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一章 平定西南 文 / 崇禎王朝

    萬壽節和春節過後,朝廷再次陷入繁忙之中,由於朝廷要成立新的衙門,所以吏部尤為的繁忙,吏部尚書成基命更是十分的苦惱,既要顧及人情世故,也要為朝廷選拔能幹的官吏,在這兩者之間找個平衡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吏部就是幹這個活的,成基命沒有辦法逃避,只能硬著頭皮上,不過這個成基命也是一個人才,智商高,情商也高,成基命在吏部這幾年混的也是風生水起,與內閣、同僚、部下的關係也很好。

    再加上這幾年吏部的歷練,成基命處理這一類事情是駕輕就熟,游刃有餘,但是畢竟這一回新成立的衙門口是管理宗教的,事關重大,不容有半點馬虎,所以成基命時常來內閣,與內閣討論這件事。

    不過沒等成基命與內閣討論出來一個所以然,在一月中旬的時候,西南送來捷報,四川總督朱夔元與雲貴總督傅宗龍終於平定了奢崇明、安邦彥的叛亂,朝廷終於有重新控制了西南地區。

    奢崇明,彝族人。萬曆十四年(1586年)襲職四川土司永寧(治所在今四川省敘永西南、轄境相當今敘永、筠連、古藺等縣地)宣撫使,與其子奢寅久有反明割據之心。天啟元年,奢崇明自請調馬、步兵2萬援遼,隨後派遣其婿樊龍、部黨張彤等領兵至重慶。

    天氣元年九月十七日,奢崇明起兵殺死巡撫徐可求等軍政官員2o餘人,動叛亂,佔據重慶,攻合江,破瀘州,陷遵義(今屬貴州省),建國號「大梁」,設丞相、五府等官。爾後,奢崇明、奢寅率軍數萬分道向成都進,先後攻陷富順、內江、資陽、簡州(今四川簡陽)、新都、龍泉(今四川成都市東南附近)。

    奢崇明與天啟元年十月十八日,包圍成都。時成都守兵只有2ooo人,布政使朱燮元急調石柱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石柱縣)、龍安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平武縣)等地官軍入援,同巡按御史薛溥政等分門固守。明廷升朱燮元為四川巡撫,調派楊愈茂為四川總兵官,入川平叛。

    就在朱夔元率領四川明軍加緊圍剿奢崇明的叛亂,並快要將其剿滅的時候,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與入川平叛為由,於天啟二年二月,率軍2萬至畢節(今屬貴州省),動叛亂,自稱「羅甸大王」,在烏撒(今貴州威寧)土知府安效良的協助下,攻佔畢節。

    四川東川(今雲南會澤)、雲南沾益(今雲南宣威)、貴州洪邊(今貴州開陽縣境)等地土官紛起響應。叛軍先後分兵攻陷安順、平壩、沾益、龍裡、甕安(今均屬貴州省)、偏橋(今貴州省施秉縣)、沅州(今湖南芷江縣)、普安(今貴州盤縣)、安南(今貴州晴隆)等地。

    隨即安邦彥率領叛軍包圍貴陽,並且聲稱破辰(辰州)常(常德),下荊州,直抵中原。而當時由於四川叛亂,朝廷已經調走貴州大部兵馬,貴陽兵力空虛,好在巡撫巡撫李枟、巡按御史史永安、提學僉事劉錫元等官員率領軍民奮勇抵抗,才保貴陽不失。

    奢崇明、安邦彥叛亂,朝廷只得再派遣湖廣、雲南、廣西等地4萬官軍入黔。但是因為朝廷北方邊患嚴重,朝廷中央派系鬥爭激烈,在加上奢崇明、安邦彥兩處叛軍聯合行動,致使朝廷平叛行動極不順利。

    天啟四年正月,新任巡撫王三善因糧草不濟、再加之向明軍詐降的陳其愚出賣,王三善所部兵馬被叛軍擊敗,王三善本人也被俘、遇害;天啟五年正月,魯欽等回師渡河,遭叛軍襲擊,士卒死亡2ooo多人。

    因為朝廷平叛行動極其不順利,所以朝廷只好重新啟用蔡復一,並任命傅宗龍巡按監軍主持貴州軍務。在經過蔡復一以及傅宗龍通力合作,奢崇明與安邦彥的叛亂終於得到了扼制。

    但是朝廷並沒有乘勝追擊,使得安邦彥和奢崇明可以從容的退回到水西,後經兩年多休養生息,蓄積力量,兵力展到1o萬餘人。到了崇禎元年,朝廷任命朱夔元和傅宗龍兩人總督雲、貴、川、廣西軍務。

    朱夔元和傅宗龍兩人通力合作,招流移,廣開墾,恢復經濟;據險要,立營壘,充實軍伍;並且聯合忠於朝廷的土司,比如秦良玉等土司。在經過一番整訓之後,朱夔元和傅宗龍展開了對奢崇明、安邦彥的軍事行動。

    因為朝廷決定,對參與叛亂的土司採取「改土歸流」的政策;對於忠於朝廷,幫助朝廷平叛的土司,採取暫時保留土司制度,並且大加封賞的政策,所以那些叛亂的土司負隅頑抗,使得朝廷平叛軍隊進展緩慢。

    雖然叛軍拚死抵抗,但是朝廷軍隊經過奮勇作戰,先後在五峰山、桃紅壩、鵝項嶺,大敗叛軍,斬數萬級,叛軍主力基本被消滅,安邦彥、奢崇明先後敗死。但是安位卻率領叛軍餘部繼續頑抗朝廷官軍。

    朱夔元、傅宗龍等繼續率領官軍繼續圍剿叛軍餘部。朱夔元、傅宗龍採取「四面迭攻,漸次蕩滌」的作戰方針,屯兵險要,四面包圍,逐步壓縮,絕其資儲等措施,終於在崇禎五年正月,安位走投無路,向明軍投降。

    朝廷費時十餘年、耗費巨額糧餉、調動了大量的主力部隊,終於平定了西南的叛亂,在這次平叛中,朝廷消滅了西南的兩大割據勢力,並且在萬曆之後,再次實行大規模的「改土歸流」。

    雖然朝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朝廷終於能夠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而且朝廷也終於能夠騰出一隻手來,使得朝廷能夠專心的對付北方的邊患,再者,朝廷也能夠更充足的時間來休養生息。

    所以平定西南來說對朝廷意義重大,但是平定西南以後,因為「改土歸流」的需要,朝廷需要選拔大量的官吏到西南去任職。不過根本沒有幾個官員,其實是壓根就沒有官員想要到西南實行「改土歸流」的地方去任職。

    究其原因,因為西南那塊地方,打出明初的時候起,朝廷根本就無法直接控制那個地方,無論是明太祖皇帝還是明成祖皇帝,都無法使西南的土司屈服,所以朝廷無可奈何,只能對西南的這匯總狀況睜一眼,閉一隻眼。

    即使朝廷在西南任命了一些「流官」,但是朝廷的政令根本出不了縣城,到了縣城的外邊,朝廷的政令根本不管用,全憑當地的土司做主。至於說收繳賦稅,那就拉倒了。

    縣城周圍的那些少數民族的村子,看你這個官還不錯,聽愛民的,給你點面子,交點錢糧,至於說那些邊遠的村子,你還去收賦稅,還沒等你帶人到村子,就讓人家給你滅了。

    這種情況到了萬曆皇帝實行「改土歸流」之後,有所改變,但是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致使朝廷裡根本沒有官員願意到西南去任職。當然,這種情況不能光算在「土司制」上,朝廷的官員們也是有責任的。

    要改變這種狀況,先朝廷要選派得力官員,以往朝廷派往西南的官員,有很多一部分不懂得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造成當地官府與少數民族的關係緊張,還有一部分官員在當地作威作福。

    所以這次朝廷派往西南的官員必須是德才兼備的,但是現在朝廷上哪找這麼多德才兼備的官員,而且現在「熱血青年」也少了,你想啊,刻苦讀書幾十年,步入仕途,誰不想去一個好地方穩穩當當的當官,有幾個願意去西南任職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