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八十四張 文 / 崇禎王朝

    雖然說主要官員選拔完畢,但是朝廷改組市舶司還是面臨很多問題的.明朝在東南沿海設立了浙江、福建與廣東三司,東南沿海這三司設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兩人,從六品;屬下吏目一人,從九品。而提舉,或者是特派,或者由該省的按察使和鹽課提舉司提舉兼任。

    所以,按照現行體制的話,浙江、福建與廣東的市舶司是隸屬於該省的布政使管轄,所以稅收大權完全掌握在該省的布政使等地方高級長官的手裡。雖然在萬曆皇帝時期,朝廷對浙江、福建與廣東的市舶司進行了一些改革,採取了定額包稅制,才由提舉負責收稅,但是,浙江、福建與廣東的市舶司還是由地方掌控。

    在明代想要當官,是要歷經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的;想要當官,先就要通過「童試」也叫小考、小試。通過「童試」之後,成績合格的取得「生員」資格的,也就是俗稱的秀才,就分別前往府、州、縣學學習。這是踏入仕途的起點。

    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後,再由各省的提學官進行歲考和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名列一、二等,才取得「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三級考試之後,才能踏入仕途,光耀門楣。

    俗話說「十年寒窗」,這一路走來,只怕是不止十年啊。好不容易踏入仕途了,光宗耀祖了,可是官員的俸祿極低,只能勉強夠養家餬口的。

    雖然官員們讀了多年的聖賢書,但是他們終歸不是聖人,官員們也是人,官員們也要生活,也要排場。但是俸祿不夠,怎麼辦,只能通過合法的、半合法的和不合法的手段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江南的官員,尤其是江浙、閩粵的官員的日子比其它地方官員的日子好過,不光因為江南的民富,也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官員能從海貿中分一杯羹.所以他們的生活很滋潤。

    而其他地方的官員只能通過合法的、半合法的、不合法的增派與勒索來增加收入。所致很多北方的官員是想盡了辦法要往南方去,而更多的外方的官員是通過許多手段要去江南。

    雖然在崇禎初年,朝廷派遣馮銓與阮大鋮到江南,收回了市舶司的一些權利。但是現在朝廷要完全收回市舶司的權利,變地方管轄為中央管轄。這樣的話,就侵犯那些既得利益的官員,那些官員他能幹嗎?他們還不德想盡辦法保住既得利益。

    再說了,朝中的那些東林東林可是出身江南的,而這些東林比較喜歡空談,結黨,把事情交給東林,崇禎還真不放心。

    在磕磕絆絆當中,管理市舶司的衙門在京成立。不過因為當時何如寵已經是禮部尚書,按照品級,所以市舶司的五品提舉官是不合適,所以只能新成立一個適於何如寵品級的衙門。

    最後眾人商定,成立海關署理衙門,何如寵任海關署理衙門的主推舉官,品級是二品。馮銓和阮大鋮為副推舉官。按照其資歷,也被提升到從二品。當然,為了加強對浙江、福建與廣東三個市舶司的監管,也避免馮銓和阮大鋮在京裡與東林生衝突,於是海關署理衙門在南京和廣洲設立監管司,馮銓和阮大鋮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廣洲,他兩就不用進京了,就近辦差。

    不過為了加強監管,也為了制約馮銓和阮大鋮,朝廷規定:每年,浙江、福建與廣東的市舶司主官,帶著賬目,在馮銓和阮大鋮的率領下,到京城述職,其賬目交由海關署理衙門和戶部審核。

    禮部尚書雖然說也是六部尚書之一,聽起來很威風,不過職權比起吏部和兵部、刑部來說,還是差上那麼一點。所以何如寵從禮部尚書出任海關署理衙門這麼一個很有實權,皇上又這麼重視的一個衙門的主官,在眾人眼裡,何如寵陞官了。

    既然何如寵高昇了,那禮部尚書這個位置就空出來,於是眾人開始推舉禮部尚書的人選,就在大家熱議禮部尚書的時候,漕運總督告老還鄉。朝廷還要趕快任命新的漕運總督。

    漕運總督,全稱是「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不僅管理著長達三千多華里的運河,還監管著鳳陽、淮安、揚州、瀘州四府以及徐州、和州和滁州三州,可謂是職權重大。

    這個漕運總督可是個油水豐厚的差事,漕運總督駐地是江蘇淮安府,淮安的興起就是因為漕運,每年漕船到達這裡後,需接受漕台衙門的盤查,上萬艘糧船的船工水手、漕運官兵在此停留,南來北往的商人在此進行貨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盤桓,更加之在這裡設常盈倉兩處、常平倉兩處、預備倉三處、莊倉五處。因此促成淮安城市的繁榮:「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

    好地方,好職位,於是很多人都想要漕運總督這個職位。東林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溫體仁等反對派也想要,這就讓內閣輔韓獷很難辦。作為內閣輔,既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又要選拔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所以內閣輔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

    競爭這兩個職位的官員很多。而這些官員也用盡了手段來僅僅和巴結內閣與吏部的官員。這讓韓獷、劉鴻訓、李標等非常難辦,礙於人情世故,又不能對人家冷面相待,於是韓獷等人只能想盡辦法避開這些求官、說情的人。

    內閣經過商談,推敲,最終決定由徐光啟出任禮部尚書,而楊一鵬出任漕運總督。眾人看打球哦由這兩個人出缺後,也沒有什麼話好說。

    徐光啟是禮部侍郎,按照資歷來說,他出任禮部尚書也是合情合理,再說徐光啟為人很好,別人也挑不出徐光啟什麼大的毛病,而且徐光啟的資歷也夠,最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對徐光啟的印象很好。

    在眾多朝臣的眼裡,徐光啟是因為上疏請求修訂新曆法,而且工作卓著,而被皇上重視,再說皇上對徐光啟的恩寵那不是一般的好啊,否則皇上能同意讓西洋人參與到修訂曆法的工作中。

    而由楊一鵬出任漕運總督,被人也挑不出刺來。楊一鵬,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初在成都任職,當時播州(今貴州遵義一代)出現動亂,楊一鵬麼哦有動用一兵一卒就有平息動亂;皇差在川敲詐,也是楊一鵬出面制止。

    這兩件事使得川人很信賴楊一鵬,楊一鵬因為這些事被朝廷擢升,出任吏部郎中,由於工作出色,繼又升為大理寺丞。而皇上對楊一鵬的印象也是很好。

    其實眾人之所以不反對徐光啟人禮部尚書,是因為徐光啟的靠山是皇上。所以不會有人出來對徐光啟擔任禮部尚書來說三道四,那純粹是沒事找事。

    而楊一鵬也是不好得罪的。楊一鵬在兵部任過職,而楊一鵬之所以能這麼快的陞官,也是和兵部尚書孫承宗的舉薦是分不開,而楊一鵬與孫承宗的關係也很好。想要打擊楊一鵬,說不定孫承宗就會出面來干涉。

    孫承宗是什麼人啊,兵部尚書,而且深受皇上信任,不僅掌管全國兵權,就連京營也在其的掌握中。還有關外的袁崇煥,那可是孫承宗的學生,也深受皇上的寵信。得罪了孫承宗,也就把袁崇煥。這兩個人可不是省油的燈,的最他倆那是極端不明智的。

    因為徐光啟和楊一鵬,既有能力,其背景深厚,於是他兩個人任命很快的就被批准下來了。徐光啟出任禮部尚書、楊一鵬出任漕運總督,兩人擇日上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