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豎起大指姆,「厲害,我不如也。原來在部隊,兵哥子沒事就賭喝酒,人人年輕,都能喝個半斤八兩,醉的時候是一塌糊塗,但也把酒量鍛煉了出來,回到地方就很少有對手了。」他說得十分自豪,言下之意,我以前是沒遇到他這樣的對手,所以沒喝醉。
我也不申辯,叫小妹拿了兩個小碗來,他一見眼睛一亮,笑道:「痛快!」
小妹斟滿,我說了聲「請!」先乾為敬。
喝了三碗後,我見他臉上毫無酒意,真心佩服道:「楊廳長果然海量,中國自古以酒論英雄,如果是在戰爭年代,一定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大將軍。」
他哈哈一笑,「你也不差,想不到陵水縣還有6書記這等人物,我們再來三碗?」
我點頭,「好!」
小妹立即倒酒,大家睜大了眼睛在一旁看,古震笑著點頭,看來他希望的就是達到這種效果。
「禮尚往來,這次我先。」他頗有點古時候豪俠之風,喝酒忘了自己領導的身份,人人在他眼裡都成了酒友。
但是,如果你認為楊廳長只是喝酒求醉的莽夫,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把三碗乾完,他說了一聲「夠意思」,揮手叫小妹再滿上。
古震對我使了個眼色,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一人至少喝了一斤半,於是站起來說道:「楊廳長酒中軍神,6川佩服,這一碗我敬你。」
「好。」
我們分別把酒碗喝乾,楊廳長哈哈一笑,「今天痛快,男人喝酒就應該這樣,用碗喝。」
古震回道:「也要有量才敢這樣說啊。」
他看著古震搖搖頭,說道:「古老弟雖然身家過億,不能喝酒未免是一種遺憾,可惜。」
「不可惜,看你們喝酒也是一種享受。」
「不同,大大不同啊。」他話語多起來,「你別看我們喝酒,好像是一種男人之間的競爭,其實也是喝一種文化,和肖省長搞收藏一樣,而且喝酒很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他對著我說,「像6書記,外柔內剛,剛柔相濟,肚裡有乾坤,表面不張揚,做朋友可以成為良友,打仗可以運籌帷幄、也可以帶領士兵衝鋒陷陣。」
「楊廳長過獎了。」
他搖搖手,說道:「剛才肖省長說得很對,一個人要修身養性,尤其是領導幹部,但是,搞修養也不是一味的克制自己,克己復禮。在中國,酒文化是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子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裡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如果不喝酒,怎能體會到中國酒文化的精髓?莊子那種遨遊四海,展翅九萬里的宏偉氣魄?」
古震接道:「這話不錯,我就是一個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人,一個人自由慣了,總喜歡遨遊在自己的自由世界裡,這比什麼都暢快。」
「不瞞你說,我是通過喝酒瞭解人性,認識朋友,平時大家清醒的時候愛戴面具,看不清楚,一喝酒什麼都藏不住了,所以很多領導在酒桌上溫文爾雅、淺嘗即止,就是害怕暴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對我說道,「你別驚訝我說這些話,從部隊到地方,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開始很不適應,大家說話都是說一半藏一半,包括我的下屬,往往你搞不懂他們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嘿嘿……酒桌上一喝,什麼都顯原形了。」
我點點頭,頗有認同感,第一次見到高級別的領導喝酒這樣豪氣,說話這樣直爽,很對脾胃。像洪常青,分明酒量不錯,可每次喝酒都是遮遮掩掩,感覺就很虛偽,通過賈春花、唐倩倩一事,本來面目便徹底暴露無遺。
但是,像楊廳長這樣大碗喝酒的高級領導,恐怕在中國官場是絕無僅有的了,平常在鄉鎮、在農家可以見到這種喝酒法,到了地廳這一級官員,還是頭一次見到,以前連說也沒人說起過。
楊廳長和我又乾了一碗,得意的笑道:「我們這樣喝茅台,如果周總理泉下有知,恐怕也會拍案而起,罵我們牛飲,糟蹋聖人。」
古震湊趣問道:「這話裡一定有什麼故事?」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茅台鎮的時候,幹部戰士用茅台酒洗臉洗腳,周總理見了十分生氣,罵幹部戰士們糟蹋『聖人』,其實這中間是有典故的,三國時,曹-當丞相,一天,尚書徐邈在家喝酒醉了,正好曹-派人叫他進朝議事,他躲避不及,靈機一動,對使者說道,『請回稟丞相,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回去原話覆命,曹-一聽『與聖人議事』,也稀里糊塗,以為真的有什麼聖人,不敢再問,於是酒就和『聖人』扯在了一起,『聖人』成了酒的別名。」他說得興起,繼續滔滔不絕,「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真正的說來,酒文化就是第三類,『酒以成禮』。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中國酒文化的實質是儒家文化,真正核心就是儒家文化的『德』……」
我曾經給全縣幹部講過什麼什麼官德,也是從儒家文化講起的,他今天從酒文化講到「德」,這還是十分新鮮的論述,忍不住問道:「楊廳長看來對酒很有研究,能不能說說,讓我們也開開眼界?」喝一點酒然後讓對方滔滔不絕,這是酒桌上拉近和對方關係的最大訣竅,古震慫恿我今天和楊廳長喝酒,估計本意就在於此。
果然,楊廳長見我感興趣,辟里啪啦說了下去:「李白揮毫、文君當壚、貴妃醉酒……這些聽起來很精彩的酒故事、酒傳說,還有酒工藝、酒具等都是酒文化的內容,也有些人拿這個到處炫耀,自以為懂一點知識,其實,真正的酒文化核心內容不在於此。李白揮毫、文君當壚、貴妃醉酒……都不是酒文化真正的內涵,最多不過一些酒故事而已。中國酒文化核心最大的一個要素就是儒家文化中的『禮』和『德』,『德』是核心,『禮』是『德』的一種表現。這個『德』我們可以暫時簡單理解為中華民族所有優秀的品德。從某種意義上講,酒其實已經成為中國人道德、思想、文化獨一無二的綜合載體,它通過酒這種載體,『禮』這種形式,向國人以及後人傳承道德文明。『德』就是忠、孝、節、儀。突出體現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禮儀、禮節延續至今。如,中國大部分地區至今還保留著『三巡』的習慣,無論待客還是朋友小聚,先是要通喝三杯,然後再來些別的花樣,這是一種不成文但力量強大的禮儀。還有敬酒,晚輩或下級在碰杯的時候,酒杯要低於對方,以示尊敬,剛才我見6書記敬酒就很注意這點。」
他看起來粗豪,心眼很細膩。我突然有種錯覺,楊廳長似乎是兩種面孔,表現出來的和真正的內心恐怕是有差異的,一個人真的能做到內外徹底分離嗎?
他還在繼續,「還比如古時候舉行宴席,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先轉到主位,長者、尊者嘗過過後其餘人才能動筷子,等等,這些其實都體現了酒文化的禮儀要素。而這些要素的重複、強化,最終會對人在生活中的思維和行為產生影響。酒桌上嚴格的遵守著長幼有序、以敬為禮。忠、孝、節、義等道德思想就是以這種形式耕織在人們的心裡,代代相傳。由孔子的思想演變而來的儒家思想倍受歷代統治者推崇。因此,歷代帝王在用酒祭天、祭地、祭日月、祭鬼神的同時,又增加了一項十分隆重的酒祭典——祭祀聖人孔子。作為國家行為的祭孔禮儀是在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時代,孔子辭世,魯國國君魯哀公就開始祭孔,並用酒作為主祭品。唐宋明清日漸升格並達諸侯王規格,而選擇主祭品——就是酒!而且必須是美酒佳釀,不然根本沒有資格配享孔廟。你們現在知道為什麼國家祭祀孔廟的規模越來越大,規格越來越高了?原因就在這裡,傳承中國五千年的道德文化,聯繫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強盛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