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一看到袁崇煥的奏章,和內閣票擬的意見,想了想,還是批准了內閣的意見。t同時崇禎也在思考,到底袁崇煥還是不能忍受毛文龍啊,不過袁崇煥比毛文龍重要多了,至少崇禎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崇禎在袁崇煥和毛文龍兩人中,理所當然的放棄了毛文龍。
既然皇上批准了內閣的意見,於是內閣草擬聖旨,加蓋玉璽有,由行人司快馬加鞭的送到廣寧了。雖然毛文龍一事有了結果,但是錢謙益與孫慎行可是不甘寂寞,他們倆上竄下跳,聯絡同志,要為熊廷弼翻案。
溫體仁和周延儒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東林在台上唱戲,於是他們也開始聯絡既得利益的官僚大臣們,他們知道,他們一幫人誰都不乾淨,一些人還和熊廷弼一案有很多關聯,東林要是翻案的話,他們都要倒大霉的。
於是在朝會上,御史中東林一脈的人員開始為熊廷弼喊冤,要求朝廷為熊廷弼正名。這些御史在崇禎二年清理冤案的時候也曾經提出過要為熊廷弼正名,不過那時朝廷事務繁多,這案子也就脫下來了。
這些人在這時候又重新提出翻案的請求,而且他們又拿出了許多的證據,證明熊廷弼是遭閹黨陷害的,足見東林這次是準備充分啊。可是溫體仁他們能眼睜睜的看著東林為熊廷弼翻案,進而打擊自己嗎?
於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成員,閩洪學出列反駁,說熊廷弼當時是遼東的最高軍政長官,丟失廣寧,他罪責難逃,再說,熊廷弼在關押期間,通過內閣中書汪文言,行賄與楊漣、左光斗等六人,這是有案可查的。
其實在丟失廣寧之後,熊廷弼與王化貞同時被革職,尤其是熊廷弼一案從天啟二年一直調查到天啟五年,時間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其中還夾雜這閹黨與東林殊死搏鬥,所以內情複雜,其中牽扯很多人。
熊廷弼在遭關押期間,確實通過內閣中書汪文言先人行賄,不過那人是魏忠賢,不是楊漣、左光斗等六人當時熊廷弼為求活路,通過汪文言向魏忠賢求情,願意送魏忠賢四萬兩白銀以求活命,當時魏忠賢也是答應熊廷弼了。
不過熊廷弼他不是貪官,也不是巨富,一時間湊不齊這麼多的銀兩,魏忠賢就認為熊廷弼是耍他,再加上熊廷弼與東林關係一向很好,所以魏忠賢就想通過熊廷弼一案將東林從朝堂上抹去。
於是熊廷弼被處死,並且傳九邊,進而魏忠賢又逮捕了汪文言,對其進行嚴刑拷打,要他誣陷楊漣、左光斗等六人。汪文言寧死不屈,不過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但參與審理此案的徐大化等人還是弄到了汪文言的「口供畫押」,然後據此上奏熹宗。
因為閩洪學有汪文言的「口供」,所以閩洪學也是非常的理直氣壯。東林一脈看到「閹黨」餘孽竟然又開始對楊漣、左光斗等六位波髒水,那哪行啊,於是東林集中火力開始對閩洪學進行批判,說閩洪學膽大妄為,我們敬愛的,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已經為楊漣、左光斗等六位正明瞭,那裡容得你們這些閹黨餘孽往這些鬥士身上潑髒水?
溫體仁那方也不甘示弱,錢向坤出列反駁東林,說皇上確實為楊漣、左光斗等六位正名了,他們六位也確實是好官僚,可是人無完人啊,誰又能保證這六位沒有因為和熊廷弼的私人關係而收受他的賄賂,進而為熊廷弼說項啊。
同時錢向坤又說,熊廷弼當時是遼東經略,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廣寧之失兩個人都有責任,就算丟失廣寧王化貞要負主要的責任,但是熊廷弼在王化貞丟失廣寧之後,竟然不戰而逃,丟失了山海關以東的大片河山,所以熊廷弼死有餘辜。
錢向坤的話彷彿為他們的那個集團的人馬打開了一扇窗戶,於是閩洪學等人不在提熊廷弼行賄一事,而是集中火力攻擊熊廷弼不戰而逃的事情上,說定熊廷弼死罪是合乎律法的,東林不應該為熊廷弼翻案。
當時閹黨給熊廷弼定的罪是:失陷廣寧、貪贓納賄。所以東林官員們在這兩個罪名上做文章,說失陷廣寧是王化貞的責任,至於貪贓納賄則是閹黨的誣陷之詞,不足為信。至於說熊廷弼擅自放棄河西大片土地,是因為後金軍力強大,熊廷弼沒有足夠的兵馬與之相抗衡。
溫體仁、周延儒和閩洪學、錢向坤對東林的說法嗤之以鼻。周延儒說,丟失廣寧以後,遼東還有三萬餘官兵,錦州、大、小凌河、寧遠、前屯等諸多城堡還在朝廷之手,而熊廷弼大人竟然不組織抵抗,卻擅自放棄河西大片領土,罪莫大焉啊。
東林也知道,熊廷弼擅自放棄河西,退守山海關確實是失誤了,而熊廷弼也應該負責,可是這個熊廷弼畢竟和東林有密切的關係,再說,東林也想憑借這這個事打擊既得利益集團,所以東林硬著頭皮在那裡為熊廷弼辯護。
溫體仁怪聲怪氣的說道:想當初袁崇煥大人率領不到兩萬的孤軍,在寧遠城與建酋激烈的交戰,斃傷建酋領努爾哈赤。而熊廷弼大人馳騁遼東多年,卻不敢率領數萬遼軍在錦州、大、小凌河、寧遠、前屯等諸多城堡與建酋決一死戰,何其怪哉?
溫體仁這番話把東林嗆得夠嗆啊,事實如此啊,想當初熊廷弼要是在錦州、大、小凌河、寧遠、前屯等城堡與後金血戰,縱然是戰死,也不會禍及家人;可是熊廷弼他沒有率軍死戰,而是讓軍民一體撤到山海關以西,熊廷弼這麼做,確實不妥。
東林想反駁溫體仁,他們還真不好反駁,於是東林就說,熊廷弼是對丟失廣寧有責任,但是王化貞就沒有責任嗎?丟失廣寧的主要責任應該由王化貞負,要不是王化貞佈置失當,不聽熊廷弼的,廣寧也不至於丟失。
所以丟失廣寧的責任光由熊廷弼背行嗎,合理嗎?再說,熊廷弼三次到遼東任職,對朝廷有多大的貢獻。即使追究丟失廣寧的責任,判熊廷弼的罪,不是還有八議嗎,在怎麼說也不至於判熊廷弼死罪吧。
所謂八議就是,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熊廷弼在前兩次遼東任職期間,在遼東整修武備,制定官制,有效的抵禦了後金的侵襲,這是功,是賢,是能啊。所以你們怎麼能判熊廷弼死刑,而放過王化貞啊?
東林抓住這點,猛烈的抨擊既得利益集團,並且要求重審熊廷弼一案,對有關玩忽職守的官員進行調查,懲處。既得利益集團看到東林露出了獠牙,他們那能坐得住啊。
重審熊廷弼一案沒有什麼,不過要處理審理熊廷弼一案時的有關官員,那就不行了,那是正式閹黨和東林鬥爭的關鍵時期,是官員們站隊的時期,站錯了對不僅身家性命難保,還要禍及子孫。
所以當時的的官員們,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為熊廷弼喊冤,有的助紂為虐,還有的辭職回鄉。而助紂為虐的官員們不少都是高級官員,有的現在還朝廷任職。所要追究責任的話,先就是那幫助紂為虐的人跑不了。
既得利益集團都是從天啟朝過來,有的在熊廷弼一案時,就曾經助紂為虐,他們心裡那個氣啊,都心說你們東林這要是幹什麼啊,許多的重要職位都是你們的人,或者是傾向於你們的人在任職,你們還想要什麼,難道要把我們趕盡殺絕嗎?
東林正事抱著這個心態,要把朝中那些非東林的,全部趕出朝廷,因為就我們東林是一心為朝廷的,其他的都是邪黨,都不配站在這朝堂之上。
東林的這種態度引起了很多大臣,包括那些和東林交集不多,但還是能一心為公的中立派大臣的反感。他們都覺得東林太霸道了,做事有些過了。所以說,東林的那些政敵,都是自己樹立起來的,跟別人都沒有關係,純粹是東林自己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