,寧不凡終於變回了當時那個大哭跳舞的笨孩子,勇石出鞘,他做回了那個只為劍而生的人,在天下第一面前,崑崙劍神也不堪一擊。
俠者之尊,以武犯禁,任你千萬人沉醉,天地唯我獨醒。九州劍王方子敬作為最後一個俠客,他離開了英雄志的現實世界,冷眼旁觀,而真正的主角觀海雲遠,每個人都在現實中掙扎。
亡命天涯的捕快、落魄潦倒的書生,豪邁不羈的將軍,心機深沉的貴公子,四個人的主角分別代表在社會中四種類型的人對於社會的反饋以及選擇,規範的維護者和反叛者,道德的遵守者和背棄者,無論哪一種人,他們都是悲劇人物,他們的悲劇在於個人力量對於整個社會的渺小與無能為力,而所要求的越多,最後失去的也越多。
伍定遠要守法,要伸冤,要為百姓做個好官,然而他最後現自己一樣成為官場中潛規則的遊戲者;秦仲海要報父仇,要起兵造反,他最後自己背棄了父親的遺願,山寨的家家酒遊戲也玩完了,此生不跪人的癡心也終於跪倒下來。大都督,大反賊,大掌櫃打來打去,他們的日子卻都不舒服,因為他們要的東西早就都沒了。
還剩下一個書生盧雲,英雄志最後的主角,整個故事始終以他的視角去看,他所知道的最少,也最苦,因為他所求的最多。
少年時出身貧賤,空有才學不得志,貧窮之中的自卑造成了書生極度自尊的個性,和顧家小姐一段相識相戀,是傳統的才子落魄佳人垂青,不足為奇。流浪江湖賣面一生,也自認胸中才學不輸於任何人,是讀書人也是江湖人的傲骨,闖出了他以後不凡的一番際遇。
結識秦伍,入了柳門做事,此後出使西域,盧雲漸漸走進了官場,一舉成名天下知,中了狀元,和顧倩兮定下姻緣,做了蘇州知府,那時的盧雲是一生最快活的時候,也自以為從此可以為國為民作一番大事,上報天子,下報黎民。
只是英雄志的故事不允許盧雲如此幸福,被捲入篡位奪權的漩渦裡,周圍的好友上司一個個陷了進去,樹欲靜而風不止,更何況盧雲的性格注定不可能置身事外,終於他拋棄了官位和情人,帶著嬰兒和玉璽一路逃到怒蒼山,光耀青史的夢醒了,那時的盧雲還有另一個夢,在山寨明哲保身的夢,直到秦仲海劈下那一刀,劈碎了最後一絲幻想。
東風吹醒英雄夢,吹醒的不僅是秦仲海,也是盧雲,他剩下唯一的一條路可以走,為了自己心中的堅持逃亡,生死的那一刻,他做不成好人,救不了別人,剩下的只有手裡長劍。
俠就是夾,左邊是仁,右邊是義,頭頂灰天,腳踩泥地。只因存愛,所以存恨,只因心慈,所以心悲,只因成王敗寇,所以濟弱扶傾,只因天下無道,所以以武犯禁。
好似卓凌昭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那滿身殺業的劍神向自己諄諄訴說。迷茫之下,經脈好似被鎖緊了,扼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尋不到出路的方剛血氣在體內擠壓衝撞。那忿恨血氣化為形質,一點點地催促自己。盧雲大聲喘息,雙手向空掙扎。
悲怨是空、仁義是夢,只因信仰劍,所以貫徹道。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理想中書生的雄心壯志,現實中的盧雲,達無益兼濟天下,窮不能獨善其身,
一切禮儀廉恥都失去的時候,只有大水瀑接納了這個被人世間放逐的孤臣孽子。
如果英雄志只是要提出問題,那麼故事也許可以就此結束,但是英雄志還希望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盧雲還是從大水瀑中回來了,十年轉瞬即過,換了皇帝,天下人還是一樣的過日子,死不掉也活不好。
十丈紅塵中走了一圈,回來的盧雲已經一無所有,朋友走了,冠帶丟了,倩兮嫁了別人,他連住的房子也沒了,他失去的最多,因為他要的東西最大也最難。
盧雲肅然仰天,說道:「顧伯伯,我今日若敷衍你,我便不是儒生了。我讀聖賢書,並非為皇上辦事,也不是為百姓辦事。什麼民為本、君為本,我全都不要。」
顧嗣源面色一顫,道:「那……那你要什麼?」
盧雲仰望夜空,凜然道:「一個高乎這世間的東西,我稱他為正道。」
顧嗣源把酒杯放落,驚呼道:「正道?」
盧雲望向自己的雙掌,低聲道:「正道,就是對的事情。大是大非之前,並非拳頭大小、人多人寡便能左右。皇帝也好、百姓也好,都不能折我分毫。」他舉起酒杯,仰手而盡,道:「求不到我心裡的道,我可以回去賣我的面,便算世人說我是孔門叛徒,我也不在乎。」
他要正道,然而什麼是正道他說不出,他只知道正道是對的事情,但是人世間千姿百態,人性善惡難定,經歷了無數人和事,未必每一次都能明白對的事情,他做官造福不了百姓,做百姓保全不了自己,對朋友,對情人,對認識不認識的人他都想去救,到最後他一個也救不到,現實中不會有這種傻子。
他被賦予的任務最為艱巨,他是一個獨行於黑白之間的人,不屬於朝廷,不屬於怒蒼,他是天地最後的聖光。他卻沒有對應的法力,只是一個凡人。
而或許這也正是英雄志的結局一拖再拖的緣故,因為這條路找不出答案,大都督救不了天下,大家只能得過且過的活下去;大佛國救不了天下,無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個英主來治世;大反賊也救不了天下,皇帝是永遠殺不完的,他最多只能拉著天下和他一起陪葬。而盧雲當日的問題卻沒有答案,可以說已經注定哪一種結果,都未必是我們想要的答案。
不是除暴安良,不是一切皆空,不是忠君愛國,不是仁義道德,甚至不是平天下,濟蒼生,而是「正道」!
這已經不是武俠小說能回答的問題,也不是文學作品能回答的問題,而是從有國家和社會開始時,有對人性本身的思考時就提出過,現在依然沒有結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