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一章 文 / 崇禎王朝

    阮大鋮和馮銓的奏章又在朝廷掀起一絲波瀾,作為海關署理衙門派駐在廣東和南京的最高代表,兩人的奏章還是很有份量的。內閣接到兩人的奏章後,就展開了充分而熱烈的激烈討論。

    面對著西洋各國請求通商的要求,內閣分歧很大。說實在的,朝廷大臣中有很多人是不信任洋人的,尤其是在朝廷擊退荷蘭對台灣的入侵後,朝廷對洋人的不信任達到了頂峰,於是部分東林和既得利益集團對全面通商的要求持反對態度。

    但是也有一部分東林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大臣也比較贊同全面通商的要求。畢竟朝廷從海貿中得到了巨大的好處,極大的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雖然西洋時常騷擾沿海,不過只要朝廷加強防備,威嚇洋人就可以了。

    反對全面通商的大臣說,雖然全面通商能緩解朝廷財政危機,但是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荷蘭人侵佔台灣就是意見明證。再有,自從開海以來,洋人違法亂紀的事情時有生,擾的地方不得安寧,所以還是保持現狀就可以了。

    贊同者說,雖然洋人時常違法亂紀,不過只要地方官員和海關署理衙門加強監督,再加上用聖人之言教化外民,就可以了;至於說洋人的武裝騷擾,只要朝廷加強水師建設,重視海防,用武力威嚇那些意圖不軌的洋人就可以。

    不過兩派雖然有著激烈的爭論,但是朝臣還是有一點共識的,那就是還要開放海禁,還要進行海貿,畢竟海貿給朝廷帶來了大筆的銀錢,極大的緩解了朝廷的財政危機,但是這理由大家都心照不宣,很有默契。

    最後經過激烈爭論,再加上海關署理衙門三大長官,何如寵、馮銓、阮大鋮的極力贊同,最重要的是在接到阮大鋮的密折後,崇禎皇上也明顯的表現出要全面通商的意圖,所以內閣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海關署理衙門的請求。

    不過內閣在崇禎皇帝的授意之下,內閣又開始討論通商細則,因為馮銓、阮大鋮的奏章上,並沒有制定具體的細則,所以內閣合同海關署理衙門制定具體的細則。

    不過內閣對於崇禎皇帝要求內閣來制定通商頗有微辭,內閣有很多重要事情要辦,哪有功夫來制定通商細則,所以內閣在接到任務後,就拉上海關署理衙門,並且將這一皇上佈置的任務完全交給了何如寵為的海關。

    崇禎皇上在吩咐內閣制定通商細則後,有吩咐他所控制的華潤商行與山西商會、安徽商會、浙江商會、福建商會和廣東商會等大商會聯繫,要求由華潤商行牽頭,組成一個對外貿易的大商行。

    華潤商行在崇禎皇上的大力扶持,再加上壟斷了玻璃貿易,所以這幾年展很快。儼然成為大商行之一。所以崇禎皇帝就讓華潤牽頭,諸多商會參與的,採取董事會制度的那樣的一個大商行。

    於是華潤奉命聯絡各大商行,而各大商會也對這個計劃十分的感興趣,於是兩方開始商談。經過激烈的商討,再加上華潤商行的背景雄厚,畢竟崇禎皇上在華潤後邊站著,所以華潤與個各大商行簽訂了意向協議。

    最後經過多重商談,華潤商行與各大商會終於組成一個專門對外貿易的大商會。當然為了給這個新成立的這個專門對外貿易的大商會以某種程度的支持,崇禎皇帝親自書寫商會名稱。怡和商行。

    最後海關樹立也拿出了章程,經崇禎皇帝御覽之後,略作修改,之後頒行天下。條例規定了外商通商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之後,由行人司火往南京與廣東,並且告訴阮大鋮與馮銓,洋人同意就不同意,不同意就拉到。

    朝廷這邊剛處理完通商的事情,遼東的袁崇煥就傳來消息,說後金大規模的集結軍隊,意圖不明,朝廷應該嚴加防備。就因為袁崇煥的這份奏章,朝廷上下頓時緊張起來,後金上回那次犯邊,朝臣們可是記憶猶新啊。

    於是內閣趕緊擬旨,要求遼東、薊鎮、熱河嚴加防備,京軍進入戒備狀態,隨侍準備出征。於是一道道聖旨由行人司快馬加鞭的送到邊關。

    遼東因為地處抗金最前線,再加上袁崇煥在那裡坐鎮,所以朝廷並不擔心。而上回後金叩邊就是從熱河繞道薊鎮,所以這次朝廷這次非常注意薊鎮與熱河的防備。於是大量的軍備物資被調往熱河與薊鎮。

    大明朝廷這邊正在加緊戒備,而後金也沒有閒著,也在皇太極的領導之下,加緊做著戰爭準備。皇太極因為林丹汗的進犯,帶領這兩黃旗與正白旗前去截擊林丹汗,沒想到連林丹汗的影子都沒看到,還惹了一肚子的氣。

    皇太極帶領著兩黃旗與正白旗回到大營之後,憋了一肚子氣。後金文武官員看到皇太極的臉色不善後,一個個都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皇太極,讓他把火撒到自己身上,那就不妙了。

    滿漢大臣一個個小心翼翼,可是滿漢大臣的這種態度並沒有讓皇太極消火,皇太極找了一些接口,狠狠的處罰了兩藍旗的一些與皇太極步調不一致的大臣後,皇太極的臉色才慢慢的變好。

    攻明的準備已經接近完成,就等待這皇太極決定出的日期。八旗將士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在攻明的戰爭中一顯身手。不過皇太極並沒有著急出兵,只是讓大家加緊操練兵馬,準備糧草。

    在皇太極的內心裡,不是不想盡快的出兵攻打明朝,不過皇太極最為看重的兩黃旗與正白旗經過長途行軍後,急需休整,所以展示還不能立即出兵,再加上經過林丹汗的襲擾後,依附與後金的蒙古各部,出現不穩,皇太極也需要安撫蒙古各部。

    所以皇太極把出兵的時間暫時定位夏季,而皇太極也確實很忌憚袁崇煥,所以皇太極要制定一個完備的作戰計劃,力圖一舉削弱、甚至消滅袁崇煥,掃清定鼎燕京,逐鹿中原的最大障礙。

    而明朝這邊也在積極的做著戰爭準備,朝廷不僅向遼東、薊鎮與熱河調撥大量的軍需物資,也往邊關運送大量的火器。明軍就是憑借這堅城和犀利的火器來對抗後金的侵犯,所以火器是守備邊關的一大利器。

    紅夷火炮、燧火槍,佛朗機火炮等大量火器被運往邊關。不過由於朝廷鑄造火炮採用的是泥模鑄炮,即用水和泥,製成模具,然後范金傾鑄,層層筍合。泥模必須烘得乾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干,裡面濕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裂傷人。

    因為泥模鑄炮這些缺點,所以產量和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再加上燧火槍製作也很繁瑣,一個熟練工匠一天也製作不了幾隻火槍,所以就造成火器產量不足的尷尬境地。

    但是火炮和火槍的需求量又很大,不僅北方邊境急需火器,就是東南沿海和水師也急需裝備火器,所以就出現的供不應求的情況,很多水師戰船和沿海炮台以及邊關城池,因為沒有火炮、火槍,作戰能力大減。

    於是崇禎皇上召集內閣、兵部、工部和火器司,要他們拿出具體的方法,增加火器的產量。因為事關重大,再加上皇上在那裡催,內閣、兵部、工部和火器司哪敢怠慢,於是趕緊召集下屬想辦法,可是這一時那能相出好辦法啊,氣的各位長不顧風度的跳腳大罵,並告訴下屬,說要是你們在想不出辦法,你們都回家抱孩子去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