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文 / 崇禎王朝

    朝廷接到遠征軍的報捷奏章之後,朝堂一片歡騰啊,畢竟這是少有的一場大勝啊。對朝廷來說可謂是開疆拓土了。雖然說遼東那地方皇太極還在鬧騰,但是在這個喜慶的日子了,滿朝文武都選擇性的忽略遼東,一個勁的讚揚我們的英明的崇禎皇帝領導有方。

    而我們的主角崇禎皇帝也有些飄飄然,但是所幸,我們的崇禎皇帝還算清醒,崇禎皇帝知道,雖然奪取呂宋使得朝廷有了一個糧食產地,可以極大的緩解由於缺少糧食而造成的社會動盪,但是人家西班牙會乖乖的默認大明王朝侵佔呂宋這一事實嗎?

    很顯然,西班牙人絕不會善罷甘休,可以預見,西班牙人絕對會用盡一切手段來奪回呂宋,套用後世偉人的一句話,奪取呂宋,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今後的路更長,更艱巨,更偉大。

    所以朝廷將主要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如何建設、展、鞏固呂宋。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內閣、朝臣與崇禎皇帝有很大的分歧。對內閣、朝臣來說,奪取呂宋固然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對於現如今的朝廷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自從努爾哈赤反叛以來,遼東戰事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為遼事已經支付了數以千萬記的銀錢、糧草,但是就效果來說,可謂是慘不忍睹。再加上天災**,朝廷歷年來的結餘已然告罄,現如今的朝廷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運作。

    而朝廷裡大臣們,尤其是一些有識之士,他們想盡了辦法來改變這一切,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大明王朝在這麼下去的話,那前景就堪憂了,就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提出了恢復張居正的改革方案,進而又提出了要官紳納糧、當差。

    對於這些改革方案,說實話,朝臣們從心裡是不贊成的,因為他們大多都知道基層的那些事情,大明王朝的統治基礎是那些平民百姓,但是大明王朝的統治支柱恰好就是那些要被崇禎皇帝動刀子的士紳、氏族大戶。

    因為土地兼併嚴重,使得失去土地的自耕農成為流民,成為一大不穩定因素,也是由於土地兼併嚴重,使得朝廷的稅收減少,直接危害朝廷的統治,所以,朝廷上的一些大員也不的不同意崇禎皇帝的改革方案。

    但是這些朝廷大臣也明白,單靠朝廷的一紙詔令想讓那些士紳、氏族大戶交錢、交糧,那是天方夜譚,在西北這項政策執行得不錯那是因為在西北的那些老爺們想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到了河南等地,看看吧,那些士紳、氏族大戶想盡了辦法來推搪這項政策,朝廷可是殺了幾個人才鎮住這幫子士紳、氏族大戶,再在其他省份推行這項政策,效果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這項政策也表明了朝廷的態度,那就是你們這些士紳、氏族大戶,也該悠著點了吧,完事別太過火了,這樣對你、我來說都不好,就是因為此,朝廷大臣們才會勉強同意崇禎皇帝的改革方案。

    現如今,朝廷雖然打下了呂宋,但是對朝廷的諸位大臣來說也是一道看似美味,但是卻難以下嚥的菜餚。道理很簡單,朝廷雖然打下了呂宋,但是朝廷想要把呂宋牢牢的抓在手裡,必須要「移民實邊」,而大明正缺少擁有大片良田,並且地廣人稀的土地。所以呂宋歲朝廷來說是一道美味佳餚。

    但是,問題就在呂宋它孤懸海外,朝廷怎麼樣大批的把流民弄到呂宋去,這是個大問題。要是呂宋不是孤懸海外,那朝臣們還有辦法,大不了收編各地流民,讓沿途的官府供給他們所必需的食物,讓流民自己遷徙過去,雖然這種方法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很多流民的非正常死亡,但是朝廷還是可以接受這樣所造成的損失。

    但是對於孤懸海外的呂宋,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因為朝廷不可能讓這些流民從廣東、福建沿海游到呂宋去;至於動用水師戰船運送民眾去呂宋,這也不現實,因為水師要隨時提防西班牙人的報復。

    至於說租用商船,對不起,朝廷沒有足夠的經費來僱傭足夠的商船來運送大批的民眾到呂宋去,所以朝臣們的意見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小步慢跑,前期組織沿海一至兩府的流民或者願意去呂宋的民眾過去,然後逐步推進到內6的個府縣。

    崇禎皇帝雖然大致同意朝臣們的意見,但是崇禎皇帝認為太慢了,前期組織一至兩府的的民眾去呂宋,這要到什麼時候才完事啊。所以崇禎皇帝提議,步子要邁的大一些,快一些,前期組織沿海一到兩省的民眾比較好。

    對於崇禎皇帝的意見,眾多的朝臣們表示反對。朝臣們說,皇上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此種操作沒有可行性,因為朝廷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僱傭如此規模龐大的商船隊,還有就是,統計、組織這些民眾去呂宋,朝廷的各級行政機構要耗費極大的資源,而眼下的朝廷根本就承擔此等消耗。

    崇禎皇帝也知道朝臣們說的有道理,但是眼下的形式已經是刻不容緩了,朝廷每年要撥付巨額的款項、糧草來救濟西北各省,而朝廷的財政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更為糟糕的是旱災還在繼續的擴大。可以想見的是,如果旱災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還在擴大的話,光是救災一項,就能壓垮朝廷財政。

    所崇禎皇帝才會不顧一切的動呂宋戰役,但是等到得到呂宋後,崇禎皇帝驀然現,眼下的呂宋對自己來說是一個「龐然大物」,自己沒有足夠的胃口把他一口吞下。這讓崇禎皇帝十分的不甘心。

    於是崇禎皇帝左想右想,思來想去,崇禎皇帝想到了,朝廷沒有錢,官紳那幫人就不用指望,不是還有商幫嗎?於是崇禎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商幫身上。當然在眾多的商幫之中,數山西商幫(或稱晉商)、徽州商幫(或稱徽商)、陝西商幫(又稱西商)、寧波商幫、山東商幫、廣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江右(江西)商幫、龍游商幫。這十家最為出名。

    而崇禎皇帝自己的商號與這十家商幫可是有不少的往來,如果讓這十家商幫為朝廷分憂解難,就能極大的緩解朝廷因為移民呂宋而帶來的財政緊張的狀況,但是朝廷又不能強令這是家商幫掏錢,所以怎麼樣讓這是家商幫「自動自交」掏錢呢?這是個問題。

    但這不能說沒有一點操作的餘地,要知道,自古以來,商人的地位就不怎麼樣,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商業經濟十分繁榮,商品生產也得到空前的展,但是對商人還是有很多限制,比如說謂洪武十四年規定:加意重本抑末,下令農民之家許穿綢紗絹布,商賈之家只許穿布。農民之家但有一人為商賈者,亦不許穿綢紗。

    但是隨著經濟的展,尤其是商幫形成以來,商人們已經不滿足與現有的身份地位,所以崇禎皇帝打算,以進一步提高商人的地位為砝碼,來和這十大商幫來談判,讓他們幫助朝廷,以解決眼下朝廷所遇到的困境。

    但是崇禎皇帝的提議能不能得到內閣、朝臣的同意,崇禎皇帝心裡沒有底,尤其是還有那些所謂的理學大家和那些清流,他們肯定會出來說三道四,就那些理學家來說,朝廷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祖宗禮法,即使這項政策對朝廷來說有多麼大的好處,他們也會站出來為了維護祖宗禮法、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站出來抗爭。

    而那些所謂的清流,更是令人十分的厭煩,在那些清流的眼裡,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錯誤的,你不做什麼事情也是錯誤的,總之,在他們的眼裡,做不做事情沒什麼兩樣,你就是錯誤的,所以在崇禎皇帝看來,這些清流即使一干光吃飯,不幹活,竟挑錯的官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