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文 / 崇禎王朝

    八月末,欽差大臣溫體仁到達河南,隨行的還有五百人的欽差衛隊,欽差衛隊的官兵都是京軍紀律部隊的,這樣的安排,足以證明,朝廷十分重視溫體仁河南之行。當然,從京師講武堂出來到河南任職的那些武官,也在隊伍當中。

    溫體仁之所以把第一站定在河南,那是因為無論是朝廷還是他溫體仁自己,都知道河南的重要性,河南千萬不能亂,河南要是亂了,那對朝廷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所以要盡快的解決河南的為題。

    欽差大臣來訪,河南大小官員哪敢怠慢,於是在河南巡撫朱大典的率領之下,早早的開封城外迎接溫體仁的大駕。作為一省巡撫的朱大典知道,這個欽差大臣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河南這些氏族大戶可能要倒霉了。

    與河南諸多的官員的熱情相比,溫體仁的態度就稍微有些冷淡了,因為溫體仁畢竟是內閣大學士,地位崇高,所以河南地方的官員更加的慇勤的招待溫體仁。將溫體仁迎入開封之後,河南巡撫朱大典就設宴款待了溫體仁。

    在宴會上,河南的官員,除了河南巡撫朱大典以及少部分的官員外,都顯得對溫體仁十分的熱忱,不過就是有些熱忱過頭了,而溫體仁在宴會上就表現出一個內閣大臣以及欽差大臣應有的態度,而就是折衝態度,讓很多官員摸不著頭腦。

    等到宴會進行到最後的時候,溫體仁突然的說道:各位大人,朝廷的聖旨想必大家都接到了吧,本官呢,封皇上的命令,到河南等地視察各地賑災以及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情況,還望在座的各位大人多多協助啊。不過醜話我可要說在前面,本官此次前來,可是深受皇上的囑托,誰要是在這裡面玩忽職守,我溫體仁認識你,可是這病尚方寶劍可不認識你啊。

    溫體仁的一席話說完,隨侍在溫體仁身邊的欽差衛隊的一名軍官就請出了尚方寶劍,看到這一幕之後,河南官員的臉色各異,這些,溫體仁都看在眼裡。其實無論是朱大典、還是溫體仁都是知道的,這些官員,很大一部分都不想實行朝廷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

    因為施行這項政策,他們的自身利益也會受到損失,而且,到時候收錢、收糧的時候,是他們這些低級官員去辦,幹這事,難免得罪那些氏族大戶和官紳們,得罪了他們,那咱這日子怎麼過啊。

    所以這些低級官員並不是真的想要忠信的執行朝廷的這項政策,都想裝糊塗,讓他們的上司去處理,這也是造成朝廷的這項政策在河南等地實施緩慢的一個原因。而溫體仁這番話,就讓他們知道,要麼跟朝廷干,要麼丟官、罷職、殺頭。

    溫體仁一番話過後,河南巡撫朱大典對正南面行禮說道:吾皇仁愛,河南遭受百年難遇的大旱災,皇上派遣溫大人來河南查察,足以體現吾皇愛民如子,我等河南官員,一定積極配合欽差大人,早日完成朝廷的各項政策。

    溫體仁、朱大典,一唱一喝,把河南這些官員弄得一愣一愣的,這還不算完,溫體仁又指示,朝廷派來到河南任職的武官就在欽差的隊伍裡,此大旱之時,為保一方平安,還是讓他們趕緊的上任吧。

    對於欽差的指示,河南眾官員只得點頭稱是,於是宴會結束之後,溫體仁把朱大典留下之後,就讓其他的官員回去了。而河南其他官員也無心留下,與欽差套近乎,他們要趕緊回家去與幕僚商議,這隊到底該怎麼站。

    等到其他的官員都走了之後,溫體仁告訴朱大典,明天他溫體仁要宴請河南的一些氏族大戶以及部分官紳,而且溫體仁著重的強調,那些在那種鼓動學子鬧事的氏族大戶以及部分官紳、貴戚,一定要請來。

    朱大典說:正好,那些士紳名流正要宴溫大人呢,那本官就把宴會的地址定在河南有名的酒樓怎麼樣?

    溫體仁說道:這樣不好,宴會的地址還是在巡撫衙門吧。

    朱大典點頭稱是,在第二天,巡撫衙門再次舉行宴會,這次宴會輕的賓客都是河南的知名人士,換句話說都是社會名流。這些人裡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溫文爾雅的,當然,其中也有不少草包,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家也是名流啊。

    在宴會上,不管是那樣的人,都變成了謙謙君子,大部分的人的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來迎合溫體仁。溫體仁作為官場的老油條,對於應付這樣的場合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可以說是賓主盡歡。

    不過到了宴會的最後,溫體仁開始轉入正題,溫體仁開始先是對這些社會名流好一番誇獎,說他們怎麼怎麼愛過,然後又開始說道現在朝廷怎麼這麼困難,又說河南遭災,皇上怎麼這麼心急。

    隨後溫體仁再次宣講施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項政策的好處。並說什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等。眾人聽了好一會兒,總算明白了這位欽差大人的意思了,總結起來一句話,朝廷是一定要施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了。

    不過他們可不敢與欽差大臣硬頂,於是他們大部分熱年開始一個個的哭窮,說不是我們不遵從朝廷的指令,只是今年河南大旱,顆粒無收,我們的生活也是很困難的,我們也沒有錢糧啊,總之就是一句話,地主家裡也沒有糧食。

    溫體仁看到這種狀況,還是很溫和的說,不管怎麼樣,這項政策必須施行,這沒有商量的餘地,大伙都是河南的名流,都應該知道朝廷的聖旨是沒有轉圜的餘地的,再說了,朝廷的賦稅也不高,你們坐擁良田有的數千、有的數萬,這點錢糧不會拿不出來吧。

    這些名流看到正面硬頂是不行了,所以他們先答應,一定積極配合朝廷丈量土地,然後繳納賦稅,等到宴會結束以後,他們之中有的就聚集起來,商量著怎麼應付朝廷的這個欽差大臣以及朝廷的這項政策。

    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既然不能硬頂,那就軟托,反正這個欽差大臣不會親自的下來丈量土地,幹事的收買那些下級官員,我們先把那些下級官員收買了,上下一起作假,量他們也沒有辦法。

    於是一些死硬分子決定與朝廷對抗,而欽差大人和河南巡撫好像也打定主意先從他們下手,於是以河南黃家、李家為一批氏族大戶、官紳為第一批,開始對他們所擁有的土地進行丈量。

    而他們也開始大量的收買丈量土地的官員,採取隱瞞、虛報、掛靠功勳貴族的方法,來避稅。而他們的這些手段,沒有逃過廠衛番子,他們入實的向朝廷和溫體仁通報了這些情況,並把他們賄賂的官員的名單報了上去。

    不過溫體仁並沒有馬上的動手,因為他知道,光憑這些還不足以徹底搬到這些人,必須還要更多的他們犯法的證據,於是溫體仁請求朝廷調動一些資源,盡快的查清這些大戶的一些重大的罪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